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ICU护理小组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50例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2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护理小组的责任制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重症患者经护理后,在满意度情况对照中,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62%,明显高于照组护理满意度7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的护理小组的责任制护理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并提升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危重患者;ICU护理小组;护理质量;影响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患者650例为研究对象。男348例,女302例,年龄22~75岁,平均(54.8±3.7)岁。急性生理和慢性的健康评价Ⅱ评分在7~33分之间,平均评分为(20.7±4.2)分;患者原发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血气胸、颅脑损伤、颈椎骨折等。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25例。两组患者的原发病、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5名护理人员,年龄20~30岁,平均(30.2±1.9)岁;护龄2~10年,平均(10.4±1.5)年;职称包括:主管护师及其以上1例,护师6例,护士18例。在试验中,护理小组的人员无变动。
2、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给予研究组护理小组的责任制护理,具体护理内容为:
2.1建立ICU的护理小组。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护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等展开综合评定,进行合理的搭配。将护理人员分成5小组,每组4人,所有护理小组均实行负责制。其中,护理组长1名,负责组织护理人员查房,同时密切观察住院期间的重症患者,掌握患者的病情,并分析和记录患者可能发生风险的因素和护理工作的情况;责任护士1名,负责指导和带领护士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和康复等工作,保证护理质量及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护士两名,负责患者基础的护理工作和医疗仪器日常的保养和维修。
2.2加强护理工作的力度。护理小组应做好细节管理工作,积极观察患者的体征和病情,并给予评估。同时,对疾病护理、日常护理等制定一个标准,规范护理流程,增强护理人员重症监护、交流沟通、应急处理、识别风险等能力。③质量监控。负责质量监控的小组应每个月都应切实展开质量监控,总结这个月存在问题较多的病房,并提出改进护理工作不足之处的措施[2]。同时,护理组长应每天查房5次,每周都召开讨论会,在会议中对护理质量进行反馈和分析,给予表现较好的护理人员适当的奖励。
3、疗效评定:经护理后,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實行打分制,总分为100分;≥85分为非常满意;60分~85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
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经护理后,两组患者在满意度情况对照中,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62%,明显高于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CU危重患者的心理状态特点分析
1、孤独心理。由于ICU收治的均为危重患者,为防止交叉感染,通常采取无陪护制度,对探视时间和人员也有严格限定,这就使患者缺少了来自亲人的关怀和照顾。另外,加之护理人员主要忙于抢救和监护,主要关注患者的各项重要生理指标,而缺乏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导致患者产生孤独心理,尤其是老年患者,主要出现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少言寡语,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漠然置之等。
2、恐惧心理。临床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患者,尤其是小儿,在进入ICU1--2天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地恐惧心理。主要的诱发因素有:陌生的环境,紧张而忙碌地抢救气氛,医院本身的氛围,如药水味,白色床单,易让患者回忆起以前的不愉快经历;自身特殊治疗、复杂抢救设备的应用、频繁地检查项目,惧怕各种检查项目的不良结果,患得患失;同室其他患者病情变化、断断续续有气无力的呻吟、死亡的恶性刺激;对自身病情结果的不良联想等。
3、濒死窒息心理。该心理是恐惧心理的延续和发展。患者会因自身病情危重,其他患者死亡的刺激而对死亡产生极度恐惧感。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症状,如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出冷汗、手脚颤动、脸色苍白、昏厥休克等,将严重的影响患者生理状态,甚至有时会造成无法挽救的后果,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周围患者的恐慌,形成恶性循环。
4、焦躁心理。入住ICU病房后,患者通常被严格限制活动,周围空间会被安置大量结构复杂的设备,导致患者活动空间狭小,无法进行基本活动。同时,各种有创治疗、护理操作导致的疼痛也会影响患者的适应性,让患者产生不良心理联想。另外,ICU病房的患者由于治疗和监护的需要,通常会裸露过多的身体体表,使较大部分患者不适应;还有ICU病房中24小时光照以及各种噪音的刺激也是患者负面情绪的引发器;对高昂费用的担心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烦躁、焦虑、易怒、失眠的负面心理状态,该项心理障碍属多发现象,约占到ICU患者的50%以上。
5、其他心理特点。一些性格内向的患者进入ICU后,孤独心理会较严重,进而发展为抑郁、怀疑心理。另外,患者还可出现依赖心理,该种心理状态通常会表现在病情有所好转或恢复即将离开ICU病房的患者身上。由于ICU病房的特殊规定,患者在ICU中只能接触医护人员,其中护理人员与之关联非常密切,这就使患者对ICU护理人员产生了依赖感。
四、对ICU危重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的意义
