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视域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动态化设计研究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car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获取在网络媒介下的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动态化设计的可能性与方法。通过调研分析总结出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再设计在网络媒介下困境与缺陷:分析在网络媒介下的设计方向与设计要求;以“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动态化设计为例,进行设计实践。得到网络环境下,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动态化的创作形式与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为在网络媒介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动态化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敦煌元素 网络设计 动态设计 交互设计 H5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05-0138-03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公众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正如十九大报告所言: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是我国人民的巨大需求,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意衍生品呈现在公众面前。但是设计者更倾向于对实物产品的设计,而对网络媒介的文创作品涉猎较少,尤其是在全民媒体的时代,网络媒介已经成为不能忽视的传播手段。它打破了传播的瓶颈与界限、丰富了表现形式.使人们可以通过更多的视角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笔者于2019年7月带领学生奔赴甘肃,考察莫高窟、榆林窟、魏晋墓葬等文化古迹,考察后整理出甘肃的文化资料,发现设计不足,探讨创新模式,实践创新设计。本文通过运用网络媒介,使用动态化的形式,探讨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新的设计方案,最终总结出一套可复用的设计经验,为其他文化古迹的网络动态化设计提供参考。
  一、网络视域下动态化设计的定义和特点
  网络媒介是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电脑、移动终端、互动装置等设备,将所要涉及的信息传达给公众的一种媒介。网络媒介具有时效性强,更新实时,传播内容丰富等特点,还具有其他媒介所不具备的双向的互动传播[1],是新时期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动态化设计指区别于传统静态的,如海报、字体、图像等设计表现形式,运用动态的形式表现信息的设计。并且动态化还包含了互动方式的动态化,增强了公众对设计作品的参与度。
  网络媒介下的动态化设计将传播优势与表现优势进行整合,运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上,实现新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新设计与新传播。通过网络媒介与动态化设计带来传统文化市场的新增长,实现“互联网+”式的发展,最终使其真正的“活起来“。
  二,敦煌莫高窟在网络媒介下的动态化设计的现状
  (一)形式未充分挖掘
  敦煌艺术动态化表现最著名的当属CCTV的纪录片《敦煌》,呈现给观众的是神圣的佛境之美,灵性十足的物情之美和宁静敞亮的人生之美[2]。还有经典动画片《九色鹿》,通过对敦煌北魏第257窟的壁畫的改编,借鉴敦煌壁画的艺术特征,成就了超高的艺术动画水准。这些影片的播出均在在当时获得了较高的反响。虽然前人已经为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动态传播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在网络化传播的新形势下并没有借助好这股东风,将动态化设计延续下去着实是一种遗憾。
