洞泾镇努力完善社会治理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 :上海党史与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u_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松江区洞泾镇社区管理和社会治理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对如何落实2014年市委一号课题,推进社会治理“1+6”模式,努力提升社会基层建设水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思考。
  [关键词]社会管理;1+6模式;社区建设水平;探索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3-0057-03
  上海市委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指出,街道、乡镇和村居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阵地。创新社会治理,加强以街道、乡镇和村居为重点的基层建设,是关系上海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工作。洞泾镇作为上海市松江区城镇化进程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集镇,近几年来始终以社会建设和民生导向为重点,积极推进市委“1+6”课题成果落实,推进改革创新,鼓励社会参与,全镇社会建设和管理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但与其同时,伴随着人口总数不断增加、社会结构趋于多元、群众利益诉求复杂多样,洞泾镇传统的社会管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社会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社区党建层面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第一,党建项目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有的基层党组织还未形成鲜明的党建特色,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探索形成。少数党员干部对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存在着被动推进的现象。比如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逐渐与服务积分挂钩,一些志愿者为了赚取积分而开展服务工作,一定程度上曲解了“志愿服务”的本意。主要原因是没有真正从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角度去进行深刻认识和领会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重大意义和必然趋势。第二,党员干部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部分基层党员自身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特别是组织关系在居民区的一部分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的意识不强,存在不参与、不主动的现象。个别党员干部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思想和认识,对待社区问题角色定位模糊,还没有完全从签字盖章、上传下达等行政管理的角色定位中转换过来,解决复杂矛盾的方式单一,与人民群众生活、文化上的诸多服务需求不相适应。
  (二)居委会自治与共治层面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第一,自治与共治活力没有完全激发。洞泾镇的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情况呈现出一高一低态势:老式社区开展活动,居民参与度高;新成立社区开展活动居民参与度比较低。究其原因,老式小区基础设施比较齐全,居民的生活比较稳定,人与人之间关联比较紧密。而新型社区,基础设施尚未配齐,人员入住率不高,流动性大,造成居民之间生活交集不多,社区“冷漠”现象严重,难以形成共同利益为导向的自治行为。第二,市民化程度还不够高。洞泾镇通过动拆迁基本完成了村民向城镇集中居住的目标,村民都以动迁者的身份迁移到动拆迁小区,居住的环境变了,但个人的行为还未真正转变。如在一些社区中毁绿种菜、乱推放杂物、乱搭建等现象屡禁不止,居民市民化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针对被征地农民开展了一系列的学历教育和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他们的文化程度提升较快,但其劳动技能、工作技能还是相对缺乏,就业创业能力不高,家庭收入主要以租赁收入为主,加之动迁补偿,即使工作也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简单服务型的职业。而原村民的活动还限制在村落经济结构和村落社会圈之中,对社区的概念比较淡薄,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和经验严重不足,对市民身份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三)社区网格化管理层面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第一,社区网格化资源整合不够。由于政府管理体制的条块分割,分别按照条和块建立起来的众多网格没能有序的整合在一起,无法实现业务协同,使网格化停留在表层,导致网格功能的虚化。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各基层单位、部门的信息采集量不够,不能全面掌握辖区内信息的实时变化;各单位、部门间的联系不紧密,信息共享系统尚未建立,联动指挥中心不能全面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信息收集不足导致难以预判各类事件的发展轨迹,不能将期望的社会治理目标同预测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在出现问题的临界点之前就发现问题,事先制定纠偏措施。第二,网格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现阶段,基层网格的网格长多为兼职,主要由社区干部、综合协管员和物业管理员等人员兼任,他们的本职工作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这就势必造成对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疏忽,厚此薄彼现象易成常态。由于准入门槛较低,部分基层网格长的学历普遍不高,对于各类业务的掌握程度不够,面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有限,极大地阻碍了工作的开展。
