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需要雨水的滋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gl98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英语作为使用性越来越强的语言,它的地位也迅速得到提升,为了使班级里更多的学生能开口说英语,并喜欢上英语,本文通过笔者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感悟及体会,论述了如何在课堂上利用学生互相帮助这个平台,改善部分学生上课被孤立的现象,使英语在课堂上能够丰富、饱满,富有生机、活力,形成一个“共生效应”,给学生共建一个“共生圈”。达到让学生课上积极发言;主动学习;认真完成课后作业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进程,提高英语成绩。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共生效应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初高中的必考课慢慢延伸到小学,小学英语的地位也迅速提升上来。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更应该要把学好英语之重要性的概念传给每一位学生,然而,班里的小孩,对学习英语的意识淡薄,学习的时间主要靠课堂,教和学的全部活动内容都在一周三节英语课内完成,这样就导致部分学生丧失了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让学生喜爱英语,并让孩子们对英语产生兴趣,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此老师要充分发挥班级里学习水平中等以上学生的带头作用,动员“后进生”参与课堂学习,形成“共生效应”。
  二、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共生效应”
  自然界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共生效应”为了更好地发挥“共生效应”,我们更应该给学生组建一个“共生圈”,发挥优等生的带头作用。要求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引导同学之间相互探讨、交流,而且也要引导各“共生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形成一个总的“共生圈”
  三、形成“共生效应”的方法与策略
  (一)了解学生,对号入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堂课的效果如何,须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认知水平,语言组织能力等情况将学生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学习英语积极性高,知识接受快的为A层。学习英语积极性高,知识接受较慢为B层。学习英语积极性不高,自身言语能力弱为C层。
  如我在教授PEP四上册Unir3 PartA Let′s Learn部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是:①能听懂,会说“My friend is strong. He has short……”,并能在实际情况中运用;②能听、说认读friends, long hair ,short hair, strong, quiet, thin等单词和词组;③能适当利用一些形容词描述自己的朋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我对学生的了解,在教授完这课之后,我要求A层学生要掌握①②③点,B层学生要掌握①②点,C层学生要掌握②点就可以了。这样经过合理的分工,每位学生也都有事情做。
  (二)发放“权力”,履行“义务”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途径,因此,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不是老师的课堂,它是班级所有学生的课堂。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留给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地充当小老师,帮助其他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大胆地去说、去读、去表演。
  如以08届五年级为列,班里有四个是学成成绩较好,上课比较积极的,我把这四个學生定为A层学生,让他们当小老师,并让这四位学生在班里选两到三名学习成绩为B层的学生做自己的学生,我对小老师们的要求是要带B层的学生一起学习和完成当天的作业。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会检查B层学生的上课表现,如果B层学生有进步的,我就会以同样的方法来鼓励B层的学生和A层学生一起帮助C层学生。这样,A、B、C层学生就不再是一个各自孤立的群体,从而做到了先带动小集体后带动大集体的效果,形成一个“共生效应”,给学生组建一个“共生圈”。
  (三)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如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等,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
  例如组织课前活动,我通常以听说训练为重点,利用课前几分钟,开展听说训练活动,由于学生的英语用语很有限,我都会从课本内容出发。只有学生对课本内容都掌握了,那么,课前活动就变得容易。如小学PEP五年级下Unit2,这单元主要是谈论季节与天气,由于前单元已经提到“weather reporter”我就以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展开对话,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来即将开始的英语课。
  (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英语课的教学特色是充分发挥其语言功能,讲究对话的艺术,这就要求全体主动参与,克服羞于开口的毛病,积极开展语言交际活动。我常常使用表扬和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每一课,都尽量创设真实、生活情景并提供广泛的语言材料,让学生进行听说读的训练。
  如Let′s talk的教学,我让学生看图听录音跟读到口述、表演整个故事,再自编自演对话。长期的训练,学生由胆怯别扭到自然大方而且不时有精彩的表演。
  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我们的教育对象和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抹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教师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还应该要不断完善提升自己。路漫漫岂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所!
其他文献
教学中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不停的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品德与社会》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新学科,它是在校小学生接受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要教会一个小
期刊
根据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养成教育应该是低年级思品课教 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低年级思品课教学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抓好“一言一行”的养成教育,即学 好每一课,让学生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良好行为,以逐步形成习惯,内化为素质。下面笔者就低年级 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一言一行”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读懂课文,学习“一言一行”  低年级儿童
期刊
摘 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韵律操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健美操的美学构成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因素主要有线条与形体的美、动作的美以及着装的美,然后阐述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以期为广大初中体育教师提供价值性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 韵律操 审美观 因素 策略  一、健美操的美学构成因素  1.线条与形体的美  线条与形体在人体美的构成中占据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随之发展,教学体制也在进行着改革创新,在这种背景下,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比较高的要求,又由于数学本身有着很强的逻辑性以及抽象性,使得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呈现了两级分化的现象,特别是在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其中“学困生”就是农村小学的数学学习中就处于弱势状态,因此本文针对农村小学数学中的“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些转化措施,
期刊
摘要: 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语文教师,我凭着对语文的钟爱,对文字的痴迷,对美文经典的依恋,一直坚守在课堂第一线。课堂,那是我挥洒汗水的地方,是我激扬文字,指点江山,释放激情的地方,是我享受诗意丰盈的语文生活的地方,是我坚守梦想、放飞希望的地方。回首教育生涯,我一直且行且思,走在语文朝圣的路上,因为敬畏,所以我对语文的态度不仅仅是喜爱,更是持守。因为敬畏生命,所以我深知语文學科的价值,它是为生命奠基的
期刊
陶行知曾说过,“教师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在幼儿园生活中,作为教师更应当与幼儿一起创造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让孩子在感受别人爱的同时,也尝试着去爱别人。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期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加上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倾向,使多数幼儿形成了自我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众人为我的心理倾向。前不久,一项现代儿童生存状况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孩子有“惟我独尊”的倾向。  那么如何把爱的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进行小学管理工作就需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进行创新必须要认清现在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并积极去寻找改进措施。本文阐述了素质教育下创新小学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素质教育 小学管理 创新策略  小学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是教育中比较特殊的部分,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现在人们逐渐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将素质教育融入教学管理中。如何在素质教育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校园风气出现了不和谐的因子,中学生缺乏诚信尤其突出,而高中新课堂改革需要倡导新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基于此,对中学生进行契约意识的教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诚信品德,促进公平、公正的社会风气形成,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契约”意识 诚信 和谐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以契约意识教育促进中学生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13B068)” 
期刊
一周的研修培训班的学习结束了,回想刚接到通知时的忐忑不安——既担心自己不能完成此次磨课任务,又害怕一周的离校時间太长学生不听话;从一路奔波初来聊大培训时的烦躁不安——时间紧、任务重、天气热;到现在培训结束后的恋恋不舍——专家们的精彩报告让我陶醉,班主任老师的细致勤奋让我敬重,研修伙伴们的认真执着让我佩服,这态度的转变深深印证了我此次培训学习的心得——收获着、快乐着、享受着。  一、专家引领,答疑解
期刊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责任,它应该渗透在各学科的教育环节中。作为语文学科教师,要抓住学科的特点,对学生做到寓德于教。在一次语文课堂中,我和同学们以学习名言警句为契机,演绎了以“忠孝雅诚”为主题的班会,让我感受到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取得了很大进步,也再一次真切地体会到教书与育人相融的快乐。  这天阳光灿烂,透过明亮的窗户,教室里闪烁着丝丝点点的阳光。站在教室门前,心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