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阿里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一个初来乍到者,走进阿里,就好像走进了一个景美物特的秘境,又好像走进了一个亦真亦幻的梦中。怀着一种猎奇心理,我初识了这个世界屋脊之屋脊的天上阿里。
  牛驮着夕阳走远
  茫茫的戈壁上,风像一把无形的抹子,无遮无拦地从西北抹过来。山被抹得低低矮矮,草被抹得稀稀拉拉,就连山坡草地上的石头也都被抹得斜斜歪歪。灰漠漠的荒滩上,几头野牦牛排成“一”字形走过,一直向西边的雪山脚下走去。西斜的太阳像一只褪了色的脸盆反扣在天上,在冉冉升腾的紫气中下沉,最后落在了野牦牛的背上。
  野牦牛没有抗议,驮起太阳就走。太阳就像一个淘气的牧童,牢牢地粘在牛背上,向左边斜一下,向右边晃一下,眼看着就要从牛身上掉下来了,但就是没有掉下来。大概是被太阳压着了,野牦牛步子迈得很慢,腰身弯得很深,一蹄子踩下去,就好像深陷在泥土里拔不出来的样子。随着“扑沓、扑沓”的牛蹄子一步一步往西移,太阳一拃一拃往下沉,颜色一层一层往重增。在野牦牛驮着太阳上坡的时候,太阳已变成比野牦牛体型大出好几倍的红色火球,像是要把野牦牛烧干压垮似的。我看到野牦牛歇了好几次,汗珠子叭哒叭哒直往地上滴。很显然,太阳是不想被野牦牛驮过山的。
  但不管太阳多么不情愿,自己多么超负荷,野牦牛必须在天黑之前把它驮过山。这是它的职责。它拼了老命,用尽浑身力气,身子被扯成一条长线,影子直伸向远处的戈壁荒滩。在爬上山头的时候,野牦牛展了展腰,喘了喘气,大概看时间不多了,就紧走了几步,把太阳硬是驮到了山畔。
  不知是因为完成使命而兴奋,还是被太阳压得不堪而抗争,就在野牦牛驮着太阳临下山的那一刻,昂起头朝着天空叫了几声。在它沉闷的叫声中,周围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满天的白云变成了彤红的彩霞,一滩的荆刺火烧般红成一片,远处的雪山戴上了金黄的桂冠,近处的长河铂一层柔软的金粉,散落的村庄、暮归的牛羊、田里的庄稼,都披上了一层橙黄桔红的外衣,显得既沧桑厚重,又神秘莫测。
  一群乌鸦从山崖上惊起,“哇哇哇”地叫几声,半空中掠过千点黑影。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野狐狸在荒野上哀嚎,一边回头张望一边摇摆着走向远方,声音凄厉而沙哑,把一地的孤寂留给荒漠。那些投林的归鸟聒噪着,声音大而影子小,刚听到鸣叫声从头顶上传来,一抬头只留下一条条斜斜的虚线。
  天地交接处,一只鹰在盘旋,颜色越来越淡,最后在人的視线中一个猛子消失。这时候,远山模糊成一抹虚影,近沟漆黑成一团暮霭,茫茫的高原把白天交给了黑夜。
  一只狗咬残了月
  当一弯细月爬上土墙时,我正从阿里郊外的一块荒野往城里走。
  踏着柔柔的月光,沿着一条白线似的捷径路,我走进了一个废弃了的旧村落。村子里不见一个人,地上,破墙下,尽是些长尾巴老鼠。一见我走来,它们就像被一块磁铁吸着一样,出溜出溜地钻进了各自的洞里,把黑黝黝的洞口戳在我面前。
  我站在一棵丛生的班公柳下,一颗星星透过树的枝叶,在我的脑门心照了一下,然后一转身钻进了我的眼里。我的眼睛里有了一颗星星,顿觉看什么都亮堂了。我看到山顶上的积雪白得干净,河床上的碧波清得透明,那些耸立在山巅上的古庙、林立在街道上的楼房、纵横在草地上的马路、密布在城边的树木,一样样被我看得清清晰晰。
