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众多职业院校为培养高质量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想方设法与企业进行合作,因此出现了许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如“学校引进企业”模式、“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模式、“校企互动”模式及“订单合作”模式。这些校企合作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实习实践问题,缓解了合作企业的“用工荒”,形成了“双赢”的局面。但目前这些校企合作模式还存在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江苏省一些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的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9-0220-02
0 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性定位,意味着其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性人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顺应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2018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国家税务总局6个部门联合发布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在引言中明确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可以说,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途径,它架起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一座桥梁,解决了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践与企业用工之间的现实问题。但是,随着校企合作模式的不断演化与创新,笔者对江苏一些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模式的调查研究发现,学校与企业之间所谓的“双赢”校企合作模式,仍有许多亟待改进之处,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 校企合作的基本概述
1.1 校企合作的内涵
所谓校企合作就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合作模式。对职业院校来说,校企合作是谋求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路径;对企业来说,是选择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基地,对双方来说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模式,其合作的基本要素就是学校与企业之间是平等的。
1.2 校企合作模式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职业院校在进行校企合作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截至目前,职业院校进行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模式:“订单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学校按照企业人才的需求,由学校招生,校企合作培养,学生毕业后到相关企业工作。该模式针对性强,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的结合,但是这种模式存在缺陷,即主动权掌握在企业手里,学校很被动,培养多少人,什么时候培养,完全根据企业需要,学校没有主动权,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与学校之间地位的不平等。
第二种模式:“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合作模式。这种模式能够真正实现“学与做”相结合。即,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到企业中实践,达到了“理实”结合,是比较好的合作模式,被大多数院校所接受与采纳。不过采用这种模式,学校要进行比较周密的安排,要求学校和企业制订详细的合作计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校学习与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的时间安排必须科学合理。
第三种模式:“校中厂、厂中校”模式。这种模式就是“请进来、走出去”,即把企业“请进来”,在校园内设立工厂,使学生方便地进行专业实践;“走出去”即把课堂前置到企业工厂里面去,学生边实践,边学习。实现了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但这种模式也有其弊端,那就是投资成本高,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损失和浪费。
第四种模式:“校企互动”模式。这种合作模式就是学校和企业互相委派相关的专业技能人员到各自的单位进行技能培训或技能辅导。学校委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学习与交流;同时,聘请企业的专家与能手到学校进行指导学生专业实践,达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目的。这种合作模式要求学校与企业之间签订相关的合作协议。
1.3 校企合作的意义
(1)学校层面。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谋求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佳途径。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2)企业层面。校企合作为企业选人、用人提供了一个平台,特别是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大大降低了人才培养成本。
(3)学生层面。校企合作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打通了学生从实践到就业的路径,为学生职业发展与职业规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2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
目前,尽管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校企合作意识不强、校企合作创新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1)校企合作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从2014年國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19号文件)》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中提出的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再到2018年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国家税务总局6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职业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即《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文件)》的引言中所提出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等,一系列关于校企合作的决定、办法与意见,都只是鼓励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至于如何进行校企合作及如何解决在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实质性问题,至今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与监督,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健全与完善。
(2)校企合作意识不强。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双方的事情,前文中已提到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模式。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一头热”的现象,即职业院校很积极,而作为合作的另一方——企业表现出很冷的一面。究其原因,就是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意识不强,没有充分意识到校企合作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3)校企合作创新动力不足。对于大多数学校与企业来讲,他们认为校企合作无非就是互相利用、互相交换,甚至有互相交易的看法,认为是“一方出钱、一方出人”的传统合作模式。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只有进行创新与改革,才会有合作的动力与意愿。
(4)校企合作偏向于“合”,缺少“做”。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多数高职院校所谓的校企合作就是找几家企业,签订一个所谓的校企合作协议,而对于真正实施校企合作仍然停留在“纸上谈兵”层面,没有落到实处,偏向于“合”而缺少“做”。
3 完善校企合作的措施
针对上述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幾点解决措施。
(1)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法规体系。目前,有关校企合作的政策或规定大部分都停留在口头上,甚至双方所签署的校企合作协议也充满了口头的味道;同时,校企合作往往出现“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现象,归根究底仍然是校企合作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的。因此,要从国家层面上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法规体系,使之成为校企合作真正落地的有力保障。
(2)增强校企合作意识。意识影响物质,思想引领行动。在实施校企合作过程中,要增强合作双方的合作意识,企业更应该增强这方面的合作意识,明白校企合作不是“一头热、一面冷”就能做好的。校企合作好了,对企业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或培训是有利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工成本等。
(3)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进步及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校企合作的双方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地进行合作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如进行“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发就是一种新型合作模式。
(4)提高校企合作的实效性。校企合作不是一张“空头”协议,更不是“纸上谈兵”的口号。要把校企合作落到实处,校企合作重在“做”,使之真正成为学校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佳路径,成为企业选人、用人的基地。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校企合作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使校企合作真正达到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1]刘景光,王波涛.当前国内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构建研究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7):58-62.