  (四)社会力量和社会组织参与层面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第一,社会组织建设不足。一是社会组织人才结构不合理、人员老化、年轻的高素质人才匮乏;二是社会组织属于非盈利性组织,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性事务,收入较少,基本没有经费节余,各类人才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三是人才资源开发和投入不足,对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需要专门的机构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人才的保障和激励机制。第二,社区工作人员执证率不高。据调查,目前洞泾镇社区工作者95%以上没有执业证书。如何提高社区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已经成为镇党委、政府重要工作。
  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1+6”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一)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基层社区党建工作。一是突出思想引领,营造社区党建氛围。要强化核心意识,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在社区建设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要强化主人意识,要使所有的社区成员和社区单位树立起社区责任观念,认识到自己是“社区人”,都应该是社区工作的参与者,都应该在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中发挥作用;要强化共建意识,尽快形成“社区是个家,建设靠大家”的浓厚氛围,形成社区党建工作的合力;要强化服务意识,社区党组织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思想情绪,倾听群众的呼声,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化解矛盾,解决困难,带头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增强党的工作的渗透力。二是突出分类管理,创新党建机构设置。建立全镇社区党建工作服务中心,定期研究、部署社区党建工作,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组织、监督和落实工作。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情况,要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家底”,按照党员类别、生活规律等情况,合理设置党支部和党小组。党员人数较多的社区,要设党总支部,便于进行分类管理。对外来务工党员、“人户分离”的党员,要成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接受社区党组织管理。三是突出提高素质,加强党务队伍建设。要着眼于提高党员素质,坚持“三会一课”等制度,要赋予新的形式,充实新的内容,提高党员教育的质量。党的活动,可以参观城市建设新成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区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也可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或文体活动。要善于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和倾向进步的个体商户、私营业主等参加,扩大教育面。同时,要加强社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把思想政治素质好、懂经营管理、有党务工作经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选配到党组织书记岗位上。要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采取“流动党课”等方式,加强业务培训,切实提高社区党务工作队伍能力素质。   (二)转变政府职能,注重提升居委会自治与共治水平。一是转变社区治理传统模式。加大在社区设立工作站的步伐,实行“议行分设”,解除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责之外的行政性工作,使社区居委会能够集中精力履行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全力抓好社区自治管理。为保证社区居民自治这一机制的制度化,必须制定和完善社区自治的规章制度体系。在社区这一层面上,首先要建立社区自治章程;其次要逐步健全和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如建立健全社务公开制度、重大事项听证会制度、社区事务协调会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二是扩大社区居民参与范围。首先,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加大社区建设资源的投入力度,满足居民更多的物质、精神和文化需要,进而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其次要加强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网络,使居民逐渐认识到社区共同利益与自身利益的紧密关系,从而产生内在的主动参与意识和理解社区、支持社区的行为。再次,要完善社区服务,提高社区综合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具有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性质的社区服务体系和惠及全体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的社会化社区服务体系。三是畅通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渠道。在正式渠道建设上,建立健全相关规章,保证居民参与的各种权利;在非正式渠道建设上,鼓励社区组织的发展,为居民参与社区生活提供一条畅通的渠道。要完善议事会、听证会、评议会以及各类联席会议制度,为居民群众自我管理居民区事务搭建平台。同时,通过建立一支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开展社区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从而保证社区居民的诉求有专人受理和服务,保证政府的工作有专人落实,进一步理顺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的关系。
