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大学就业难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2015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再创新高,从经济学角度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原因有:就业期望过高,造成自愿失业;考研、考公务员盲目跟风,增加就业的机会成本;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良莠不齐,导致“柠檬问题”的存在;毕业生群体流向偏好的高度一致性,加剧了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缺乏职业规划,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足,盲目就业,造成就业后的频繁跳槽。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出发,找寻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使优质的人力资源得到更好的发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 供求矛盾 最优选择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2015年11月中央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中,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针对大学生要多渠道促进就业。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已从2003年的212万人增至2015年的765万人,再加上职业技术学校和初中高中后不再继续读书的学生大约有700万人,总计下,2015年全国新增青年劳动力约为1500万人。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属于劳动力市场的一部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最根本原因是劳动力市场的供过于求。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始终在70%左右,这就使得每年全国大学生的待业人数在逐年增加。2014年底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52万,当前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对大学生及其家庭带来经济上的压力与复旦,也是国家人才的损失与浪费。从大学生自身方面,调整大学生自身就业供给方面的情况,将有利于缓到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促进国民经济更好的发展。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期望过高,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差异,造成自愿性失业
自愿性失业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相对于非自愿性失业而提出的,是指由于不接受现行工资或者不接受比现行工资稍低的工资而引起的失业现象。对于家庭富裕的大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的就业压力小,即使毕业后不工作,优越的家庭经济条件也能满足其自身的生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就业期望相对较高,当招聘企业的薪水达不到这些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时,他们宁愿不工作也不会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90后”是当前大学毕业生的主体,他们中大多为独身子女,家庭条件相对优越,这就造成一部分大学毕业生选择自愿失业。面对这种情况,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找工作时,根据自身能力合理制定期望工资,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
除了家庭经济条件以外,大学生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差异也是造成大学生自愿失业的重要原因。当前大学生面临着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使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尴尬的就业情形,从而使一部分大学生选择自愿性失业。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投入包括资金、时间等方面。资金方面的投入主要是大学生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以及其他一些教育性的支出。按照一个大学生每年的学费4000元,1个月的生活费1000元,在加上住宿费和其他一些费用,大学四年的费用约为6万元左右,其费用相对相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较高。而且在教育部2007年出台的关于高校学费的5年“限长令”到期后,从2013年开始,全国各省份上调高校学费,部分增幅高达百分之四五十,被公众称为“报复性上涨”。而刚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平均1个月工资为3000元左右,与前期投入的资金相比差距较大。从时间上看,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用四年的时间进行知识的积累,从而缺乏了工作经验,而四年的工作经验在找工作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与大学生的前期投入相比,大学生的产出主要表现为毕业后的工资待遇。在大学生毕业的前5年里工资的涨幅较小。在参加工作5~10年后,大学生预期薪资的达到率也只有67%左右。所以投入与产出的差异也是大学生自愿失业或频繁跳槽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考研、考公务员盲目跟风,增加就业的机会成本
2015年,研究生报考人数约为164.9万,国家拟招生人数约为57.4万。同样参加2015年11月份公务员报考人数约为139.46万,国家拟录取人数约为2.7万人。以上数据表明,在新一届大学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参加了研究生与公务员考试失利后,失去了一些好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就业的机会成本。所以大学生在面对就业与考研、考公务员时要根据自身能力做好取舍,减少就业的机会成本。例如,在考研与择业中,大学生可以利用经济学当中的最优选择进行分析。假定把学生上大学的投入以及大学生所具有的能力看做是大学生的预算成本C,择业看做消费品X,深造看做消费品Y。择业和深造看做是完全替代品,即如果消费者愿意按固定的比率用一种商品代替另一种商品,那么这两种商品是完全替代品。
当深造和择业为完全替代品时,其无差异曲线如上图所示,大学生应根据自身偏好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当大学生的偏好如图所示,在一定的预算成本下,大学生的最优选择是继续深造。在现实社会中,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而不能盲目跟风。如果其自身喜欢科研,擅于研究,那么大学生就应该专心考研,不要被大学中各种各样的招聘会所影响而动摇;相反,如果不喜欢搞科研,即在X与Y之间大学生更偏好与X,则大学生就不要盲目跟风考研,要将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用于找工作中,减少考研失利而增加的机会成本,做出有利于自身的选择,减少大学生失业。同样,2016年虽然国家预计公务员招录的人数在2015年的基础上增加5000人,但相对于逐年增加的毕业生数量以及每年递增的报考人数上来看,公务员的供求矛盾让然较大。考生应根据自身的状况做好取舍,不能盲目跟风,减少就业的机会成本。
