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c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腔
  沿着渭水流域向西
  天地在落日下
  像涂抹了一层苍凉的灰
  果树苗分列高速公路两旁
  在不断消逝的后视镜中
  呈现出现世的恍惚
  这里的山水和子民
  皆有帝王的神色
  层峦辽阔,掩盖了峥嵘
  犹如这一壶盛怒般的老酒
  在喉头含着一声嘶吼
  大雪日忆苏蕙
  在武功,雪是冷却的火焰
  燃烧在季节深处。当我
  跨过渭水,踏上苍莽的北部平原
  第一片雪
  落上我温热的掌心
  这天地间思念一般的白
  这破碎般的爱
  那灼痛我瞳孔的冷
  必也曾打湿你滚烫的嘴唇
  你看,总有一些人
  行走在时间的迷宫里
  听闻过没见过
  就永远的不见了
  你看,总有一些人
  是消失又到来的雪
  像你织布机上经纬密布的回旋诗
  像你失而复得的爱情
  我来了,大雪倾覆了你的脚印
  谒苏武墓
  从燕赵来到秦地,需要跨越
  2100年,你才可以
  在关中平原冬日的冷风中
  撞进长安
  天空盘旋的鸟儿已绝迹
  大地上如烟似雾的枝桠
  卸下了粮食和蔬果。那些吹过
  汉武帝的北风,携带着方言
  在秦地,你需要按住起伏的胸口
  长安是个大词
  盛产线条刚硬的男人
  他们耕种,戎边,引车卖浆
  养育杜鹃花一样柔软的小儿女们
  更坚硬的,是龙门村前巨大的坟冢
  雪,融了又下
  一千米深的严寒也没压住
  黑暗中伸出古墓的芳草
  镜中
  我用你的目光打量,抚触
  用你带电的手指,指尖里游弋的蛇
  我看见你栅栏里忍耐的豹子
  眼中喷吐的怒火
  让怒火淹没我吧。抓牢
  进入。就让不可控的一切塑造我
  夜那么深,人世总是不长不短
  我愿以刀尖,挑取蜜
  我愿以全部的力气,拥抱你
  囚禁你。我知道
  我终会失去你,就像你失去我
  戒律
  女人着斑斓外衣、牛仔裤,骨肉均匀
  她受够了世间悲欢,渐渐敛起了
  身体里的孔雀
  僧人们打赤脚、持蒲扇,穿橘红袈裟
  并列走来一路以僧伽罗语小声交谈
  在丹布勒石窟寺,他们相遇
  在同一面墙下,目光
  相互刺探
  猛虎伺机而伏
  相行各自戒律,虎啸退若化境
  少年频频转头,他还不晓得情欲之苦
  宿命
  我需要回归,所以
  我不停地出走
  我需要圆满,所以我
  不停地打碎自己
  我需要建立,因此
  我破坏,破坏!
  我出走又回归。我打碎我
  又粘合起来。我是一个匠人
  我们都是匠人。测量,砍伐,重铸
  爱,恨,长出新生
  我们立在我们的废墟中
  我们是我们自己的造物
  惯性
  已经道过晚安了
  词语还在头脑生长
  你想揪出那些说谎的
  脸红的,装模作样的
  男人和女人
  他们奇形怪状
  又充满了引诱
  不必再去勾勒吻别的深度
  那些极尽缠绵
  最后都成为谋杀的利器
  你已经告诫过自己
  很多次了
  你在心里也已经
  杀死他很多次了
  今夜你又来到星空下
  风在摇晃的树影中栖息
  你已经道过晚安了
  词语还在头脑生长
  诗
  我渐渐丢弃修辞直奔内心
  飘忽的思想的海洋
  它波涛暗涌,蒸腾着辽阔的雾
  它冷僻,不可控制,脆弱得
  像个梦境
  在混沌吞噬我之前
  终于看见海面远远飘来白色的舢板
  啊,那是我捕住的诗
  题《钗头凤》
  古园,灰阁,墨字素匾
  一觉醒来,春天又悄悄地绿了衣襟
  我从题诗的墙壁绕过去的时候
  有哽咽在背后,泣了三声
  软弱的男人在沙场立了功名
  情薄的男人留下一首杀人诗
  女儿红呢?此刻
  我想把心中的杯盏斟满,再斟满
  祭灑在这空园
  八百年了啊
  桃花落,梅花落,栀子花落
  一地的疼。和艳
  刺猬
  许多次我想拨通你的电话
  用微醉的嗓音,唱你想听的
  半截昆曲。在大吾川
  落满银杏叶的山坡上
  我挨着你坐下来
  你用眼睛的余光看我
  我们什么都不做
  我们共同等一场雪
  苍耳沾上了我的裙裾和帆布鞋
  遍地芦苇想黄就让它黄吧
  秋风掠过两只靠拢的刺猬
  断桥
  再后来,它就成了伤
  像一道结痂
  横亘在西湖边儿上
  你路过那里
  瞳孔下着雪
  断桥未断,是身体愈合的部分
  断了的,是硬壳包裹的心
  施施然,本名袁诗萍,中国作协会员,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曾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等,作品发表于《中国作家》《人民文学》《诗刊》等报刊,著有诗集《走在民国的街道上》等4部。
其他文献