  月亮慢慢地往西斜,影子缓缓地往长拉。一堵残墙下,一只长毛子大黑狗半蹲着身子,舔一气爪子,然后头昂得老高老高看月亮。西斜的月光把它的身体分成两半,一半明亮明亮地黑,一半幽深幽深地黑。大概是在月亮里看出了什么名堂,它突然不紧不慢地咬了起来。这声音不高不低,不缓不疾,柔和中带绵软,婉转中显悠长,不仅不含怒意,而且带着唱调。粗粗听,似静夜僧人在诵经,如幽谷老道吹古笙;细细品,像远村盲人弹三弦,若空房怨妇哼酸曲。听得我心神皆陶醉,眼前发迷昏。
  狗的嘴就像一枚掌控月亮的遥控器,朝天咬一声,黑影子就往前挪一寸。在狗咬声把月亮一声声送到西天时,一个背湾子处的河水因失去了亮光,走着走着就打了个绊子,一头撞到草根上,“咕噜”呻吟了一声,一个失惊站直了继续朝前走。几颗星星因河水的突然撞击声受了惊吓,拉着长线掉进了河里,我反反复复找了几遍,最终一颗也没有找见。深邃的天空中,风吹着几块闲云跑,地上的黑影子就忽了忽了地跟着飘。狗见一疙瘩黑影子向自己卷来,猛地站了起来,吠叫的节奏快了,嘶咬的声音高了。本来就细细的月牙,被它凶狠的几声咬过后,体型越来越瘦,光泽越来越淡,最后变成一个括号状的半圆白圈。
  鸡大概是嫌狗咬得烦。先是尽量忍着,看着狗越来越上劲了,就朝着天空叫了一嗓子,算是给狗的一个警告吧。鸡叫声压住了狗咬声。它尖锐的叫声从鸡窝里传出来,直端端地冲向了天空,把天戳了个窟窿,一束光就从东边漏了出来,把山川大地照得蒙蒙亮。天一亮,山就醒了,河也醒了,野外的草树、田里的庄稼、村庄的牲口、街上的人都醒了。
  见一切都醒了,看着月亮也成了这个样子,狗再没有继续往下咬。
  野驴带着云奔跑
  湛蓝湛蓝的天空上,风吹着一些闲云忽悠悠地飘。这些白白嫩嫩的云,虚虚软软的云,一圪塄推着一圪塄跑,一疙瘩连着一疙瘩翻,永远飘不完的样子。这些云不能给大地带来一丝丝雨水,却能给天空增添无限的美丽,它们被人们称作闲云。
  闲云下的草地上,是一些比这些云更闲的藏野驴。它们不紧不慢地吃着草,不远不近地看着人,不慌不忙地散着步。清风轻拂着它们的面颊,白云遮挡着火热的骄阳,原野上的鸟雀一齐为它们尽情地歌唱。连过路人看了,也为它们的幸福和自由,投来一双双羡慕的目光。
  吃饱了,睡够了,这些藏野驴就撵着公路上的车子赛跑。超过车子了,它们就放慢脚步等一等,不想把距离拉得太远。落后车子了,它们就加快速度往上追,不超过车子不歇息,这是它们的驴脾气。跑着跑着,它们内部也免不了出现相互比赛的情形。这种情形一出现,它们就往往跑得收不住蹄腿。   平展展的戈壁上,几百头藏野驴高昂着头,四只蹄子撂开来向远方奔跑。野驴跑过处,一股黄尘由细到粗地往开来扩散,最终挡住了我看野驴的视线。野驴越跑越远,越跑越小,在天地的交接处,和天上的云合在了一起。我看到,野驴跑到了天空的云头上,把靠近它们的云拉着跑。
  前边的白云一起跑,后边的白云也跟着跑了起来。这时候,只见云山逶迤,云河纵横,满天上的云块云团都向着野驴奔跑的方向集中。这些云跑着跑着,就和前边跑的野驴融成了一体,变成了满天的野驴。百十头成群的野驴,三五头结伴的野驴,一头单独奔跑的野驴,一齐向着天边跑去。它们可能是急着在什么地方集会,或是有什么急事要它们赶快处理,只见它们一纵身跨一个山头,一抬腿越一个湖泊,形成一个万驴奔腾之势。
  等到下午的时候,满天的白云被遍地的野驴带着跑得不见了踪影。这时候,天边又飘过来一块孤云,刚随着北风向前飘了几步,又被南风刮回了原地。它大概是一块失了群的孤云,因为没赶上大群的云,也没有野驴带着它跑,所以就迷了路,不知道该向哪里走。我想着,如果草地上再有一头野驴,就能把它带到天边。可我等了半天,草地上再没有见到一头野驴。
  村庄被北风刮斜
  在我看来,这场风是被司机洛桑抖布衫上的尘土扇起的。
  雪山围绕的峡谷中,云出奇地低,天分外地暧,空气里没有一点点声音,天地间好像窒息了似的宁静。也就是这个时候,司机洛桑拿起自己粘了尘土的衫子抖了一下。我看到,屋顶上的经幡动了一下,树上的梢頭动了一下,我的衣角也动了一下。我感觉,要刮风啦。这风,是洛桑引起的。