(三)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良莠不齐,导致“柠檬问题”的存在
“柠檬问题”又称“柠檬原理”是指在次品交易市场上,交易双方对质量信息的获得是不对称的,卖者知道产品确切的真实质量,而买着却不知道产品确切的真实质量。在劳动力市场上,我们可以把大学生分为掌握专业技术较强的大学生和掌握专业技术较差的学生。当劳动总供给量等于劳动总需求量是,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均衡时所对应的工资为当期实际工资。当市场上劳动力的需求总量不变时,劳动供给量的增加使得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平移,从而使劳动者的均衡工资下降,即高等教育的过快发展使得大学生的文凭开始贬值。在高校扩招后,学生普遍重视自己的学分以及自己的期末成绩,在学期末,学生突击专业课知识只为自己不挂科或者应奖学金,而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学课程与自己以后工作的相关性,从而造成学生的专业知识不扎实,在工作中没有专业知识或技能上的优势,从而使企业对大学生的期望工资降低。在这一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较强的学生对工资的期望较高,而企业在开始是根据学生的学历来聘用学生,其工资待遇相差不大,对专业知识扎实的学生来说,因为企业不愿支付较高的工资,所以这部分学生得不到其应有的报酬而造成就业难。而对于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可以接受现行市场较低的工资水平,但是后期因为他们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而造成频繁跳槽。在企业的招聘面试中,企业不能全面的了解求职者的能力,在供过于求的人才市场上,企业会按照低于市场实际均衡工资的薪酬来招聘大学生。专业知识能力掌握较差的学生其期望工资一般低于专业知识能力较强的学生,所以大学生就业中存在“质”的问题。为此,使学生在学习时目标更明确,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四)大学生就业流向偏好的高度一致性,加剧了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
大学生的就业流向偏好指在几个城市的比较中,大学生喜欢到其中一个城市就业,而没有去其他城市就业的现象。在大学生供求不平衡的现状中,大学生就业偏好的高度一致性加剧了供求不平衡的矛盾。在大学生毕业后流向的过程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展现了巨大的吸引力。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江苏、浙江、山东等这几个省和直辖市,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毕业后选择留在这里。例如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留在本地的比例为51%和62%,而广州和浙江则分别为50%和80%。较高的工资和较好的发展前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流入东部大城市,这种现象不仅造成东部地区人口较多,也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劳动力市场的矛盾。近几年国家致力于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政策实施,然而经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仅吸纳了大约20%的高校毕业生。大学生就业流向偏好的高度一致性使得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更加突出。适时引导大学生就业的流向,鼓励一部分学生向中西部地区发展,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将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
(五)缺乏职业规划,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足,盲目就业,造成频繁跳槽
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以及对自我能力的认知对大学生的就业也至关重要。很多大学生对自己以后的职业没有明确的目标,以至于各种各样的招聘会使自己眼花缭乱,没有方向感,一味追求高薪岗位,跟风随大流,导致许多大学生签约之后才发现自己职业决策错误,毁约现象频频出现,造成大量人才浪费。2014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33%,其中98%为主动提出离职申请。许多大学生在求职前未对自身的能力做充分的客观评价,对自身的能力认识不足。有的低估自身的能力,面对大企业的招聘或高薪的职位总是望而却步,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专业水平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往往错失良机;有的则高估自己的能力,一味追求高新职位,在真正工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能力无法适应工作的需要,时常感到工作的压力,因此出现频繁跳槽的现象。为应对上述现象,大学生应提早做出自己的职业规划,注重知识的储备和实践的积累,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从中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率的措施
(一)要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
面对家庭条件优越而导致的自愿性失业的大学生来说,要适度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大学生是国家优质的劳动力资源,只有在工作过程中才能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对于投入与产出的差异,大学生要学会用边际效用分析,把眼光放长远,不要只局限于眼前的利益。边际效用分析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分析工具之一,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量,它是最后消费的那一单位的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在大学生刚毕业的几年中其收入相对较低,从短期来看,其收入的满足程度不高。但大学生的眼光应放长远,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有利政策的制定,未来个人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工作收入的边际效用会在以后时间内不断增加,所以大学生在就业是要看到自身的长远利益。
(二)大学生要根据自身偏好做出有利于自身的最优选择
面对每年的考研、考公务员热,每个大学生应从自身角度出发,客观评价自己是否适合深造,不要盲目跟风,这样既节省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又抓住了有利的就业机会,减少了就业的机会成本,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率。面对每年的大批考公务员热,大学生也要理性对待,从自身出发,考虑公务员工作是否是自己感兴趣的,不要为了所谓的“铁饭碗”而盲目跟风。