1、增强护患信任度,协助患者恢复良好的心理。患者在自身处于病情危重的状态下,极易发生各种心理障碍。此时,患者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鼓励和关爱,期待与他人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而对ICU危重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措施,一方面可以提高护患之间的信任,为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使患者的不良心绪得以宣泄,最主要的是需要可调动其潜意识中的积极因素,从而恢复其良好的心理环境。 2、减少医患矛盾,提高患者的病愈率。ICU病房环境特殊,其规定也异常严格,患者家属不能亲自照料患者,尤其是看到亲人情绪低落、失眠、烦躁等症状,抑或病房中出现其他患者抢救时,家属常常会忧虑患者病情是否会加重,因而往往会处于焦躁情绪之中,严重的就会与医务人员发生冲突。对ICU危重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后,患者的心理障碍得以解决,表现症状减少,通过患者在探视中与家属的交流,可极大降低医患之间矛盾冲突的可能性,患者也将会积极配合治疗,从而缩短了疗程,提高了病愈率。
3、体现ICU护理人员的医德,提高医院美誉度。对ICU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不仅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同时也是ICU护理人员医德的高度体现。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通过具体的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得到了展示,使患者合理需求得到最大限度地滿足。
4、ICU危重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将影响心理干预护理措施的顺利实施,同样的护理方案不大可能适用于所有的患者,有时僵硬的企图使用一种心理护理手法往往适得其反,影响了最终效果。因此,在护理初始阶段,全面仔细地了解患者的背景是十分必要的。另外,护理人员还应该进一步掌握揣摩患者心理的技巧,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如掌握交流时机,通过患者表现了解其内心想法。因此,需要护理人员有较高心理干预水平,通过学习情绪表达,微表情心理学及试验操作来验证提高,达到心理护理的最终目标。
五、讨论
ICU即重症患者监护病房,其具有患者的病种类型繁多、病情危重和病情变化较快的特点,ICU负担着治疗和监护的重任。随着患者数量的增多,医院在病情监护、基础护理和特殊的治疗工作方面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多,加大了ICU护理小组在护理工作方面的难度。因此,为了适应护理模式和医疗模式的变化,我院在不改变原科室护理人员编制的情况下,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对ICU的护理小组实施了责任制,要求护理小组对病区护理工作展开持续性的护理管理,并对各个护理的环节实施动态控制。本次研究表明,两组重症患者经护理后,在满意度情况对照中,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62%,明显高于照组护理满意度7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给予患者在住院期间ICU的护理小组的责任制护理,不仅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还提升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阳珍.ICU护理小组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1032.
[2]张丽艳.ICU护理小组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健康之路,2013,11(12):389.
[3]高建华.重症医学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3(17):228-231.
关键词:危重患者;ICU护理小组;护理质量;影响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患者650例为研究对象。男348例,女302例,年龄22~75岁,平均(54.8±3.7)岁。急性生理和慢性的健康评价Ⅱ评分在7~33分之间,平均评分为(20.7±4.2)分;患者原发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血气胸、颅脑损伤、颈椎骨折等。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25例。两组患者的原发病、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5名护理人员,年龄20~30岁,平均(30.2±1.9)岁;护龄2~10年,平均(10.4±1.5)年;职称包括:主管护师及其以上1例,护师6例,护士18例。在试验中,护理小组的人员无变动。
2、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给予研究组护理小组的责任制护理,具体护理内容为:
2.1建立ICU的护理小组。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护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等展开综合评定,进行合理的搭配。将护理人员分成5小组,每组4人,所有护理小组均实行负责制。其中,护理组长1名,负责组织护理人员查房,同时密切观察住院期间的重症患者,掌握患者的病情,并分析和记录患者可能发生风险的因素和护理工作的情况;责任护士1名,负责指导和带领护士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和康复等工作,保证护理质量及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护士两名,负责患者基础的护理工作和医疗仪器日常的保养和维修。
2.2加强护理工作的力度。护理小组应做好细节管理工作,积极观察患者的体征和病情,并给予评估。同时,对疾病护理、日常护理等制定一个标准,规范护理流程,增强护理人员重症监护、交流沟通、应急处理、识别风险等能力。③质量监控。负责质量监控的小组应每个月都应切实展开质量监控,总结这个月存在问题较多的病房,并提出改进护理工作不足之处的措施[2]。同时,护理组长应每天查房5次,每周都召开讨论会,在会议中对护理质量进行反馈和分析,给予表现较好的护理人员适当的奖励。
3、疗效评定:经护理后,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實行打分制,总分为100分;≥85分为非常满意;60分~85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
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经护理后,两组患者在满意度情况对照中,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62%,明显高于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CU危重患者的心理状态特点分析