华岩寺,隶属千川村。  出千阳城东门,龙泉路迤逦东行,不到二里地,遇一巷,巷口牌楼书“华岩寺巷”。巷及脚下一渠水把民居分两边,巷东南七队抱团取暖,巷东北六队拧成一股绳。巷西老八队楼房一大片很辣眼。沿巷口北上,在原西华小学门口水渠横穿马路拐西,有两河交汇,戏楼泉流出一渠水从西而来。另一渠水从北下来,这渠水源头在水泥路尽头,是依对坡山东北崖根一泉。水泥砌的长方形蓄水池里两个成人胳膊粗的钢筋管子探出三五
期刊
自我诞生于个体,但个体可以选择见识、修养、个性以及各个维度的表现力范畴,甚至可以追求共相的蕴涵,像一个大的容器一样吸纳世界的灵气,然后反过来作用于自身的进步;个体可以是蝼蚁,但可以从一片花瓣中看到世界。也可以是猛兽,但也有细嗅蔷薇的深情、正义和善良。一个人有多大的视野,有时并不取决于双腿的贡献,而是思想的飞跃。有时候,一个瞬念就可以超越很多人的一生。每个人都与世界自觉或不自觉发生着关系,没有任何人
期刊
燕伋,是孔子七十二贤之一,是西秦大地中华文明的传播者,是中华尊师第一台的奠基人,是千古流芳的圣人贤人。他似一座丰碑,是后人们难以忘却的人。  尊师重道的楷模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尊师重道是指尊敬师长,重视自己的教育事业。古语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师者,人之模范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人有三尊,君父师是也”等等,这些都
期刊
一  步行至打碗碗花的地儿  有号称的一千个太阳  然而只碰到了  迎春花  崔家头  将军地  著名苹果房  二  纵一千个太阳在照  早已碰不到老师  一堆黄土掩风流  很少到正史的燕伋  在望鲁台上  已撂倒很多簸箕  三  信不信,仅仅想老师  也能成名流的  汧水向渭河奔去  把曾富庶的黄里镇  化作一片水域  四  真应了一句民谣  跟谁学习很重要  收谁做徒弟子  也非常重要  孔夫
期刊
西府人爱吃辣子,无论搅团、面皮、凉粉、臊子面,还是各种可口的凉盘小菜……无酸无味,不辣不香。辣味的主调料辣椒西府人叫它辣子,也是家家喜爱的菜肴。  俗话说:“馍馍夹辣子,一咬一豁子。”有了辣子,饭菜味道就是香。餐桌上几盘菜,辣子菜往往早早被吃个精光。  小时候,我家住渭北旱塬的一个小村庄,生产队在塬下千河滩的川道里有几十亩水浇沙田地。队里在那里除了种植秋粮玉米,也种辣子。  爷爷是生产队种辣子的老
期刊
你从先秦牧场的马蹄声中驰来  千山的岩石沉淀着你的大略雄才  马刨泉的清磨浓隃麋墨  泼洒你披甲执锐的风采  千年烟垒烽火台  犹闻杀声战鼓骇  热流在宽阔的血管里奔涌  一泻千里的豪气啊  把一統华夏的帷幕拉开  你从夕照延月的石门里涌来  朝流携霞向东去  斜阳横渡燕入怀  韦庄悠悠千阳阁中吟名篇  东坡开樽龙泉寺旁赋豪才  精美的石头唱着歌  似金的沙砾诗意澎湃  波涛的鸿笔啊  册印出秦时
期刊
用黄土堆起的露台  替自己打座禅修  見证两千多年的道德传承  我羡慕先贤的智慧  赋予一堆黄土生命和灵光  露台不生长时间  却生长敬畏和思念  露台没有泉水  却常常饱含热泪  露台是时间打的一个结  是大地完成的一次托举  站在露台之上  我用目光抚慰每一棵草木  让它们发出善良之光
期刊
千湖之轩,古木环山,篱畔草香。步燕伋书院,青砖老瓦,墨文迎客,彩蝶飞窗。话古围炉,田园诗献,師友同登公益廊。清音咏,看名师传道,曼舞霓裳。  远离城市熙攘,一隅避、茶烟山涧扬。有清溪映衬,丹青悬壁,飞霞落雨,儒册千箱。耕读传家,剪词握韵,追史编文书架墙。崖畔站,忆先贤风范,志阔翱翔。  责任编辑:李 瑾
期刊
苏仁聪的这组诗中,“故乡”一词多次出现,在“返乡”和“离乡”间生发出自己对故乡和生命的真实感受。返乡时,归属感和陌生感并生;离乡时,一名身在边界的游子,所见所听之物皆可勾起漂泊和思乡之感。无论烟囱、杂草、时节、征途,一切琐碎与日常皆可入诗。在其交互中,诗人以“我”的存在去感知生活、感受生命,建立自我与现实的联系,发现生活中隐藏的真实和诗意;围绕对生活细节和苦难的体验,以日常话语抒发真实情感。  从
期刊
苏 南  本名周赛男,1991年生于湖北房县。湖北省作协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中国校园文学》《湘江文艺》《山东文学》《广西文学》《边疆文学》等刊。现居南京。  一  薄暮时分,长短不一的鸟鸣繁密如槐花,此起彼伏,接连不断,锦鸡早已啼过几遍,我在小院里焦急地走来走去,渴望在临行之前再见祖母一面。天色暗了下来,灯光下的老槐树摊开成一个摇曳的黑影,枝叶间漂浮着几缕淡淡的光线,像槐花又像白雀儿。二伯从堂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