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子系统。本文从以人为本的理论出发,指出只有以领导集体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才能构建和谐校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构建 和谐校园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学校中的人,主要由学生、教师、领导集体三类人构成。学校要以人为本,就必须以这三类人为本。和谐校园作为和谐社会的子系统,研究和实践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对提高学校育人质量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以学校领导集体为本,为学校搭建向前发展的戏台
学校领导集体的代言人是校长。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虽然许多学校都实行校长负责制,但实际上校长负责制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校长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只有充分发挥领导集体的才能,才会把个体的“偏才”变成集体的“全才”。校长在统一领导和全面负责学校工作的同时,必须以领导集体为本。一要民主,不要专制。校长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地爱护领导集体的团结。
我们倡导的和谐并不是说领导集体内部没有矛盾,不允许有矛盾,也不是要求整个集体只有两种声音,一种意见,而是要求民主集中制下的和谐,而是要基于“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来共建团结,凡事以学校大局为重,齐心协力共谋学校发展。常言道:“团结就是力量。”校长必须领导好领导集体,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着力解决学校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以德治教,以法治教,团结好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造良好的和谐人际关系。二要运用系统论知识,优化学校管理。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整体。系统论是研究系统模式原理和规律的科学。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合理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充分发挥学校人、财、物、时诸因素的最佳功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活动。校长应从系统论的要求出发,把领导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放到应处的位置,让学校这台机器和谐运转,真正实现以领导集体为本。三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教育不应是千人一面,而应为五彩斑澜。社会所需人才要求一专多能,校长必须结合实际,与领导集体共谋学校发展,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搭建好学校发展的戏台,集集体智慧,向社会呈献更多的“好戏”,推动学校向前发展。
二、以教师为本,为教师搭建发展平台
教师是学校这台机器和谐运转的操作者,学校的生存与教师的工作紧密相联。可以说,“成也教师,败也教师”。学校必须以教师为本,从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潜能,为学校多作贡献。一要民主管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民主是构建一个和谐校园的前提。学校应把科学治校、民主治校结合起来,鼓励全体教师为学校的建设发展谏言献策,充分尊重民意。广集民智,使管理达到民主科学、规范合理、优质高效。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理解学校、支持学校,积极工作、追求卓越。有个词语叫“心平气和”,要达到这个境界,必须发扬民主使教师心平,心平了自然就能气和,而气和了则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工作中。二要关爱教师,促进教师成长。选择教师职业,大多数教育者当初是不懂得怎样做教师的,正如初恋的人不懂得什么是爱情,对教师职业缺乏热情,更不会理解“教育是事业,事业的真正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这样的道理。初为人师的人,得不到关爱是不行的,学校必须加强对每一个教师的关爱与培养。教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差的,只有需要引导的。三要开展校本教研,培养教育家式的教师。在学校中,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上课时口吐莲花,字字珠玑,讲课讲得神采飞扬、精妙绝伦,学生也聚精会神、受益匪浅。但课后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讲时,他一句也答不上来,这一现象就给学校提出了学校必须开展校本教研,用先进的教学理论去武装教师头脑,让他们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与实践素养。实际上开展校本教研也就是进行终身教育,就是构建学习型学校、创新型学校。据报告讲,一个大学毕业生,他在大学所学的知识,四五年后就变得陈旧了,如果不继续学习,他必将落伍于这个时代。
宋代教育家朱熹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必须时时汲取源头活水,并把这个源头活水及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受益。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教师的素养的要求也与日俱增,教书匠式的教师必将为历史所抛弃,教育家式的教师才是全社会的期望。学校必须加强校本教研,加大培训力度,多给教师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多安排教师上公开课,参加优质课评比,外出学习取经等活动,源源不断地用新知识把教师武装起来,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三、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搭建成长的舞台
教育是为了“人”发展的教育。学生是学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学生的学校就像是没有生命的天体,没有产品的工厂。素质教育也明确提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要求。这要求实际上也就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以学生为本。一要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现代教育应该是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受益,这是教育的永恒追求。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不管怎样,学生个人的人格和权利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教育者必须毫无条件地尊重学生。同时教育者还应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尽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找到闪光点,给学生自信,学会赏识学生。二要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学生的心扉是一道尚未开启的大门。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引导学生用智慧之钥匙去开启知识的大门,引导他们走向成功。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与宽容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几千年前孔子就给后世做了示范。孔子学生子路问:“什么事听到就做吗?”孔子说:“有父亲和哥哥在,怎么能听到就干呢?”冉求也问他这个问题,孔子说:“应该去做。”学生公西华对孔子说:“他很糊涂,大胆问问这是为什么?”孔子说:“冉求做事总是退缩不前,所以我鼓励他大胆做,子路胆大好胜,所以我要让他退一退。”可见,教育者理解学生是多么重要。只有理解透学生,才能引导好学生,才能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古语云:“授人以鱼,一餐之需;教人以渔,终身受益。”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教育者引导学生还应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要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想说又说不出来之时才开导他、启发他,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三要树立榜样,搭建舞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者本身就是受教育者的榜样,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树立榜样,发掘榜样。面对一群学生,有的善于数理化运算,有的善于写作,有的爱好体育,有的爱好书画,有的爱好音乐。教育者都必须积极为学生搭建舞台,多组织数理化学科竞赛、作文竞赛、运动会、书画比赛、歌咏比赛等。同时成立各类兴趣小组,发扬每一个学生专长,让学生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形成和谐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进而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总的来说,构建和谐校园,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从多方面予以探索和实践。学校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同时,还应充分把学校财、物、时、事、情、景等诸多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构建和谐校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构建 和谐校园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学校中的人,主要由学生、教师、领导集体三类人构成。学校要以人为本,就必须以这三类人为本。和谐校园作为和谐社会的子系统,研究和实践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对提高学校育人质量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以学校领导集体为本,为学校搭建向前发展的戏台
