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妙的交响诗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ua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作为现代美术的开端,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审美形式主义意味上的一次觉醒。莫奈不仅推动了绘画创新,发现了光与影在绘画过程中重要作用,开拓出一种带有强烈表现性质的艺术风格,他还重视户外写生,鼓励人们走出画室把大自然最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本文将从19世纪法国盛行外出写生的印象派开始,分析莫奈油画中色彩的创新以及光影的变现,在这些微妙的变化中探索莫奈的色彩风格。
  关键词:莫奈   印象派   光与色彩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3-0047-03
   作為整个印象主义的精髓。莫奈的艺术仅仅是因为他表现出了独有的个性与艺术情感吗?笔者认为并非如此。之所以能在西方绘画发展的历程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莫奈从客观事物中选择抽象性的色彩与光影来构筑了他的作品,明确打破了全因素造型的长期统治,并把色彩因素分离出来为自己所用。他的思想带领人民从封建走了出来,这不仅是绘画中的一种突破,更带动的是人类精神层面的突破。透过他的作品,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莫奈笔触中蕴含的力量,能够感受到画中独特的艺术奇幻色彩以及莫奈的审美意向。
  一、莫奈创作背景
   (一)大师的童年
   1840年,莫奈出生于法国巴黎,五岁时全家移居法国北海岸的哈佛港。在此期间莫奈以海为伴,度过了一个美好的童年时代。就学后,莫奈在悬崖和海边嬉戏的时间多于在校时间,绘画成为了他唯一的爱好。他常常以老师和同学为对象绘制素描和漫画,这也使得他在早期就造就了对人物和事物敏锐的观察力,日后莫奈对景物印象捕捉力的形成与此有很大关系。经画商介绍,当时专门描绘海上风光的布丹发现了这位少年画家,布丹建议莫奈用油画来绘制风景。布丹主张“一定要去寻找自然的朴素的美”“要顽强的保留最初的印象”,在布丹的影响下,莫奈内心充满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莫奈接受了关于学院派的绘画思想,并创作了一些关于海港、日出等题材的作品。布丹作为莫奈的启蒙老师,他的建议是莫奈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次转折,也使莫奈萌生了日后的印象主义风格。之后,在布丹的建议下,莫奈又回到了巴黎,结交了毕沙罗、雷阿诺、西斯莱等人,成为了后来印象派的核心力量。
   在巴黎期间,莫奈受到了库尔贝现实主义的影响,走出画室,开始探索如实地表现大自然。1863年,在一次沙龙展上,马奈的作品《草地上的午餐》将莫奈深深地打动了,虽然此画在当时受到强烈的批判,但马奈的那种以光色对比方法、描绘景物的技法,给予了莫奈在绘画上很大的启发,从此他潜心于大自然中“光”与“色”的研究。
   (二)印象派历史因素
   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源泉之一,基督教中对光和色彩的强调,使得西方人潜意识里把对光和色彩的科学研究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并置在一个层面上,于是才有了焦点透视学和色谱的发现。这些发现又进一步影响了艺术创作,造就了美术创作一浪接一浪的“色彩革命”。绘画由此产生了由具象转向抽象的可能性,因而印象主义也被视为现代绘画的开启点。
   在19世纪下半期的法国画坛上,官方的学院派绘画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在1874年至1886年期间,印象派在巴黎举办了八次画展,在1874年,一些被沙龙拒绝的画家组成了有限公司,并聚集在一起举办了“落选沙龙”,在纳达尔从前的画室展示了作品。
   其中,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也成为了展览上轰动的作品,他向传统绘画的变现主题内容提出了挑战,用作品中赤裸裸的人间妇女试图揭掉古典的幌子。马奈的反传统思想赢得了当时要求革新的青年的迎合,打破了百年以来传统观念的束缚,然而当时大多数的观众和艺术批评家对于这种艺术革新并不能接受,甚至充满敌视。评委会和批评家对这些年轻画家作品的漠视源于他们的绘画题材和绘画风格,他们绝大多数画作描绘的是风景和日常生活,这些题材的地位低于历史画或肖像画,具有鲜明的现代感。也正是这次的展览会上,莫奈的一幅油画引起了一位新闻记者的注目,他以嘲讽的口吻写了一篇文章,并借展览中莫奈作品《日出·印象》的标题,称这群画家为“印象派”。
