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孝陵撞见南京的灵魂

来源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uan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建设文化中国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对人文景观的渴望来得比任何时候都要迫切。登上鹳雀楼,你不仅能领略到古楼的风采,还会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获取积极向上的力量;踏入橘子洲,你不仅能欣赏到如画的风景,还会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感悟到伟人的理想追求……景观,除了给我们视觉上的享受,还会带来文化与情感的撞击。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悟,以“赏人文景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2)以人文景观为重点,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3)不少于600字。
  几年前的一个夏天的傍晚,与一个来自北方的朋友在明孝陵漫步,突然觉得有一件意外的事情正在发生。这意外首先源自感官对一个地方的特殊气息的敏感,我们在那个炎热的处处流火的日子里,抬手触摸到这座陵墓的石墙,竟然感到了一种浸润的冰凉的寒意,感到石墙在青苔的掩饰下做着一个灰色的梦,这个梦以凤阳花鼓为背景音乐,主题是一个名叫朱元璋的皇帝。我们的鼻孔里钻进了一股浓郁的青草或者树叶默默腐烂的气味,这气味通常要到秋天的野外才能闻到,但在明孝陵,腐烂的同时又是美好的季节提前来到了。
  所以我说,那天我在明孝陵突然撞见了南京的灵魂。
  这是一个传说中紫气东来的城市,也是一个虚弱的凄风苦雨的城市,这个城市的光荣与耻辱比肩而行,它的荣耀像露珠一样晶莹而短暂,被宠信与被抛弃的日子总是短暂地交接着,后者尤其漫长。翻开中国历史,这个城市作为一个政权中心,作为一国之都,就像花开花落那么令人猝不及防,怅然若失。这个城市是一本打开的旧书,书页上飘动着六朝故都残破的旗帜,文人墨客读它,江湖奇人也在读它,所有人都感觉到了这个城市尊贵的气息,却不能预先识破它悲剧的心跳。八百年前,一个做过乞丐、做过和尚的安徽凤阳人朱元璋,在江湖奋斗多年以后,选择了应天作为大明王朝的首都,南京在沉寂多年后迎来了风华绝代,可惜风华绝代不是这城市的命运,很快明朝将国都迁往北京,将一个未完成的首都框架和一堆王公贵族的墓留在了南京。一百多年前,一个来自广东的“拜上帝会”的不成熟的基督徒洪秀全,忽然拉上一大帮兄弟姐妹揭竿而起,一路从广东杀到南京,他们也非常宿命地把这个城市当作太平天国的目的地,可是这地方也许有太平而无天国,也许有天国就无太平,一个湖南人曾国藩带着来自他家乡的湘军战士征伐南京城,踏平了洪秀全的金銮梦。
  多少皇帝梦在南京灰飞烟灭,这座城市是一个圈套重重的城市,野心家们对这王者之地的钟爱结果是自讨苦吃。似乎很难说清楚这城市心仪谁属于谁,但是它不属于谁却是清楚的。
  如今我已经在南京生活了多年。选择南京作为居留地是某种人共同的居住理想。这种人所要的城市上空有个灿烂的文明大光环,这光环如今笼罩着十足平民的生活。这城市的大多数角落里,推开北窗可见山水,推开南窗可见历史遗迹。
  直到现在,许多朋友提及的南京幽胜之地我还没去过,但一个人如果喜欢自己的居住地,他会耐心地发现这地方的一草一木的美丽。以前还算年轻的时候,每年夏天我会和朋友去紫霞湖或者前湖游泳,是八月将尽的时候,一群朋友骑着自行车闯到了湖边。人在微冷的水中漂浮,抬眼所见是黑蓝色的夜空和满天的星斗,耳边除了水声,便是四周树林在风中沙沙作响的声音,你能听见自己呼吸的声音,似乎也能听见湖边的草木和树叶的呼吸,一颗年轻的心突然便被这城市感动了,多么美好的地方,我生活在这里,多好!