(三)面对每年递增的大学生数量以及供过于求的人才市场,大学生再追求自身高学历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自身的能力与素质
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也要更多的参加社会实践,利用假期在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将自己所学真正运用到工作中,同时要擅于发现自己所学与企业要求的差距,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擅于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良好的习惯,以便在工作中展现自身良好的大学生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四)针对大学生毕业流向的高度一致性,毕业生应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的特性以及企业的真实需要,去往适合自己的城市,而不应该盲目跟风,只流向经济发达和工资较高的大城市
同时大学生应该关注国家的政策,在国家大力开发西部,促进中部崛起时,根据自身所学的知识或技能去往更有发展前景或更需要的地方。在适合自己发展的同时,缩小东中西部地区人才的供求矛盾。
(五)要制定充分的职业规划,提高对自我能力的认识
面对大学生就业后频繁跳槽的现象,大学生应尽早根据自身能力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以后要有什么样的职业发展等,提高大学生的初次就业质量,减少大学生频繁跳槽。
四、小结
面对当前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的严峻形势,从劳动力的供给方面解决当前的就业形势是至关重要的。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解决其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面对大学生就业期望过高导致的自愿性失业,盲目跟风增加就业的机会成本,能力与素质的良莠不齐,大学生毕业后流向的高度一致性以及对自己的认识能力不足而导致的频繁跳槽的现象,大学生应适当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要更加注重自身的长远发展,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利益。在各种决策中找到对自己来说最有利的决策,不要盲目跟风,减少自身的机会成本。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注重自己能力与素质的提高。面对众多学生选择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工作,大学生应根据自身所学以及国家的需要,选择最适合最能发挥自己所学的地方去工作。在社会实践中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良好解决,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知识才能,将有利于创新型经济体系的建立,能够更好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文洁,戴子刚.高校毕业生为何就业难[J].经济研究导刊,2009,10,213-214.
[2]张浩宇.大学生就业市场中自愿失业的成因及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陈学颖,赵阳阳.大学生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差异分析及其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4,01.
[4]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5]伯南克.中级宏观经济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6]高原.中国经济增长下大学生失业原因分析-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视角[D].云南财经大学,2012,33-34.
[7]方水朋.走出“毕业=失业”怪圈.[J]经济研究,2015,154-155.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 供求矛盾 最优选择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2015年11月中央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中,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针对大学生要多渠道促进就业。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已从2003年的212万人增至2015年的765万人,再加上职业技术学校和初中高中后不再继续读书的学生大约有700万人,总计下,2015年全国新增青年劳动力约为1500万人。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属于劳动力市场的一部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最根本原因是劳动力市场的供过于求。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始终在70%左右,这就使得每年全国大学生的待业人数在逐年增加。2014年底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52万,当前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对大学生及其家庭带来经济上的压力与复旦,也是国家人才的损失与浪费。从大学生自身方面,调整大学生自身就业供给方面的情况,将有利于缓到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促进国民经济更好的发展。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期望过高,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差异,造成自愿性失业
自愿性失业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相对于非自愿性失业而提出的,是指由于不接受现行工资或者不接受比现行工资稍低的工资而引起的失业现象。对于家庭富裕的大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的就业压力小,即使毕业后不工作,优越的家庭经济条件也能满足其自身的生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就业期望相对较高,当招聘企业的薪水达不到这些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时,他们宁愿不工作也不会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90后”是当前大学毕业生的主体,他们中大多为独身子女,家庭条件相对优越,这就造成一部分大学毕业生选择自愿失业。面对这种情况,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找工作时,根据自身能力合理制定期望工资,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
