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ve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所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获取知识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要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一个乐于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学习,广泛展示其成果,使其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对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有集成处理能力,为学生进行研究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交互环境。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研究心理学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既迅速又牢固。信息技术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愿望,从而形成爱学习的动机。例如,在识字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我教“晴”字时,采用了卡通变字法。先操作鼠标出现一幅阴天时野外青山绿水、花红柳绿的春景图,并出现“青”字,然后再按鼠标,一轮红日出现在空中,顿时,阴云散了,山野一片光亮,花开了,树绿了,鸟儿叫了。学生见了此景,情不自禁地,异口同声地叫道:“天晴了!好美啊!” 我趁机操作鼠标将红日移至“青”的左边,变成“日”字,告诉小朋友,这就是天晴的“晴”。这样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晴”,也明白了字义,组起词、说起句子来滔滔不绝。
  学习《长城》这一课时,要使学生感受建造万里长城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在教学中,我不是枯燥地讲解朗读技巧,而是借助“长城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壮观”的视频,用实景形象刺激学生的语言表达,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接着我让学生当小导游,给《长城》配上解说词,学生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他们争先恐后地做小导游。由于有了感性认识,又有生动、形象的画面提示,学生对语言的把握都比较准确。他们能读出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长城的壮观。这节课,学生学得生动、愉快,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
  二、有利于获取大量的语文知识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 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来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的听老师讲解要强得多。我们知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要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向更大的范围拓展,向更深的内容挖掘。这时候就会遇到许多陌生的概念或者文本,这些陌生的东西已经有了前人的解读,我们不必闭门造车,可以完全拿过来加以消化。众所周知,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互联网的大量信息让学生目不暇接、兴趣盎然,他们用合作交流的方法从网上可以获得无穷知识。比如一首古诗的解读或者一位作者的生平,甚至可以与专家对话、与名师交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从网上查询资料、探寻方法、扩展视野、深化学习,也是最捷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尤其是信息技术走进作文课堂后,课堂便活跃起来,学生在找到写作材料的同时,又了解到课堂以外的“大千世界”、“人物写真”、“风土人情”、“人与自然”、“各地览胜”、“名山大川”等,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现实生活甚至更远的时代或地方。例如,“熊猫”是人们普遍喜欢的动物,可由于生存环境决定它们只能生存在祖国的西南地区,不冷不热,箭竹丛生的地方,这便是我们无缘与熊猫相见的原因。然而,通过信息技术,学生不但见到了熊猫,而且还了解到关于熊猫的许多特点。如熊猫的生性孤僻,活动范围小,喜欢在树上活动,繁殖、发育慢,以箭竹为食,有人的灵性,是残存的古动物,更主要是直接观察了熊猫的活动形象。再如“孔子”、“哥白尼”等古今中外著名人士,學生对他们的详情知之甚少,可是信息技术满足了学生的欲望,让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语文知识。
  三、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我们在讲解课文时,为了对学生进行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常常在黑板上或幻灯片上写出一些习题,让学生练习,然后学生说老师板书答案,为此耽误了一些讲解课文的时间。采用多媒体设计习题就解决这一难题,因为多媒体可灵活地将习题、答案储藏在课件中,只须操纵鼠标或视频展示便可将习题、答案公布出来,节省不少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曾几何时,我们为自己无力的语言而暗自责问,为自己失意的模仿而黯然失色,为自己愚钝的思维而缩手缩脚。现在你大可不必如此了,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形象生动的特点,可以很容易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例如,在教学《掌声》一课时,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英华掌声前后的变化,从自卑的小姑娘,变得自信、进取和乐观。使学生认识到掌声的力量是非常大的,要知道学会关爱,学会同情和鼓励弱者,弱者则要学会自强、自爱、自立。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制作了教学课件。一是图文声像并用,再现课文内容。二是将事物之间的联系制成动画课件,通过点击课件得到提示和帮助。
其他文献
一般而言,藏语文教师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那些重点和难点的讲解,教学策略主要是满堂灌,虽然素质教育在大力推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效果难尽人意。许多学校还是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许多学校还是用学生分数优劣来检验我们教师教学能力。因此,在这种功利性思想驱动下,许多藏语文教师为了学生考上重点学校,为了他们以后舒适生活,三番五次的讲解那些考点,促使原本个性发扬和生活活泼的课堂演变为单一和乏味的过程。我们藏语
期刊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在初中藏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将新课程所要求的“乐学”落到实处,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由分散集中到藏文课堂上,作为一名聪明的藏文教师,绝不是利用强制性的命令去迫使学生回归课堂,而是以一种充满趣味性、创新性极具吸引力的导入方式将学生引入课堂。“兴趣是
期刊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其实就是教师能创造性的利用教材,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和学习,把学生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因此,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从营造和谐氛围、鼓励研究性学习、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开放题的教学等方面着手, 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真正使创新落实在
期刊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作好铺垫。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
期刊
【关键词】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 美术教学  创造性教育指对人的创造力的开发,主要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技法的训练,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创造品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和超越是美术的灵魂,可以说,没有创造,就没有美术。美术艺术的创作、表演、新生等各个环节均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并伴随着独特的创造行为。  一、营造新型课堂氛围 启动创造性想象力  创造性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
期刊
一、新疆地区双语教育发展过程  1.新疆双语教育政策的提出  2004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实施双语教育的方针,对双语教育提出全面要求,并将其纳入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2005年,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决定》的配套文件,把双语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学前,强调从小抓起,从教师抓起。2008年,自治
期刊
【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必修4的课文,可说是苏轼豪放词的典范,而在本文之前学生们刚学过婉约派代表柳永的《望海潮》和《雨霖铃》,因此学生对这两个词派特点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所以本节课关于两个词派的特点就没有再次的重复,而是重点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描绘的壮阔之景,并由此生发的壮志豪情。对于学生最难的部分应该是苏轼遭遇了诸多不幸后还能笑对人生的豁达情怀,这更是本课欣赏的重中之重。  【学情分析】  学生
期刊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并且能够利用这种语言在自己的日常交际活动中进行交际。衡量一个人是否掌握语言工具性的标志之一,就是看学生能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而不是看他对这种工具的理解。我认为,对语文课程的定位,目的在于肯定语文课程是一门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基本点的课程,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立足于“语言文字运用”,也即要求我们树立“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观,把
期刊
【摘 要】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上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应用,而如何有效的充分发挥其在课堂上的作用也成了教师们在教学中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就高中语文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进行展开和阐述。  【关键词】多媒体 有效课堂 高中语文教学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
期刊
【摘 要】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会遇到教学目标的设计问题,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这一每个教师都习以为常的事物,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以至,不管在教学目标的设计、实施还是完善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虚浮现象,这不仅不利于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而且也不能有效地促进师生身心的发展。因此,要改变教学目标设计的存在的问题,使其走向真实。  【关键词】教学目标 设计 问题  通过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