  二、色彩的发现
   (一)奇特的眼睛
   “我们对画家别无所求,只要他反映出一个普通人的视网膜能够接受的世界。莫奈的视网膜能创造奇迹……莫奈作画是从眼到笔的直接过程……”[1]夜幕中,莫奈的船上画室停泊于岸边,为了捕捉住这个黄昏的印象,他很快一笔、两笔、三笔、四笔……一百笔,迅速的在面前的画布上布满了色彩。或许别人需要画上一段时间,但是莫奈只需要的几分钟就完成了。
   柏德·莫里索曾谈到莫奈时说过:“当我欣赏莫奈的画时,我总是本能地知道我打开的伞指向何处。”可见莫奈画中的细节,许多都能显示出阴影的方向,很清楚的显示出光是由何方来,太阳在天空的什么地方,以及当时是什么时间。莫奈认为,自然与人必须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系统或规则的轨迹可循,他认为绘画的发展并没有到达一个新的阶段,在拜占庭和罗马的艺术中,人类的面孔和代表神灵的人体外形有一种崇高的地位,自然和风景在这些绘画上一直微不足道。由于文艺复兴前及文艺复兴时画家的努力,风景画得以复兴。即使这样,在印象派出现以前,人物面部肖像在绘画题材中仍然重要,这种情况并没有被塞尚或立体派所改变。
   在莫奈早期的艺术生涯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特点:他根本不想通过学院式教育来补充贫乏的艺术修养,更不愿意去买各种理论和说教的书籍。令他激动不已并使他愿意付出全部精神的,是对自然生活纯直觉的观察与表现。他将直觉的纯洁性、独特的本能化的感觉方法奉为自己艺术的全部起点,想以此在“理性”“理性美”占统治地位的法国画坛杀出一条生路来。一开始,他就是一个革命家,一个异类。而他的想法也唤起了一些同道者的热情,以致于他后来终于成了印象派的引路人。    (二)不仅仅是一只眼睛
   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奠基人左拉曾用这样的话赞扬过莫奈“莫奈的画胜过了写实主义,它就像一位精细而有力的解说者,他抓住了最细微的东西而绝不含糊。”[2]在莫奈29岁时,他已经完全消化了早年所受的影响,这一点从他的作品中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这一年他绘制了风景画像《布日瓦的塞纳河》,这幅风景画不仅以清新明快的调子刻画了生动的景色,而且我们越深入研究越会出乎意料地发现作者在其中倾注的心血和才智。这种对主题的深刻体会与公开宣布的见到什么画什么并不矛盾。这次,他很可能是在河边作画,树木、房、天空看起来可能“恰好就是那个样子”;但他对主题的深刻理解,表现在他能从一个看上去是任意选择的景色中获得有意义的色彩组织能力和构图能力。
   在画家的创作过程中,他不断地发现天然景色中的韵律、相互联系和节奏,因为在任何主题中都会存在比我们原先设想得要多的所谓“天然布局”[3],逐渐发现这种乍一看来不易发现的秩序,对于面对自然作画的画家来说,是一种最大的满足。
   在《布日瓦的塞納河》这幅画中,莫奈揭示了自然景色的一个复布,在整个画面中,人物和其他重点事物的布局是十分多样和微妙的,它们之间的间隔决不只是偶然的巧合,或者只是不假思索地从自然界描绘下来的,也不能用数学的尺度去量度它们,它们是在与主题直接接触的有力启示下,冷静地根据经验判断而得到的,是某种微妙的感觉。色彩也是这样,一方面来自准确的观察,一方面又充满了个人的创造;在整个画面设计中,贯穿着冷色和暖色的对比。
  三、光与色彩的表现
   艺术家常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在作品之中,莫奈也无例外。莫奈的作品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感染力,不仅仅在于扎实的写实能力和丰富的故事情节,最主要的原因是色彩观念的转变而使其抒发的情感。色彩艺术语言既要表现色彩的感觉,又要表现色彩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对色彩进行综合概括从而完成艺术家情感的抒发,艺术家在缤纷的世界中捕捉有价值和感兴趣的事物,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描绘生活,使作品中凝聚了自己的情感。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乞丐的破茅草屋与国王的宫殿同样辉煌,雷阿诺这样的描绘他所见到的场景[4]。光线赋予了万物不一样的色彩,它作为氛围营造中重要的承担者,所有的物象都是为表现光线的变化而服务,莫奈经过工业革命和科学进步的洗涤,为我们描绘了光线在自然物象中瞬间停留的画面。
