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故事彩练” 装点“课程关山”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boy549321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我喜欢给孩子们讲故事,孩子们也喜欢听我讲故事。故事因其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与哲理性,已经成了孩子们精神成长的营养品。多年来,我把故事“隐性育人”的元素运用到教学中,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驱动一:《我的哑巴妈妈》《无处藏身》是两则感人的故事,我每年都讲,孩子们听得也是兴致盎然。《我的哑巴妈妈》是二十年前获得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的一篇作文,《无处藏身》是《少年文艺》1991年第8期上的一则故事。这两则故事是我的“保留作品”,目的是让孩子们动情入心有所悟。每次我讲完故事,都会让学生写写读后感。陈珊同学的《人的一生多少秒?》,虞楚楚同学的《今天我为妈妈洗了脚》相继发表,这都是在两则故事的启发下有感而发的成果。
  驱动二:去年教师节,我以前的一个学生给我写信:“老师,小学五年级时,您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岳飞传》,我听得入迷了,从此我就爱上了语文学习……”掩信追思,我想起了当年自己模仿评书艺人给孩子们“说书”的情景:1.“只见这两个人举起了那迎风的膀子和旋风的筷子,托住大牙,垫住底气,抽开了肚子儿,甩开了腮帮子,吃得鸡犬伤心,猫狗落泪。”孩子们听后哈哈大笑;2.“这二人真是将遇良才,棋逢对手,一来一往,一上一下。一来一往,有如深水戏珠龙;一上一下,却似半岩争食虎……”孩子们听后手舞足蹈,欲罢不能。我觉得,说书是语言的艺术,教语文也是语言的艺术。如果教学中教师的言语形象点,生动点,就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教学效率。事情已经过去,但“故事”却烙在孩子心底,更烙在我的心底。
  回忆前面两个“驱动”,这“新桃”与“旧符”让我想到,我们在改变孩子的时候,可能孩子也在改变教师。在一次语文“教研沙龙”上,我提出,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做到什么?第一,应该把小语教学作为终生的事业来用心经营;第二,应该把孩子语文素养的提升作为事业成败的标准;第三,应该把教育生涯献给课堂;第四,应该把开展小语教学改革作为研究的常态。
  敢问语文路在何方?我在思索。本学期,我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故事“微课程”进行尝试。第一步,“读”故事、“品”故事、“诵”故事,让学生对故事有初步的理解和思考,使其成为写作课的延伸;第二步,“演”故事、“辩”故事、“绘”故事、“写”故事,做到有目标有价值,让故事“微课程”变成持续的、可链接的、有价值取向的教学活动。在落实课改的内力驱动下,我开始了七彩故事“微课程”的尝试。
  对于故事微课程,我有以下两点思考:
  
  第一,有质量的教育从哪里来?
  首先,有质量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享受教育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课标》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用故事“隐性育人”的特点,走近孩子,用故事来引趣、燃情、启智、导行,让学生从故事中,进入正确的人生的跑道,这是一种新的思维向度和教育主张。我觉得,故事课程是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和幸福的一个途径。
  其次,有质量的教育不取决于教师的学历层次,而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坚定的教育信念,只有那些感觉自己的人生有质量的教师才能带给孩子有质量的教育。特级教师白金生说过,一位语文教师的修炼之路是这样八个字:务本、读书、练口、弄笔。如果我们在修炼之路上每天改变一点,我们距离梦想的实现就更近一点。
  第二,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这是一种关于教育哲学的思考。语文教学必须立足现实,不能只遵从专家解读,只借鉴西方的教育理论和西方的实践经验,而缺少鲜明的本土特色和具体的时代特征,那是没有生命力的。我觉得,我们在进行课程改革时要立足实际,不要动不动就拿国际化水准、拿城市名校标准来要求农村学校。我所在的学校多是农村孩子,其中不乏留守儿童,他们没有优越的学习条件,为师者就应该贴近实际,一笔一画,同伴同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个教师节同北师大师生座谈时讲道:“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
  总书记之言,我们当铭记在心。让孩子带着快乐的小问号,教师要寻找教育的省略号,在孩子的成长中,烙下优秀的印迹。我们应当带着孩子手捧一卷好书,呼吸一口淡淡的油墨芳香;应当带着孩子在轻柔的音乐声中,静静地沉到书里,心如秋月朗,“读”领风骚中。这是孩子的幸福,也是教师的幸福!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在探索课程改革的征途中,我和孩子们愿做这个“谁”,一同“装点此关山”,让“今朝更好看!”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江宁区
  秣陵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文中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温和条件下制备HNIW/Cr2O3复合凝胶,利用数码图片、T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HNIW/Cr2O3与纯HNIW的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进行比较,来研究纳米复合含能材料
【目的】本次研究从节能降耗的角度出发,研究我矿还原焙烧中煤做还原剂所能达到最佳条件,使煤消耗量最低,最终实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方法】实验理论数据与生产实践中不
【摘要】新民乐虽是一个饱受争议的文化景观,但却给民族音乐带来了冲击。本文论述了透过“新民乐”看云南民族音乐。  【关键词】新民乐;云南民族音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流行音乐为大众所喜欢的时代背景下,“新民乐”适时而生。新民乐作为一个饱受争议的音乐现象流行在中国乐坛之中,它代表着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音乐发展的根本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是发展的唯一出路。“新民乐”则是利用民族音乐永恒的
【摘要】二十世纪初中国歌剧孕育于学堂乐歌与学校演剧而萌芽于二十年代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并在此之后整个20世纪上半叶(1949年以前)伴随着历史的演变开始了第一次的探索。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和复杂的历史客观因素,中国音乐人对歌剧这一艺术体裁并没有机会系统的学习和深刻的认识,他们对如何发展中国歌剧在初始阶段并没有达成共识,从而导致歌剧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并不像西方世界接受歌剧艺术的过程一般先照搬模仿再本
学校中层管理人员处在联系上下、落实工作的位置,要提高工作效益,需在理解力、策划力、执行力、反馈力上着力。  一、提高理解力  1.理解教育规律  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有一定科学性及规律性。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必须要对基本的教育规律有所理解,要在追寻科学道理的道路上践行规律、宣传规律、发现规律,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真正实现践行教育规律的要求。  2.理解学校定位  本部门的工作都是在学校的场域内展开,对学
学生的品德形成是一个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学生必然要通过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将道德认知内化为自己的自觉力量,付诸行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要特别重视创设有价值的情境,走出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流于形式、简单翻版生活等误区,通过梳理教材、分析学生的现实生活,找准切入点,用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对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问题呈现  2011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