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旧”穿“新”是门有趣的课题

来源 :职业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pingzhe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Vintage是“博物馆”和“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穿着的是历史,不是旧衣服。


  CR:古着文化历史起源是怎样的?
  古着,在英文里不是Old Clothes,也不是Secondhand Clothing,而是Vintage Clothes。这一概念最早出自日本,指那些超过30年历史、具备所属年代特征、仍然具备审美价值的旧衣物。Vintage又是来自于酿酒的一个专有名词,特指经过30年后的陈酿(最佳饮用时期),也就是通过时间的考验成为经典存在的单品,才能成为Vintage。
  战后日本年轻人对于欧美嬉皮和流行文化的崇拜,导致很多舶来的欧美款式二手服装被当时日本社会中追求时尚的年轻人所推崇。而这种真正的“外国制造”属性,能够让当时喜爱摇滚、嬉皮等风格的年轻日本人有真正渗入到其所追求的文化精髓的满足感。
  但是,“古着”并不简简单单是二手服装,它所包含的时代意义在现在看来,其实更是一种“博物馆”和“独一无二”的存在。很多服装的制造工艺和面料,已是现今无法重现的。很多热爱古着的人都会强调“我们穿的是历史,不是旧衣服。”
  CR:古着风潮是如何从自己穿着发展到店铺,从日本延伸至全世界?
  欧美先锋文化对于近代日本年轻人的精神世界影响是巨大的。尤其对于一个喜欢“流行风潮”的日本社会而言,一个新鲜的事物如果有了星火燎原之势,必然会很快的扩散开来。
  起初,出于对某些品牌或风格的喜爱,很多店家会特意到欧美去淘真品,之后建立起自家店的独特风格。随着经营的扩大,逐步确立自己风格的连锁性,古着店也开始出现,例如Chicago和Dondon。它们供货源稳定,服饰都会统一消毒并有严格的筛选标准,因此很多外国游客也会因为日本人对待古着的严谨态度,来日本寻找某些年代珍品。
  CR:现代人对待古着的态度,是出于真心喜爱还是跟风潮?
  喜欢古着的人有老有少,有的是因为单纯热爱比起现代流水作业的时尚集团服饰品牌,追求风格化的日本人宁愿选择质量过硬的古着。某种经典款式,有的是寄托了某个年代的情怀……但还是真心喜欢的人多,毕竟能理解古着的“旧”文化之存在的人,也不是国民中的大多数。
  CR:古着文化对人们日常生活习惯有哪些影响?
  日本人从战后起,就一直提倡节约的美德。而在当时,很多衣物是可以当作传家宝一直留下来的,50至60年代的手工制品和服饰工业,其实在布料的选择和剪裁上更强调一种“韧性”,能够带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因此,比起现代很多流水作业的时尚集团服饰品牌,很多追求风格化的日本人宁愿选择质量过硬的古着。
  CR:古着vs二手衣物的区别在哪里?
  国内目前对于古着文化的理解还是有很大误区,认为这只是普普通通的二手衣服。甚至将其视为“洋垃圾”。要知道,专业的古着店都是对固定年代期间的衣物有着严格的买取制度。每过十年左右,流行指标就会飞速发展,而其中最能够影响当时的人们,或是引领流行风向的某些搭配和单品,就会成为Vintage。
  正规的古着店会对这些衣物进行以品牌和款式划分的整理,并且对衣服进行消毒。很多当时的美好设计和绣花,都是现在不复存在的,它们都是犹如时光珍宝一样的产物。古着,可以让人感受到过去的时光,并在现在时的世界和你一起走向未来。
  CR:正规古着店有回收再售卖的流程,是从哪里收集到衣物配饰的?
  正规古着店诸如Chicago、Flamingo、Dondon等店,有的是通过统一货流从美国集货处进货,严格挑选并高温消毒衣物,然后分为定番几大类进行贩卖。
  也有通过店内的买手从世界各地收集回来,为了确保店里贩售物品的Vintage标准,买手必须具有辨识能力,并对要采买的衣物有系统化了解。
  CR:聊聊下北泽的古着特色?
  下北泽吸引我的原因,是因为这里有很多古着店。下北泽不同于日本其他城市,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有的都是低矮有趣的建筑群。60年代开始,东京的嬉皮士们都开始搬到这个区域,现在这里还残留些许不羁的气息。无数的古着店和老家具店,仿佛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逝去的黄金岁月。
  下北泽的古着店应该说是更新换代较为频繁的,因为这里汇集了很多品牌连锁店,很多新晋店家就要绞尽脑汁做出差别化,这种在“旧”上做“新”的变革十分有趣。最近也有很多新晋店家出现,去到下北泽不妨留意一下。
  CR:推荐些有新意的古着搭配技巧?