   法国引以为豪的建筑物鲁昂大教堂,是当时最为雄伟的哥特式建筑,1892年莫奈从吉韦尔尼安顿下后,便只身前往鲁昂。为了追求新的突破,莫奈开始“和光线赛跑”,他决定根据光线的不同变化而表达一系列不同的效果,只要一幅接着一幅画,每个不同时间中的瞬间感觉就可以被记录下来。他认为“这样就可以获得自己的某一方面的真实印象,而不是一幅由人工组成的图画”。在经过三个地方的不同选景之后,完成了三十多幅关于鲁昂大教堂的作品。莫奈曾梦到过鲁昂大教堂崩塌了,并变成了蓝色、黄色和玫瑰色,后来,《鲁昂大教堂》组画也被称为白色、蓝色、金色和灰色的和谐[5]。莫奈在鲁昂大教堂中运用不同色彩以及不同情绪来体现对太阳光谱的迷恋。这是他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他在创造教堂系列作品时,选择相同的地点做不同的光线描绘,也是想要表达这一绘画理念。从清晨的薄雾茫茫,再到中午时的耀眼夺目,下午的夕阳光辉,傍晚的深沉肃穆,相同的画面构图中,展现出了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教堂情景。在莫奈1893年的两幅作品《正门和阿尔巴讷塔(清晨效果)》和《破晓时分的正门和阿尔巴讷塔》的对比来看,这两幅作品是他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创作,画面以教堂的中央大门和左侧的圣罗曼塔楼为主体,相同的构图形式,却展示了不同光线条件下的鲁昂大教堂。其中,《正门和阿尔巴讷塔(清晨效果)》以清晨光线的变化为主题,整幅画弥漫了一层淡蓝色的薄雾,被晨光照射的地方呈现出了金黄色,阴影中的大门呈现群青色,教堂上的雕塑和玻璃变得模糊起来,画中的建筑给人一种苍白的感觉,让欣赏者看到这幅作品瞬间就感受到了清晨的雾气弥漫,鲁昂大教堂远远的屹立在那里,可能偶尔的一丝微风吹过,凉意便蔓延到了全身,而教堂就犹如一个新生的婴儿,朝气蓬勃。而《破晓时分的正门和阿尔巴讷塔》则表现出了傍晚的鲁昂大教堂,在当时工业文明的法国,空气中漂浮着各种污染颗粒,灰色的天空下,投射在教堂上的倒影呈现出青黑色,此时的教堂就如同一名年过半百的军人,庄严肃穆下又有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
   受环境或者空间的影响,其纯度必然会降低。在衔接时,无论局部有多么明确的瞬间转折,中间都要用灰色隔开,黑白相间,一定要经过灰色。灰色领域蕴藏着绘画当中的无限魅力,莫奈在《鲁昂大教堂》组画中通过对不同色彩灰度的把握,从而呈现出三维空间的艺术形态,使画面不仅体现出不同光线下的色彩的变化,更使画面具有了强烈的空气感[6]。我们置身于作品前,仿佛看到的不是一幅绘画作品,而是出于当时环境中的大教堂。
  四、结语
   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绘画对整个人类绘画的革新都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本文前半部分通过对莫奈个人以及印象派的研究,尤其对莫奈绘画中神秘色彩的起源做了大量的介绍和分析,说明了印象主义对莫奈绘画作品的影响以及莫奈如何通过别人的启发开始了自己的创作。本文的后半部分则阐述了莫奈绘画中具体的光和色彩的变化,论证了环境与创作的关系,以及莫奈通过具体的色彩表现出印象派特有的绘画语言。每个时代的绘画都有自己的面貌,绘画语言一直在变动,油画之所以能以它独有的魅力长时期地吸引着欣赏者,与它本身的材质固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莫奈正是巧妙的运用了油画的这种固有材质,运用自然物带来的灵感对画面进行气氛的营造,当然画面最后色彩所表现出来的强烈情感也是莫奈经过长期而细致观察的结果。莫奈通过对自然物象的揣摩与探索,形成了物象在特定光线条件下的瞬间停留,而印象派的历史结果也告诉我们,要想把握住瞬间印象,就要敢于打破艺术语言局限性的精神,敢于发现新事物,敢于表达新事物。莫奈同自己的绘画语言很好的为后人做了示范,他的色彩观念的转变在西方乃至于整个世界的现代艺术发展都有着深远地影响。
  参考文献:
  [1][法]帕坦.莫奈:捕捉光与色彩的瞬间[M].张容,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2]杨身源.西方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1990.