1、孤独心理。由于ICU收治的均为危重患者,为防止交叉感染,通常采取无陪护制度,对探视时间和人员也有严格限定,这就使患者缺少了来自亲人的关怀和照顾。另外,加之护理人员主要忙于抢救和监护,主要关注患者的各项重要生理指标,而缺乏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导致患者产生孤独心理,尤其是老年患者,主要出现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少言寡语,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漠然置之等。
2、恐惧心理。临床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患者,尤其是小儿,在进入ICU1--2天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地恐惧心理。主要的诱发因素有:陌生的环境,紧张而忙碌地抢救气氛,医院本身的氛围,如药水味,白色床单,易让患者回忆起以前的不愉快经历;自身特殊治疗、复杂抢救设备的应用、频繁地检查项目,惧怕各种检查项目的不良结果,患得患失;同室其他患者病情变化、断断续续有气无力的呻吟、死亡的恶性刺激;对自身病情结果的不良联想等。
3、濒死窒息心理。该心理是恐惧心理的延续和发展。患者会因自身病情危重,其他患者死亡的刺激而对死亡产生极度恐惧感。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症状,如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出冷汗、手脚颤动、脸色苍白、昏厥休克等,将严重的影响患者生理状态,甚至有时会造成无法挽救的后果,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周围患者的恐慌,形成恶性循环。
4、焦躁心理。入住ICU病房后,患者通常被严格限制活动,周围空间会被安置大量结构复杂的设备,导致患者活动空间狭小,无法进行基本活动。同时,各种有创治疗、护理操作导致的疼痛也会影响患者的适应性,让患者产生不良心理联想。另外,ICU病房的患者由于治疗和监护的需要,通常会裸露过多的身体体表,使较大部分患者不适应;还有ICU病房中24小时光照以及各种噪音的刺激也是患者负面情绪的引发器;对高昂费用的担心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烦躁、焦虑、易怒、失眠的负面心理状态,该项心理障碍属多发现象,约占到ICU患者的50%以上。
5、其他心理特点。一些性格内向的患者进入ICU后,孤独心理会较严重,进而发展为抑郁、怀疑心理。另外,患者还可出现依赖心理,该种心理状态通常会表现在病情有所好转或恢复即将离开ICU病房的患者身上。由于ICU病房的特殊规定,患者在ICU中只能接触医护人员,其中护理人员与之关联非常密切,这就使患者对ICU护理人员产生了依赖感。
四、对ICU危重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的意义
1、增强护患信任度,协助患者恢复良好的心理。患者在自身处于病情危重的状态下,极易发生各种心理障碍。此时,患者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鼓励和关爱,期待与他人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而对ICU危重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措施,一方面可以提高护患之间的信任,为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使患者的不良心绪得以宣泄,最主要的是需要可调动其潜意识中的积极因素,从而恢复其良好的心理环境。 2、减少医患矛盾,提高患者的病愈率。ICU病房环境特殊,其规定也异常严格,患者家属不能亲自照料患者,尤其是看到亲人情绪低落、失眠、烦躁等症状,抑或病房中出现其他患者抢救时,家属常常会忧虑患者病情是否会加重,因而往往会处于焦躁情绪之中,严重的就会与医务人员发生冲突。对ICU危重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后,患者的心理障碍得以解决,表现症状减少,通过患者在探视中与家属的交流,可极大降低医患之间矛盾冲突的可能性,患者也将会积极配合治疗,从而缩短了疗程,提高了病愈率。
3、体现ICU护理人员的医德,提高医院美誉度。对ICU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不仅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同时也是ICU护理人员医德的高度体现。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通过具体的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得到了展示,使患者合理需求得到最大限度地滿足。
4、ICU危重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将影响心理干预护理措施的顺利实施,同样的护理方案不大可能适用于所有的患者,有时僵硬的企图使用一种心理护理手法往往适得其反,影响了最终效果。因此,在护理初始阶段,全面仔细地了解患者的背景是十分必要的。另外,护理人员还应该进一步掌握揣摩患者心理的技巧,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如掌握交流时机,通过患者表现了解其内心想法。因此,需要护理人员有较高心理干预水平,通过学习情绪表达,微表情心理学及试验操作来验证提高,达到心理护理的最终目标。
五、讨论
ICU即重症患者监护病房,其具有患者的病种类型繁多、病情危重和病情变化较快的特点,ICU负担着治疗和监护的重任。随着患者数量的增多,医院在病情监护、基础护理和特殊的治疗工作方面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多,加大了ICU护理小组在护理工作方面的难度。因此,为了适应护理模式和医疗模式的变化,我院在不改变原科室护理人员编制的情况下,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对ICU的护理小组实施了责任制,要求护理小组对病区护理工作展开持续性的护理管理,并对各个护理的环节实施动态控制。本次研究表明,两组重症患者经护理后,在满意度情况对照中,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62%,明显高于照组护理满意度7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给予患者在住院期间ICU的护理小组的责任制护理,不仅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还提升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阳珍.ICU护理小组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1032.
[2]张丽艳.ICU护理小组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健康之路,2013,11(12):389.
[3]高建华.重症医学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3(17):22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