  (三)完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一是科学构建网格管理体系。科学划分覆盖社会管理网格,加大网格人才的引进力度,动员和组织更多的党团员、特长人员、居民骨干等参与组队开展网格服务。畅通服务人员与居民的联系渠道,把进网格联系的街道和社区干部联系方式进行公开,通过服务中心、短信平台等渠道,做到政情民意双向交流,务求实效地开展服务。二是优化网格人员素质结构。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不仅要处理好网格内的具体事务,还要兼顾好各自的分工工作,专人单项、一岗一责向一专多能、一岗多责转变。针对参与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的“双向需求”,组建有心参与、有能服务、有需求市场的队伍。建立完备的网格员教育培训机制,进行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各类业务知识的经常性教育和培训,提高把握全局、服务群众、处理基层复杂矛盾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完善网格管理协调运行机制。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实现镇网格中心的案件流转速度加快、综合执法力度增强、指挥协调能力加大。设立街镇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推动网格化管理向城市住宅小区和农村地区拓展,推进网格化管理与大联动、“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融合互动。加强城市管理顽症整治力度,巩固扩大整治成效。加强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健全物业服务市场机制,着力解决小区难题顽症,将镇属社会治理的职能部门纳入联动分中心。
  (四)坚持群策群力,形成社会组织、社会力量、社区参与创新社区治理的良好氛围。一是引入专业服务,规范组织发展。注重与专业社会服务机构合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招聘专职社工岗位,负责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具体指导。成立社会工作协会,由专业社工指导、培育各类从事居民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同时,对社区社会组织给予全面扶持,争取必要资金,提供活动场所,引导社会组织实行会员制,增强社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围绕以人为本,突出培育重点。重点培育和发展三类社会组织:首先是居民自治类,主要是矛盾纠纷调解维权站、计生协会、业主委员会等社会组织。其次是公益服务类,主要是面向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户、优抚对象等提供社会福利服务的社会组织。再次是文体康乐类,主要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健身等社会组织。三是立足作用发挥,搭建载体平台。成立“社区工作服务站”,依托社区相应的社会组织,负责开展辖区内的居民服务工作,接受社区居委会的评估与监督。各社区工作服务站推行“社工+义工”模式,建立联动机制,既充分发挥职业社工的专业优势,又弘扬广大志愿者的志愿精神,逐步形成社区党建、社区行政、居民自治、小区治安防范等相结合的社区社会服务体系。
  (五)完善保障制度,全力推进社会治理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党委政府要切实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结合编制“十三五”规划,确定一批社会管理服务项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本地区部门整体工作部署,做到与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同部署、同推进,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强化队伍保障。首先是充实基层信访、综治、城管等单位的力量,充分发挥好他们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骨干作用。其次是尽快完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体系,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社会管理领域。再次是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创新领域的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服务水平。同时要提高社会组织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将社会组织各类人才有效纳入党和政府人才工作和政策战略范畴,发挥他们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作用。三是强化经费保障。进一步加大社会治理工作经费保障力度,确保社会治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对社区的办公经费、人员经费保障也应足额拨付,加大财政预算。建立完善的社会工作者工资待遇结构,逐步实现社区工作者的同工同酬,配之以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真正实现投入产出成正比。
  作者系上海市松江区洞泾镇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 捷
其他文献
世贸组织(WTO)日前达成重磅协议.据多家媒体报道,WTO框架下《信息技术协定》扩围谈判成功,包括中国在内的谈判各方同意在3年内对201项信息技术产品实施零关税.这是世贸组织18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建筑工艺得到创新,建筑装饰面材的施工工艺也同样的相较于传统工艺更加的简单实用,随着工艺的不断创新,材料的不断更新,为了建设让人们满意的工程,我们更应该注重施工的工艺问题以及在质量上的控制。在建设中有很多的问题与困难,我们必须掌控好工程的质量,为民众打造出健康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建筑工程;饰面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本文对建筑工程中饰
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
期刊
世界500强中,营收利润率最高的是哪个行业?排名首位的是建筑和农业机械业,26.4%;排名rn第二的是纺织业,25.17%.而中国500强中这两个行业的营收利润率仅约3%.
期刊
2005年,世界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拉动了全球铜、铝等主要有色金属需求.rn铜、铝等主要有色金属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市场需求旺盛;铜、铝等主要有色金属价格保持较高水平;铜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上了重要日程,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研究党建重点、破解党建难点、回应党建热点、提升党建高点吹响了“集结号”,唱响了“进行曲”。而党内民主作为党的政治生命,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为此,各级党组织务必高度重视,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以更加坚定的意志、有力的手段、创新
期刊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大多数被调查者对近期全球投资增长情况持乐观态度,认为2005-2008年期间,全球投资将继续呈恢复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