  [3]孙烈鹏.浅谈油画创作中氛围的营造[J].美术教育研究,2014,(24).
  [4]王蒙.论风景油画中“光”的探索和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13年.
  [5]廖泽明.欧洲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视觉方式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4年.
  [6]张瑞升.油画作品中天空的表现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学生创造力是陶行知理论的核心,也是树立学生独立人格、形成自主意识的关键,尤其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借助陶行知理论中的创造理念,能够大力挖掘小学生的创造思维,对提高小学生智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小学生美术教学为例,基于陶行知理论,探究其在小学美术创造力培养中的应用,并提出了“贴近生活,创造思维”的美术教学思维。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理论 小学美术 创造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J2
期刊
摘要:电影是独特的文化产品,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承载着向世界各国观众传播本国文化精神与意识形态的功能。因此,电影和文化密切相关。国产影片《流浪地球》和美国电影《世界末日》同为科幻题材,均以人类拯救即将毁灭的地球为主题,但两部影片所塑造的英雄形象却大为不同,也反映出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  关键词:英雄主义 电影 中西 文化 对比  中图分类号:J9
期刊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三大史诗之一的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以歌剧的形式搬上舞台。歌剧《玛纳斯》以其多元的创作手法和“多维度”的呈现方式获得极大成功。在突出民族性、时空性和剧情发展以及体现戏剧冲突的张力方面,剧中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较为普遍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现象的“象征”作为表现手法的核心,对“玛纳斯”英雄的意象进行描摹。通过对柯尔克孜图腾意象在歌唱艺术中象征性表达的探究,立体呈
期刊
摘要:综合类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演奏水平与专业音乐院校学生存在一定差距,作为综合类院校的音乐专业教师,立足生源现状和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夯实学生基本功以适应未来基础教育教学需要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扬琴作品《黄土情》,通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演奏与实践,就本科教学不同阶段的基本功教学方法与标准予以归纳,力求实现因地、因材施教。  关键词:教学 基本功 实践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音乐剧本身就融合了古典、流行、美声等多种音乐因素,同时也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艺术性、视听性,已经得到了我国很多社会民众的喜爱与追求。美声因素在音乐剧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音乐剧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本文先阐述了音乐剧演唱过程中美声唱法的作用,接着结合《Think of me》《all i ask of you》《The Phantom of the Opera》三个唱段,分析了美声因素
期刊
摘要:古人认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可以获得人生智慧的体悟,自然具有与人类相似的价值观念及道德品性。伴随着中国艺术史的发展,从北宋到南宋,山水画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变,即从写实再现转向自我表现,中国山水画的主流从关注外物转而关注内心之道。在自然中获得人世间对道义的认识与人格的感悟,人将精神多寄付于自然山水。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水以灵动、绵延、随和的精神特征。水,也成为了生命永恒、道德澄明的象征。同时,水也
期刊
摘要:在社会经历着一次次变动与革新的同时一个行业也在经历着起起落落。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层次上人们对精神追求有了更高层次的标准,在科幻、动漫、电影、明星充斥着人们生活的同时配音演员们也在背后无私奉献着自己,但作为幕后的英雄始终被人们极少的关注着。本文以上海译制片厂为落脚点,从20世纪70年代背景、译制技巧的角度分析出70年代译制片的特点,最后总结出这些特点产生的影响。本文将要论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外音乐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其在社会中承担的功能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校外合唱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是部分家长在选择课外音乐教育形式中的首选。本文通过对西藏高原之宝童声合唱团现状调查以及发展策略展开论述,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在高原发展童声合唱对西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西藏教育 校外童声合唱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行,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人们对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越来越重视。音乐作为小学教育当中的一门基础艺术学科,在小学教育教学当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给学生慢慢渗透了一定的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对音乐产生一种主观感受,带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和艺术修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是学习活动的认知工具,其应用已从目前关注电脑、网络、网上学习的操作模式发展到利用信息技术培养的高级思维能力,构建知、情、意融合的高智慧学习体系。所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戏曲音乐教学的探讨,是一个必然趋势。本课题探讨了音乐与戏曲教学与现代信息结合具体案例,为探索更多样、更有特色的音乐教学方法提供可操作性依据。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三位一体 叮叮腔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