  我们在进行网络动态化传播的过程中并不意味着需要鸿篇巨制,尤其是在信息爆炸、信息快消费的时代下,有意思、简短精炼的动态表现形式有时更能吸引公众的注意。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可被我们挖掘的信息还有很多,在画面表现上可融入更多现代元素,用年轻人更能够接受的形式,引领我们进入中国文化的探索之路。例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图1)系列微信推送,通过数字技术将<雍正行乐图》做成动图,并配以有意思的文段,当时就掀起了一波网络阅读高潮,促进了公众对故宫及故宫馆藏的了解。这组动图的作品,改变了原本投映在公众头脑中严肃的的雍正形象,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皇宫内院的娱乐生活,瞬间拉近了人们与皇帝的距离,吸引公众参观故宫时去探索古画中的场景。我们在进行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创作过程中也可运用这种手法,通过动态的形式表现敦煌莫高窟壁画作品,尤其是体现一些古人生活场景的作品中,可以瞬间将人们带入到那个时代,真实的还原古人的生活与信仰。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可以满足公众的艺术需求,丰富公众的业余文化生活[3]。
  (二)媒介未充分利用
  网络媒介动态化的内容呈现是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突破网络速度及流量限制而出现的。我们当前可选择的网络媒介较为丰富,无论是微博、微信小程序,还是网站、APP,或是小视频、H5,都为动态化的内容展示提供了条件。丰富的媒介选择也为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条件,要利用各平台的优势,整合各种资源,为文化的传播服务。
  这些媒介为丰富的敦煌莫高窟艺术再设计提供了条件,应该充分发掘这些平台的优势,设计符合平台内容的方案。但我们发现现在对于各平台的应用并不充分,没有发掘出平台的真正价值和优势。但近期敦煌研究院推出的微信小程序使我们眼前一亮,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由于受到疫情影响,敦煌研究院于2020年2月20日推出了“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抢先体验版(图2),这些千年的艺术从阴冷的石窟中走出来,把平时严肃的壁画动态化表现,并且把原有具有距离感的造像、场景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同时运用H5页面互动性的特点吸引人们探索式的去了解敦煌作品。我们应该继续发展这类新的媒介形式,深入挖掘可供用户探索的内容,最终达到宣传敦煌文化的目的。运用新媒体的手段展现敦煌艺术,使公众可以站在新的角度去探索敦煌作品,也使更多不能去敦煌旅行的人从“云端”了解到敦煌文化。
  (三)吸引力有待加强
  人们在网络动态化的传播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大众的文化需要,从各种视角去表现敦煌艺术。如果只是利用已有故事内容,进行复刻式的表现有时并不能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应该充分与当代公众的生活结合,用现代人的视角对内容重新编辑,形成对大众有吸引力的网络动态化传播方案。以故宫文创设计为例,它将故宫从极具距离感、严肃的形象转变为“萌萌哒”,使之形成了较强的趣味性,文创内容更贴近于生活,吸引公众的目光,拉近传统文化与大众的距离…。我们在进行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动态化设计的过程中,应借鉴故宫的经验,使敦煌艺术可以走出冰冷的洞窟,走进人们的生活。例如我们可以选择敦煌壁画中具有较强故事点的壁画为出发点,运用现在的语言进行重新表达,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也使公众可以快速地去理解壁画中的内容。   官方的主动传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在当代公众的参与性传播也是重要的传播方式,有时一些大V更具影响力。只有被更多的公众关注并转发,才能扩大传播范围,尤其是一些有意思的动态化设计,更容易成为公众传播的素材。比如今日头条的“宫殿君”自媒体账号,通过有意思的拍摄视角与轻松的历史讲述,实现了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传播。还有红极一时的“甲骨文表情包” (图3)通过动态化的表现再配以幽默的网络语言,形成了当时的风潮。例如“牛气冲天”、“怎么可以吃兔兔”等有意思的网络用语,瞬间就使公众眼前一亮,并且这些表情包很好的融合在当下的网络语境中,可以多次出现在网络社交媒介中。我们也应当挖掘具有特色的敦煌神、人、物等形象的特点,研究出可以结合当代网络语境的动态表情作品。只有将传统文化真正的融入到生活之中,强化在公众生活中的位置,才能使我国的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
  三、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动态化要求
  (一)利用碎片化
