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蚕食下的盈利困境: 国有大行进入零增长时代 股份制银行也面临个位数增长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37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银行盈利困境蔓延至股份制银行,目前已经公布年报的11家银行中,仅有平安银行保持两位数增长
  在利率市场化导致净息差收窄、经济下行引发资产质量压力陡增,金融脱媒与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等多重作用影响之下,银行业绩不能与以往同日而语已成既定事实,告别暴利的时代,如何好好活下去成为当前银行业的新课题。
  截至目前,16家A股上市银行中,包括五大国有行以及招商、民生、浦发、中信、光大和平安银行共11家发布了2015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五大国有银行中,除了交通银行净利润增速在1%线上挣扎,其他四大行均进入“0”增长时代;股份制银行成绩稍好,但也不能用亮眼来形容了,11家上市银行中,仅平安银行净利实现两位数增幅,为10.42%,其他均跌至个位数。
  和盈利不断下滑相对应地是,不良贷款率也持续上升。值得注意的是,用于考察银行财务是否稳健的拨备覆盖率也全部出现下滑,已有6家上市银行逼近150%监管红线。其中,建设银行最低,为150.99%。
  对此,该行相关负责人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未来建行将加强信贷政策的灵活性和准入上的把握,贷中管理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贷后管理提高化解风险的能力。此外,在资产减值的支持上做好平衡和安排,保证在合理的拨备水平。
  两位数增长几乎消失
  2015年上市银行业绩增幅进一步滑落,动辄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已是凤毛麟角。
  综合已发布年报数据显示,五大国有行营收、净利持续放缓,营收均进入个位数增长,净利方面除了交通银行维持在1.03%的增长之外,其他4家均进入“0”增长。其中,建设银行增幅最小,仅为0.14%。
  股份制银行方面同样下滑幅度较大,除了平安银行以10.42%勉强保住两位数增长之外,浦发增速第二,为7.61%,其余4家均低于4%。
  而纵向数据对比更能说明问题,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2015年净利润分别增长3.51%、3.19%、2.23%、1.15%,而2014年还分别是12.55%、14.30%、13.24%和26.24%的增幅。
  伴随着去年央行的五次降息,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的放开,每天保持纯利润并不容易,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曾表示,在利差缩窄、风险成本逐渐显现的经济下行期,银行业绩有两个反馈,一是收入增长慢于规模增长;二是利润增长慢于收入增长。
  民生证券也表示,在息差收窄及资产质量恶化的影响之下,预计2016年上市银行整体净利润增速较2015年微降,基本面难有改善。
  上市行不良率仍在增长
  净利润的放缓虽然和营收下滑有关,但不良双升蚕食盈利空间才是银行最头痛的事。
  银监会数据显示,2015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744亿元,较2014年底大增51.2%;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7%,较2014年底上升0.42个百分点,比2014年底上升0.42个百分点。这是该数据连续第10个季度环比上升。
  上市银行不良率同样呈上升趋势,已发布业绩的11家银行不良贷款率均超过1.4%,其中,农行率先步入“2”字头,以2.39%居首位。
  农业银行风险总监宋先平表示,农行会以控制不良生成为重点,坚决守住风险底线。深入推进重点风险领域的专项治理,强化“两高一剩”名单制管理和行业限额管理,灵活运用贷款重组、再融资等措施,及时化解潜在风险。
  股份制银行中,招行不良贷款率最高,达1.68%,比年初大幅上升0.57个百分点,同比上升约55%。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474.1亿元,比年初增加194.93亿元,同比上升近七成。
  不良贷款大幅上升,造成了招行大规模的资产减值损失。2015年全年,该行资产减值损失达到592.66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87.07%,其中贷款垫款达到575亿元。相比于21.47%的营收增幅,招行净利仅为3.19%,不难看出不良资产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巨大。
  拨备覆盖率逼近红线
  拨备覆盖率是指各类贷款损失准备占不良贷款的比例,这一指标体现了银行对风险的吸收能力。目前银行拨备监管指标主要有两个: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50%;拨贷比不低于2.5%,二者中取较高值。
  从今年上市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来看,6家银行拨备覆盖率逼近150%这一红线,其中,建行最低,为150.99%,贴地飞行。
  对此,建行行长王祖继在此前业绩说明会上回应,150%的红线并非强制性指标,而只是管理性指标。他表示,拨备覆盖率只要超过100%,就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水平了。
