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的精彩是她富有灵性,有活力。阅读是最能把语文的精彩淋漓尽致展现在读者面前。但在目前的教学中,学生的状况很难令人满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被教师摆到了重要位置。为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许多语文教师都在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阅读 氛围个性阅读评价
著名的教育人朱永新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本应是学生最喜欢、最轻松的学科。在语文课堂同学可涉及历史、政治;可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可阅读中外经典著作。可事实却与之相反,很多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学语文,宁愿去看言情小说、漫画,也不愿去读《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我作为语文教师,面对语文处在这种尴尬境地,我陷入苦苦地思考中。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而阅读正是将语文带处这尴尬处境的一条“阳光大道”。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在快乐的阅读中吸取文学作品中的精髓呢?
营造快乐轻松的读书氛围
首先教师营造的读书氛围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德国人爱读书,他们喜欢读书的习惯与他们的读书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我们学校里一个喜欢读书的老师才能带出一批好读书的学生。首先要用老师的读书行为来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若学生在课上经常看见一位专心致志、兴趣盎然的爱读书的语文老师,自然也会被这种浓郁的读书氛围所感染,徜徉在书的世界里。
班级是一个读书整体,若全班同学都爱读书,那班级读书氛围自然也就不用说了。有个别同学不想读也不行,别人都在读,都在进步,他也不能落后。班级的阅读兴趣小组、图书角、图书超市等等都要充分的利用起来。在我的班级每个星期至少让学生利用一节到两节课的时间给学生阅读。学生每个星期都很期待这阅读课,因为在课上他们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杂志。学生都很自觉地投入班级的阅读大潮中。
其次,如果将我们学生的阅览室、图书馆放到学校的走廊、宿舍、教室等各个地方,让书籍充斥着我们学习的周围,让我们老师、学生置身于书的海洋,随手可以拿到书,有书可读,有书可欣赏。图书的不同摆放让同学们耳目一新,阅读起来宽松、方便、舒适,让我们的学生从内心觉得读书就是一种精神享受,美的熏陶。这种开放性的摆放,虽然现在在我们的大部分学校很难做到,但我们要尽量做到将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充分利用起来对我们的学生开放,让我们学生能够随时可以进入,随时可以读到自己想读的书。这种从学生身上自然散发出的读书味充斥着整个校园,读书之风甚浓,这是我们老师乐于见到的情景。
教师的快乐读书行为,班级的阅读整体,学校营造的书香校园,这些种种的外部环境必然给学生产生一种视觉冲突,自然就融入到这种浓厚的读书氛围之中,在书的世界里浏览风景,享受丰盛的精神大餐。
鼓励学生个性阅读
鼓励学生个性阅读首先就要鼓励学生的自主阅读。学生自主性的调动是关键,自己主动读书的效果比不得不读书的情况好的多。学生自主性的逐渐丧失这与我们的考试机制、老师的支解阅读有关。老师趣味地引领学生整体阅读课本文章,在有悬念地介绍其他作者的相关作品或者是作者的其他作品,掉起学生的胃口,让他们自己主动去读,渴望了解作品。我在学生刚上初一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意识。在教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让学生自己去欣赏这篇美文,而我先什么都不讲解。让学生自己在小组,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最后在班级进行大讨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得出不同于参考资料的答案。
新课标明确的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摆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尤其是在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谓个性化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有针对性的阅读。阅读活动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从教学的最终目的来看,阅读的主体不是老师而是学生。真正完成有效阅读必须依靠学生自己去完成。学生不同性格、文化积累、学习习惯等等都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因此,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应引起我们老师的关注。
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首先就是要鼓励学生去读自己喜欢的书。因为考试的功利性所在,一篇篇的阅读被分解的支离破碎,学生的读书兴趣就这样慢慢被扼杀了。学生由于兴趣爱好不同,阅读基础不同,那么阅读的选择范围自然也就不同。如果我们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他们自己喜欢的书,让他们去充分享受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这样他们怎么可能不喜欢读书呢?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是阅读的基本原则,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教师放任不管,而是通过各种交流方法与学生沟通各种阅读感受。教师有效地去指导学生阅读,避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我们一起来学习叶圣陶老先生在给一位语文教师的信中的一段话:
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噜里噜嗦,能使他们开窍就形。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④
这段 “从教到不需要教”的理论不仅是告诉这一位语文而是所有的语文教师。它既指出了学生的主体的地位也突出了教师的如何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
其次,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交流,这就需要让学生去读他们自己能看懂的书。学生的基础不一样,他们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都不同。以往我们都是让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达到就是好生,达不到的就是差生,这样做的后果反而是好生更好,差生更差,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在让学生站在各自的起点上,正视他们的差异,学生没有压力,各自体验着自己的阅读成功之处,一步一步踏实地走下去,学生怎么不喜欢阅读呢,不喜欢语文呢?
