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使教与学的过程变得生动活泼,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发现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高中教育中处于基础地位,对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掌握专业技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一提到数学,很多学生都感到头疼。出现这一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另一方面,也与我们的教育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有关。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利用多媒体来演示一些抽象的定理和概念,可大大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提升学生的“数学化”能力
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内容连接,逻辑严谨,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是它的特点。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强调以数学基本概念、原理为骨架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追求绝对的逻辑化、形式化。因此,这样的教学往往以“会解题”为终极目的,很少站在数学思想、数学文化和数學审美这一层面上,充分体现和展示数学课程对人的品性和人格养成方面的育人功能。
而信息技术为学生主动建构提供了直观的感知,可以用计算机来模拟现实世界、刻画数量关系、描绘空间图形、推证公式定理、演示数学实验等,可以把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充分地展示给学生。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生动的视听创设情境进行概念教学,使某些抽象的概念几何化、直观化;通过动画表现出一般与特殊、运动与变化,让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借助于计算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从“听”数学变为教师指导下“做”数学,对数学的理解逐步走向深层次,从而提升“数学化”水平。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个体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运用信息技术,使多种教与学方法得到优化组合
怎样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具体要求为:(1)要与先进的教育理论相结合;(2)教学容量要符合学生实际,重点、难点处要给学生充分时间思考、理解和记录,师生互动要把握分寸;(3)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掌握适当的教学节奏;(4)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不能只为了照顾信息化教学的特点而忽略了数学的严谨性;(5)尽量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只有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才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6)尽量将课件设计成开放性的超媒体系统,让教师比较容易按自己的教学路径选择材料组织课件,也能方便地对内容进行补充、调整、修改、删除。
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很广,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动画演示
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数学教材中很多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结论的推导,重点都在“过程”,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清晰的“动态表象”,以利于他们的思维发展。例如,在讲述立体几何中的对各种柱体、锥体、球体认识和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推出时,就可以利用空间图形的分、合、转、并、移、裁、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出。
2.分层显示
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譬如,在教集合概念这课时,为了引出该课的内容,可以通过以一组跳伞队员做成的动画引入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要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必须用到集合的知识,也就是把它数学化。
3.演示实习
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图文并茂、综合处理功能,可以将例题编制成一题多解的形式,让学生有选择性加以示演比较,如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中,就要引导学生用代数中因式分解、不等式有关性质等知识来解或用一元二次函数图象来解。
4.控制模拟
利用CAI还可以编写出较强带有控制性的模拟演示,充分体现数学中的数形结合的动态效果。如编制一个指数函数的图象随a值(a>0)的不同而变化的控制程序,使键入不同的a值得到不同的图象。通过随机地键入a值对应图象的变化,让学生自己总结出a>1和0
5.影视演播
利用多媒体的声、像结合的功能,可以采集有关宣传材料,加强学生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的正确世界观,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对每章的有关阅读材料中进行切实宣传,特别是可多搜集有关数学科学家的人生经历及其科研成果,制作一些有关数学发展史的小片段让学生观看,充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进而提高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评价的多元化
目前,数学信息化教学的评价体系还不健全,不恰当的评价体系往往引发功利行为。有的学校,甚至把是否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作为评价一堂课质量高低的主要依据。所以,评价一节课优劣的标准应该看它是否以学生互动、师生互动为主体;是否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或顺应,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
具体说来,评价一节数学课运用信息技术成功与否,可从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实用性等多元化角度进行衡量,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重点、难点突出,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和技能训练,有创新性,注重能力的培养;(2)内容正确,逻辑严谨,层次清楚,模拟仿真形象,课件的演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3)媒体多样,选材适度,设置恰当,创意新颖,构思巧妙,节奏合理,界面简洁,不花哨;(4)能创造一个轻松、自然、活泼的教学环境,教学效果良好。
总之,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信息技术的应用可给数学改革带来一片生机,多媒体、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无隙整合能很好地揭示数学规律,提高学生的探索与发现能力,不但解决了教师的教学演示问题,而且可以吸引学生去看、去听,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兴趣与情感,这不仅能使教与学的过程变得生动活泼,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发现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予滨.学习使用多媒体创作工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吴薇.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 2008,(9):79-80.
[3]张运河.浅谈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在课堂中的整合[J].现代教育科学,2006,(2):80-83.
