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脑的普及,多媒体已经逐步走进中小学课堂。不仅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其他学科教学中也越来越多地使用多媒体。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使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各学科有效整合,实现教育的新目标,更好地为教育服务,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与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及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其他学科 资源整合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很多人对它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认为课程整合就是“用电脑和网络上课”。那么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整合是什么呢?所谓课程整合,指的是将信息技术融进课程教学中,作为课堂资源的一部分辅助教学;它的实质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即应该站在教学的角度看整合;在整合中,技术是手段,不是教学的组成部分,更不是重点。在理解其含义后,我们发现,现代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要被重新定位,改变以往“满堂灌”的传统方式,逐步寻求一种让学生更主动,学会相互协作、会创新的新的教学方式,这就是信息技术融入各学科整合的意义所在。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与内涵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量不同的说法和定义,综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我们认为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
“大整合论”,指课程是一个大的概念。主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大整合论”观点有助于从课程体系的角度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小整合论”的观点,将课程等同于教学。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在此观点中,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去,包括教学准备、课程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这种观点则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
对比“大整合论”与“小整合论”两种观点,前者一般为专家学者使用,而后者则是为广大一线教师所服务的。我认为从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角度出发,“小整合论”确实是目前教育发展趋势所必需的。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及目标
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做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直接评价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必须弄清学科教学的需求,找出利用信息技术哪些方面能提高学习效率。因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本身就是先进的教学技术与先进的教学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着重强调事物联系的整体性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基于此,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应遵循以下原则: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则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使教学过程更优化。同时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2.课程整合应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的教学,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完全明晰学习目标。与此同时,还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的重心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更放在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的应用上。
3.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中,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教学目标确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实现,每一位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当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观点,可使他们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任务,从中体现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其中网络环境则为这种方式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
1.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教师在充分理解学科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环境组织学生学习,使信息技术完全为学科教师服务。
2.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在信息技术(网络)的帮助下,让学生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方法,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从研究的方式,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制作出自己的研究作品。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中,提倡学生进行探究式、主动式学习,通过信息技术(互联网)主动地进行探索、研究。教师可向学生布置学科任务,让学生通过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掌握,确定一个研究目标,通过资料查找、网上搜索等方式收集内容,并利用信息技术课上学习到的软件(幻灯片、网页的制作)知识,制作出相关的多媒体作品,完成研究任务。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锻炼。同时能培养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在学生主动承担学习任务的同时,有了自由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摆脱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增强。
3.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识为载体,以学生素质提升和培养综合能力为基本过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的目标。
总之,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是现代教育应提倡的一种观念。对于学科教师来说,要实现这种整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更新技术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最适当的、最有效的方式表达出来,使自身的教学跟上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步伐,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极大地发挥教育中创造性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电教.2013年4、5、6期.
[2]小学教学参考.2013年1、2、3期.
[3]新课程导学.2013年7、8、9期.
[4]教师.2013年10、11期.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其他学科 资源整合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很多人对它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认为课程整合就是“用电脑和网络上课”。那么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整合是什么呢?所谓课程整合,指的是将信息技术融进课程教学中,作为课堂资源的一部分辅助教学;它的实质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即应该站在教学的角度看整合;在整合中,技术是手段,不是教学的组成部分,更不是重点。在理解其含义后,我们发现,现代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要被重新定位,改变以往“满堂灌”的传统方式,逐步寻求一种让学生更主动,学会相互协作、会创新的新的教学方式,这就是信息技术融入各学科整合的意义所在。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与内涵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量不同的说法和定义,综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我们认为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
“大整合论”,指课程是一个大的概念。主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大整合论”观点有助于从课程体系的角度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小整合论”的观点,将课程等同于教学。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在此观点中,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去,包括教学准备、课程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这种观点则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
对比“大整合论”与“小整合论”两种观点,前者一般为专家学者使用,而后者则是为广大一线教师所服务的。我认为从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角度出发,“小整合论”确实是目前教育发展趋势所必需的。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及目标
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做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直接评价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必须弄清学科教学的需求,找出利用信息技术哪些方面能提高学习效率。因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本身就是先进的教学技术与先进的教学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着重强调事物联系的整体性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基于此,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应遵循以下原则: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则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使教学过程更优化。同时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2.课程整合应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的教学,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完全明晰学习目标。与此同时,还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的重心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更放在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的应用上。
3.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中,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教学目标确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实现,每一位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当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观点,可使他们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任务,从中体现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其中网络环境则为这种方式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
1.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教师在充分理解学科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环境组织学生学习,使信息技术完全为学科教师服务。
2.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在信息技术(网络)的帮助下,让学生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方法,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从研究的方式,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制作出自己的研究作品。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中,提倡学生进行探究式、主动式学习,通过信息技术(互联网)主动地进行探索、研究。教师可向学生布置学科任务,让学生通过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掌握,确定一个研究目标,通过资料查找、网上搜索等方式收集内容,并利用信息技术课上学习到的软件(幻灯片、网页的制作)知识,制作出相关的多媒体作品,完成研究任务。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锻炼。同时能培养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在学生主动承担学习任务的同时,有了自由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摆脱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增强。
3.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识为载体,以学生素质提升和培养综合能力为基本过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的目标。
总之,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是现代教育应提倡的一种观念。对于学科教师来说,要实现这种整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更新技术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最适当的、最有效的方式表达出来,使自身的教学跟上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步伐,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极大地发挥教育中创造性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电教.2013年4、5、6期.
[2]小学教学参考.2013年1、2、3期.
[3]新课程导学.2013年7、8、9期.
[4]教师.2013年10、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