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高万丈,全是正能量!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su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军一剑砍翻攀上城头的敌兵,却不敢越过垛口向城下看。他知道,城墙之上,敌兵正如攀树的蚁群一般,密密麻麻。
  迎面,一块巨石飞驰而来。将军慌忙侧身躲避。巨石贴着身子滑过,狠狠地砸在地面上,崩起的石屑夹杂着一股巨力,将已经躲过的将军狠狠地扫了出去。
  将军躺在地上,捂着伤口,奄奄一息。其实对身经百战的他来说,这伤并不足以致命,真正令他丧气的,是城下的敌军。十日了,连续十日的攻城,纵使他率军砍杀了数以千计的敌军,可总会有更多的敌军涌上来,似乎无穷无尽。城墙已经千疮百孔,若非城内的百姓帮忙修筑、传粮递饭,恐怕这城池早就破了。
  就在此时,一片急促的梆子声响起。
  不是一个,是一片。至少几百个梆子同时被敲响,急促的击打声在共振的威力下犹如铁锤一般一下一下地砸在心头,震得人腮帮子疼。那声音,居然穿透了敌军的喊杀声,有如天兵天将冲锋的号角。
  一瞬间,敌军的进攻凝滞了,每个兵士的脸上都露出一丝惧色和茫然。他们不知道这梆子声代表着什么,他们不知道这是不是伏击的暗号。
  将军一个鲤鱼打挺从地上跃了起来,挥剑高呼:“援兵已到,破阵杀敌!!!”
  “援兵已到,破阵杀敌!!!”已露疲态的将士们顿时抖擞精神,一波反击就把敌兵压下了城头。
  此时,梆子声更近,伴随着震人心魄的敲击声,还有高亢激昂、一字一字砸在心头的唱腔:“咱家三关将,威名震四方!英雄高万丈,宝剑赛秋霜!习武演兵法,与主保家邦!生咱天地黄,诛杀神鬼忙!”
  这逆转战事的梆子,却并非什么“援军”,乃是城中“莱芜梆子”的戏班。这莱芜梆子又名“莱芜讴”,腔调高亢激昂,豪迈奔放,确似军歌。救阵那一出戏,唤作《穆柯寨》,正是穆桂英的父亲、老将军穆羽临阵杀敌时所唱。由于本地民风豪迈,所以这粗犷有气势的莱芜梆子大受百姓喜爱,学艺者甚多。救阵之时,城内莱芜梆子、汶上梆子、徽班的各路人马一齐上阵,声势浩大,生生吓走了敌军。
  剧种名称:
  莱芜梆子
  历史渊源:莱芜梆子历史悠久,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主要由鲁西南一带的梆子腔与徽戏的梆子腔结合而来。清朝年间,陕西、甘肃一带的秦腔经河南流传到汶上地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本地梆子腔。这种梆子腔粗犷高昂,历代班社都是徽戏和梆子戏同班并存,但并不合二为一,演员既能演唱这一声腔的戏,又能演唱那一声腔的戏。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地演员越来越多,受当地方言、习俗和群众爱好的影响越来越深,便逐渐改为以演唱梆子戏为主,徽戏的成分日益减少,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莱芜梆子。
  唱腔特色:
  高亢激昂、豪迈奔放、气氛热烈。特别是男腔用假声翻高、往里吸气演唱的“立嗓”,和女腔的尾音翻高八度、使用假声演唱的小嗓,称为“讴腔”,清亮高昂,余音萦绕,常有观众戏称,听完一出莱芜梆子,腮帮子都肿了!
  表演特色:
  莱芜梆子表演的主要特点:一是粗犷豪放,长于夸张。花脸,特别是二花脸的“推圆场”,手掌撑开,前后推动,整个身体随之大幅度地前仰后合,靠旗前后摆动,推之见勇,动中见猛,舞台人物勇猛威武的形象栩栩如生,气派很大;二是朴实生动,生活气息浓厚。特别是小旦的台步,稍大而节奏稍缓,整个身躯从头到脚十分协调地一起扭动,上下浑成一体,酷似旧时代的农村少女,使人感到亲切、生动,别具风味。
  传统剧目:
  莱芜梆子包含梆子与徽调两种声腔。传统剧目有267个。其中梆子剧目164个,徽调剧目103个。基本剧目称为江湖十八本,其中《两狼山》等为梆子腔,《烧战船》等为徽调。
  历史名角:
  胡大采,本名胡宗立,因行腔可长达数分钟,观众常报以大声喝彩,因此称其为“大采”。在莱芜南王庄新吉庆科班任教,培养了不少艺徒。
  另有陈富美、胡庆松、孙玉才等。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经成为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初中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新课程要把计算机课程列为语、数、外、政之后的第五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