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田园综合体的典型特征与发展对策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5621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田园综合体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统筹区域发展,实现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城乡一体化的一种创新型模式。以南京市溪田田园综合体为例,通过广泛的田野调查,总结了其产业结构下的典型特征。深入剖析了在综合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内部要素不协调、产业发展不均衡和同质化与重复建设趋势逐现等问题,据此探讨提出了土地使用政策与时俱进、农民利益保障与内部兼容并重、多元化产业发展提高产出效益、以区域文化为标识打造园区特色等对策,为综合体的发展探索提供参考。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产业结构;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20)15-013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15.03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Rural Complex 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aking Xitian Rural Complex in Nanjing as an Example
  LU Wenzhe,DENG Chaowei
  (College of Engineering,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00)
  AbstractThe pastoral complex is an innovative pattern of coordinating regional development, realizing the upgrading of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trategy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Taking the Xitian pastoral complex in Nanjing as an example,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were summarized by extensive field investigations. Moreover, the problems such as inadequate use of land resources, inconsistent internal factors, unbalance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gradually emerged homogenization and the trend of repeated construction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complex were deeply analyzed, based on which, th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land utilization policies advancing with the time, the protection of farmers’ interests being paid equal attention to like internal compatibility, improving output effect through the diversifie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 complex characteristics with regional culture as the identification we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omplex development.
  Key wordsRural complex;Rural revitalization;Industrial structure;Development strategies
  基金项目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930A84)。
  作者简介陆文哲(1998—),女,河北張家口人,从事田园综合体相关研究。
  收稿日期2020-04-08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2018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1]为乡村振兴战略制定了总体框架。在此之前,2017年2月6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首次写进中央一号文件[2]。从地方探索上升到国家支持的高度,支持综合体建设为中国乡村探索出一条产业结构升级之路。可以说,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有效抓手和推进器,而乡村振兴战略则将更深层次丰富田园综合体的内涵,使其成为未来乡村建设的核心平台[3]。
  1研究概况
  1.1乡村振兴战略下田园综合体的概念解读
  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乡村的论述有3个核心关键词:乡村振兴、美好生活、精准扶贫。将其与田园综合体联系起来,那么田园综合体便是乡村振兴的主平台,美好生活的新样本,精准扶贫的新模式[4]。其具体概念是指:在有一定基础的乡村,由政府、企业参与配合,以农业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广大农民参与其中,依托原有的村镇本身加以建设改造;在乡村区域的特定空间上,围绕“资源整合、生态优化、文创提升”的战略,坚持“农业+文旅+社区”的模式,一产农业为基础,二产加工业为动力,三产服务业为延伸。按照三产融合的发展路径,实现新时代乡村建设新模式[5]。   1.2南京溪田田园综合体总体概况
  溪田综合体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规划设计以美丽乡村生态线为轴心,建设七仙大福村、溪田农业园2个项目园区;以朱高村、乔木山村等7个村落及吴峰新社区为主体,规划用地面积718.4 hm2。主要建设农牧生产区、田园体验区、旅游观光区和乡居服务区四大板块,产业结构见图1[6]。
