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技工院校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学生成长,创造创新观念深入教育之中,能发掘学生潜质,更激发学生进取欲望,以利学生走向成功。
关键词;创新教育;大有作为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互联网的时代中,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提高了,各种类型企业不仅需要受过良好职业训练的人才,而且希望他们能在日常工作中有所创新,能够对现有的工艺、流程、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独创的见解及改革措施,以便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因此,重视技工院校的创新教育,是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素质的核心部分。
一、技工院校创新教育的内涵
1、技工院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创造力是与其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相关的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好奇心、想象力、冒险性、挑战性、自信心、独立性等个性心理品质是它的非智力因素。技工院校的创新教育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内涵。2、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是个体综合素质中最具有生命力的综合核心素质,是推动个体顺应环境、发掘潜力、走向成功的内在动力。所以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高层次的部分。3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技工院校自身改革、求得发展的需要。互联网时代的技工院校教育,只有依靠和服务于各类企业,扩大毕业生就业门路,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求得自身新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各行各业对职业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就业者的流动和工作的更换频率已成为社会工作的特点。所以只有通过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通过对实验、实训等实践能力的切实培养,才能使技工院校的创新教育获得新的发展。
二、树立教育、发展、持久观念是培养技工院校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
1、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树立教育观念,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激发学生进取欲望、为其创新精神奠定基础。2、发展观念。站在时代高度及时向学生传递各种先进信息,使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充满时代气息,都能体现互联网时代学生的风貌,否则,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一代。对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果能合理把握各类活动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衔接点、切入点,给传统的活动赋予强烈的时代气息,便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传统活动中有所创新,有所收获。3、持久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当成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来抓。首先,要营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氛围,为创新精神的萌发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其次,要使每项活动充满生机、充满新意,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创新喜悦,感觉创新的魅力。最后,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各项活动,使各项活动既有区别又有一定内在联系,为学生的不断创新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培养技工院校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
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人。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动者、支配者,学生是被动的、服从者,听话的学生是好学生,而管不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在这样的关系下,莫说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得到良好发展,甚至健康人格也难以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人格的平等。首先,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上具有同等地位。其次,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再次,学生应该得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机会。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汲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性格。教师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还有促进学生发展的责任,特别是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有所创新的发展。四、加强教学內容、方法、手段的改革,是培养技工院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首先,搞好课程建设、以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指导专业的课程设置。其次,深入研究课程之间的联系,理论课与实训之间的高度结合,既考虑专业的实践需要,又考虑学生的实际程度,对课程进行创造性的删增组合,同时积极开发教材中培养创造力的课程内容,以提高教学的效益和效果。其次,改革教学模式,变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为培养能力为主的开放式教学。在课堂的基本结构中,重学生学习过程,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重培养能力的过程。开展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活泼、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逐步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多思考、科学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探索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发现信息、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发展其创造力,同时教给学生发现的方法,包括观察发现、模型发现、相似发现等发现方法。这样,学生就能更有目的地、更自觉地进行发现活动并取得发现结果。显然,伴随着这一学习过程,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便得到发展提高。其次,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运用媒体与计算机互联网同步发展的多媒体技术,运用电子信息为先导的远程教育、视听结合的声像教学,在提高教学效益的同时,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视听感知,感受人类创造创新活动的成果,激发其创造的意识,树立起创造的志向。五、强化实践活动是培养技工院校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主要渠道。学生学习如果从书本再到书本,从抽象概念到逻辑推理,需要的是理解和死记硬背,即使再努力,学的再好,当他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实践中去的时候,总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受,同时,在工作几年以后,又觉得所学的知识并没有真正掌握在手。这种现象是极其普遍的,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的抽象概念多,具体内容少,逻辑推理多,实际运作少。那么实验课就不同;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纽带。它通过对科学理论的具体演示,给学生一个实在的感性事物,达到变抽象为具体,复杂为简单,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升华。同时,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来说,又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用以指导社会实践,总有一个尝试的过程,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个工作在学校进行,会事半功倍。实验、实训就是学生观察实验演示或亲自操作,来印证所学科学理论的正确性,使它们灵活地、具有创造性地运用课堂所学的理论。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也创造性地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这样不但使他们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而且缩短了尝试的时间,从而使学生掌握认识自然和社会的科学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因素。而对充满个性的学生,我们要用爱心、耐心、恒心去教育。让我们勇于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关键词;创新教育;大有作为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互联网的时代中,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提高了,各种类型企业不仅需要受过良好职业训练的人才,而且希望他们能在日常工作中有所创新,能够对现有的工艺、流程、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独创的见解及改革措施,以便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因此,重视技工院校的创新教育,是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素质的核心部分。
