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在欢快的儿歌中,培养想象力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把欢快的儿歌运用于教学,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使课堂充满生机。如:《秋天》一课,上课时,老师运用多媒体欣赏了《春天在哪里》这首曲子,并让同学们试唱,随后展示了秋天的景象,让同学们把歌词中的“春天”改为“秋天”,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唱道:“秋天在哪里呀,秋天在哪里,秋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这里有菊花呀,这里有落叶,还有那稻子笑弯了腰……”多么清脆的歌声、多么天真的笑脸、多么丰富的想象,怎能不令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二、在有趣的活动中,激发想象力
  有趣的活动,能激发动机、调动情感、开掘生活。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词语,才能闪现出想象的灵光。如:在“走泥丸”活动中,别人用一筐乒乓球倒在长10米、宽5米的长方形比赛区域内,由几个同学手拉手并排走过,看哪组踩动或踩瘪的球少,哪组就获胜。而我们地处偏僻的山村,孩子们常年见不到几个乒乓球,怎么办?还是那有名的调皮鬼“小精灵”提议,用“泥丸”来代替。随后同学们去准备、组织,最后在班长的主持下,活动开展得有条不紊,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热情洋溢。课后作文中,一同学这样写道:“同学们小心翼翼走过的、仿佛不是一个个泥丸,而是一颗颗随时都会给人带来危险的地雷,两旁的裁判活像一个个威严的法官,那围观的同学多么像一个个很有学问的鉴定专家,那样高深莫测。”多么言辞达意的文章,简直呼之欲出、信手拈来,既调动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又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
  
  三、在美好的情感中,引发想象力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能感化学生,开启学生的心扉,没有情感的教学就像失去润泽的枯叶,情感是人生状态中最活跃、最生动的表现。因此,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他们的情感,才能使他们懂得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才能引发想象力。如:《凡卡》一课,凡卡在给爷爷信中讲了自己在莫斯科的悲惨生活——“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希望爷爷接他回乡下去,寄信后在甜蜜的梦幻中睡熟了,要求学生想象梦醒后的凡卡……通过“揪、拖、揍”几个动词,学生知道凡卡受尽虐待和歧视而无人同情,他们不仅愤愤不平,还希望凡卡好好好地活下去。于是,有人这样写:“二十年后,受尽虐待的凡卡终于掌握了高深的做鞋知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企业家。”还有人这样写:“凡卡实在禁受不住老板非人的虐待,出走了,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乡下爷爷那里,同爷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总之,千条路,万条路,可没有谁给凡卡找死路,他们带着美好的情感、带着对真理的追求,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四、在和谐的情境中,开发想象力
  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和发展学生想象能力的良好开端。在这样的氛围中,课堂虽然少了片刻的宁静,却消除了学生胆怯和依赖的心理,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提出不同的观点,发表不同的见解,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积极地进行思考、探索,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想象力。比如:一位老师在讲“鲁班发明锯子”时,提问:“鲁班为什么能成才?”班长回答:“因为他勤奋刻苦,不怕失败,敢于尝试。”学习委员回答:“因为鲁班聪明好学,坚持不懈。”“嗯,都很好。”老师说。此时,却注意到了班上有名的“油蛐蛐”在那儿闷闷不乐,好像在开小差。于是,老师叫他起来,他慢吞吞地对老师说:“老师,我说出来了,你不生气,不批评我,行吗?”“嗯。”于是,他说:“我认为要想成为发明家,只有在古代才有可能,因为现在,我们在家有父母的严格管教,在校有老师不厌其烦的教导,我们哪有时间去搞什么发明创造呢?简直是痴心妄想。你看,鲁班为了发明锯子,总是在左思右想,突然一天在山坡上割草,见草划破手指而感悟,于是发明了锯子。瓦特为了发明蒸气机成天呆在开水房里,发现水开后有一股强大的气流,受到启发后发明了蒸气机。爱迪生看见母鸡孵蛋后,自己却把鸡蛋放在裤裆里蹲在墙角下,看是否有小鸡出来……他们从小都有专门的时间去搞发明创造。而我们呢?有永远也写不完的作业,有永远也看不完的课外书,有永远也听不完的唠叨……”由这一段发自肺腑的表白可以知道,学生已经向我们提出了何等的要求!是啊,我们早应该让他们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让他们畅所欲言,给他们一个发展个性和自我展示的平台,去开发他们的想象力。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钻研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
期刊
【摘要】班级精细化的管理,就是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荣誉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创建良好的班集体。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班级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班级管理 精细化 探索与实践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乐园,是初始化的社会群体。搞好班集体建设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同时能逐步培养学生自
期刊
小学阶段,中年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低年级是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中年级的教学重点要逐步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因此,三年级的教材不再有集中识字的内容,也就是说,重点转移了,但识字任务并没有减轻。课堂上,教师要把大量的时间用来指导学生读书、感悟、拓展。那么,在“重点转移”的过程中,在不压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字词教学的质量呢?通过学习与反思,我对今后的教学有如下的思考:    一、寻找关联,在整
期刊
文字不仅能记录广阔无边的事物,也能细腻地表达丰富微妙的心灵,还能通过由其组成的视觉语言,激发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万丈高楼平地起。”义务教育阶段的识字教学对学生的影响颇大。而初中语文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大不同就是由对文本的局部(即字、词、句)的认知逐渐到发展对篇、章的感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重点——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好象被边缘化了。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一个过渡:小学是
期刊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过一个十分精辟的见解,他说:“如果把掌握知识的过程比喻为建造一幢大房屋,那么老师应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建筑材料——砖头、灰浆等。把这一切砌垒起来的工作应当由学生去做。”这里所说的做,就是指运用,指练习。练习是小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一、练习的作用    1、练习有助于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知识是人长期实践经验的提炼、升华和概括,要将这种高度
期刊
语感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育的核心。语言感悟能力的获取与形成,离不开对文章的诵读、语言的理解和语境的体味。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根本途径,也是语文传统教学的精华。看来,转变教学观念、探寻新的教学目标势在必行。    一、课堂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在语文学习中应把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一个人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语感上,正如吕叔湘所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期刊
读过鲁迅先生《故乡》一文的人都知道:小说的主题是痛恨黑暗的旧社会,号召人们积极创建新生活。文章篇幅长达12页,根据课程标准,要求3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我们边远贫困山区的中学生来说,限时难以顺利达标。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读懂小说,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精读从“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到结尾这一精彩片段,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是分以下两步进行的。    一、自由朗读,自学自悟  “读书百遍,其义自
期刊
就目前学生作文状况来说,却有些令人担忧。有的学生东扯葫芦西扯瓢,虽然写了几大篇,却不知他为何而写;有的同学记“流水帐”,记下来的东西毫无层次详略之分;有的却是“高度概括”,太过于短小精悍;至于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连篇之现象更是屡见不鲜。面对这一切,我们语文教师还能仅以“优、良、中、差”等次来对这些“道文不章”的东西作出粗浅的定论吗?长此以往,文将不文!  鉴于此,大家倒不如敞开胸怀,各抒己见。  谈
期刊
目前,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教师是关键,课堂是主渠道,学生是载体。为此,我校开展了“双活教学模式”的实验,“双活”指教师教得活、学生学得活。通过多年的实验,我校初步构建了小学数学“双活”基本教学模式(即质疑激趣、设疑导学、分析归纳、反馈应用的教学模式)。    一、质疑激趣  质疑是思维的窗口
期刊
长期以来,作文是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也成了令学生望而生畏的事。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