  2田园综合体产业结构下的典型特征
  2.1因地制宜,农业产业主导
  溪田田园综合体依据江宁地区农业发展的特色和基础,通过与周边高校合作提供技术支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绿色化、现代化”的农业产业。根据南京地区特有的土壤与气候条件,挑选适宜生长的有机作物作为主导种植品种。农业产业规划有水田、旱田、蔬果、雨花茶、花卉等种植区域。水田种植区以油菜-水稻冬夏轮作,旱田区域以小麦杂粮谷物为主进行茬口种植。蔬果种植区以瓜果类、日常食用蔬菜为主。在岗地地形上开辟特定区域,结合南京地区特色雨花茶进行专业化培育。设立百草园和花海景观区,以药用观花植物为主。
  2.2围绕“农业+”,业态链条延伸
  溪田农业以田园综合体建设推动乡村发展为基础,构建“农业+”多元化产业体系。按照“做强一产、夯实二产、精细三产”的建设初衷,努力推进地区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环境增绿[7]。二三产业以农业产业为基础进行探索发展。第二产业以蔬果、茶叶、药用植物为原料,进行特色副产品加工。围绕溪田农业有机产品进行宣传推广,打造了溪田雨花茶品牌;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农作物的种植与销售,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三产旅游业以特色农业田园风光为亮点,以油菜、花卉、茶叶等具有观赏性的种植区域为核心打造生态旅游观光风景区,设立采摘园、智能家庭农场、农业知识科普书屋、淡水鱼馆等商业配套供游客体验。
  2.3以合作社为载体,原住居民参与并受益
  溪田综合体以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创新性地使用了“1+3+7+N”的管理模式。其内涵是指:设立党组织把控综合体建设方向,由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和南京大学3所高校提供智力支持,成立7个运营主体负责综合体不同产业的建设,下辖N个特色经营组负责日常运营。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社为载体,鼓励农民使用土地作价入股参与建设。园区内农业生产与劳务公司签订合同,劳务公司雇佣原住居民进行劳动作业,从而变“输血性救助”为“造血性帮扶”,分享综合体建设发展带来的红利[8]。目前,溪田已建成9个农业合作社,多个专业种植小组,对农民进行职业化教育,把传统农民变职业农民,实现增收。
  2.4资源禀赋,项目在原本村落上修缮改造
  横溪街道位于江苏省西南部苏皖交界地带,地形以低山丘陵和黄土岗地为主。周边村落环境优美、山水相间,田园风光保持良好。毗邻七仙大福村,乡村文化底蕴优渥。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秉持资源禀赋原则,在原本村貌上保护为先,以点状建设为主。通过改善乡村环境面貌、彰显新时代田园生态优势,在不改变农民生活方式、不改变原本环境面貌的前提下打造现代化农业园区品牌。
  3田园综合体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3.1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用地指标与商业设施配套冲突
  综合体内部的土地性质多为基本农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9],项目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商业设施配套和建设用地指标的冲突。受于严格的耕地红线和农业用地属性等限制,便会存在项目规划难以衔接,未来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土地规划一般早于项目建设,后期调整用地属性便会难度剧增,造成了土地流转成本高昂。二产的农产品冷库、检测中心,三产的游玩场馆、酒店饭馆等都需要工业和商业用地指标,但无地可用是综合体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困境。溪田农业园最初规划了一个马场供游客体验,但建成使用后由于用地属性限制,不得不暂停歇业,这都是用地指标和商业配套间的碰撞。
  3.2内部要素不协调,存在排斥性风险
  田园综合体的综合不仅是各种资源要素的简单聚拢,而是资金、产业、人员的优化叠加[10]。基于投资渠道多元化,各出资方的建设重点和利益目标各不相同。政府和国企资本侧重发挥项目的社会功能和扶贫性质,而社会资本则更注重获取经济效益。人口结构上,综合体主要由原住农民和新进人口二元构成,前者作为综合体的主要劳动人口,其价值体系更具复杂性,在利益分配中扮演了相对弱势的角色,与管理方和投资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两者文化教育背景和生活方式的差异造成了其内部存在非兼容性甚至排斥性风险。
  3.3产业发展不均衡,自身造血功能不足
  建設田园综合体的重大意义在于区域统筹,实现城乡一体化,在双轨制的国情下,探索出一个交融共生的空间载体[11]。其往往建于乡村间,客观上衔接了城乡两端,区位偏僻,工业和商业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发展具有先天优势,但对第二、三产业的带动则处于不利局面。如何取长补短,发展加工业、旅游业和服务业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个好的项目最终是要达到自身盈亏平衡和具有自我造血功能。当下,我国综合体项目多数处于初期投资建设阶段,还未面对自身严峻的盈亏赤字。以溪田为例,投资建设期为3~5年,运营周期却长达40年。不论采用任何投资模式,回报期长、风险大是此类涉农项目的特点[12]。固然其自身承担了富民增收、城乡融合、供给侧改革等社会功能,但是缺少外部输血能否自身独立运营则需要在未来发展中精细考量和研判。
  3.4同质化与重复建设趋势逐现,面临潜在的竞争压力
  伴随着政策的支持,各地田园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南京全市已形成了溪田、石湫、琵琶井、九峰山等多个大型中心项目,周边区县小型试点数量更多,不仅影响到产业的综合深度,更关乎项目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各个综合体之间地理位置相距较近,特色与辨识度区分不明显,存在同质化与重复建设的现象。项目辐射的区位面积交叉重合、“逛园赏景—采摘吃饭”的运作模式相近,消费客户相互重叠,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和较大的生存竞争压力。   4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对策
