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化传统的作文修改模式,以模块式的修改来促进个体的完善。我修改时主要从三个模块——立意、选材、语言入手,使写作的有效性得以提高。
关键词:立意;选材 语言;模块式修改
俗话说:“初中生有三怕,其中之一就是写作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指导写作这条逼狭的路上,我将努力开拓的新径是模块式修改。每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对学生进行写作调查。调查中我发现,初中生写作上存在的已不是书写、段落安排、有无中心这样的低层次的失误,困扰学生的是如何使文章有思想、更具人文性的问题。鉴于此,在作文修改上我抛弃了传统的修改方式,以模块式的修改来促进个体的完善。修改时我主要从三个模块入手:立意、选材、语言。反复写反复修改后,我惊奇的发现,学生的写作在以上三个方面日臻成熟,写作中的其他不足之处也渐以退去。模块修改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立意的深刻与新颖
上乘之作的必然要求是从宏阔而高远的心灵视野出发,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和情感体验,力求文章立意深刻高远。在作文修改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在准确立意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发现。近几年来,随着新材料作文备受青睐,作文的审题立意也增加了难度。因为材料作文的立意呈现多元化,在准确把握主流观点的基础上做到立意的深刻与新颖,是对学生创作的一大挑战。所以,在具体操作中,我以新材料作文为主要训练平台,在学生反复写和我的反复修改中来完善学生对立意深刻而新颖的追求。
比如,有一次写材料作文:一个医生给病人治病,病人最终还是死了。医生对那些送葬的人说:“如果病人生前戒了酒,洗了肠,就不至于丧命。”在场的另一个人回答说:“高明的大夫,事到如今,你说这些话,已是毫无用处的了,你应该在病人生前患病的时候,用这些话去劝告他。”作文交上来以后,我发现许多同学都能够抓住材料的主流观点,即讽刺那些事前不发表意见,事后才高谈阔论,显示有先见之明的人,立意为:事情最好事先做好防范,不要做“事后诸葛亮”。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学生讨论,共同修改文章。首先我指出本次练习几乎所有的同学立意都是一样的,请同学们谈谈关于这一现象的看法。有学生认为,这样的立意过于平淡无奇了,就使文章不够吸引读者了。我继续引导:这则材料能不能有其他的立意呢?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又有了许多不凡的立意。比如,曹威同学以“做个事后诸葛亮又何妨”为论点,先论不可能时时事事处处做到“事前诸葛亮”,再论古往今来绝大多数人还是在做“事后诸葛亮”的。然后才从反面分析“事后诸葛亮”名声不好的原因,提出正确的“事后诸葛亮”应该怎样做。这样一反一正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并且文章逆向思维立意,反其意而行之,收到良好的效果。当然也有同学从两方面立意,指出:任何事情最好是在事前就做好准备,但是如果这样依然不能成功的话,也无须沮丧,可以把这次失败的教训当做下次成功的经验。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立意的深刻和新颖。
二、素材的选择与优化
文章的灵魂是主旨,素材就是文章的血肉,素材是否丰富感人,能否优化运用决定着文章的优劣。人类大脑中储存的素材大致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具有震撼力的大素材,一类是生活中的小事、细节。前者如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与时事焦点问题,这类素材的运用可以使文章具有广阔的深度及鲜活的时代精神。后者指生活中的小人物、小事情,平凡、朴实却能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这两者的完美结合或是单方面的倾情描述都会写出佳作。
在具体的修改中,我着重从素材的选择与优化入手,引导学生合理优化使用素材。或浓缩,或扩展,在概述总评、引发联想、添枝加叶中活用素材,使素材更好地服务于文章的主旨。