除了家庭经济条件以外,大学生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差异也是造成大学生自愿失业的重要原因。当前大学生面临着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使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尴尬的就业情形,从而使一部分大学生选择自愿性失业。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投入包括资金、时间等方面。资金方面的投入主要是大学生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以及其他一些教育性的支出。按照一个大学生每年的学费4000元,1个月的生活费1000元,在加上住宿费和其他一些费用,大学四年的费用约为6万元左右,其费用相对相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较高。而且在教育部2007年出台的关于高校学费的5年“限长令”到期后,从2013年开始,全国各省份上调高校学费,部分增幅高达百分之四五十,被公众称为“报复性上涨”。而刚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平均1个月工资为3000元左右,与前期投入的资金相比差距较大。从时间上看,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用四年的时间进行知识的积累,从而缺乏了工作经验,而四年的工作经验在找工作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与大学生的前期投入相比,大学生的产出主要表现为毕业后的工资待遇。在大学生毕业的前5年里工资的涨幅较小。在参加工作5~10年后,大学生预期薪资的达到率也只有67%左右。所以投入与产出的差异也是大学生自愿失业或频繁跳槽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考研、考公务员盲目跟风,增加就业的机会成本
2015年,研究生报考人数约为164.9万,国家拟招生人数约为57.4万。同样参加2015年11月份公务员报考人数约为139.46万,国家拟录取人数约为2.7万人。以上数据表明,在新一届大学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参加了研究生与公务员考试失利后,失去了一些好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就业的机会成本。所以大学生在面对就业与考研、考公务员时要根据自身能力做好取舍,减少就业的机会成本。例如,在考研与择业中,大学生可以利用经济学当中的最优选择进行分析。假定把学生上大学的投入以及大学生所具有的能力看做是大学生的预算成本C,择业看做消费品X,深造看做消费品Y。择业和深造看做是完全替代品,即如果消费者愿意按固定的比率用一种商品代替另一种商品,那么这两种商品是完全替代品。
当深造和择业为完全替代品时,其无差异曲线如上图所示,大学生应根据自身偏好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当大学生的偏好如图所示,在一定的预算成本下,大学生的最优选择是继续深造。在现实社会中,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而不能盲目跟风。如果其自身喜欢科研,擅于研究,那么大学生就应该专心考研,不要被大学中各种各样的招聘会所影响而动摇;相反,如果不喜欢搞科研,即在X与Y之间大学生更偏好与X,则大学生就不要盲目跟风考研,要将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用于找工作中,减少考研失利而增加的机会成本,做出有利于自身的选择,减少大学生失业。同样,2016年虽然国家预计公务员招录的人数在2015年的基础上增加5000人,但相对于逐年增加的毕业生数量以及每年递增的报考人数上来看,公务员的供求矛盾让然较大。考生应根据自身的状况做好取舍,不能盲目跟风,减少就业的机会成本。
(三)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良莠不齐,导致“柠檬问题”的存在
“柠檬问题”又称“柠檬原理”是指在次品交易市场上,交易双方对质量信息的获得是不对称的,卖者知道产品确切的真实质量,而买着却不知道产品确切的真实质量。在劳动力市场上,我们可以把大学生分为掌握专业技术较强的大学生和掌握专业技术较差的学生。当劳动总供给量等于劳动总需求量是,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均衡时所对应的工资为当期实际工资。当市场上劳动力的需求总量不变时,劳动供给量的增加使得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平移,从而使劳动者的均衡工资下降,即高等教育的过快发展使得大学生的文凭开始贬值。在高校扩招后,学生普遍重视自己的学分以及自己的期末成绩,在学期末,学生突击专业课知识只为自己不挂科或者应奖学金,而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学课程与自己以后工作的相关性,从而造成学生的专业知识不扎实,在工作中没有专业知识或技能上的优势,从而使企业对大学生的期望工资降低。在这一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较强的学生对工资的期望较高,而企业在开始是根据学生的学历来聘用学生,其工资待遇相差不大,对专业知识扎实的学生来说,因为企业不愿支付较高的工资,所以这部分学生得不到其应有的报酬而造成就业难。而对于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可以接受现行市场较低的工资水平,但是后期因为他们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而造成频繁跳槽。在企业的招聘面试中,企业不能全面的了解求职者的能力,在供过于求的人才市场上,企业会按照低于市场实际均衡工资的薪酬来招聘大学生。专业知识能力掌握较差的学生其期望工资一般低于专业知识能力较强的学生,所以大学生就业中存在“质”的问题。为此,使学生在学习时目标更明确,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四)大学生就业流向偏好的高度一致性,加剧了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
大学生的就业流向偏好指在几个城市的比较中,大学生喜欢到其中一个城市就业,而没有去其他城市就业的现象。在大学生供求不平衡的现状中,大学生就业偏好的高度一致性加剧了供求不平衡的矛盾。在大学生毕业后流向的过程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展现了巨大的吸引力。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江苏、浙江、山东等这几个省和直辖市,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毕业后选择留在这里。例如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留在本地的比例为51%和62%,而广州和浙江则分别为50%和80%。较高的工资和较好的发展前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流入东部大城市,这种现象不仅造成东部地区人口较多,也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劳动力市场的矛盾。近几年国家致力于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政策实施,然而经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仅吸纳了大约20%的高校毕业生。大学生就业流向偏好的高度一致性使得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更加突出。适时引导大学生就业的流向,鼓励一部分学生向中西部地区发展,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将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
