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鼻》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成名作之一,文章取材于《今昔物语》和《宇治拾遗物语》,以内供的心理变化为主线,篇幅短小精悍,內容凝练,文字老辣,对人情的观察细致入微,对人性的阴暗面也做了尖锐的分析。本文将主人公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进行相关理论和概念的解析。通过对小说人物心理的研究,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社会心理学;自我障碍策略
《鼻》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怪诞的故事,作家文中点出主人公的悲剧所在源于旁观者的利己主义。但除了这个主线,文中还出现了很多可以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来解析的人物行为。社会心理学是一门较新的学科,已经研究出来的成果和实验方法很多,本文选取与小说有交集的若干概念进行简略分析。
一、个体自我概念的构建
文章开篇描述了一只与众不同的长鼻给主人公禅智内供带来的种种烦恼与尴尬。内供的心理活动很多,要了解他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就必须要提到个体自我概念构建的过程:①从自己的行为推断自己;②从他人的行为反应推断自己;③通过社会比较推断自我;④通过自我意识来推断自我。在本文中揭穿为了突出讽刺社会的整体环境,所以弱化了内供的自我心理,更多地体现在从他人和社会来推断自己,进行个体的自我概念的构建。
二、自我障碍策略
在得知徒弟学到了如何使鼻子变短的方法后,内供没有直接要求而是使用了“自我障碍策略”(Arkin & Baumgardner,1985),这种方式是指人们提前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在《鼻》中,一开始就做出不太情愿的样子,要徒弟反复“劝说”才肯配合,这个动作似乎在告诉弟子“我没说要弄短鼻子,我一点也不着急”。这是自我障碍策略的一种形式,由于自己一开始就没有尽全力积极参与,这样好让旁人降低对治疗效果的过高期待(Baumgardner&Brownlee,1987),同时这次治疗结果是未知的有难度的,关系到日后内供的公众形象(Hormuth,1986;Riggs,1992;Turner & Pratkanis, 1993),所以就算失败了责任也不在自己,是徒弟的再三恳求不得已而顺之。
三、社会影响
内供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正常人一样的鼻子,可是因为周遭的态度,不久后他又回到了不开心的状态,这是因为社会影响的作用。社会影响指运用个人或团体的社会力量在特定方向纸上改变他人态度或行为。French和Raven(1959)对社会力量的来源进行了分析,他们总结出了六种社会力量的来源:奖赏的权力、压制的权力、参照的权力、法定的权力等。其中参照的权利是指让他人参考的权利,如团体是一种重要的参照权的来源,与团体保持一直是参照权影响个体的写照。内供在鼻子变化前,周围人做出种种或明或暗伤及自尊心的言论和行为,因为社会的这种参照的力量,内供决定做出改变,他认为只要和周围人鼻子一样就行了。鼻子变短到正常人的长度之后,刚开始内供相信“もう誰も哂うものはないのちがいない”。但周围却露出更为恶劣的态度,内供的内心抵不过这种力量,于是有了文中的“なまじいに、鼻の短くなったのが、かえって恨めしくなった”。
社会影响对人们的行为有很大影响,B.Latanē在其社会影响理论进行了论述。 B.Latanē指出来自他人的社会影响的总量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他人的数量、重要性和直接性。在《鼻》中,知道内供的他人数量:“池の尾で知らない者はない”,数量众多。这些人和他生活在同一片土地,共事、生活都在一处,对他来说也具有重要性。而负责他饮食起居的徒弟,和代替徒弟惹出麻烦的中童子以及后面来办事的武士都是当面做出评价反应,直接地影响到了内供的心理活动。所以,无论是鼻子变短前还是变短后,从他人的数量、重要性和直接性三方面来看,周围社会的影响力都是非常大的。这也可以解释内供因旁人而态度反复的客观原因。
四、自尊
自尊是指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自尊的确立有两条途径:一是让个体有自己控制环境的能力。二是让他人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禅智内供内心渴望徒弟帮他变短鼻子又故意不直接提出就体现了前者,因为引弟子“劝说”自己尝试,可以表明他自己有控制环境的能力。如果倒过来自己先请求徒弟,徒弟的诚意就成了不可控制的因素,万一徒弟有心嘲弄,把师傅急切的态度传播出去,那同时会影响到第二点里他人对自己的积极评价。所以从确立自尊的角度,内供的做法是最妥当的途径。
五、去个体化
在《鼻》中在内供的鼻子变短之前人们对他都带有嘲弄的态度,而变短后更是变本加厉,这也许可以看作是一种去个体化现象,人们之所以会选择去嘲弄内供,因为他们属于一个大到整个寺庙内外,囊括了当地的百姓和僧人的团体,这个团体的共同点便是看内供的笑话。在这个团体气氛中,里面的任何一个成员(武士、中童子等)对人应有的怜悯和同情都被团体认同所取代,个体很难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而是集中注意与团体情境中。所以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愧疚和反省,而是随着内供的妥协和改变愈演愈烈。
六、结语
学习社会心理学的目的有: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众多的研究和手段都是为了这三个目的。通过和小说的结合,对内供等人物行为相关联的“个体自我概念”、“自我障碍策略”、“社会影响力”、“去个体化”等概念的具体化分析,我们可以更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理解社会的若干特性,从而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并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周平.日本文学作品选读[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侯玉波.社会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王丽丽.芥川龙之介作品之心理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7