学生个性阅读首先就是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其次是学生要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去读自己喜欢的、能看懂的书,全身心地去读书。个性阅读不是只局限于浅层次读懂内容,还要读出自己的理解感受,去欣赏语言文字,要能与作品、作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才是个性阅读的最高目标。
有效的评价机制我们的学生都很单纯、可爱,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需要得到我们教师的肯定。因此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师要有自己的一套有效评价机制,来激励学生的阅读。
在班上,充分利用小组的力量。周记、读书笔记都让学生合作评改,写出合理的评语,打出分数,签上自己的姓名。每周小组要评出一篇“优秀周记”、“优秀评语”,再拿到班级进行PK,选出佳作,给小组以及个人加分。每个月进行评比,优秀小组给出相应奖励。
摘抄,也是我了解和评价学生阅读的一个重要途径,了解学生的阅读的情况,评价摘抄的内容和书写。摘抄是每学期展览两次,评出“摘抄能手”、“优秀摘抄”以及取得较大进步的同学。这些评比不仅我是评委,还有我们的学生他们也要积极参加,看看评评比比。这样,在班级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阅读气氛,他们的阅读水平能不提高,阅读面能不增加吗?
在轻松快乐的读书氛围下,学生的个性阅读的提倡,再加以有效的评价机制,学生的对阅读能不喜欢吗?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中,在快乐的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读书乐趣,这才能读出语文的精彩。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中学语文教与学》 10/2005 第16-19页 高广方 《加强自主阅读 促进语文教学改革》
[3]《中学语文教与学》9/2005 第61-62页 卜延中 《环境让你不知不觉读起来》
[4]《中学语文教与学》11/2005 第7页 钱梦龙《语文课要实实在在教会学生阅读—实说“语文素养”和“平等对话”》 转引
【关键词】阅读 氛围个性阅读评价
著名的教育人朱永新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本应是学生最喜欢、最轻松的学科。在语文课堂同学可涉及历史、政治;可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可阅读中外经典著作。可事实却与之相反,很多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学语文,宁愿去看言情小说、漫画,也不愿去读《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我作为语文教师,面对语文处在这种尴尬境地,我陷入苦苦地思考中。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而阅读正是将语文带处这尴尬处境的一条“阳光大道”。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在快乐的阅读中吸取文学作品中的精髓呢?
营造快乐轻松的读书氛围
首先教师营造的读书氛围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德国人爱读书,他们喜欢读书的习惯与他们的读书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我们学校里一个喜欢读书的老师才能带出一批好读书的学生。首先要用老师的读书行为来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若学生在课上经常看见一位专心致志、兴趣盎然的爱读书的语文老师,自然也会被这种浓郁的读书氛围所感染,徜徉在书的世界里。
班级是一个读书整体,若全班同学都爱读书,那班级读书氛围自然也就不用说了。有个别同学不想读也不行,别人都在读,都在进步,他也不能落后。班级的阅读兴趣小组、图书角、图书超市等等都要充分的利用起来。在我的班级每个星期至少让学生利用一节到两节课的时间给学生阅读。学生每个星期都很期待这阅读课,因为在课上他们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杂志。学生都很自觉地投入班级的阅读大潮中。
其次,如果将我们学生的阅览室、图书馆放到学校的走廊、宿舍、教室等各个地方,让书籍充斥着我们学习的周围,让我们老师、学生置身于书的海洋,随手可以拿到书,有书可读,有书可欣赏。图书的不同摆放让同学们耳目一新,阅读起来宽松、方便、舒适,让我们的学生从内心觉得读书就是一种精神享受,美的熏陶。这种开放性的摆放,虽然现在在我们的大部分学校很难做到,但我们要尽量做到将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充分利用起来对我们的学生开放,让我们学生能够随时可以进入,随时可以读到自己想读的书。这种从学生身上自然散发出的读书味充斥着整个校园,读书之风甚浓,这是我们老师乐于见到的情景。
教师的快乐读书行为,班级的阅读整体,学校营造的书香校园,这些种种的外部环境必然给学生产生一种视觉冲突,自然就融入到这种浓厚的读书氛围之中,在书的世界里浏览风景,享受丰盛的精神大餐。
鼓励学生个性阅读
鼓励学生个性阅读首先就要鼓励学生的自主阅读。学生自主性的调动是关键,自己主动读书的效果比不得不读书的情况好的多。学生自主性的逐渐丧失这与我们的考试机制、老师的支解阅读有关。老师趣味地引领学生整体阅读课本文章,在有悬念地介绍其他作者的相关作品或者是作者的其他作品,掉起学生的胃口,让他们自己主动去读,渴望了解作品。我在学生刚上初一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意识。在教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让学生自己去欣赏这篇美文,而我先什么都不讲解。让学生自己在小组,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最后在班级进行大讨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得出不同于参考资料的答案。