(五)缺乏职业规划,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足,盲目就业,造成频繁跳槽
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以及对自我能力的认知对大学生的就业也至关重要。很多大学生对自己以后的职业没有明确的目标,以至于各种各样的招聘会使自己眼花缭乱,没有方向感,一味追求高薪岗位,跟风随大流,导致许多大学生签约之后才发现自己职业决策错误,毁约现象频频出现,造成大量人才浪费。2014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33%,其中98%为主动提出离职申请。许多大学生在求职前未对自身的能力做充分的客观评价,对自身的能力认识不足。有的低估自身的能力,面对大企业的招聘或高薪的职位总是望而却步,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专业水平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往往错失良机;有的则高估自己的能力,一味追求高新职位,在真正工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能力无法适应工作的需要,时常感到工作的压力,因此出现频繁跳槽的现象。为应对上述现象,大学生应提早做出自己的职业规划,注重知识的储备和实践的积累,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从中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率的措施
(一)要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
面对家庭条件优越而导致的自愿性失业的大学生来说,要适度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大学生是国家优质的劳动力资源,只有在工作过程中才能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对于投入与产出的差异,大学生要学会用边际效用分析,把眼光放长远,不要只局限于眼前的利益。边际效用分析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分析工具之一,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量,它是最后消费的那一单位的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在大学生刚毕业的几年中其收入相对较低,从短期来看,其收入的满足程度不高。但大学生的眼光应放长远,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有利政策的制定,未来个人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工作收入的边际效用会在以后时间内不断增加,所以大学生在就业是要看到自身的长远利益。
(二)大学生要根据自身偏好做出有利于自身的最优选择
面对每年的考研、考公务员热,每个大学生应从自身角度出发,客观评价自己是否适合深造,不要盲目跟风,这样既节省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又抓住了有利的就业机会,减少了就业的机会成本,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率。面对每年的大批考公务员热,大学生也要理性对待,从自身出发,考虑公务员工作是否是自己感兴趣的,不要为了所谓的“铁饭碗”而盲目跟风。
(三)面对每年递增的大学生数量以及供过于求的人才市场,大学生再追求自身高学历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自身的能力与素质
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也要更多的参加社会实践,利用假期在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将自己所学真正运用到工作中,同时要擅于发现自己所学与企业要求的差距,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擅于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良好的习惯,以便在工作中展现自身良好的大学生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四)针对大学生毕业流向的高度一致性,毕业生应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的特性以及企业的真实需要,去往适合自己的城市,而不应该盲目跟风,只流向经济发达和工资较高的大城市
同时大学生应该关注国家的政策,在国家大力开发西部,促进中部崛起时,根据自身所学的知识或技能去往更有发展前景或更需要的地方。在适合自己发展的同时,缩小东中西部地区人才的供求矛盾。
(五)要制定充分的职业规划,提高对自我能力的认识
面对大学生就业后频繁跳槽的现象,大学生应尽早根据自身能力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以后要有什么样的职业发展等,提高大学生的初次就业质量,减少大学生频繁跳槽。
四、小结
面对当前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的严峻形势,从劳动力的供给方面解决当前的就业形势是至关重要的。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解决其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面对大学生就业期望过高导致的自愿性失业,盲目跟风增加就业的机会成本,能力与素质的良莠不齐,大学生毕业后流向的高度一致性以及对自己的认识能力不足而导致的频繁跳槽的现象,大学生应适当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要更加注重自身的长远发展,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利益。在各种决策中找到对自己来说最有利的决策,不要盲目跟风,减少自身的机会成本。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注重自己能力与素质的提高。面对众多学生选择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工作,大学生应根据自身所学以及国家的需要,选择最适合最能发挥自己所学的地方去工作。在社会实践中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良好解决,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知识才能,将有利于创新型经济体系的建立,能够更好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文洁,戴子刚.高校毕业生为何就业难[J].经济研究导刊,2009,10,213-214.
[2]张浩宇.大学生就业市场中自愿失业的成因及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陈学颖,赵阳阳.大学生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差异分析及其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4,01.
[4]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5]伯南克.中级宏观经济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6]高原.中国经济增长下大学生失业原因分析-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视角[D].云南财经大学,2012,33-34.
[7]方水朋.走出“毕业=失业”怪圈.[J]经济研究,2015,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