例如,以“赞颂母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个话题很容易写,但是想写出新意却不容易。很多同学就选取母亲在生活中所做的事情来赞颂母亲,歌颂母爱。在共同修改的时候,我启发学生:细节是最能打动读者的,同学们能不能把文章中简单的叙事,改为动情的细节描写呢?想一想,母亲在你脑海里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后来我班的左康同学重新修改的文章特别出色。她的文章把母亲比作一本书,读这本书,就读懂了坚强、乐观、善良,尤其是她把生活中的小事加以细致的描写,感人至深。如“读你,我读透了善良。若干年后,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人终于后悔委屈了你,一张张曾经狰狞的脸孔恳切地请求原谅,我依然咬牙切齿,你却以宽广无边的善良包容了一切。你只是微微一笑: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原来你早已轻轻地把苦难和仇恨抹去,无痕无迹······”这样选择生活中的小素材加以细细描绘,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三、语言风格的定位与润色。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把语言的优劣也列入了评定等级的范围之中,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语言表达水平直接影响到作文得分的高低。在修改中,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作文的语言进行评定:(1)句式是否富有变化。如长短句的结合,这样避免了语言的单调,呈现出摇曳之美;(2)是否运用修辞。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加文采、提高文章的品味;(3)是否有恰当经典的引用。名言、警局、俗语、优美诗句的引用,不仅能使文章文采斐然,还可以展现学生的阅读和生活积累;(4)是否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述中融入精彩的细节描写,议论中饱含至性的抒情,这都是提升文章整体高度的有效手段。
比如,我请学生以“我钟情的花”为话题,写一篇寓情于物的作文。一位同学写道,“我钟情于菊花,因为它的叛逆精神。秋来,它黄花绽放似义士们高昂的战斗精神挥舞在天地之间”。我的批语:由花悟到一种精神、一种生命姿态,很好!但语言的过渡太快,可由经典诗句串联,着以长短句的结合,来展现菊的傲放与傲骨。后修改为:“我钟情于菊花,因为它骨子里有一种叛逆精神。不是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香气阵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放眼望去,无际枯叶翻飞,黄花满地,身着黄金甲的起义将士们在怒放的金黄菊花中,挥舞宝刀,劈开生命的华美,燃尽最后一茎灯芯,留下永恒的悲壮与辉煌。”看过改文后,我由衷的感慨中华语言魅力无限啊!
在不断地尝试与实践中,模块式修改使得我的作文教学越来越锦霞满天。模块式修改提升了学生写作的高度,在学生进步中我也获得满足!
关键词:立意;选材 语言;模块式修改
俗话说:“初中生有三怕,其中之一就是写作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指导写作这条逼狭的路上,我将努力开拓的新径是模块式修改。每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对学生进行写作调查。调查中我发现,初中生写作上存在的已不是书写、段落安排、有无中心这样的低层次的失误,困扰学生的是如何使文章有思想、更具人文性的问题。鉴于此,在作文修改上我抛弃了传统的修改方式,以模块式的修改来促进个体的完善。修改时我主要从三个模块入手:立意、选材、语言。反复写反复修改后,我惊奇的发现,学生的写作在以上三个方面日臻成熟,写作中的其他不足之处也渐以退去。模块修改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立意的深刻与新颖
上乘之作的必然要求是从宏阔而高远的心灵视野出发,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和情感体验,力求文章立意深刻高远。在作文修改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在准确立意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发现。近几年来,随着新材料作文备受青睐,作文的审题立意也增加了难度。因为材料作文的立意呈现多元化,在准确把握主流观点的基础上做到立意的深刻与新颖,是对学生创作的一大挑战。所以,在具体操作中,我以新材料作文为主要训练平台,在学生反复写和我的反复修改中来完善学生对立意深刻而新颖的追求。
比如,有一次写材料作文:一个医生给病人治病,病人最终还是死了。医生对那些送葬的人说:“如果病人生前戒了酒,洗了肠,就不至于丧命。”在场的另一个人回答说:“高明的大夫,事到如今,你说这些话,已是毫无用处的了,你应该在病人生前患病的时候,用这些话去劝告他。”作文交上来以后,我发现许多同学都能够抓住材料的主流观点,即讽刺那些事前不发表意见,事后才高谈阔论,显示有先见之明的人,立意为:事情最好事先做好防范,不要做“事后诸葛亮”。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学生讨论,共同修改文章。首先我指出本次练习几乎所有的同学立意都是一样的,请同学们谈谈关于这一现象的看法。有学生认为,这样的立意过于平淡无奇了,就使文章不够吸引读者了。我继续引导:这则材料能不能有其他的立意呢?