[2]江玲.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困境与前途[J].江苏社会科学,2010(S1):142-145.
[3]王芳,倪勇,任聪敏.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121-125.
[责任编辑:高海明]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9-0220-02
0 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性定位,意味着其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性人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顺应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2018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国家税务总局6个部门联合发布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在引言中明确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可以说,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途径,它架起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一座桥梁,解决了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践与企业用工之间的现实问题。但是,随着校企合作模式的不断演化与创新,笔者对江苏一些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模式的调查研究发现,学校与企业之间所谓的“双赢”校企合作模式,仍有许多亟待改进之处,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 校企合作的基本概述
1.1 校企合作的内涵
所谓校企合作就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合作模式。对职业院校来说,校企合作是谋求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路径;对企业来说,是选择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基地,对双方来说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模式,其合作的基本要素就是学校与企业之间是平等的。
1.2 校企合作模式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职业院校在进行校企合作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截至目前,职业院校进行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模式:“订单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学校按照企业人才的需求,由学校招生,校企合作培养,学生毕业后到相关企业工作。该模式针对性强,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的结合,但是这种模式存在缺陷,即主动权掌握在企业手里,学校很被动,培养多少人,什么时候培养,完全根据企业需要,学校没有主动权,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与学校之间地位的不平等。
第二种模式:“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合作模式。这种模式能够真正实现“学与做”相结合。即,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到企业中实践,达到了“理实”结合,是比较好的合作模式,被大多数院校所接受与采纳。不过采用这种模式,学校要进行比较周密的安排,要求学校和企业制订详细的合作计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校学习与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的时间安排必须科学合理。
第三种模式:“校中厂、厂中校”模式。这种模式就是“请进来、走出去”,即把企业“请进来”,在校园内设立工厂,使学生方便地进行专业实践;“走出去”即把课堂前置到企业工厂里面去,学生边实践,边学习。实现了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但这种模式也有其弊端,那就是投资成本高,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损失和浪费。
第四种模式:“校企互动”模式。这种合作模式就是学校和企业互相委派相关的专业技能人员到各自的单位进行技能培训或技能辅导。学校委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学习与交流;同时,聘请企业的专家与能手到学校进行指导学生专业实践,达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目的。这种合作模式要求学校与企业之间签订相关的合作协议。
1.3 校企合作的意义
(1)学校层面。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谋求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佳途径。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2)企业层面。校企合作为企业选人、用人提供了一个平台,特别是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大大降低了人才培养成本。
(3)学生层面。校企合作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打通了学生从实践到就业的路径,为学生职业发展与职业规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2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
目前,尽管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校企合作意识不强、校企合作创新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1)校企合作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从2014年國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19号文件)》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中提出的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再到2018年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国家税务总局6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职业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即《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文件)》的引言中所提出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等,一系列关于校企合作的决定、办法与意见,都只是鼓励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至于如何进行校企合作及如何解决在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实质性问题,至今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与监督,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健全与完善。
(2)校企合作意识不强。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双方的事情,前文中已提到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模式。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一头热”的现象,即职业院校很积极,而作为合作的另一方——企业表现出很冷的一面。究其原因,就是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意识不强,没有充分意识到校企合作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3)校企合作创新动力不足。对于大多数学校与企业来讲,他们认为校企合作无非就是互相利用、互相交换,甚至有互相交易的看法,认为是“一方出钱、一方出人”的传统合作模式。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只有进行创新与改革,才会有合作的动力与意愿。
(4)校企合作偏向于“合”,缺少“做”。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多数高职院校所谓的校企合作就是找几家企业,签订一个所谓的校企合作协议,而对于真正实施校企合作仍然停留在“纸上谈兵”层面,没有落到实处,偏向于“合”而缺少“做”。
3 完善校企合作的措施
针对上述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幾点解决措施。
(1)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法规体系。目前,有关校企合作的政策或规定大部分都停留在口头上,甚至双方所签署的校企合作协议也充满了口头的味道;同时,校企合作往往出现“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现象,归根究底仍然是校企合作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的。因此,要从国家层面上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法规体系,使之成为校企合作真正落地的有力保障。
(2)增强校企合作意识。意识影响物质,思想引领行动。在实施校企合作过程中,要增强合作双方的合作意识,企业更应该增强这方面的合作意识,明白校企合作不是“一头热、一面冷”就能做好的。校企合作好了,对企业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或培训是有利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工成本等。
(3)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进步及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校企合作的双方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地进行合作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如进行“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发就是一种新型合作模式。
(4)提高校企合作的实效性。校企合作不是一张“空头”协议,更不是“纸上谈兵”的口号。要把校企合作落到实处,校企合作重在“做”,使之真正成为学校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佳路径,成为企业选人、用人的基地。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校企合作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使校企合作真正达到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1]刘景光,王波涛.当前国内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构建研究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7):58-62.
[2]江玲.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困境与前途[J].江苏社会科学,2010(S1):142-145.
[3]王芳,倪勇,任聪敏.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121-125.
[责任编辑: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