  4.1土地使用政策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在当下各地综合体的建设过程中,都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国家政策不清晰,地方政府引导作用不明确等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对新的事物,政府和企业都属于“摸着石头过河”,未有成熟可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关于综合体的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真空,旧的法律条文和政策文件不适用于新生的事物。矛盾最尖锐的当属土地资源利用与开发问题。在三产融合的背景下必然需要一定量的商业配套,但企业建设时又面临无地可用的难题。在城乡双轨制、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集约化的原则和前提下[13],需要充分认清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复杂性,兼顾商业设施配套和用地指标间的矛盾。基于此,需要国家在综合体相关的政策法规上破旧立新,进一步明确相关规定。
  4.2农民利益保障与内部兼容并重
  综合体的内部兼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产业兼容和人口兼容,农民利益的保障则是两个兼容亟需解决的矛盾。农民是农业产业的主要劳动者,而农业产业存在生产效益低下的固有劣势,需要加工业、旅游业的带动才能提高收益。在综合体这个载体上,三产融合的前提下,如何用二三产业的收益反哺农业产业,进行合理的利益划分,进而确保农民收益则是产业兼容的重要核心。同时农民作为综合体的原住人口,其乡村性的生活、生产方式与新进人口存在一定矛盾,在相互尊重理解和利益保障的前提下协调农民与新进人口形成稳定的结构则是综合体人口兼容的重中之重。
  4.3多元化产业发展,提高产出效益
  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靠着财政补贴和国企输血的道路必然走不长久,任何投资都是需要看到产出和回报。必须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围绕“农业+”进行道路探索。构建以农业为核心的多元化产业体系,依据不同产业功能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布局[14]。通过科技提高产出效益,进行农产品再加工提高附加值;拓展相关的旅游商业配套、田园社区地产等都是可探索的方向。
  4.4以区域文化为标识打造园区特色
  田园综合体是基于特定乡村区域的规划建设[15],需以文化为灵魂贯穿主线。农业产业要依托不同地方的气候条件,挑选适宜生长的作物品种,塑造具有地域文化标识的农业产品。在政策导向和广告宣传上,依据特有的自然景观和地域风貌,结合乡村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进行意识理念输出和园区品牌打造。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将园区文化融入到文创和旅游度假产品组合中,注重创意性和体验性,进而带动旅客消费,构筑“一园一品”的自身特色。
  5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从根本上缩小我国城乡差异、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方针和政策,而田园综合体便是这一背景下的创新产物。该研究以溪田田园综合体为例,对产业结构下的典型特征进行剖析。总结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探讨了相关的发展对策。总之,综合体的建设是破解“三农”问题的一大创举,其发展路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从而推进农业产业升级转型,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001).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06(001).
  [3] 孔俊婷,杨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田园综合体发展机制构建研究[J].农业经济,2019(1):31-33.
  [4] 潘瑞洁.四川省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示范研究的必要性及研究现状[J].南方农机,2018,49(10):4-5.
  [5] 2019年田园综合体项目申报最新政策解读[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6):10-13.
  [6] 史莹,曾玉荣,曹仁勇,等.供给端优化下的田园综合体产业体系构建方法分析:以南京市溪田田园综合体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4):391-394.
  [7] 王昌森,董文静.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完善路径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东北农业科学,2018,43(4):48-52.
  [8] 李和平,张晓晓.农户视角下现代农业产业园利益联结机制探析[J].農村经济,2019(7):119-126.
  [9] 战博,杨小玲,吴兆娟,等.重庆城郊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分析:以九龙坡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5):143-145.
  [10] 林亦平,陶林.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田园综合体的“综合”功能研究:基于首批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项目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1):109-116.
  [11] 陈肖飞,姚士谋,张落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城乡统筹的理论与实践问题[J].地理科学,2016,36(2):188-195.
  [12] 薛小龙,窦玉丹.“PPP模式+装配式”特色小镇项目的主体关系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8,32(6):40-45.
  [13] 谭明智.严控与激励并存:土地增减挂钩的政策脉络及地方实施[J].中国社会科学,2014(7):125-142,207.
  [14] 陈慈,陈俊红,龚晶,等.当前农业新业态发展的阶段特征与对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39(1):48-56.