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又有了许多不凡的立意。比如,曹威同学以“做个事后诸葛亮又何妨”为论点,先论不可能时时事事处处做到“事前诸葛亮”,再论古往今来绝大多数人还是在做“事后诸葛亮”的。然后才从反面分析“事后诸葛亮”名声不好的原因,提出正确的“事后诸葛亮”应该怎样做。这样一反一正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并且文章逆向思维立意,反其意而行之,收到良好的效果。当然也有同学从两方面立意,指出:任何事情最好是在事前就做好准备,但是如果这样依然不能成功的话,也无须沮丧,可以把这次失败的教训当做下次成功的经验。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立意的深刻和新颖。
二、素材的选择与优化
文章的灵魂是主旨,素材就是文章的血肉,素材是否丰富感人,能否优化运用决定着文章的优劣。人类大脑中储存的素材大致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具有震撼力的大素材,一类是生活中的小事、细节。前者如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与时事焦点问题,这类素材的运用可以使文章具有广阔的深度及鲜活的时代精神。后者指生活中的小人物、小事情,平凡、朴实却能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这两者的完美结合或是单方面的倾情描述都会写出佳作。
在具体的修改中,我着重从素材的选择与优化入手,引导学生合理优化使用素材。或浓缩,或扩展,在概述总评、引发联想、添枝加叶中活用素材,使素材更好地服务于文章的主旨。
例如,以“赞颂母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个话题很容易写,但是想写出新意却不容易。很多同学就选取母亲在生活中所做的事情来赞颂母亲,歌颂母爱。在共同修改的时候,我启发学生:细节是最能打动读者的,同学们能不能把文章中简单的叙事,改为动情的细节描写呢?想一想,母亲在你脑海里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后来我班的左康同学重新修改的文章特别出色。她的文章把母亲比作一本书,读这本书,就读懂了坚强、乐观、善良,尤其是她把生活中的小事加以细致的描写,感人至深。如“读你,我读透了善良。若干年后,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人终于后悔委屈了你,一张张曾经狰狞的脸孔恳切地请求原谅,我依然咬牙切齿,你却以宽广无边的善良包容了一切。你只是微微一笑: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原来你早已轻轻地把苦难和仇恨抹去,无痕无迹······”这样选择生活中的小素材加以细细描绘,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三、语言风格的定位与润色。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把语言的优劣也列入了评定等级的范围之中,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语言表达水平直接影响到作文得分的高低。在修改中,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作文的语言进行评定:(1)句式是否富有变化。如长短句的结合,这样避免了语言的单调,呈现出摇曳之美;(2)是否运用修辞。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加文采、提高文章的品味;(3)是否有恰当经典的引用。名言、警局、俗语、优美诗句的引用,不仅能使文章文采斐然,还可以展现学生的阅读和生活积累;(4)是否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述中融入精彩的细节描写,议论中饱含至性的抒情,这都是提升文章整体高度的有效手段。
比如,我请学生以“我钟情的花”为话题,写一篇寓情于物的作文。一位同学写道,“我钟情于菊花,因为它的叛逆精神。秋来,它黄花绽放似义士们高昂的战斗精神挥舞在天地之间”。我的批语:由花悟到一种精神、一种生命姿态,很好!但语言的过渡太快,可由经典诗句串联,着以长短句的结合,来展现菊的傲放与傲骨。后修改为:“我钟情于菊花,因为它骨子里有一种叛逆精神。不是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香气阵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放眼望去,无际枯叶翻飞,黄花满地,身着黄金甲的起义将士们在怒放的金黄菊花中,挥舞宝刀,劈开生命的华美,燃尽最后一茎灯芯,留下永恒的悲壮与辉煌。”看过改文后,我由衷的感慨中华语言魅力无限啊!
在不断地尝试与实践中,模块式修改使得我的作文教学越来越锦霞满天。模块式修改提升了学生写作的高度,在学生进步中我也获得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