  果不然,携着雪粒和石籽的北风,已经从远处的戈壁上无遮无拦地刮来了。它像一只无形的大手,顺着山梁往前捋。只捊得远山弓着腰身,近岗缩着脖颈,大树小树刚伏下又爬起,才爬起又伏下。田间的青稞睡倒在地里,野外的荒草顺着风起伏,沟渠里的塑料袋,硷畔上的烂柴草,墙脚下的纸片子,藏在拐角旮旯里的陈年落叶,一齐卷起来旋上了半空。
  听到这“唔儿—唔儿”的风声,村庄里的牛马躲进了棚,鸡猪逃进了圈,屋里的人们都顶了门窗听,隔着门缝看。门环铛铛地响,门扇咣咣地掼,窗子上的玻璃“嘎叭—嘎叭”地响得好像就要往开裂。村外的荒地里,一只旱獭刚露出脑袋在洞口探看,就被风吹得退回了洞里。一条狗发现风势猛,在村头上正准备逆风往回赶,刚跑两步就被风吹得调转方向,顺着风满村道不由自主地奔跑。挂在白房子顶上的风马旗扯成无数根直线,有一根终于经不住风的张力,忽地一下飞出老远,在村头上旋了几圈,卷进风里再没有看见。
  一个藏族姑娘背着背篓在村边拾牛粪,没来得及发现风已经到了跟前。风把她吹成一张弓,头上的方围巾吹开了一角,扯成了一条长尾巴在空中一掀一掀。一个放羊老汉赶着一群羊刚爬上地畔,一股扫地风就擦着地皮迎了上去。羊被风刺斜里刮着跑下沟渠,人被风刮着倒退着下了地畔。老汉张开嗓子喊了一声,大概想叫家里人帮忙,但喊声刚从他的嘴里传出来,就被风刮到了对面山上。
  风越刮越大,整个村子都被风刮得歪歪斜斜。迷迷昏昏中,我看到整个村子被风连根拔起,裹在风里向前跑。风之所以最后没有把村子刮走,是被一头牦牛及时救起。当风刮着村子刚要离开时,一头牦牛从村头走来,一头把风顶翻在村里。风“轰隆”载了一个跟头,抽身子逃出村里。村子尽管被风刮得有些歪斜,但毕竟还没有离开原地。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风才算停了,但眼前的景象完全陌生。远山灰蒙蒙地暗,近沟黄漠漠地灰,树木只剩下骨架,小草就好似游魂,冲风处被风刮得光秃秃得干净,避风处尽是些带着土腥味柴草和土尘。村里人顾不得这些,一个个走出家门,乱了的朝整齐放,坏了的给好里修,斜了的往端正扶,脏了的向干净扫,还有那些被风刮倒的,给风吹丢的,他们也一样样往起拾、往回找。他们不会因为一场风影响了生产和生活。这样的风,他们见得多了。
  羊把我驮回童年
  太阳都一竿子高了,我还熟睡在宿舍的床上梦周公。雪鸡的“呱呱”声我听不到,麻雀的“喳喳”声我没留意,公路上奔跑的汽车、拖拉机、摩托车都把我叫不醒。城外村庄的一群小羊羔从土圪塄攀上去,向平冈上走去,临翻过我隔着窗子还能看得到的山包时,“咩咩咩”地叫了几声。我半睁着惺忪的睡眼,跟着它们翻过了山包。
  山包下是一个祥和的村庄,它是我的老家。太阳柔柔的薄光照在山坡上,一缕淡淡的炊烟弥漫着村庄,茂密的槐树把村庄严实地遮蔽,一人高的玉米在坡底下的梯田里拔节吐芯。我看见母亲捏一把带露的红豆,父亲背一背湿漉漉的驴草,爷爷提筐子往驴圈里垫土,奶奶坐在灶膛里生火做饭。锅里头饭的香味我闻到了,有心爬起来准备吃饭,但总觉得这瞌睡比饭还香。几只麻雀在窗户外扑棱着翅膀,猪和狗为争食发生了争吵,狸猫偷偷在柜盖吃我头天夜里的半碗剩饭。我想起来赶走这讨厌的麻雀,分开争食的猪狗,撵走偷吃的梨猫,可就是眼皮子重得抬不起来。
  等到我再次睁开睡眼时,看到村里的伙伴在硷畔外叫我扇纸宝,在冰滩上约我滑冰车,在水塘里与我打水仗,在月光下前后村道上跑着和我捉迷藏。我心想,他们不是都长成大人了,几年前不是还见过他们中的几个,一个个都老鼻子老脸的,怎么突然间又成了孩童?转念又想,眼见为实呀,前几年见到的,肯定是梦!要不然怎么突然会长成大人?我和他们同年等岁,我还是一个小孩子睡在炕上,他们怎么会长成大人呢?
