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在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中通过给予温胃健脾汤与隔姜灸进行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增加温胃健脾汤、隔姜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0%,对照组86.4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70%,对照组为5.41%,P>0.05。结论:对于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合用温胃健脾汤、隔姜灸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治療效果,同时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虚寒型;温胃健脾汤;隔姜灸;效果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1.240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近年来的多发病与常见病,患者病程缠绵彻底且根治难度偏高,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出现胃脘疼痛、大便异常、嘈杂纳少等相关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胃部腺体萎缩以及黏膜厚度逐渐减少,甚至出现肠上皮化生,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近年来中医疗法在慢性消化道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通过运用内外施治疗法可实现标本兼治,提升治疗效果,且治疗中的安全性良好[1]。以下将分析对于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联合应用温胃健脾汤与隔姜灸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本院74例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22~73岁,均值为(40.5±1.3)岁;起病时间4~22个月,均值(10.9±1.2)个月。对照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21~75岁,均值为(40.4±1.3)岁;起病时间4~21个月,均值(10.7±1.3)个月。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给予维酶素片进行口服,6片/次,每日服用3次;多潘立酮片口服,10mg/次,每日服用3次;观察组患者进一步增加温胃健脾汤、隔姜灸治疗,温胃健脾汤方剂如下:黄芪为15g,白芍、白术、茯苓、川楝子、高良姜、延胡索均为10g,大枣5枚,桂枝、陈皮和炙甘草均为/6g。中药以水煎煮,最终取汁300ml,1G剂/天,患者每日分为2份温服。隔姜灸疗法:新鲜姜片将其制成厚度0.2~0.3cm以及直径2~3cm的薄片,姜片中间需要穿刺数孔,并在上方放置艾柱,选择足三里穴与中脘穴,将艾柱点燃后施灸,如若艾炷燃尽需立即易柱再灸,各穴位均为5壮/次,分别于早晚进行隔姜灸治疗1次。2组患者均依据本组治疗方案治疗4周后对比疗效。
1.3评价标准
(1)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症状和体征均消失,通过复查胃镜可见黏膜炎症消失,同时病理组织复查结果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症状表现均获得缓解,通过复查胃镜可见黏膜病变明显缩小;无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无变化,以及复查胃镜结果改善不显著或进一步加重。(2)观察2组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晕、皮疹等。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为(x±s),组间数据行t/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0%,对照组86.49%,P<0.05。
2.2不良反应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70%,对照组为5.41%, P>0.05。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的慢性胃炎疾病,患者胃黏膜的固有腺体出现萎缩,例如数量减少以及功能降低等,同时常伴随不同程度的炎症性反应和显著的肠上皮化生,通过给予胃镜和胃黏膜病理组织检查能够帮助确诊。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且彻底根治难度较高,若未能及时妥善治疗还可能诱发胃癌,所以积极探索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科学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2]-[3]。中医学对该疾病的研究由来已久,将其纳入到“胃痞”以及“胃痛”等范畴之中,认为病位于胃,同时病机在于胃失和降,在治疗中需要遵循理气、和胃、止痛的原则。临床中比较常见的证型为脾胃虚寒型,患者日常外感寒邪或者由于日常饮食生冷使得气机凝滞出现胃气不和。通过应用温胃健脾汤,此中药方剂当中重用黄芪,有助于发挥补中益气之功效;陈皮、白术、茯苓、白芍以及炙甘草等可发挥健脾和胃的治疗价值;高良姜与桂枝两者联合应用,可促进温经散寒;延胡索以及川楝子有利于行气止痛[4]。在此基础上配合隔姜灸治疗,充分发挥姜汁温性促使温通经络的作用,针对特定穴位进行温热刺激,有利于驱散寒邪。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率均比较低。表明温胃健脾汤联合隔姜灸,可有效提升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合用温胃健脾汤、隔姜灸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同时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张华锋,王婷婷,张连贵. 温阳健脾汤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0,34(1):26-28.
[2]卫家和. 温胃健脾汤对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28(16):103.
[3]王丹. 穴位贴敷结合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的临床疗效观察[J]. 健康必读,2020,15(20):46.