  当代学者们对碎片化的理解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时间的零散性和内容的零散性两个主要部分。其中时间的零散性主要体现在:工作或学习之余,利用移动媒体进行碎片化阅读;内容的零散性主要体现在:阅读的内容片段化、非线性化,甚至是微型化,阅读内容变得零散和无序[5]。随着网络媒体设计的逐渐发展,人们已经从原有的长时间、深层次的研究型阅读,转变为大众型、短篇幅、碎片化的阅读形式。碎片化阅读使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可以迅速地浏览自己想要的内容,成为当今的阅读时尚。碎片化并不意味着浅研究,卜源指出,碎片化阅读不等于浅阅读,阅读的深浅往往是由内容决定的[6]。所以在碎片化传播的过程中,应挖掘敦煌莫高窟艺术深层次的内容,利用简洁的形式、通俗易懂语言构建网络传播动态化的信息。例如敦煌壁画中很多都是带有佛教故事情节的绘画作品,但是如果没有讲解员的讲解很难将故事情节理解明白。我们就可以利用新媒体碎片化的表达形式,将故事进行拆分,分段式、逐级深化地去理解壁画内容。
  我们还要要充分理解碎片化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这也是体现动态设计的优势之一,当今许多渠道都用动态化的形式对企业、产品进行宣传,运用它快、准的优势达到吸引公众的目的。所以在创作动态设计时不需要累牍式的信息表达,而是通过简短精炼的主题内容,即可成为公众喜爱的优质作品。而且敦煌莫高窟拥有极丰富馆藏的文博机构,碎片化的动态表现方式也可以使更多的信息呈现在公众面前。就像微信推送的《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的广告,人们在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浏览朋友圈时就发现了这个产品,达到了宣传的目的。
  (二)增强互动性
  人们在理解动态化仅仅是把概念缩小在影像或动画作品的表现上,殊不知动态化表现的含义可以拓展到通过增强公众的参与性,运用动态图形表现内容,这也使设计师站在更广阔的角度上去研究、创作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互动性已经成为当今网络媒体设计的一大重要趋势,它具有极强的观众参与性。以当今使用较多的H5宣传页面为例,就是一个很好的将动态化与互动性结合的案例,通过公众的参与,探索式的挖掘展示的内容。比如CAT公司推出的户外品牌推广的H5页面(图4),运用科技感较强的视觉,结合为主人公变装的互动内容,用户可以任意地对CAT的服饰产品进行搭配,观看最终搭配的效果,最终实现了产品端的销售与推广。
  互动性为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网络动态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方向,可由原有的单向的动态传播,转变为带有用户参与性的双向传播,通过公众参与式的探究石窟艺术,实现公众对其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在《云游敦煌》的微信小程序中(图5),就加入了如配音等与公众互动的环节,使公众可以将自己置身于敦煌壁画之中,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声调、语言表达重塑故事情节,使用户感觉自己创作出了一幅属于自己的敦煌艺术作品,拉近了公众与敦煌艺术的距离。
  (三)融入时代性
  如果要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并让他“活起来”,时代性是重要的内容。通过结合公众的喜好,形成网红化的传播效应。作为敦煌艺术的现代性表现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考虑:
  第一,設计元素的现代性。敦煌莫高窟可以提取的内容较为丰富,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进行再设计,形成符合当代审美要求的设计作品。我们可以提取人物、建筑、藻井花纹,用动态手法表现壁画作品。并通过现代的设计语言如色彩、图形,设计出敦煌莫高窟艺术新的表达形式。第二,创作内容的现代性。只要守住我们设计创作的底线,可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去设计。尤其是在网红经济的今天,敦煌莫高窟可以形成自己的网红IP形象,这样可以带动相关其他产业的发展。例如莫高窟的壁画内容多为佛教题材的作品,我们可以只借助敦煌的造型艺术,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的内容,创作出新形式的艺术作品。
  四、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创新性设计
  (一)内容的创新性
  我们在进行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动态化设计时,应该着重研究创作形式,充分挖掘其艺术特点,为网络媒介下的动态化设计服务。首先,内容的提取与创新。在敦煌艺术中,藻井、塑像、壁画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形象,我们需要将现有元素进行提取,通过再设计形成新的创意形象。在动态化的表现过程中,还可通过内容的重新编排形成新的故事情节,利用敦煌莫高窟壁画绘画特点,创作出新的动态作品。
  其次,色彩的提取与创新。敦煌莫高窟壁画色彩经历了千年的磨砺、氧化所形成的色彩。尤其是在一些保存较好的特窟中,壁画色彩更加艳丽。在动态化的设计中,我们可以将色彩赋予到新的形态中。即使已经脱离了敦煌壁画的造像特点,但是由于人们已经对敦煌色彩有较深刻的印象,也可以达到宣传和展示敦煌文化的作用。
