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工资制度的新发展

来源 :世界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gq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1986年9月,苏共中央、苏联部长会议、苏联劳动与社会问题国家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完善国民经济生产部门工作人员工资组织、实行新工资率和职务工资》的决定。该决定规定,从1987年起,在物质生产部门实行新“劳动报酬条件”。这次工资调整,不仅是简单地给职工增薪,而且在企业工资基金形成办法、资金的筹措等方面都有一些颇为重要的变化。它乃是苏联贯彻苏共二十七大精神,实现经济机制“根本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
其他文献
<正> 1985年12月在莫斯科召开的经互会第四十一次会议通过了西方国家称之谓“东方尤里卡计划”的《经互会成员国到2000年的科学技术进步综合纲要》(以下简称《综合纲要》)。这是经互会国家第一个联合开发先进、尖端科学技术的综合性蓝图。经互会各国几乎都把《综合纲要》的贯彻执行看成是实现它们今后的加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重耐药菌(muh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近年来,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严峻挑战。为加
【正】 拉格纳&#183;弗里希(1895—1973年)是当代计量经济学的创始人。由于他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上和经济学的计量分析技术上,以及在把经济理论运用于经济政策的制定等实际应
<正> 一、序言 保加利亚持续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963—1977年,酝酿、试验和推行国民经济领导新体制。这一阶段主要围绕着完善计划体制,在理论上,明确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客观经济规
【正】 1971年美国对外贸易形势发生重大转折,出现自1888年以来的第一次贸易逆差。以后,除个别年份外,美国贸易逆差长期居高不下,最近几年更越演越烈,成为困扰美国经济的一大
<正> 在苏联的各个不同时期中,政治体制改革对经济体制改革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作用和影响。 (一)赫鲁晓夫时期 1.政治生活民主化运动,为经济生活民主化铺平了道路。 经济和政治生活民主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点之一。可是,长期以来,苏联没有找到实现民主化的较好的具体途径,民主往往流于形式,甚至被严重践踏。尤其是斯大林时期后期,苏联的党、政、军权集于斯大林一人手中,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由于斯大林崇奉并实行个人集权制,任何一个尽管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但对斯大林本人
<正> 苏联的粮食生产在经过连续7年的严重歉收后,1986年回升到2.1亿吨。去年是苏联第十二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的第一年,这预示着80年代后半期苏联的农业生产和食品供应状况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好转。但是总的来看,要实现苏共中央制定的80年代《苏联食品纲要》所规定的主要农畜产品的增长指标和人均消费水平,还是相当艰巨的任务。今年1
<正> 依据国情,变革畸形的国民经济结构,重新合理配置生产力资源,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一项战略任务。在此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国家投资调节发挥了重要作用。探讨这种国家投资调节的必要性、具体形式和实际作用,不仅具有世界经济研究方面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加强国家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宏观调节也具有借鉴意义。
<正>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必然涉及所有制形式、结构和实现方式的变更。反过来,只有变更后者,才能把经济改革深入地搞下去。近年来,苏联和东欧各国都对改变所有制的形式、结构和实现方式进行了新的理论探索,其中尤其对集体所有制的理论问题进行了重新认识并且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同时,以这些理论为依据,制定政策和采取措施大力发展集体所有制经济。 一、关于集体所有制理论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