【关键词】高中数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高中教育中处于基础地位,对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掌握专业技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一提到数学,很多学生都感到头疼。出现这一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另一方面,也与我们的教育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有关。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利用多媒体来演示一些抽象的定理和概念,可大大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提升学生的“数学化”能力
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内容连接,逻辑严谨,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是它的特点。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强调以数学基本概念、原理为骨架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追求绝对的逻辑化、形式化。因此,这样的教学往往以“会解题”为终极目的,很少站在数学思想、数学文化和数學审美这一层面上,充分体现和展示数学课程对人的品性和人格养成方面的育人功能。
而信息技术为学生主动建构提供了直观的感知,可以用计算机来模拟现实世界、刻画数量关系、描绘空间图形、推证公式定理、演示数学实验等,可以把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充分地展示给学生。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生动的视听创设情境进行概念教学,使某些抽象的概念几何化、直观化;通过动画表现出一般与特殊、运动与变化,让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借助于计算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从“听”数学变为教师指导下“做”数学,对数学的理解逐步走向深层次,从而提升“数学化”水平。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个体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运用信息技术,使多种教与学方法得到优化组合
怎样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具体要求为:(1)要与先进的教育理论相结合;(2)教学容量要符合学生实际,重点、难点处要给学生充分时间思考、理解和记录,师生互动要把握分寸;(3)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掌握适当的教学节奏;(4)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不能只为了照顾信息化教学的特点而忽略了数学的严谨性;(5)尽量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只有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才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6)尽量将课件设计成开放性的超媒体系统,让教师比较容易按自己的教学路径选择材料组织课件,也能方便地对内容进行补充、调整、修改、删除。
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很广,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动画演示
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数学教材中很多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结论的推导,重点都在“过程”,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清晰的“动态表象”,以利于他们的思维发展。例如,在讲述立体几何中的对各种柱体、锥体、球体认识和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推出时,就可以利用空间图形的分、合、转、并、移、裁、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出。
2.分层显示
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譬如,在教集合概念这课时,为了引出该课的内容,可以通过以一组跳伞队员做成的动画引入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要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必须用到集合的知识,也就是把它数学化。
3.演示实习
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图文并茂、综合处理功能,可以将例题编制成一题多解的形式,让学生有选择性加以示演比较,如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中,就要引导学生用代数中因式分解、不等式有关性质等知识来解或用一元二次函数图象来解。
4.控制模拟
利用CAI还可以编写出较强带有控制性的模拟演示,充分体现数学中的数形结合的动态效果。如编制一个指数函数的图象随a值(a>0)的不同而变化的控制程序,使键入不同的a值得到不同的图象。通过随机地键入a值对应图象的变化,让学生自己总结出a>1和0
5.影视演播
利用多媒体的声、像结合的功能,可以采集有关宣传材料,加强学生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的正确世界观,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对每章的有关阅读材料中进行切实宣传,特别是可多搜集有关数学科学家的人生经历及其科研成果,制作一些有关数学发展史的小片段让学生观看,充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进而提高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评价的多元化
目前,数学信息化教学的评价体系还不健全,不恰当的评价体系往往引发功利行为。有的学校,甚至把是否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作为评价一堂课质量高低的主要依据。所以,评价一节课优劣的标准应该看它是否以学生互动、师生互动为主体;是否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或顺应,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
具体说来,评价一节数学课运用信息技术成功与否,可从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实用性等多元化角度进行衡量,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重点、难点突出,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和技能训练,有创新性,注重能力的培养;(2)内容正确,逻辑严谨,层次清楚,模拟仿真形象,课件的演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3)媒体多样,选材适度,设置恰当,创意新颖,构思巧妙,节奏合理,界面简洁,不花哨;(4)能创造一个轻松、自然、活泼的教学环境,教学效果良好。
总之,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信息技术的应用可给数学改革带来一片生机,多媒体、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无隙整合能很好地揭示数学规律,提高学生的探索与发现能力,不但解决了教师的教学演示问题,而且可以吸引学生去看、去听,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兴趣与情感,这不仅能使教与学的过程变得生动活泼,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发现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予滨.学习使用多媒体创作工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吴薇.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 2008,(9):79-80.
[3]张运河.浅谈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在课堂中的整合[J].现代教育科学,2006,(2):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