一、技工院校创新教育的内涵
1、技工院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创造力是与其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相关的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好奇心、想象力、冒险性、挑战性、自信心、独立性等个性心理品质是它的非智力因素。技工院校的创新教育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内涵。2、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是个体综合素质中最具有生命力的综合核心素质,是推动个体顺应环境、发掘潜力、走向成功的内在动力。所以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高层次的部分。3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技工院校自身改革、求得发展的需要。互联网时代的技工院校教育,只有依靠和服务于各类企业,扩大毕业生就业门路,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求得自身新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各行各业对职业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就业者的流动和工作的更换频率已成为社会工作的特点。所以只有通过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通过对实验、实训等实践能力的切实培养,才能使技工院校的创新教育获得新的发展。
二、树立教育、发展、持久观念是培养技工院校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
1、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树立教育观念,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激发学生进取欲望、为其创新精神奠定基础。2、发展观念。站在时代高度及时向学生传递各种先进信息,使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充满时代气息,都能体现互联网时代学生的风貌,否则,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一代。对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果能合理把握各类活动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衔接点、切入点,给传统的活动赋予强烈的时代气息,便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传统活动中有所创新,有所收获。3、持久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当成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来抓。首先,要营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氛围,为创新精神的萌发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其次,要使每项活动充满生机、充满新意,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创新喜悦,感觉创新的魅力。最后,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各项活动,使各项活动既有区别又有一定内在联系,为学生的不断创新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培养技工院校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
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人。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动者、支配者,学生是被动的、服从者,听话的学生是好学生,而管不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在这样的关系下,莫说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得到良好发展,甚至健康人格也难以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人格的平等。首先,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上具有同等地位。其次,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再次,学生应该得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机会。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汲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性格。教师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还有促进学生发展的责任,特别是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有所创新的发展。四、加强教学內容、方法、手段的改革,是培养技工院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首先,搞好课程建设、以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指导专业的课程设置。其次,深入研究课程之间的联系,理论课与实训之间的高度结合,既考虑专业的实践需要,又考虑学生的实际程度,对课程进行创造性的删增组合,同时积极开发教材中培养创造力的课程内容,以提高教学的效益和效果。其次,改革教学模式,变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为培养能力为主的开放式教学。在课堂的基本结构中,重学生学习过程,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重培养能力的过程。开展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活泼、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逐步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多思考、科学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探索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发现信息、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发展其创造力,同时教给学生发现的方法,包括观察发现、模型发现、相似发现等发现方法。这样,学生就能更有目的地、更自觉地进行发现活动并取得发现结果。显然,伴随着这一学习过程,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便得到发展提高。其次,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运用媒体与计算机互联网同步发展的多媒体技术,运用电子信息为先导的远程教育、视听结合的声像教学,在提高教学效益的同时,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视听感知,感受人类创造创新活动的成果,激发其创造的意识,树立起创造的志向。五、强化实践活动是培养技工院校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主要渠道。学生学习如果从书本再到书本,从抽象概念到逻辑推理,需要的是理解和死记硬背,即使再努力,学的再好,当他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实践中去的时候,总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受,同时,在工作几年以后,又觉得所学的知识并没有真正掌握在手。这种现象是极其普遍的,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的抽象概念多,具体内容少,逻辑推理多,实际运作少。那么实验课就不同;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纽带。它通过对科学理论的具体演示,给学生一个实在的感性事物,达到变抽象为具体,复杂为简单,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升华。同时,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来说,又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用以指导社会实践,总有一个尝试的过程,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个工作在学校进行,会事半功倍。实验、实训就是学生观察实验演示或亲自操作,来印证所学科学理论的正确性,使它们灵活地、具有创造性地运用课堂所学的理论。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也创造性地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这样不但使他们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而且缩短了尝试的时间,从而使学生掌握认识自然和社会的科学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因素。而对充满个性的学生,我们要用爱心、耐心、恒心去教育。让我们勇于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