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理想者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u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丁零零,丁零零”,闹钟嘈杂的声音打破了徐超凡的残梦。啊?六点三十了。他拉开窗帘,外面的能见度很低,灰蒙蒙的雾堵在窗前,像黄泥沙上翻滚的潮汐。这天将是他高中的倒数第一百天。
  徐超凡弯着腰坐在床上,将脸埋在双手中,竭力从先前迷幻的梦中逃离。他强迫自己深呼一口气,随后连冲带撞地杀到卫生间的镜子前,打开水龙头,在冷水的刺激下,他的意识终于渐渐苏醒。他想起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想到昨天班主任在全班同学面前慷慨激昂地大诉衷肠,想到身边同学面色庄重,眼睛里透着狮子般的目光。他想起纪录片《第三帝国》里那些“嗷嗷叫唤”的纳粹士兵,一百天,这么远,又那么近,心中不禁发出轻蔑的嘲笑。
  嘲笑对谁都是一种宿命,他知道,可他还是嘲笑。那心中的笑声张扬,张扬似晕染银河的光。
  二
  时间紧迫,但这是对有的人来说的,徐超凡不包括在内。身边很多人都在不停地提醒,过了一百,就是两位数了,就是倒数两位数了。谁的梦想都是出人头地,而他的梦想为何是晃来晃去的?如果是对起床的流程而言,徐超凡无疑是旋风小子,以风一般的速度席卷残云般完成了包括刷牙、洗脸、穿衣、把该死的铁板三明治从冰箱扔进微波炉又抓出来等一系列配套组合动作,终于在五分钟之后成功地打开家门,并在规定时间内走进校门,最后踏着早自修铃声以花样滑冰冠军的姿势滑进教室后门,露出拿破仑荡平欧洲坚毅而昂扬的姿态。
  素来发自内心热爱金钱的同桌拍了拍他的肩膀:“兄弟,你太让我失望了。”徐超凡知道他和前面那位打赌自己会不会迟到——两块钱。他嘻嘻一笑:“兄弟,我和她说好一人一块。”他指了指前面的女生(他对她今天别的银色三角发卡十分满意,那是他喜欢的颜色)同桌拍桌,大呼:“卑鄙,这次不算,重色轻友。”徐超凡哈哈大笑,这笑的分贝,振落了嘴角三明治的面包屑。
  三
  《运动员进行曲》突然响起,圆号中号低鸣,中长号奏着和谐的昂扬之声,徐超凡跟着队伍来到操场中央,教导主任雄厚洪亮的声音从音响中传起,似是剑指前方,指点江山的将军,喊着决胜百日之后的紫禁之巅。教导主任洪亮的声音下,窸窸窣窣的小声交谈也不绝如缕。
  他低着头,淡淡地凝视着自己脚尖前的草地,每次参加这种活动他都是这样,让人感觉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一只工蚁从土壤的缝隙中爬了出来,爬上了因徐超凡不愿意擦洗而从白色变为灰白的回力球鞋。大概是因为爬上了从没到过的新大陆,工蚁在球鞋的褶皱上窜来窜去,徐超凡被它吸引住了。他看着这只棕褐色的小东西如电脑屏幕上的点滑来滑去,感觉自己离那耳边响彻天际的声音越来越远。
  他想象自己是那个可怜的小家伙,无法抬头,只能看见自己眼前的平面。本来行走在熟悉的路线上,同伴留下的化学物质清晰可辨,可眼前突然变成了一抹灰白,自己看不远,只觉得这新的地方无穷无尽——虽然万分恐惧,却有着探索家对未知的好奇和勇敢。
  工蚁沿着球鞋上的纹路呈波浪线地爬行,终于在一个褶皱的低点重新找到了回家的路。徐超凡目送它钻进土壤的缝隙,不知为何,有那么一瞬间,他觉得自己在告别一位老朋友,英语里说的old friend。
  集会在一阵鼓掌声中结束,同学们在组织下坐上大巴去D大参加仪式。徐超凡随着人流走上大巴,在后排挑了个靠窗的座位。外面的天依旧是阴沉的,但雾已逐渐消散,太阳在云层中泛出略带苍白的光,仿佛迷离悠长的岁月。
  百日宣誓的仪式出乎意料,去繁从简了。没有了他讨厌的繁冗的仪式,学校只发了红丝带和签字笔,规定返回的时间,便让学生自己在D大闲逛。这种出乎他意料的方式像是一种放逐,将他放逐到那个空无一人的地方。猛然间,徐超凡颤抖了,他感到一种恶意,不来自谁,而来自这个世界。
  四
  世界是个醉酒的诗人。
  她跳着癫狂的舞,吟诵着狂想的诗,在如饥似渴的灵魂环绕下汲取脆弱的温暖。
  徐超凡穿行在D大颇有纵深的树林间,他蹲在一棵极高的树下,怔怔地注视自己灰白色的球鞋。
  一只工蚁从土壤缝隙中间爬了出来,爬上了因不愿意擦洗而从白色变为灰白的回力球鞋。大概是因为爬上了从没到过的新大陆,工蚁在球鞋的褶皱上窜来窜去,企图找到回家的路。它找到了一个褶皱的最低点,在那里它能用触角感受到同伴的化学物质。
  一块红色罩住了工蚁,接着是它无法想象的巨大的力。
  它被碾碎了。
  夜晚的天晴了,就好像白日的阴沉从未出现,许多人赞叹着这多年未见的布满星空的夜,还有人窃窃私语,眼神中满是憧憬。社交媒体上都说,这是理想的夜晚,梦的开始。徐超凡不会再看或者听这些了,他闭上眼,在一种绝对的坚硬中睡去。他不再做梦了……
  (指导老师:顾海燕)
  寒云留言
  高考前一百天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是劍拔弩张,是起早贪黑,是书山题海,是争分夺秒。可是在作者笔下,这些全部消逝。整篇文章透着一股不急不徐、从容淡定的氛围。老师的声嘶力竭、语重心长仿佛都被作者隔离,他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自己的意识里,所有的一切仿佛都与他无关。第三和第四部分的工蚁出现以及对它的详细描写,是对这种超然的直观体现,就像《让子弹飞》里张麻子刚到鹅城时枪毙麻匪,而周韵饰演的花姐却满不在乎地吹着一根羽毛。这种冷静与抽离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就像是意识流一样,而这种抽离,正是作者所说的“理想”状态吧。