  据2015年度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中,银监会披露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181.18%。目前除了浦发(211.4%)、农行(189.43%)以外,其他9家银行均低于上述平均数值。
  在不良率上升趋势未改的当前,降低拨备覆盖率成为银行业的心声。王祖继透露,银监会正在就此进行研究,但是具体调整到什么水平,还要等监管当局公布。
其他文献
6年前,华夏银行北京分行与北京速通科技公司在业内推出首张华夏速通卡,目前北京地区客户已破50万人。据了解,为方便客户使用,“速通卡”为客户提供了人性化的选择,一是实现借记卡或信用卡签约选择功能,客户可根据用卡习惯选择借记卡或信用卡作为ETC业务签约账户;二是开通信用卡积分兑换通行费功能;三是上线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平台实现ETC业务办理,包括费明细查询等。
期刊
在资本市场,炫酷科技背后的物联网行业逐渐成为投资热门主题。即将在4月18日起发行的农银物联网主题混合基金(002191),就为投资者掘金物联网提供了便捷工具。该基金投资于股票资产比例为0-95%,通过精选受益于万物互联大趋势的公司,发掘行业和个股投资机会。其拟任基金经理韩林具有5年证券从业经历,在物联网行业研究领域经验丰富。
期刊
基于对战略新兴产业龙头企业投资前景的看好,南方基金于4月8日起发售一只聚焦新兴产业、精选行业龙头的主题基金——南方新兴龙头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002577),并由享誉业内的绝对收益专家赵凤学担纲,秉持其“绝对收益为主,相对收益为辅”投资理念有望在波动的股市行情中更具优势。赵凤学尤为擅长择时和仓位控制。2015年其管理的投资账户大幅减仓,成功化解了去年6月股市剧烈回撤带来的下行风险,避免了投资人的损
期刊
一向擅长主题投资的富国基金4月18日发行富国美丽中国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该基金的股票仓位的配置区间是0-95%,可攻可守,加上新基金成立后将有三个月建仓期的优势,可规避近期市场风险,投资者可把握最佳进场时机。富国基金作为“老十家”,在过去的2015年里业绩大放异彩,其明星基金富国低碳环保近一年的投资回报率高达163.06%。
期刊
相对于风险较高的股票,风险较低的债券更具投资价值。长信海外收益一年定债券于4月15日在民生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工商银行、长信基金官网等发售。长信海外收益一年定开债券,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中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债券、固定收益类基金、优先股、货币市场工具、结构性投资产品、金融衍生品等以及中国证券会允许基金投资的其它金融工具。
期刊
近年来,随着橱柜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内众多品牌走上IPO之路。志邦橱柜为了赶上这一热潮,公司应收账款和广告投入都大幅增加,这给未来造成不小压力  近两年,橱柜行业掀起上市热潮,作为中部第一大品牌,安徽志邦橱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志邦橱柜”)也不甘寂寞,于3月份发布招股书。公司目前面临着怎样的行业竞争?上市之路又面临着什么问题?《投资者报》记者近日致函志邦橱柜,但未收到相关负责人答复。  追逐
期刊
为应对手机供应链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信利光电靠不断降低售价稳定市场份额,这导致其毛利率连续下滑。即便如此,其产能利用率也在不断降低,公司的前景不容乐观  手机供应链行业整体的产能过剩影响到一家在创业板排队的公司——信利光电的业绩。  信利光电自2014年以来业绩持续下滑,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净利润分别为9亿元、7.7亿元、4.6亿元。同时该公司当前资金状况也较为紧张,其2015年资产
期刊
近年来零售百货业凋零,在此颓势下,百货巨头茂业集团频频重组收购的举动愈发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  随着电商行业的兴起,零售百货业呈日渐萎缩之势。作为巨头之一的茂业集团旗下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茂业商业却逆势收购,近来更是宣布斥资15.6亿元收购内蒙古零售巨头维多利商业有限公司70%的股权,但据维多利公司财报显示,截至2015底,维多利资产总额50.2亿元,净资产为-1318万元,且在2015年和2014年
期刊
华宸信托过去7年磨难重重,不仅业绩经历过山车、资管子公司风控失去控制,而且股东也是频繁变动,导致公司的重心很难放在业务上,致使盈利排名倒数第二  根据银行间市场公布的57家信托公司未经审计数据显示,2015华宸信托的净利润4527万元,排名行业倒数第二。  尽管2002年已获准重新登记开业,可惜多年来业务发展一直不尽理想,年净利润近三年基本在千万级别,其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信托公司。而自2005年增
期刊
虽然大业信托本身对于增资非常渴求,但是由于两个大股东是国有股东,增资审批流程都非常长,迟迟没有最新进展  增资潮下,注册资本最低的大业信托仅3亿元,排名垫底,这与注册资本128亿元的重庆信托相比,首尾相差了近43倍。  2016年年初,大业信托发布变更公告,年纪70岁的老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沈伯年退居二线,任公司董事,原公司董事及董事会秘书陈俊标升任董事长,并任法人代表。  对于市场盛传的增资事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