[4]WilsonEO.Sociobiology.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5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社会心理学;自我障碍策略
《鼻》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怪诞的故事,作家文中点出主人公的悲剧所在源于旁观者的利己主义。但除了这个主线,文中还出现了很多可以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来解析的人物行为。社会心理学是一门较新的学科,已经研究出来的成果和实验方法很多,本文选取与小说有交集的若干概念进行简略分析。
一、个体自我概念的构建
文章开篇描述了一只与众不同的长鼻给主人公禅智内供带来的种种烦恼与尴尬。内供的心理活动很多,要了解他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就必须要提到个体自我概念构建的过程:①从自己的行为推断自己;②从他人的行为反应推断自己;③通过社会比较推断自我;④通过自我意识来推断自我。在本文中揭穿为了突出讽刺社会的整体环境,所以弱化了内供的自我心理,更多地体现在从他人和社会来推断自己,进行个体的自我概念的构建。
二、自我障碍策略
在得知徒弟学到了如何使鼻子变短的方法后,内供没有直接要求而是使用了“自我障碍策略”(Arkin & Baumgardner,1985),这种方式是指人们提前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在《鼻》中,一开始就做出不太情愿的样子,要徒弟反复“劝说”才肯配合,这个动作似乎在告诉弟子“我没说要弄短鼻子,我一点也不着急”。这是自我障碍策略的一种形式,由于自己一开始就没有尽全力积极参与,这样好让旁人降低对治疗效果的过高期待(Baumgardner&Brownlee,1987),同时这次治疗结果是未知的有难度的,关系到日后内供的公众形象(Hormuth,1986;Riggs,1992;Turner & Pratkanis, 1993),所以就算失败了责任也不在自己,是徒弟的再三恳求不得已而顺之。
三、社会影响
内供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正常人一样的鼻子,可是因为周遭的态度,不久后他又回到了不开心的状态,这是因为社会影响的作用。社会影响指运用个人或团体的社会力量在特定方向纸上改变他人态度或行为。French和Raven(1959)对社会力量的来源进行了分析,他们总结出了六种社会力量的来源:奖赏的权力、压制的权力、参照的权力、法定的权力等。其中参照的权利是指让他人参考的权利,如团体是一种重要的参照权的来源,与团体保持一直是参照权影响个体的写照。内供在鼻子变化前,周围人做出种种或明或暗伤及自尊心的言论和行为,因为社会的这种参照的力量,内供决定做出改变,他认为只要和周围人鼻子一样就行了。鼻子变短到正常人的长度之后,刚开始内供相信“もう誰も哂うものはないのちがいない”。但周围却露出更为恶劣的态度,内供的内心抵不过这种力量,于是有了文中的“なまじいに、鼻の短くなったのが、かえって恨めしくなった”。
社会影响对人们的行为有很大影响,B.Latanē在其社会影响理论进行了论述。 B.Latanē指出来自他人的社会影响的总量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他人的数量、重要性和直接性。在《鼻》中,知道内供的他人数量:“池の尾で知らない者はない”,数量众多。这些人和他生活在同一片土地,共事、生活都在一处,对他来说也具有重要性。而负责他饮食起居的徒弟,和代替徒弟惹出麻烦的中童子以及后面来办事的武士都是当面做出评价反应,直接地影响到了内供的心理活动。所以,无论是鼻子变短前还是变短后,从他人的数量、重要性和直接性三方面来看,周围社会的影响力都是非常大的。这也可以解释内供因旁人而态度反复的客观原因。
四、自尊
自尊是指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自尊的确立有两条途径:一是让个体有自己控制环境的能力。二是让他人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禅智内供内心渴望徒弟帮他变短鼻子又故意不直接提出就体现了前者,因为引弟子“劝说”自己尝试,可以表明他自己有控制环境的能力。如果倒过来自己先请求徒弟,徒弟的诚意就成了不可控制的因素,万一徒弟有心嘲弄,把师傅急切的态度传播出去,那同时会影响到第二点里他人对自己的积极评价。所以从确立自尊的角度,内供的做法是最妥当的途径。
五、去个体化
在《鼻》中在内供的鼻子变短之前人们对他都带有嘲弄的态度,而变短后更是变本加厉,这也许可以看作是一种去个体化现象,人们之所以会选择去嘲弄内供,因为他们属于一个大到整个寺庙内外,囊括了当地的百姓和僧人的团体,这个团体的共同点便是看内供的笑话。在这个团体气氛中,里面的任何一个成员(武士、中童子等)对人应有的怜悯和同情都被团体认同所取代,个体很难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而是集中注意与团体情境中。所以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愧疚和反省,而是随着内供的妥协和改变愈演愈烈。
六、结语
学习社会心理学的目的有: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众多的研究和手段都是为了这三个目的。通过和小说的结合,对内供等人物行为相关联的“个体自我概念”、“自我障碍策略”、“社会影响力”、“去个体化”等概念的具体化分析,我们可以更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理解社会的若干特性,从而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并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周平.日本文学作品选读[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侯玉波.社会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王丽丽.芥川龙之介作品之心理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7
[4]WilsonEO.Sociobiology.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