  【老师点评】
  作者写作有张力,有想象,文风接近于魔幻现实主义。以自己无奈的高三生活作为“原型”,把自己的体验寄托在徐超凡这一人物身上,把高三的焦躁、迷茫和暗暗对自己的鼓劲都写进了人物的所思所想。一只工蚁的遭遇这一段看似宕开去的,其实是隐喻着可怜可悲的高强度学习生活。思维的跳跃有收有放,也符合新时代作文的主流。
其他文献
何时才会仰望月亮?我问自己。  细细想来,大概是每个月的月圆之夜了。  生活在农村的那些童年时光里,月明星稀的夜晚,总是给我们这些小孩子提供了额外的团聚时间,可以肆意打破想象力,编造些妖鬼神怪的故事出来。也许是这些故事给心灵的冲击太过难忘,后来的很多个夜晚,我在月光下完成了不少对琐碎生活的长篇大论。  后来的后来,这样的夜晚也再难得一见了。犹记得2015年夏夜,在某处山区的家属院中,满天繁星迷醉了
期刊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
期刊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逐渐解除疑惑,接近真相,不断开拓,勇敢向前的历程。“月亮”从神话传说中走出,逐渐被人类以“月球”的形态描画,于是,与之相关的意象、诗句、文章,慢慢地不再承载巨大的解构功用,而逐渐成为历史,成为过去。  不管是否承认,如今的人们已习惯低头,而少有仰望的时刻。如今,你何时才会仰望月亮?问道世间人,或许只是为了确定一点:月亮,从来与我们相依相伴,从来都是我們心灵的皈依之所。你看或者不
期刊
一  有这样一位男人:他年少成名,曾连续六年获得全国武术冠军,第一部电影被誉为李连杰接班人,第一部电视剧火遍大江南北;年少成名后,转战香港影坛,却遭遇挫折跌入低谷,无人问津;但终究浴火重生,靠自己的奋发图强成为站上人生巅峰的百亿影帝——我们都知道,这个男人叫吴京。有这样一个国家,它曾绝对领先世界千余年,彼时世界上唯一的天朝上国、礼仪之邦,却在工业革命后开始衰退,继而备受欺辱,国土支离破碎,一度沦落
期刊
1.某个晚归的夜晚,淡淡光輝笼罩地面,抬头,满月一盘。  2.作为离乡多年的游子,突然在某个难过的时刻开始思念亲人,推开窗户,抬头望月。  3.每年的八月十五日,这个特别的节日里,终于想起月亮。  4.电视新闻里突然有最新的登月消息等,推窗望月。  5.看到与月球有关的科幻电影作品或电视剧作品。  6.某天翻阅《红楼梦》,看到“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好好审视了一下月亮——可惜非满月。 
期刊
【原题回放】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期刊
【现实困境】  内心有莫名的感动,高涨的情绪,可提笔只有干瘪的几句,纵使有几多的不甘,也只能无奈地草草收笔。“缺少具体描写,传情达意苍白无力”,面对着如此评语,也知道老师要开出的“药方”是“丰富情节,补充细节”,可叹的是——非不为也,实无能为也!  【对策】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大多写作,通常要自内而外,先是对存在于周边客观现实的具体物件、事理有一定的接
期刊
一个阴雨天,我和爸爸妈妈第N次踏上了回老家的老路。  远远地,我就看见爷爷奶奶站在门口等着我们。细雨夹着略带寒意的风吹乱了他们的头发,竟是那样白,白得有些晃眼。奶奶一把搂过我:“今天你放假,我们做了几样你爱吃的。”爷爷的声音少了几分中气,头发更稀疏了,奶奶的背也有些驼了。我不禁有些怀疑:才两个月不见,他们竟老得如此厉害,难道时间在他们身上加快了脚步吗?白发刺得我的心微微有些痛。  开饭了,奶奶看着
期刊
亲情是赞歌,需要去歌唱,但如何歌唱,才能让人领略其中滋味,就是一门艺术了。美词妙句的叠加,歌唱的只是表面;剖开来,深入进去,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反而会让这份歌唱变得婉转曲折,让人沉醉。  本期,我们精选了三篇书写亲情的文章,或许文笔略显稚嫩,但切入的角度独特,既让人有同理心,又有代入感。第一篇写老人需要陪伴,取材于日常生活,思考了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第二篇写父亲爱种花草,其
期刊
最近与一位读者交流,他问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做编辑这么多年,你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文章?还能复述文章内容吗?  我思谋良久,还是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是的,有一篇。这一篇不是被公开发表的习作,而是一篇真实的高考高分作文,来自2013年江苏宜兴的一名考生写的——《风沙渡》。那一年,江苏卷的作文题目是“拒绝平庸”。  那篇作文我只看了一次,但内容现在都可以复述。  ★小餐馆★  开头就是神来之笔:  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