新课标明确的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摆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尤其是在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谓个性化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有针对性的阅读。阅读活动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从教学的最终目的来看,阅读的主体不是老师而是学生。真正完成有效阅读必须依靠学生自己去完成。学生不同性格、文化积累、学习习惯等等都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因此,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应引起我们老师的关注。
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首先就是要鼓励学生去读自己喜欢的书。因为考试的功利性所在,一篇篇的阅读被分解的支离破碎,学生的读书兴趣就这样慢慢被扼杀了。学生由于兴趣爱好不同,阅读基础不同,那么阅读的选择范围自然也就不同。如果我们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他们自己喜欢的书,让他们去充分享受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这样他们怎么可能不喜欢读书呢?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是阅读的基本原则,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教师放任不管,而是通过各种交流方法与学生沟通各种阅读感受。教师有效地去指导学生阅读,避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我们一起来学习叶圣陶老先生在给一位语文教师的信中的一段话:
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噜里噜嗦,能使他们开窍就形。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④
这段 “从教到不需要教”的理论不仅是告诉这一位语文而是所有的语文教师。它既指出了学生的主体的地位也突出了教师的如何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
其次,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交流,这就需要让学生去读他们自己能看懂的书。学生的基础不一样,他们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都不同。以往我们都是让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达到就是好生,达不到的就是差生,这样做的后果反而是好生更好,差生更差,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在让学生站在各自的起点上,正视他们的差异,学生没有压力,各自体验着自己的阅读成功之处,一步一步踏实地走下去,学生怎么不喜欢阅读呢,不喜欢语文呢?
学生个性阅读首先就是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其次是学生要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去读自己喜欢的、能看懂的书,全身心地去读书。个性阅读不是只局限于浅层次读懂内容,还要读出自己的理解感受,去欣赏语言文字,要能与作品、作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才是个性阅读的最高目标。
有效的评价机制我们的学生都很单纯、可爱,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需要得到我们教师的肯定。因此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师要有自己的一套有效评价机制,来激励学生的阅读。
在班上,充分利用小组的力量。周记、读书笔记都让学生合作评改,写出合理的评语,打出分数,签上自己的姓名。每周小组要评出一篇“优秀周记”、“优秀评语”,再拿到班级进行PK,选出佳作,给小组以及个人加分。每个月进行评比,优秀小组给出相应奖励。
摘抄,也是我了解和评价学生阅读的一个重要途径,了解学生的阅读的情况,评价摘抄的内容和书写。摘抄是每学期展览两次,评出“摘抄能手”、“优秀摘抄”以及取得较大进步的同学。这些评比不仅我是评委,还有我们的学生他们也要积极参加,看看评评比比。这样,在班级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阅读气氛,他们的阅读水平能不提高,阅读面能不增加吗?
在轻松快乐的读书氛围下,学生的个性阅读的提倡,再加以有效的评价机制,学生的对阅读能不喜欢吗?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中,在快乐的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读书乐趣,这才能读出语文的精彩。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中学语文教与学》 10/2005 第16-19页 高广方 《加强自主阅读 促进语文教学改革》
[3]《中学语文教与学》9/2005 第61-62页 卜延中 《环境让你不知不觉读起来》
[4]《中学语文教与学》11/2005 第7页 钱梦龙《语文课要实实在在教会学生阅读—实说“语文素养”和“平等对话”》 转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