[4]莫有海,粟远会,郭琳,等. 隔姜灸在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80):219.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虚寒型;温胃健脾汤;隔姜灸;效果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1.240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近年来的多发病与常见病,患者病程缠绵彻底且根治难度偏高,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出现胃脘疼痛、大便异常、嘈杂纳少等相关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胃部腺体萎缩以及黏膜厚度逐渐减少,甚至出现肠上皮化生,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近年来中医疗法在慢性消化道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通过运用内外施治疗法可实现标本兼治,提升治疗效果,且治疗中的安全性良好[1]。以下将分析对于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联合应用温胃健脾汤与隔姜灸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本院74例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22~73岁,均值为(40.5±1.3)岁;起病时间4~22个月,均值(10.9±1.2)个月。对照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21~75岁,均值为(40.4±1.3)岁;起病时间4~21个月,均值(10.7±1.3)个月。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给予维酶素片进行口服,6片/次,每日服用3次;多潘立酮片口服,10mg/次,每日服用3次;观察组患者进一步增加温胃健脾汤、隔姜灸治疗,温胃健脾汤方剂如下:黄芪为15g,白芍、白术、茯苓、川楝子、高良姜、延胡索均为10g,大枣5枚,桂枝、陈皮和炙甘草均为/6g。中药以水煎煮,最终取汁300ml,1G剂/天,患者每日分为2份温服。隔姜灸疗法:新鲜姜片将其制成厚度0.2~0.3cm以及直径2~3cm的薄片,姜片中间需要穿刺数孔,并在上方放置艾柱,选择足三里穴与中脘穴,将艾柱点燃后施灸,如若艾炷燃尽需立即易柱再灸,各穴位均为5壮/次,分别于早晚进行隔姜灸治疗1次。2组患者均依据本组治疗方案治疗4周后对比疗效。
1.3评价标准
(1)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症状和体征均消失,通过复查胃镜可见黏膜炎症消失,同时病理组织复查结果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症状表现均获得缓解,通过复查胃镜可见黏膜病变明显缩小;无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无变化,以及复查胃镜结果改善不显著或进一步加重。(2)观察2组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晕、皮疹等。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为(x±s),组间数据行t/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0%,对照组86.49%,P<0.05。
2.2不良反应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70%,对照组为5.41%, P>0.05。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的慢性胃炎疾病,患者胃黏膜的固有腺体出现萎缩,例如数量减少以及功能降低等,同时常伴随不同程度的炎症性反应和显著的肠上皮化生,通过给予胃镜和胃黏膜病理组织检查能够帮助确诊。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且彻底根治难度较高,若未能及时妥善治疗还可能诱发胃癌,所以积极探索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科学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2]-[3]。中医学对该疾病的研究由来已久,将其纳入到“胃痞”以及“胃痛”等范畴之中,认为病位于胃,同时病机在于胃失和降,在治疗中需要遵循理气、和胃、止痛的原则。临床中比较常见的证型为脾胃虚寒型,患者日常外感寒邪或者由于日常饮食生冷使得气机凝滞出现胃气不和。通过应用温胃健脾汤,此中药方剂当中重用黄芪,有助于发挥补中益气之功效;陈皮、白术、茯苓、白芍以及炙甘草等可发挥健脾和胃的治疗价值;高良姜与桂枝两者联合应用,可促进温经散寒;延胡索以及川楝子有利于行气止痛[4]。在此基础上配合隔姜灸治疗,充分发挥姜汁温性促使温通经络的作用,针对特定穴位进行温热刺激,有利于驱散寒邪。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率均比较低。表明温胃健脾汤联合隔姜灸,可有效提升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合用温胃健脾汤、隔姜灸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同时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张华锋,王婷婷,张连贵. 温阳健脾汤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0,34(1):26-28.
[2]卫家和. 温胃健脾汤对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28(16):103.
[3]王丹. 穴位贴敷结合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的临床疗效观察[J]. 健康必读,2020,15(20):46.
[4]莫有海,粟远会,郭琳,等. 隔姜灸在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8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