  [15] 刘凌云,陶德凯,杨晨.田园综合体规划协同路径研究[J].规划师,2018,34(8):12-17.
其他文献
摘要 通过对池州市贵池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初步探讨农耕文化与现代秸秆综合利用产业融合发展并得以提升,阐述机械化还田技术的广泛应用;秸秆饲料化新技术的升级;炭基肥、固化成型燃料、生物质能发电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的农耕文化非但没有泯灭,反而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关键词 农耕文化;传承与发展;秸秆;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 S2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
期刊
摘要 通过对綦江地区的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风以及人体舒适度指数的月变化、季变化、年变化等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夏季,綦江属于重庆典型高温区;冬季极端低温多出现在横山、丁山、石壕等高海拔地区;气温令人比较舒适的季节为春季和秋季;相对湿度整年都令人适宜;日照时数在6—9月相对较多;多年年平均风速均小于2.7 m/s,属于比较舒适的人体风速体感;人体舒适度指数年际变化幅度较大,波动性较明显;每年3—
期刊
摘要 为实现高校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程,发挥课程思政教育功能。以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教育目标、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教育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总结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成效。  关键词 高职农学类;课程思政;园艺植物保护;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18-0275-03  Abs
期刊
摘要 建立起一支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要的既懂专业技能又懂教学培训方法的师资队伍,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现场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丽水一直助力农民培训师成长,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建议采取4个方面措施,为丽水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制定农训师人才培养方案,打通农训师发展通道;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农训师课堂教学能力;规范教学管理,加强过程考核与结果评价;完善农民培训保障体系,为学员持续提供优质服务。 
期刊
摘要 采用直接干燥法、灼烧法、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钼蓝分光光度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等国家标准方法对怀姜和其他6种具有地域特色生姜的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和Se、P、Ca、Mg、K、Fe、Mn、Na、Zn、Cu等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怀姜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含量相对丰富且稳定,其中灰分、蛋白质、脂肪、硒、铁、铜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討氮营养水平对小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 Ramat.)分枝、冠幅、株高、叶片、开花等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氮施肥方案,以期为小菊在园林中的应用提供施肥技术参考。[方法]以小菊“东篱秋心”为研究对象,以珍珠岩为栽培基质,设置不同氮水平(40、120、180、240、350 mg/L)进行盆栽试验,记录各处理的株高、冠幅、现蕾期等;并于盛花期对各处理的分枝数、
期刊
摘要 广西桉树速丰林年供应木材产量约占全国木材产量的25%,对保障我国木材储备和供应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广西区桉树人工林的持续经营和多代连栽,林地土壤理化性质退化严重,土壤缺素、植物营养不均衡和病虫害频发等问题突出,生态化、标准化和机械化经营程度不高,制约了全区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以全区桉树林地估算的木材供应量仅为10.5~12.0 m3/(hm2·a),离30.0~45.0 m3/(hm2·a
期刊
摘要 以1年生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幼苗为试材,通过盆栽控水试验,设置3个水分处理:对照、干旱胁迫和水涝胁迫,研究了生长季连续干旱和水涝对文冠果幼苗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控水处理42 d后,干旱胁迫下文冠果幼苗苗高、冠幅和地径分别比对照下降了31.6%、15.9%、和20.1%;水涝胁迫下分别比对照下降了28.8%、20.4%和12.1%。干旱胁迫下
期刊
摘要 对二倍体马铃薯表观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及淀粉糊化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二倍体马铃薯淀粉加工应用品质作出初步评价。利用乙醇沉淀法提取二倍体马铃薯淀粉,进而采用双波长比色法测定直链淀粉含量和快速黏度分析仪测定淀粉糊化特征值。直链淀粉含量与淀粉糊化特征值崩解值、谷值黏度、糊化时间及温度四者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消减值及最终黏度呈显著相关(P<0.05)。表观淀粉与直链淀粉含量呈
期刊
摘要 为了研究Num1和Pil1之间是否存在互作,构建了Pil1超表达菌株,并通过酵母四分体解离技术成功构建得到用于免疫共沉淀试验的超表达Pil1和Num1的菌株。通过免疫共沉淀试验对Num1与Pil1的互作关系进行初步研究,并对试验中遇到问题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这些结果为研究Pil1是否参与细胞膜上Num1簇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酵母;Num1;Pil1;免疫共沉淀  中图分类号 Q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