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制”推动“公共行政体制”到来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wenhuaji1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部制”的说法在坊间广为流传,这种说法得到了中央政策研究室相关人士的证实。十七大报告正式提出的“大部制”概念将成为2008中国改革重点,另外,中编办机关事务管理局一负责人向外界透露,“大部制”方案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2008年3月份“人大”会之后,就将揭晓。
  这一举动将构建“公共行政体制”的进程推进实操阶段。
  
  “大部制”改革之变
  
  “大部制”早在酝酿中,这是现阶段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这是十七大在部署未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制定的战略图。
  专家指出,所谓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对此,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汪玉凯教授表示:“中国即将进行的‘大部制’改革,与我国经济、社会体制发展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的。”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以后搞了几十年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部门设置多,实行条条管理。如当年的机械工业部下辖9个管理部门,有管常规机械的,有管电子的,有管兵器的,有管飞机的……政府机构设置过多过细,管理对象与管理事务重叠,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协调困难的情况十分普遍。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管理部门的改革也不断深入。1982年至今,我国先后进行过5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1982年国务院100个部门裁了39个;1998年再次大规模机构改革,国务院的40个组成部门,一下又裁了11个,仅保留29个,绝大多数直接管理工业的部门都撤销了。这些改革为推进“大部制”管理奠定了重要基础。
  汪玉凯指出,目前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仍然有28个,而日本是12个,美国是15个,英国是17个。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政府部门设置依然较多,削弱了政府的决策职能,也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如我国的民航总局管空中运输,交通部管水路和公路运输,铁道部管铁路运输,而美国的运输部包含了海、陆、空运输,一些国家把邮电也放在运输部管辖,这体现了“大运输”的思维。再如美国农业部的职能,大体涵盖了我国的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多个部门的职能,体现出“大农业”概念。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政府不能过多干预微观经济,反映在政府体制上就必须走“大部制”管理的道路。
  汪玉凯认为,实行“大部制”管理,可以大大减少政府部门之间职能的交叉重叠,改“九龙治水”为“一龙管水”,这对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什么
  
  转变政府职能将是大部位改革的核心任务。政府机构是政府职能的载体和承担者,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机构的设置必须遵循和体现满足市场与社会需求的基本导向。因此,政府职能转变的结果也必须在机构改革中有所体现。
  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来看,转变政府职能也一直是中国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先后进行5次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一直居于突出位置。十七大提出的建立一个“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其首要前提就是转变政府职能。
  根不完全统计,在国务院现有的66个部门中,职责多达80多项,仅建设部门就与发改委、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另外,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行政职能的错位和交叉,不仅造成了部门之间扯皮现象多,行政效能低下,过多经济资源被行政机构自身消耗掉;更重要的是,它无法履行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职能,无法向民众提供合格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因此,必须对现有政府机构进行有效整合,改变政府机构繁多、职能交叉的现象,通过减少机构数量,降低各部门协调困难,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角色定位。而不仅仅是像过去一样,简单地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虽然这些是政府机构改革中最基础性的工作。
  换言之,推行“大部制”同时就意味着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从而使得政府权力得以规范、回归公共服务。如果“大部制”改革达不到转变政府职能的效果,那么,它就会像之前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一样,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大部制”一个直接的目的就是要打破现有的部门利益,但正如人们所担心的,如果几个部合并成为一个超级部,权力很大,对它进行监督恐怕更加困难,因此,若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在“大部制”下,原来的“部”降格为“司”,“阎王”变成了“小鬼”,可手中的权没有变,仍然行使过去“部”的职权,那么,“大部制”改革就可能把过去分散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的部门利益。要解决这一难题,惟有真正转变政府职能。
  “大部制”是社会大转型中政府保障服务性功能突出、行政色彩淡化的必然选择。而一个整合了不同部门利益的强势大部委,其职能也应该适应和体现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的管理需求。
  
  实行“大部制”改革面临的挑战
  
  尽管大部制这一管理模式在国外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但是我们也不可能照搬照套,需要根据我国国情探索推进。
  谈及推进“大部制”改革面临哪些挑战时,汪玉凯分析归纳为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对权力的约束与监督问题。实行“大部制”管理后,一个部门的权力更大了,能不能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的改革思路,重构政府权力结构和政府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
  二是党政权力对接问题。“大部制”改革最终会涉及党政部门权力的对接,必须靠政治体制改革配合推进。近些年来,中纪委与监察部合署办公,成效显著。如何进一步整合党政部门,是下一步“大部制”改革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是改革的策略和方法选择。应该看到,“大部制”改革的最大阻力,仍然是多年来被强化了的部门利益。在具体推进的过程中,改革的策略和方法就显得很重要。
  汪玉凯最后强调:“中国的‘大部制’改革很难一步到位,而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选择那些职能交叉突出、涉及公众、服务对象广泛、外部改革呼声比较大的部门开始,然后逐步扩大,而且一定要把结构调整和功能的定位进行有机结合。在设计机构改革方案时,要借助专家力量,加上民众的讨论,经过充分论证,坚持科学性,立足长远,用智慧和制度规范‘大部制’改革。”(简易)
其他文献
[2007年12月18日,石油储备的“神经中枢”——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宣告成立。这一系列密集动作后面的大背景,是国际油价持续徘徊在90美元/桶左右的高位和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向50%比例靠近的现实。]    储备中心揭开面纱    据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人士介绍,新成立的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就设置在能源局之下。与能源局之下的行政机构——石油储备办不同的是,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属于事业单位。据了解,国家石油储备
研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其为教育基点,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孩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尝试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课后,善于反思,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改进、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