  把“旧”穿“新”是门有趣的课题。因为“旧时代”的搭配对于“现在时”来说,是一种很穿越的存在。保持统一的世界观是非常重要的搭配要点,比如钟爱的品牌和某个年代、某部电影、某个老明星,会让你想要生活的某处,都可以成为你搭配的灵感。从一个有趣的角度来讲,也算是种角色扮演吧。
其他文献
《夏洛特烦恼》的火,解了一些人的渴,撩动了一些人的心弦。  舞台剧改编的电影《夏洛特烦恼》票房超过14亿元。制作方“开心麻花”一路高歌猛进,冲击“新三板”,成为喜剧公司谋划上市的样本。一颗低成本喜剧引爆的“笑弹”让很多观众按图索骥、追根溯源迈进剧场,也让不少业内人士血脉喷张,大呼开发舞台剧成为新的电影金矿。  细想这些年滚滚袭来的大银幕浪潮,所幸剧场依旧没有完全为影院所取代,剧本内容依旧迸发着不竭
期刊
闻名世界的法国设计师多集中在时装和珠宝设计领域之中,Coco Chanel曾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引领着时尚潮流,Christian Dior和Yves Saint Laurent延续并创造了更多让法国成为时尚中心的理由。事实上,除了时装和珠宝领域,法国的工业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创意产品设计师、可穿戴设备设计师也在用新颖的视角和浪漫的情怀,使得法国人在任何商业模式下都时刻保持着对于生活品味的不断追
期刊
一部经典舞台剧作品总是经久不衰,一演就是若干年,而每年新作品却也层出不穷,焕发着新的生命力。虽然新作品能否成为经典还有待时间考验,但先声者与后来者总能相得益彰、各自精彩。  《夏洛特烦恼》  上榜理由:温暖京城一整年  2015年这个秋天,电影《夏洛特烦恼》的火爆也让更多观众了解到,这部电影其实是由《开心麻花》2015贺岁舞台剧《夏洛特烦恼》改编而成。这部舞台剧也被称为“温暖北京城一整年的舞台剧”
期刊
和话剧导演孙家一的谈话过程异常轻松,一口京腔的他谈到小剧场话剧便开启了“嘴炮”模式,偶尔带出一些俗话甚至粗话,让听者只觉得形象逗趣。这种接地气的风格,在他的话剧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自2011年12月剧团成立后,互动喜剧《别跟我来这套》系列至今已有7部作品,公演数百场,老孙既是总导演也是编剧。这位北大法律系毕业的80后导演,带着几个80后的演员,演绎着80后年轻一代的家长里短、一地鸡毛。观众哈
期刊
娱乐圈不只在屏幕上为我们造梦,还会时不时制造出一些真人版“麻雀变凤凰”的故事来满足每一个平凡人的梦想,比如柳岩。当年,为了挣一万块奖金给妈妈治病,这个小护士报名去参加选秀,成绩并不出色,但也算获得了娱乐圈的入场券。此后她跌跌撞撞地来到了北京,在一次次被击倒又爬起的过程中化蛹为蝶,不仅女神光环加身,更收获了丰富精彩的人生。她给每个邻家女孩儿都树立了一个榜样:哪怕你毫无背景,不够美丽,但只要你有坚持不
期刊
我们心中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流传到西方后像是失焦的照片,在大多数西方人眼中,中国戏剧仅仅是一张张脸谱;由于版权、翻译等问题的阻碍,国内话剧舞台上极少出现西方的经典剧作品,国人缺少一条了解西方舞台剧的途径。而张南在无意中成为了一座承载着东西方戏剧文化交流的桥。作为全美知名的女子文理学院Smith College的戏剧系讲师,她把中国的传统戏剧融进了课程中;作为话剧导演,她坚持着把西方经典作品搬上
期刊
1920年8月,降生了一位中国歌坛巨星。直到今天,很多歌手仍乐此不疲地翻唱她的歌曲,她就是中国最早的两栖明星——周璇。今年8月,正是这位巨星诞辰九十六周年。  在审视周璇的生命历程时,总有一种无名的漂浮之感,突然就不知该怎样去解读人生了。周璇是二十世纪艺坛的一个天才,她和几乎所有的天才一样,她的性格,她的故事都萦系着疑点和谜团。  她的歌声甜美嘹亮到可以洞穿时代,她的影像鲜活明媚得甚至不受当时笨拙
期刊
我们坐在观众席上,欣赏着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演出,我们看到的只有台前飚演技的演员们。或许在进场前,偶尔会了解一下制片人和导演;或许演出后,能去后台称赞演员;但没有幕后那些同样努力却不露面的人们,演出便不复存在。事实上,他们都在舞台上。  道具师  道具制作者。道具有租有制作,道具师负责舞台上所有穿的戴的拿的用的,没有道具演员只能空比划。  导演  把剧本文字搬上舞台的灵魂人物,一人分饰三角。导演是团队
期刊
孙东旭的作品分为三部分:油画、雕塑、艺术人偶,内容大都是卡通女孩子的形象。油画和雕塑作品见证了她毕业后从迷惘质疑走向平和坚强。艺术人偶则是经历了十年的精雕细琢,于2014年正式发售。  Elfish Baby,自己内心的守护精灵  孙东旭200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壁画系。她最初尝试使用卡通形象就是在毕业创作中,而广美壁画系是以漆画、陶艺、水墨、岩彩为主的传统绘画教学,所以,她做出了两个决定:坚持
期刊
何谓古着?它的最大魅力在于不可复刻的美。旧物身上的痕迹和经典元素,穿越万千光阴,沉淀下来,只等再次闪耀世间。尤其限量版古着,它流行于某一个时期,在时间的长河里,几次辗转,承载着无法言说的历史;它早已超越二手衣的概念,无论面料、细节剪裁乃至用途,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有着特殊的魅力与价值。  某种程度上,了解古着,拥有古着,是具有品位的一种象征。而古着的特殊性,注定了会买古着的人,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