  以本次考察后的创意实践为例,同学们的动态化设计不再是复刻敦煌壁画的故事情节,而是提取壁画中的设计元素,重新编排故事,形成了新的敦煌莫高窟的动态化内容。在徐阳的《梦回大唐》(图6)的设计案例中,借鉴了莫高窟壁画中的人物、建筑等绘画内容,重新编纂故事情节,给人以新奇的体验。吴芷艺作品《藻井覆海》(图7)将不同时期的藻井图案重新整合与再设计,运用蒙太奇的镜头语言将各部分串联,在展现丰富多样藻井样式的同时,还表现出藻井从未有过的情绪表达。短小精炼的动态化表现使观众在碎片化的观看过程中不用长时间驻足,就可欣赏完整的故事。尤其是吴芷艺的作品没有故事情节的束缚,公众在任何时间去欣赏作品都可以完整地去体验作品。   (二)形式的创新性
  数不胜数的网络媒介形式能够被我们借鉴与利用,可以创作出许多新的作品。无论是社交媒体平台,还是VR、AR技术,或是体感装置都可以成为创作者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技术已不再是限制创作的瓶颈。媒介形式的创新使我们可以将公众深度地带入到莫高窟艺术之中。虽然当前敦煌也推出了部分作品,但能应用到大众传播媒介上的较少,这也使我们有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以近期较为流行的H5的设计为例,在更低宣传与传播成本的控制下,得到了更大的收益。尤其是在当今越来越多H5的创意设计软件,使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邀请公众参与创作,将主动权交给观众,深度的用户参与必定会赢得更多的关注。学生胡玲玲、孙炜、徐阳运用H5设计软件,创作出网络动态化的交互设计作品《神雕侠侣》(图8),借鉴了敦煌艺术的人物及动物造型,并进行了重新的创作,形成了介绍书籍的H5创意设计作品。
  以笔者创作的AR的《敦煌造像》装置概念作品,通过网络化、动态化的组合,实现对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宣传推广J将宣传册页、户外平面媒体等与移动媒体结合,使人们通过移动设备、网络就可随时欣赏敦煌艺术,还可通过操作动态化的图像,展示石窟艺术的相关介绍信息,让观众畅游在敦煌艺术的海洋中。
  (三)表现的创新性
  敦煌莫高窟艺术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当我们对其进行借鉴与再创造的过程中,应突破现有艺术风格的束缚,通过更多的表现手法,展现莫高窟的魅力。尤其是在大众网络传播的媒介上,更应该符合当代的审美趣味,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更广泛传播打下基础。我们除了融入当代的设计风格外,还可将其他艺术流派、风格应用到莫高窟的动态化设计上,丰富表现形式。
  但作为表现形式的创新并不意味着完全脱离莫高窟艺术的本真,我们要深入研究作品本身的内涵,在创作过程中不能丢失原本的精髓,否则就会本末倒置。例如在储佳眉的作品《飞天敦煌》中(图9),舍弃了原有色彩的表现形式,运用了国画线描的风格对飞天造像局部进行了重新创作,形成了新的艺术风格,也是莫高窟艺术设计创作的新的尝试。李晨硕籽的作品《敦煌莫高窟》(图10)运用现代的色彩表现出敦煌新的风貌,通过对颜色的打磨,使原本古朴的敦煌石窟艺术展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结语
  在网络化视域下,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受着考验,但同时也意味着机遇。我们要利用好網络媒介带给我们的红利,为敦煌莫高窟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服务。莫高窟元素的动态化设计不仅可以成为宣传的重要手段,还可以成为将公众带入莫高窟的引路人。使了解莫高窟的人可以站在更高的视角去深入的挖掘其价值,使不了解敦煌的人可以通过更快捷、方便的形式吸引他们去关注。网络动态化传播敦煌莫高窟艺术不仅是对敦煌的宣传,也提醒着公众中国还有更多的文化、古迹值得我们去关注,只有这样才真正能使中国传统文化“活起来”、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刘红,网络媒体中吉祥物动态设计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30):178
  [2]巩杰,杜空军,电视纪录片《敦煌》的地域文化和艺术审美探析[J]东南传播,2011 (10):108-110
  [3]万阕歌,为帝王动画“萌萌哒”点赞[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8-12 (007>
  [4]戴思敏,殷乙萌,何洁,方倩,彭楼丹,基于故宫模式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设计2020,33 (07):81-83
  [5]吴海珍“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审视与理性应对[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3):95-97