  正在我胡思乱想时,我看到这些伙伴们钻进了我们家的小瓜地,爬上了我们家的苹果树。这是奶奶留给我的?为了让我吃到这些好吃的,奶奶成天守在地里和树下,不让其他家人吃去一颗,不让鸦雀牲口近前一步。这时候,我才明白了这些小家伙找我玩的用意,我得赶快让奶奶去收拾他们!正在我要告诉奶奶的时候,我猛然想起了奶奶不是早已过世了吗?奶奶是过世了,我连她的坟墓都记得清清楚楚。奶奶管不了他们,我得亲自去阻止。我喊叫着让他们不要偷吃我的东西,可连喊几声都喊不出声音。在我用尽力气喊出一嗓子后,一位援友推门进来,问我睡梦中喊叫什么?
  我知道这是梦魇了,连忙穿衣起床。隔着门窗望去,只见农田里青稞翠绿、油菜金黄,满街道车流穿梭、行人如织,院子里蝶儿纷飞、鸟儿清唱。一群雪白的小羊羔在山坡上吃草,低头吃几口青草,抬头看几眼我的窗户,“咩咩咩”地叫几声,和梦里听到的叫声一模一样。这时候,我知道自己是想家了!
其他文献
普兰的雪大得出奇,多得离谱,美丽得难以描述。  说这里的雪大,是因为它来势猛,密度大,持续时间长。刚刚还是晴晴的天,平平的云,一股微风吹过,那云便由轻变重,由薄变厚,由淡变浓,雪紧跟着就来了。这雪也一样,由缓变疾,由粒变絮,由小变大,不知不觉中就铺天盖地地笼罩了大地。下得一上劲,那情境就和内地的雪不一样了。内地的雪是飘飘洒洒地来,纷纷扬扬地落,断断续续地下,这里是像筛子一般往下筛,如拳头一样往下砸
期刊
一、《少女手抄本》  中学时,班上每一个女孩子都拥有一两本塑料封皮的日记本,但不是用来写日记——每一本都精心细致地摘抄了许多自认为美伦美奂地经典佳句,公开地在班上流传。若谁地手抄本里刚记下一篇动人的文章,那第二天这篇文章保证散布在了所有少女的手抄本里。  开满心事的季节,心事开在少女手抄本里。那是种欲语先羞的年龄,所有的感怀、所有的思绪,不敢向任何人倾诉,只有精心采撷一篇篇美丽的文章,在字里行间流
期刊
藏西秘境,天上人间,水萦雪围,厚土高天,此乃阿里之普兰!踞世界之脊,地拥千里而广袤;处三国之界,商通南亚以渊源。喜马险峰巍峨东峙,冈底雄峦磅礴西环,马甲碧浪汹涌南奔,羌塘莽原蒼茫北延。历来为商贸互市、边境口岸;自古乃边关重地、军事喉咽。  古哉伟哉,沧桑普兰。人文积淀深厚,历史华章斑澜。古城旧堡,每地可见;断碑残砖,信手可拈。象雄文明,点燃先民开化之星火;洞窟陈迹,记录苯佛灿烂之起源。须弥山高僧斗
期刊
天黑得让人压抑,云重得令人生惧,地上草梢梢不摇,空中风尘尘不动,整个霍尔草原安静得没有一点点声息,人们只能听到自己轻轻地喘气。须臾,一股黄尘在远处的纳木那尼峰山边卷起,雨幕便呈帘子状斜挂在空中。正想问周围人风雨会不会来,头上的藏帽“日”地被风掀起,骨碌碌滚向路边的水渠,刚撵到水渠里去捡,它竟然又翻上公路,打着转儿滚向了远处的荒滩,和碎纸片裹在一起飘上了霍尔小镇的上空。  平时热闹繁华的边境霍尔小镇
期刊