  【名作借鉴】
  著名作家苏童的这篇名作,为我们写作人文景观类作文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技巧。其中有两点,大家可以细细品鉴并模仿:
  一是挖掘文化內涵,底蕴求美。苏童选择了南京这座古城作为写作对象,选择了以明孝陵为切入点,于是历史的烟云自然会飘然而至,朱元璋等人物的精彩故事也就给文章注入了动人的文化底蕴。这种底蕴,挖掘得越深,文化的魅力会展示得越精彩。同样写景观,这种注入了文化气息的内容,更容易脱颖而出。
  二是融入自我感悟,情感求真。苏童的这篇文章,从一个夏天的傍晚切入,在与朋友的漫步中展开,继而用作家那独特而深刻的文化情怀去触摸这座千年古城特殊的气息,于是也就仿佛触到了“一种浸润的冰凉的寒意”,嗅到了“浓郁的青草或者树叶默默腐烂的气味”,以至“一颗年轻的心突然便被这城市感动了”。正是这种情感与历史的交融,文章不再是寻常地畅谈历史,不再是简单地描绘景观,流露出的是动人的文化情怀。
其他文献
2018年5月7日的北京先农坛体育场,刚刚度过24岁生日的王雅繁在沙地球场展开训练。上午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的有球训练,王雅繁扎扎实实地练习了正手、反手、底线抽球、上旋击球、截击、高压、发球和接发球等技术环节。教练布置的每一个项目,她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从球场走出,迎接她的还有一个多小时的体能训练。  “现在很珍惜打网球的机会,一直对自己说要好好对待这个工作。” 王雅繁并没有觉得训练辛苦,反而希望
期刊
他出生于韓国一个贫穷偏僻的小山村,虽然家境贫寒,但他聪明好学,小学时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读到初三时,家里再也没有能力供他上学了,为了获得奖学金以便继续升学,他报考了一所商业高中。在商业高中的求学生涯更为艰苦,他白天上学,晚上到一家公司打工,每天靠吃方便面度日。没有住的地方,他只好寄宿在同学家,或者干脆睡在学校教室的地板上。几年后,他以出色的成绩从商业高中毕业,为了谋生,他应聘到一家小公司打工
期刊
【导读】  本书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西行漫记》)的写作。  斯諾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
期刊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古往今来的政坛人物,他们大多也是杰出人物,他们或洒脱、或幽雅、或谦虚、或豁达、或犀利的风采,让我们倾倒折服。我们在为这些人物自豪、倾倒的同时,从他们身上我们也学习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和做人的道理,这将使我们受益终生。  连任失败以后的卡特  在1980年的美国总统竞选中,里根以压倒性优势击败了对手吉米·卡特。  吉米·卡特生長在美国一个只有500人的偏僻小镇。此前,
期刊
睡梦之中的钟声  我好像刚刚睡着,就在迷蒙的梦幻之中隐约听到闹钟声,便猛地惊醒,一骨碌坐了起来。揉了揉眼睛,翻开英语书便背了起来。背完了课后的单词表,又背不规则动词表。周围是那么寂静,只有我轻轻的背书声。  抬头向外看了看,外面还有点点的星星,天还不见亮。我想今天的复习效率可真高,兴致勃勃地继续背下去。猛然间一阵清脆响亮的闹钟声把我吓了一大跳,转身一看,时钟正是六时整,这才是我应该起床的时间!原来
期刊
【考点一】实词释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中“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  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
期刊
①太阳刚刚爬过对面楼房的顶上,弟弟便开始忙活起来,穿上那件浅灰色的长风衣,背着那把破吉他就出门了,去家附近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广场上班了。  ②弟弟所谓的工作,在我看来,和他周围那些面前摆着破碗或者竖着写满悲惨经历的人一样,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施舍。但只有他称那是工作,而且他是很认真地说那是他的工作。  ③他第一次去的时候,我笑着对他说:“你周围的那些人,不会让你抢他们的生意的!”他神秘地笑笑,说:“我自
期刊
人是奇怪的,有时候对别人无所谓的事物,于己却珍贵无比且美好得不可思议。  我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只能把我送到乡下由爷爷奶奶照顾我。爷爷奶奶习惯早晚吃稀饭,稀饭清淡无味,配的又是腌萝卜条,我的嘴巴刁,不肯吃。每次,奶奶都要想尽办法让我咽下。有一次,奶奶端了一碗稀饭放到我面前,竟然不是白色的,而是暗红色的,吃一口,甜甜的,有一股浓香。我瞬间胃口大开,立即接过匙子自己吃了起来。后
期刊
印象中的北京胡同,静谧而安详,散发着历史的芬芳。可当我坐在人力三轮车上,穿梭于一排排四合院的时候,却少了这种感觉。  在北京,我的胡同之旅是从烟袋斜街出发的。遗憾的是,除了积满泥水的破旧青石板证明着它的历史,其他则难以看到往日的风采。房屋虽然保留着古朴的风格,但时代的烙印却又让它显得有些别扭。家居与店铺混杂,内衣毫无遮掩地晾在街边,嗡嗡的苍蝇不时猛地朝你扑来。此时,岁月的沧桑与历史的美感荡然无存。
期刊
翻书的时候,一片银杏叶悄然滑落。  我弯腰拾起,惊觉这是小学毕业时同桌送给我的,背面写着“珍重,朋友!”不记得当时是否有种想哭的冲动,只是现在,枯黄的叶片上早已是滴滴泪痕。想起,这世上还有一种心情叫感动。  很长一段时间,我似乎已经忘了感动的滋味,是我心已冷漠,还是我的心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充斥得没有了空间?  曾有朋友写给我这样一句话:“我们之所以会擦肩而过,不是因为无缘,而是我們的生活中少了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