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策略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in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标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进一步规范,语文教学的目标更明确地指向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但在实践中出现了“语言文字运用”等同于“语言文字表达”,“语言文字运用”脱离于“语言文字理解”,“语言文字运用”满足于“语文知识积累”等误区,在教学中重讲解轻训练、重分析轻感悟、重理解轻运用的现象仍大量存在。如何走出误区,在语文课堂这个主阵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策略一:聚焦目标,强化语用意识。
  传统的阅读教学过于重视理解课文内容,忽视引导学生学语言、学表达。从教材看,教材单元阅读提示、课后思考题多指向内容理解、思想教育,指向“学习语言运用”的题目偏少。而“摒弃内容分析”的观念,使得教师要想强化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就要站在课标的高度,理解和使用教参和教材。
  例如,《母亲的纯净水》一课的教学目标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果改为“有感情地朗读第17、18自然段”,就做到了长文短讲,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在重点段上。“能对文中人物进行评价,并且写出来”可以改成“体会‘不是……也绝不是……只是……’在表达上的作用及文中连续使用三个比喻的作用。能把文中连续使用三个比喻的语句改为排比句。写一段读后感,表达自己对‘穷’的认识”。对比发现,修改后的目标更加具体,更加明确地指向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策略二:聚焦文本,关注文本语言表现形式。
  构建基于語言运用的阅读教学,教师要选择好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练习表达的切入点,即语用点。如何选择语用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从文本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去寻找。
  情感体验处内化。在文本情感渗透处,通过回忆、唤醒等方式,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储备,适当输入语言材料,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如在学习《桥》时,教师以“他像一座山”为主线,一步步引领学生走近人物,在结尾处,这样设计:面对这样一位老人,面对着失去丈夫和儿子的老人,我想对他说:“_______。”学生将自己对老支书的崇敬与对老人的慰藉自然流淌于笔下,揭示了人物的品质,将情感体验推向高潮。
  文本空白处外显。依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合理地补上课文言语的空白,通过发现“没有”而了解其“有”,巧妙“补白”。如《要下雨了》一课讲述了下雨前小动物的不同表现,其中一段却只概括地写了蚂蚁在下雨前的表现,并没有写出它这样做的原因。于是,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创设童话的情境:“哪位是热心的小白兔,快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蚂蚁吧。”让小白兔和蚂蚁之间产生了对话。
  关注文本语言表现形式。如学习《恐龙》一课,教师根据文中对不同类型恐龙外形的介绍,出示了各种图片让学生辨认。辨认的过程就是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吸收信息的过程。学生经历了自身观察、文字探寻、理解辨析的语言论证过程,对文本语言形成了有效的悦纳与吸收。
  策略三:聚焦朗读,破译语言表达密码。
  朗读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基石。要让“读”真正起到为口语表达奠基的作用,必须要经过教师循序渐进的培养与辅导。要指导学生把文中蕴含的教学资源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情感和能力,让学生明确要读正确需要认识哪些生字,要读流利该怎样处理词、句的停顿,要读出感情要弄懂哪些词句的含义、作用,以及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在吟咏咀嚼中再现画面。学生在感知体验过程中,如果能够将书面的语言文字转化为鲜活灵动的画面图像,就可以有效地提升他们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教学《木兰从军》时,学习“披战袍……过燕山”一句时,先让学生思考木兰在干什么,明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接着,让学生穿透言语表层的藩篱,想象自己所看到的画面。有了画面感,当学生再次诵读时,鲜明的节奏、铿锵的语气便与文本表达的意韵相吻合,学生对课文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在辨析比照中感知语言魅力。培养语用能力从品味语言开始,第一要务就是感知词语的大体意思和整体意蕴。要引导学生玩味品析精妙的语言,引导学生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和上下文的意思来理解,在辨析比较中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鉴别能力。《小露珠》一课有两个例句——“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越来越轻了。”在朗读中,我们发现,每个例句中连用的两个“越来越……”是有内在规律的:第一句是从形状和光泽两个方面说明小露珠的变化:第二句的两个“越来越……”表明太阳公公变化了,小露珠也跟着变化了,两者的变化有因果关系。如此推敲后,让学生思考两句话写的是几个事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准确定位学生用词造句应达到的要求:观察生活中一个事物的哪几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哪些变化了的事物之间是有因果联系的。
  策略四:聚焦实践,在情境中运用语言。
  创设文本语言运用情境。如在学生领悟了“越来越……”的用法后,教师请一位学生站起来读一段话,让其他同学听他每次读有什么不同。学生就会发现这位同学一次比一次读得好,更流利、更有感情,声音更响亮、更自信,这时候,学生就能将这些变化用“越来越……”这个句式串联起来:“这位同学的朗读越来越流利,越来越有感情,越来越有自信了。”
  联系生活实际自主运用。学生尝试运用之后,如果能联系生活有创意地独立运用,把发展思维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就能形成语言表达能力。如上面的例子,就可以进一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他们发现自身的变化,学生会说“我练习书法的时间越来越长,字也写得越来越漂亮”“我在学习上越来越用功,成绩也就越来越好”……
  本文系北京市规划办“十二五”一般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研究成果
  编辑 _ 于萍
其他文献
从学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产生过程及其意义;修改后的新内容和新特点;对依法行政,做好执法和执法监督工作等方面,阐述了认真学习,努力提高依法治震
为期一个月的“西域·海上——肖谷美术作品展”近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开幕。
介绍了地震前兆(形变)台站日常数据处理系统的编程方法、新思路及一些具体实现过程.
人生一杯酒
期刊
【摘要】地处大山深处的白裤瑶以其独特的服饰延续着上千年的白裤瑶服饰文化,服饰中所呈现出的秩序美、朴拙美蕴含着中国的哲学思想,体现着中国美学理念。  【关键词】白裤瑶服饰;秩序美;朴拙美  在中国美学发展的历程中,由于受佛道两家哲学的影响,“以丑为美”的审美理念演绎着重要的角色,刘熙载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的论断正是这一美学思想的体现。当然,这里不是强调以“丑”代替“美”,而是强调以“丑”来规
3月28日,“朝圣·敦煌——甘肃画院美术创作工程”在兰州启动。本次活动是继今年2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期间提出打造“敦煌画派”命题之后的具体举措,标志着“敦
后现代教育理念对数学教育目的观、课程观、教学观的反思和批判产生一定的影响。关于数学教学观的反思主要体现于数学教学行为的改变:构建数学认知结构,强调学生个体的"意识的
服装陈列是现今社会随着经济发展所衍生的服装市场的产物,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也代表着国民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需要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也越来越
林凤拓殖冯嘉施兰国遗迹踏勘  一、林凤六支后裔之访查  上文有述,万历二年(1574年)十一月,林凤在冯嘉施兰的林加廷镇(Lingayen)湾建立了都城仁雅因,自称国王。仁雅因在什么地方?这里是否还能访查到他的直系后裔或部将后裔呢?  在马尼拉时,菲华总商会李汶生理事长告诉我一个信息,他曾经看到过一份材料,里面讲林凤征菲的时候,率战舰62艘,陆军2000名、水手2000名、妇女1500名,兵士中有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