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前进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新课程标准更是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教育内容。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时代发展以及学生进步的重要性。而初中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性,且形式丰富多样,可以说初中数学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充分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科自身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激活其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促使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与推进,时代对我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传统教育下“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早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创新性的综合型人才愈发受到人们的青睐,可见,创新已成为了我国现代教育教学的主要潮流。初中数学作为一门逻辑能力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时代需求、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心理特性,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与建设者。
一、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背景下,学习不再只是一个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而是更加强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思考中获取新知。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性、兴趣爱好以及身心发展规律,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其在不断思考与探究中,提升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频率与概率》一节时,如果教师直接就频率以及概率的定义与概念进行讲解与讲授,学生可能会不知所云,感到无从适应,且学习积极主动性也不会太高,其课堂教学效率也可想而知。这时,教师不妨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即在上课开始时,将装有红、蓝两种颜色球(其中红球3颗、蓝球7颗)的箱子放在讲台上,挑选一名同学上台从中抽取一颗球,并提问全班学生:“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这位同学抽到红球的机会是多少?”由于大部分的学生都有过抽奖或者购买彩票的经历,注意力很容易就被吸引过去,如此一来,不仅能将课堂重新归还学生,将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其带入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激活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 构建问题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孔子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朱熹有言:“学贵有疑。”这些话语无不深刻地揭示一个道理,即疑问的重要性。人非生而知之,古往先贤,没有哪一位是生下来就没有疑惑的,都是通过后天的不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实现能力的提升与飞跃。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构建问题教学情境,注重课堂与教学情境的相结合,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锻炼学生多方面的数学能力,在满足其好奇心与学习需求的前提下,激发其求知欲望与探究欲望,使学生在主动思考与学习中达到提升其想象创造能力的目的,树立其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时,上课开始前,教师可就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复习与巩固,并让学生根据这一知识大胆地猜测一下直线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让学生就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具体的实验与探究,以求证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这样的问题教学情境不仅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具体的实践探究活动中来,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推动其动脑筋,并集中精力寻找解决的方法。
可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经意创设的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主动性,去猜想、发现与探索答案,以此达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 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用一种标准去要求与评价学生,不能千篇一律,而是应当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张扬,鼓励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允许课堂教学中多种解题思路的存在,营造民主、科学、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增强学生的创新信心与创新精神,让其能够向着正确的人生方向不断前行与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以此来强化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一节时,教师可将学生合理公平地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其以小组的形式来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有一块摔成两半的三角形玻璃急需重配,但工人们对于是带一块玻璃還是两块玻璃过去产生了分歧?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对这一问题展开思考与讨论,老师将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最后请每一组的代表进行发言。”由于学生都是具有多样性与差异性,思考问题的角度往往不一样,因此,容易在小组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如此一来,不仅有益于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还有利于让其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让其从他人身上学习到好的品质与思维习惯,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小结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而数学作为一门思维逻辑强的基础学科,是学生这一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善于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学科特点以及学生自身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欲望与探究热情,以此实现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6):195-196.
[2] 彭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功:教育版,2013(18):172-172.
[3] 雷洪敏.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28(20):51-51.
[4] 陈小香.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2(36):90-91.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与推进,时代对我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传统教育下“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早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创新性的综合型人才愈发受到人们的青睐,可见,创新已成为了我国现代教育教学的主要潮流。初中数学作为一门逻辑能力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时代需求、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心理特性,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与建设者。
一、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背景下,学习不再只是一个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而是更加强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思考中获取新知。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性、兴趣爱好以及身心发展规律,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其在不断思考与探究中,提升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频率与概率》一节时,如果教师直接就频率以及概率的定义与概念进行讲解与讲授,学生可能会不知所云,感到无从适应,且学习积极主动性也不会太高,其课堂教学效率也可想而知。这时,教师不妨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即在上课开始时,将装有红、蓝两种颜色球(其中红球3颗、蓝球7颗)的箱子放在讲台上,挑选一名同学上台从中抽取一颗球,并提问全班学生:“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这位同学抽到红球的机会是多少?”由于大部分的学生都有过抽奖或者购买彩票的经历,注意力很容易就被吸引过去,如此一来,不仅能将课堂重新归还学生,将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其带入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激活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 构建问题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孔子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朱熹有言:“学贵有疑。”这些话语无不深刻地揭示一个道理,即疑问的重要性。人非生而知之,古往先贤,没有哪一位是生下来就没有疑惑的,都是通过后天的不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实现能力的提升与飞跃。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构建问题教学情境,注重课堂与教学情境的相结合,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锻炼学生多方面的数学能力,在满足其好奇心与学习需求的前提下,激发其求知欲望与探究欲望,使学生在主动思考与学习中达到提升其想象创造能力的目的,树立其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时,上课开始前,教师可就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复习与巩固,并让学生根据这一知识大胆地猜测一下直线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让学生就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具体的实验与探究,以求证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这样的问题教学情境不仅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具体的实践探究活动中来,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推动其动脑筋,并集中精力寻找解决的方法。
可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经意创设的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主动性,去猜想、发现与探索答案,以此达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 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用一种标准去要求与评价学生,不能千篇一律,而是应当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张扬,鼓励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允许课堂教学中多种解题思路的存在,营造民主、科学、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增强学生的创新信心与创新精神,让其能够向着正确的人生方向不断前行与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以此来强化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一节时,教师可将学生合理公平地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其以小组的形式来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有一块摔成两半的三角形玻璃急需重配,但工人们对于是带一块玻璃還是两块玻璃过去产生了分歧?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对这一问题展开思考与讨论,老师将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最后请每一组的代表进行发言。”由于学生都是具有多样性与差异性,思考问题的角度往往不一样,因此,容易在小组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如此一来,不仅有益于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还有利于让其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让其从他人身上学习到好的品质与思维习惯,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小结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而数学作为一门思维逻辑强的基础学科,是学生这一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善于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学科特点以及学生自身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欲望与探究热情,以此实现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6):195-196.
[2] 彭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功:教育版,2013(18):172-172.
[3] 雷洪敏.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28(20):51-51.
[4] 陈小香.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2(36):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