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耦合双作用行波热声制冷系统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制冷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akl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传统热声制冷系统因采用气体谐振管导致整机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气-液耦合双作用行波热声制冷系统,通过数值模拟优化了系统结构尺寸,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首先,对三级气-液耦合双作用行波热声制冷系统的声功、压力及体积流幅值等重要参数的沿程分布进行了研究;然后,研究不同级数下系统的声功、热声转换效率等特性参数;最后,对比分析了各级系统的制冷量及COP随压力的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293 K、加热温度400 K、制冷温度270 K、平均压力1 MPa下,三级系统COP达到0.7
其他文献
为解决住宅工业化建设中标准化与多样化结合的难题,设计了一种具有广泛适应性的谱系化、模块化住宅体系。体系包括一系列户型模块和由户型模块组合而成的整楼模块,并将这些形成谱系的模块编制成《板式住宅户型模块图谱》和《板式住宅整楼模块图谱》。应用这种体系,建筑师可根据项目需求快速地从图谱中选择合适的整楼模块和户型模块后,再进行外观设计,即可完成整栋楼的设计。定型构件的产生可大幅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效率,也为工业化的建筑营造提供了必要条件。
以真空断路器弧后鞘层发展过程为对象,采用等离子体流体力学模型,求解电子、离子密度和平均电子能量的漂移扩散方程和耦合电场的泊松方程,引入粒子间碰撞反应,仿真分析其弧后介质恢复变化和鞘层发展阶段电子和离子的空间分布、密度分布以及间隙电势分布。采用对比分析法,研究不同初始条件对鞘层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持其余参数不变的条件下,暂态恢复电压(TRV)斜率和间隙轴向长度均与鞘层发展速度呈正相关,初始等离子体密度和弧后金属蒸气压强均与鞘层发展速度呈负相关。
通过FactSage理论计算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添加不同硅钙比时磷矿碳热还原反应体系的变化。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在1 Pa的真空条件下,气相中磷单质的挥发率在1250℃时达到最大值,SiO2/CaO比为0.4和0.8时,气相中磷单质挥发率相比未添加SiO2时有所增大,继续添加SiO2,会对磷的挥发起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1 Pa、14%配碳量的条件下,氟磷酸钙不仅会与SiO2发生脱氟反应,自身也在不断的分解脱氟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来临及智能芯片推出,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芯片器件发展浪潮。高端的MEMS芯片器件需要在其内部安置吸气剂以维持器件的真空度,它是保证芯片器件长寿命和高灵敏性的关键材料,对于芯片器件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从薄膜吸气剂和块体吸气剂两方面,介绍了非蒸散型吸气剂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国内外Zr基、Ti基合金非蒸散型吸气剂的合金化改性、激活工艺、吸气性能、制备工艺等方面研究进程,如薄膜吸气剂主要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法(P
利用真空反应蒸发镀膜技术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表面沉积AlOx+Al+AlOx三层镀层,通过改进传统蒸发镀膜设备,增添匀气管,控制氧气通入位置及流量,研究了氧气流量对膜层
卤代烷烃和卤代烯烃等人工合成制冷剂的可燃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研究其燃烧反应机理是可燃性制冷剂燃烧阻抑的基础。本文研究了R1234yf为代表的低碳氟代烯烃燃烧点火延迟、燃烧过程温度、压力、典型基团变化过程,并对比了R32和R1234yf燃烧机理与反应路径。研究结果表明:R32和R1234yf与烷烃和烯烃燃烧模型吻合,R1234yf点火延迟更高,加成和夺取反应更加复杂;通过反应路径的研究发现,两种可燃性工质中间稳定产物存在较多重合,在R32中仅添加摩尔分数为10%的R1234yf时,当量比为1时的燃烧平衡温度
为研究引射器结构、性能及其内部流动机制对引射系统性能提升的影响,本文设计加工了具有压力测点的不同喷嘴距可视化引射器,并在跨临界CO2引射膨胀制冷实验装置上进行测试,获得了不同喷嘴距下CO2两相引射器的引射系数和压力恢复性能,利用压力传感器测量了主动流喷嘴、混合段和扩压段内的压力分布,利用高速相机拍摄得到了主动流膨胀角度、膨胀长度和相变位置。研究结果表明:喷嘴距会通过膨胀轮廓来影响引射器性能系数:喷嘴距为4 mm时,膨胀长度短,膨胀角度大,压力恢复系数高但引射系数
由于用户使用行为的不同,满足节能设计要求的建筑空调能耗评价缺乏统一衡量标准,从而导致偏差和误判。因此,本文综合考虑了住宅空调设定温度、空调运行天数和日运行小时数三个因素,提出了空调运行度时数指标。结合长江流域地区住宅空调的使用特点,确定各因素取值,并利用聚类分析,将空调使用行为水平分为经济型、舒适型和高耗型。通过计算得到了典型城市的运行度时数及三类空调行为临界值。此外,根据住宅实际的空调运行度时数接近其所在空调行为类别中对应临界值的程度,提出了相对能耗指标,实现了不同建筑能耗水平的相互对比。以不同地区的两
大型公共建筑中央空调系统送风末端数量多,负荷需求变化大,常用的控制方法虽能满足末端需求,却存在能耗巨大的问题。为此本文构建了一个空调系统送风和冷冻水系统的优化控制模型,以系统能耗为优化目标,使用天牛须搜索-粒子群优化(BAS-PSO)混合算法求解该问题,提高系统节能率,改善了传统PSO的缺陷。同时将该模型用于上海市某公共建筑集中式空调系统的空气调节子系统进行优化控制,结果表明:BAS-PSO与原有控制方案——定送风温度控制相比,最大节能量达252.02 kW,节能率为20%,而现场测试显示,使用该优化控制
针对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新风采用冷却除湿方式存在能耗较高、送风温度低、相对湿度大容易产生湿冷感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双冷源热回收调温型冷却除湿系统方案。通过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及实验验证,确定不同因素,如压缩机频率、预冷器水流量、新风量,对送风状态点的影响情况,研究其变化规律,形成送风状态点控制策略,确认了系统调节能力可满足送风舒适的要求,在标准工况下,送风温度最高可调至25.0℃。与普通除湿系统相比,双冷源热回收调温型冷却除湿系统能效提升幅度最高可达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