行走在藏西高原的马攸木无人区,给人的感觉像走进了刚退潮的海滩。明明是海拔五千多米的地方,但卵石却多得出奇。大的如磨盘大,小的像拳头小,圆格臼臼形,光不溜溜面,一块挨一块地挤,石缝里偶尔还能觅得贝的壳、鱼的鳞等化石,怎么看怎么像个海底。  一些细矮细矮的针尖草,长在石泡子中间,稀稀拉拉地似有似无。站远了看,它是长草的,还有一点浅浅的绿,但走近了找,又不见几根。三两只鼠兔在石头林里穿梭,颜色和石头已融
期刊
连日下雪,天临明醒来推门到院子里看,才发现雪夜里什么时候停了,门口积起来一尺多厚的雪塄子。在雪色和月光的辉映下,天地间便明亮得白昼一般。乘着这清新的空气,我漫无目的地走出县城,走进一个叫吉让的村子。  村子里没有一点声息,四下里没有一个人影,听到的只有自己踏雪的脚步,看到的只是月光下自己的一袭瘦影,影影绰绰,跌跌撞撞,像牛皮灯影戏里的一只木偶。雪有半腿把子深,脚一踩一个前倾,腿一抬一个窟窿,就这么
期刊
札达县的土林举世闻名,2015年夏季,我专门走了一程。  翻过海拔5200米的巴尔兵站大阪,山就变成了土黄的、青灰的、铁红的、瓦蓝的、碳黑的各种杂色,说不完的样样,论不清的颜色,只有底色不变,火烧过一般焦灼。山也极不规则,横一道岭,侧一座峰,高得人望不到顶,压得人喘不过气,沟也深得看不见底,狭窄处只看见溪水扭着麻花蛇一般蜿蜒着向远处流去,稍宽处是一汪汪翡翠色的湖泊,湖水迎着太阳泛着绿光。路很窄,紧
期刊
一、当代中国崛起需要电影对中国文化的深入表达  二十世纪晚期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处于中国重新获得世界认知的过程,中国与世界接触的过程中接受了西方的文化标准,整体上把西方树立为一种发达文化典范,自身文化成为一种被批判的对象。文化不自信在电影中表现为对西方电影评价标准的迎合,获得西方世界的认可反过来成为在国内获得商业成功的价码,商业成就又助推了这种模式的深化。这种模式成就了一批导演、演员和电影,引
期刊
藏西札达县境内的穹窿银城,名气非常大,常听人提起。2015年秋季的一个周末,我相约几个朋友去了一趟。  听说路远,我们半夜里就从普兰出发,东方才露鱼肚白,就从噶尔县的门寺乡拐进象泉河峡谷。石峡在这里出奇地窄,两面峭壁刀立,壁上怪石狰狞,石上黑苔斑驳,向前看两边的崖壁实实地挤在一起,走跟前才发现一条窄路夹在石缝间努力地爬蜒,像扔在灌木丛中的羊肠子一样可怜。路边就是象泉河,河水翻着一波一波的白浪,发出
期刊
普兰有自己的味道,这是我的鼻子告诉我的。  在这里的任何一个地方,除了眼睛看耳朵听之外,只要用鼻子闻一闻,我同样能知道许多事情。  一股一股的鱼腥味灌进我的鼻子,我知道那是圣湖里下了雨,降雨是多少,持续有多长,当下是晴还是阴,我在鱼腥味里觅得到。一缕一缕的青草味飘进我的鼻腔,我清楚那是草原上起了风,风力够几级,风起哪座山,风速在增或是减,我会在青草味里找答案。一波接一波的泥土味直往我鼻子里钻,我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