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问靠积累(上)——我从事音乐传播学研究的回顾

来源 :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ic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传播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应用理论学科。笔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借鉴西方现代传播学原理.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现象进行探讨。从传播方式、传播特点及音乐变化发展规律中,提出了“同宗说”、“本土腔说”、“融合说”、“音乐资源共享说”等学术观点。笔者通过多年来音乐传播研究的实践体会到,做学问要靠积累,才能找到全新的文化视角,进而探究前沿学术话题,揭示千百年来中国传统音乐不断延绵传承的奥秘。
其他文献
摘要:在乐理与视唱练耳的教学中,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甚至同一地区、同一学校的讲授者对和弦的称谓、和弦名称的写法、和弦功能的标记都不同。本文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直接领会事物本质的角度出发,对和弦结构方面的名称和标记的规范做了探讨。  关键词:音乐;基本乐科;和弦名称;规范  中图分类号:J6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9)01-0034-03    在视唱练耳
周畅先生是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教授、福建省音协副主席、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委,一生著(含合著)有6部音乐论著,100多篇音乐学术论文。他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