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封闭式基金运作评析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j190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近年海外创新性封闭式基金运作模式的评析,认为:第一。封闭式基金存续期内基金份额具有稳定性,为封闭式基金管理者运用杠杆交易策略和创设权证增加基金投资收益提供了可能;第二,封闭式基金规模稳定,使得封闭式债券基金和封闭式期权基金与开放式同类型基金相比有着较强的比较优势;第三,封闭式债券基金和封闭式期权基金是国内市场中应予以借鉴和发展的基金投资品种。
其他文献
本文以大兴安岭地区为案例,研究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制约因素。在关注普遍认同的资本积累低、技术落后、行政体制改革滞后等因素外,本文还注意到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正外部效应。要改变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关系,不仅仅是产业的升级问题,而是需要构造一个新的产业经济体系。
本文以海南省陵水、保亭、乐东三县的农村金融现状作为切入点,对当前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金融约束作了较全面的分析,指出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功能性障碍、信贷资金投入不足、资金外流严重等六大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政策措施选择。
本文通过吉林省四平市金信城市信用社依法撤销实践,摸索研究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可行路径,期望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和城市信用社的分类处置、维护金融整体稳定有所借鉴价值。
在2003年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农村信用社承担支农等政府公共职能的任务进一步延续。随着法人治理结构日趋完善和新股东的进入,农村信用社承担政府公共职能目标和股东追求资本回报的分歧更加明显。本文以利他主义理论为基础,对农村信用社股东偏好与政府策略进行演化博弈分析。本文认为股东精神收益、股东偏好、正向激励与行政惩罚是农信社股东行为和政府行为实现进化稳定均衡的关键因素。
期刊
作为银行监管领域的国际标准,巴塞尔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的修改对于全球银行监管乃至金融监管政策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次修改进一步强调各国银行监管当局自身应建立良好的治理框架,以强化银行公司治理为核心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为从基于规则的监管转向基于原则的监管做好准备。我国银监会应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实现该原则的基本要求以切实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自从1990年以来,金融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金融市场发生了显著的改变,金融创新日益地摆在我们面前。目前中国经济和金融运行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流动性过剩,造成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与我国各金融监管当局管辖权限分散密切相关,从而形成了我国金融创新的特点及领域。多部门分散监管的格局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问题,为此必须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逐步实现由政府主导和分散管理向市场主导与集中管理的最佳金融体系模式转换。
本报告从国家隐性担保的收益成本分析出发,结合对中国国家隐性担保退出实践的回顾,进而为国家隐性担保在金融业的退出提供政策建议。本文的讨论表明,在国家隐性担保机制退出前必须重新界定政府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责任,加快针对金融机构破产清算的立法工作。同时,应加快市场化金融风险补偿机制的建设并建立化解金融危机的应急反应机制。
文章认为,“股东至上主义”治理不适应中国商业银行治理的内在要求,商业银行的治理逻辑应是利益相关者治理逻辑。在此基础上,文章阐述了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治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对银行利益相关者治理进行了实证分析,进一步论证了银行业利益相关者治理对提升银行企业价值的作用。
本文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对2005年3月份以来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首先对主要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引导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接着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角度,对公开市场操作向信贷市场的传导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的主要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基本具备了引导市场利率的功能,但对市场流动性的调节仍不能满足宏观调控的要求,这主要是货币市场功能变异所致,因此,当前还不具备选择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