  [6]卜源碎片化阅读的“深”与“浅”[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10-16 (008)
其他文献
ONE WORLD ONE DREAM——THE OLYMPIC SPIRIT IN TODAY' WORLD  今天设计与科技,与医疗,与商业紧密结合,融合创新,设计学院开设医疗设计专业、大健康专业、well-being专业,工学院与商学院增加设计课程。我相信,创新的火花、美好的理念、有趣的想法、新的社会发展的驱动原力往往来自跨界的融合,来自不同行业间知识的对撞,来自不同思想的交流。  几个月前
期刊
看点 Keyfeature  CHANGES IN LIGHT AND SHADOW——光影变化  INTERACTIVE CORRIDOR——交互长廊  INTERACTION——交流互动  西安雁塔区第二中学项目是金地集团为政府代建的教育配套设施,在功能需求上,项目需要以有限的地块体量与资本投入,打造空间完备的48班完全中学。作为建筑师,面对新时代的教育建筑设计,在满足教学单元体量之外,更肩负
期刊
摘要:为了响应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建设,对三宝瓷谷街区进行改造设计,采用了实地调研的基本方法,分析了陶瓷文化元素留存于街区环境空间中的具体表现,总结了城市文化遗产于街区空间中的继承与创新逻辑,并以三宝瓷谷的街区环境为例,基于现有数据基础上提出了空间的改造建议,使三宝瓷谷街区空间洽和了景德镇城市更新趋势,该调研改造方法也可为城市其他空间的文化遗产继承与创新提供设计参考。  关键词:城市
期刊
摘要:在城市现代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对历史文化建筑进行有效地保护与再利用,保证其文化传承与其可持续发展性。文章采用案例研究法,以原英国领事馆旧址为例,通过文献研究辨析、实地考察,从区位特点、现有建筑特征、陈展空间结构及室内交通流线等要素进行改造可行性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空间设计改造方案,希望为历史遗迹保护与文化再利用起到些许借鉴意义。  关键词:文化再利用 文物保护 博物馆设计 可持续
期刊
摘要: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传承发展问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作为突破口,试图通过设计驱动文化创新的方法,探索设计驱动下非遗在当代传承和创新转化的可行性。通过追溯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的技术和艺术,分析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发展的困境,再结合实例论证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介入现代设计的可行性。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介入现代设计中,设计赋能非遗文化,促进非遗可持续性发展。设计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数字化时代文旅融合的视野下,以金陵刻经处为例,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进行有效的活态化研究:聚焦非遗的“活态流变”,发掘其创新的原动力,并以创新设计为其生存发展提供驱动力,融合于当下的生活方式,实现其文化创新的多样化方式,构建“传承人-非遗文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体现更多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并在研学旅行、生活化体验之旅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化
期刊
摘要:为了更新既有的造物生产模式,适应信息化、智能化冲击下的工业4 0时代。研究分析了《鬼谷子》的主要思想,分列为“修心”、“谋技”两个部分,以分别适配的方式,对目前制造业以设计为单核心的“设计一机械生产”的模式进行了革新。实现了新的生产模式对工业4.0的适应性。鬼谷子思想为更新工业4.0背景下的造物生产模式,提供有效的思维逻辑与生产方式的指导,缓和当前制造业的内在冲击并提升整体的生产效率。  关
期刊
摘要:在乡村振兴的视野下,研究如何对乡村既有建筑进行更新营造。阅读大量文献,研究前人对乡村既有建筑外观更新方法,选取此项目村落,通过实地考察,了解需求与改造原则,确定改造设计的基本意向。通过归纳总结、结合实际,对乡村建筑进行保留、更新、再设计。总结出乡村既有建筑外观更新的方法。对乡村既有建筑进行外观更新营造能够更好地体现当地乡土的地域性以及人文特色。  关键词:乡村振兴 乡村建筑 既有建筑 外观
期刊
设计说明:结合自然中雪山的素材和水彩绘画中雪山的意境,通过透明的材質、印花的设计手法体现雪山,通过刺绣、印花等工艺体现腊梅花的温润典雅。用服饰塑造冰雪覆盖之下,腊梅花的坚定。
期刊
设计说明:结合自然素材和水彩绘画中云的意境,通过透明材质的立体运用,印花、刺绣等工艺,体现出腊梅花困境过后,與自然和谐共生,怒放的状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