学校领导集体的代言人是校长。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虽然许多学校都实行校长负责制,但实际上校长负责制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校长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只有充分发挥领导集体的才能,才会把个体的“偏才”变成集体的“全才”。校长在统一领导和全面负责学校工作的同时,必须以领导集体为本。一要民主,不要专制。校长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地爱护领导集体的团结。
我们倡导的和谐并不是说领导集体内部没有矛盾,不允许有矛盾,也不是要求整个集体只有两种声音,一种意见,而是要求民主集中制下的和谐,而是要基于“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来共建团结,凡事以学校大局为重,齐心协力共谋学校发展。常言道:“团结就是力量。”校长必须领导好领导集体,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着力解决学校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以德治教,以法治教,团结好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造良好的和谐人际关系。二要运用系统论知识,优化学校管理。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整体。系统论是研究系统模式原理和规律的科学。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合理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充分发挥学校人、财、物、时诸因素的最佳功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活动。校长应从系统论的要求出发,把领导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放到应处的位置,让学校这台机器和谐运转,真正实现以领导集体为本。三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教育不应是千人一面,而应为五彩斑澜。社会所需人才要求一专多能,校长必须结合实际,与领导集体共谋学校发展,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搭建好学校发展的戏台,集集体智慧,向社会呈献更多的“好戏”,推动学校向前发展。
二、以教师为本,为教师搭建发展平台
教师是学校这台机器和谐运转的操作者,学校的生存与教师的工作紧密相联。可以说,“成也教师,败也教师”。学校必须以教师为本,从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潜能,为学校多作贡献。一要民主管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民主是构建一个和谐校园的前提。学校应把科学治校、民主治校结合起来,鼓励全体教师为学校的建设发展谏言献策,充分尊重民意。广集民智,使管理达到民主科学、规范合理、优质高效。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理解学校、支持学校,积极工作、追求卓越。有个词语叫“心平气和”,要达到这个境界,必须发扬民主使教师心平,心平了自然就能气和,而气和了则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工作中。二要关爱教师,促进教师成长。选择教师职业,大多数教育者当初是不懂得怎样做教师的,正如初恋的人不懂得什么是爱情,对教师职业缺乏热情,更不会理解“教育是事业,事业的真正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这样的道理。初为人师的人,得不到关爱是不行的,学校必须加强对每一个教师的关爱与培养。教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差的,只有需要引导的。三要开展校本教研,培养教育家式的教师。在学校中,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上课时口吐莲花,字字珠玑,讲课讲得神采飞扬、精妙绝伦,学生也聚精会神、受益匪浅。但课后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讲时,他一句也答不上来,这一现象就给学校提出了学校必须开展校本教研,用先进的教学理论去武装教师头脑,让他们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与实践素养。实际上开展校本教研也就是进行终身教育,就是构建学习型学校、创新型学校。据报告讲,一个大学毕业生,他在大学所学的知识,四五年后就变得陈旧了,如果不继续学习,他必将落伍于这个时代。
宋代教育家朱熹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必须时时汲取源头活水,并把这个源头活水及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受益。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教师的素养的要求也与日俱增,教书匠式的教师必将为历史所抛弃,教育家式的教师才是全社会的期望。学校必须加强校本教研,加大培训力度,多给教师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多安排教师上公开课,参加优质课评比,外出学习取经等活动,源源不断地用新知识把教师武装起来,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三、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搭建成长的舞台
教育是为了“人”发展的教育。学生是学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学生的学校就像是没有生命的天体,没有产品的工厂。素质教育也明确提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要求。这要求实际上也就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以学生为本。一要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现代教育应该是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受益,这是教育的永恒追求。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不管怎样,学生个人的人格和权利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教育者必须毫无条件地尊重学生。同时教育者还应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尽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找到闪光点,给学生自信,学会赏识学生。二要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学生的心扉是一道尚未开启的大门。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引导学生用智慧之钥匙去开启知识的大门,引导他们走向成功。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与宽容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几千年前孔子就给后世做了示范。孔子学生子路问:“什么事听到就做吗?”孔子说:“有父亲和哥哥在,怎么能听到就干呢?”冉求也问他这个问题,孔子说:“应该去做。”学生公西华对孔子说:“他很糊涂,大胆问问这是为什么?”孔子说:“冉求做事总是退缩不前,所以我鼓励他大胆做,子路胆大好胜,所以我要让他退一退。”可见,教育者理解学生是多么重要。只有理解透学生,才能引导好学生,才能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古语云:“授人以鱼,一餐之需;教人以渔,终身受益。”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教育者引导学生还应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要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想说又说不出来之时才开导他、启发他,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三要树立榜样,搭建舞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者本身就是受教育者的榜样,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树立榜样,发掘榜样。面对一群学生,有的善于数理化运算,有的善于写作,有的爱好体育,有的爱好书画,有的爱好音乐。教育者都必须积极为学生搭建舞台,多组织数理化学科竞赛、作文竞赛、运动会、书画比赛、歌咏比赛等。同时成立各类兴趣小组,发扬每一个学生专长,让学生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形成和谐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进而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总的来说,构建和谐校园,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从多方面予以探索和实践。学校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同时,还应充分把学校财、物、时、事、情、景等诸多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构建和谐校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