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潮流。各国积极签订各种自贸协定旨在达到提高成员方和世界的整体福利的目的。智利是继东盟之后第二个与我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也是第一个与中国签订FTA协定的拉美国家,这为中国和南美洲架设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得中智两国的经贸关系取得进一步发展并逐步趋于成熟,也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开创了可观的前景。分析研究了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的经贸现状和前景,同时为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智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贸易转移;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8-0086-03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双边层面的“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签订和实施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热点。全球大多数地区均在不断推进区域贸易协定的谈判与签约,不断推进自由贸易区的发展。2005年11月18日,中国与智利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2006年10月1日,FTA开始正式实施,这一举措意味着中智两国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关系将更加紧密,为两国企业创造更多机遇,使两国人民享受更多优惠,最终形成一个互利互惠的双赢局面。
1 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的提出
中国与智利的友好关系由来已久。进入21世纪以来,双边贸易更是步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2000-2004年间,中国对智利的出口年均增长率达22%,中国自智利的进口年均增长率达42%,相继超过日本、阿根廷等国成为智利第二大贸易伙伴。
2005年11月18日,经历3年、五輪的双边谈判后,中国与智利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智利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成为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后中国所签订的第二个自由贸易协定,也是中国同拉美国家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结束了中国与拉美国家没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历史,具有里程碑意义。该《协定》于2006年10月1日起开始付诸实施,中智自贸区于下半年开始全面启动关税减让进程。除货物贸易自由化内容外,《协定》还规定,双方将在经济合作、中小企业、文化、教育、科技、环保、劳动和社会保障、知识产权、投资促进、矿产业和工业等领域加强合作。
中国与智利签订和实施自由贸易区协定不仅有助于加强两国政治、经贸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促进双边贸易的迅速增长和投资领域的合作,也为推动南南合作树立了典范,为中国和其他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区协定提供了范本和借鉴作用。
2 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的现状和问题
2.1 经贸合作概况
(1)贸易现状。自1970年中国与智利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经贸关系进入正常发展阶段。在贸易领域,中国与智利贸易发展迅速,智利已经成为中国在拉美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05年,中国是智利的第三大出口国和第四大进口国,也是智利在全球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据智利海关统计,2008年中智双边贸易额为166.5亿美元,增长12.3%,其中,智利对中国出口98.5亿美元,减少1%;自中国进口68亿美元,增长39.3%。中国为智利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2009年智利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166.4亿美元,下降0.1%。其中,智利对中国出口115.4亿美元,增长17.1%,自中国进口51亿美元,下降25%。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智利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是智利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2010年智利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247.3亿美元,增长48.7%,其中智利对中国出口164.6亿美元,增长42.6%;自中国进口82.7亿美元,增长62.3%。
中智自贸协定在货物贸易开放方面设定了较高的标准,是一个高质量的协定。协定自2006年10月实施以来,中智双边贸易一路走高,经济合作持续深化,企业联系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日渐受益,政治关系日益密切,两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2006年中智两国的贸易额超过80亿美元,在智利一方,促进贸易额巨幅增长的主要出口产品是铜、矿产品、纸浆、海产品、葡萄酒等。2007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达147亿美元,增长率从实施前的20%提高到了目前的65%,双方提前实现了贸易额突破“百亿”美元的目标。其中,我自智进口103亿美元,出口44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9%和42%。2007年,我国高科技产品和机电产品对智出口比重大幅上升。其中,我国的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出口5.2亿美元,增长72%;电器及电子产品6.4亿美元,增长61%。
2006年10月,在自贸区协定(货物贸易部分)开始实施的同时,中智启动了自贸区服务贸易谈判。2008年4月13日,在胡锦涛主席和智利总统巴切莱特的共同见证下,中智两国在海南三亚签署了《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关于服务贸易的补充协定》(即中智自贸区服务贸易协定),并拟于2009年初开始实施。根据该协定,中国的计算机、管理咨询、房地产、采矿、环境、体育、空运等23个部门和分部门,以及智利的法律、建筑设计、工程、计算机、研发、房地产、广告、管理咨询、采矿、制造业、租赁、分销、教育、环境、旅游、体育、空运等37个部门和分部门将在各自WTO承诺基础上向对方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协定的签署将为两国发展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供新契机,对我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贸易关系的互补性分析
尽管中国与智利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但是两国的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差别巨大。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济发生了质的飞跃,不仅经济规模迅速扩张,产业结构也逐渐优化。中国原先占主导地位的小农经济逐步转变为现代化的工业化生产,并且在纺织、电子、机电、化学等领域发展迅速。智利作为中等发达程度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在人均GDP上高于中国,然而其经济总量远远小于中国。同时,智利的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也较为单一,以矿业、渔业、林业等初级产业为主。经济水平上的差异性决定了中智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智利对华出口多为资源密集型产品,如铜、铁矿石等矿产资源性产品,此外林木、谷物、苹果、葡萄酒、鲑鱼等农林渔业产品近年出口激增;中国对智利出口则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如轻纺、工艺等消费类产品。
(1)智利的优势产业。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伴随着产出的迅速增长,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也逐步扩大。我国现有的一些国内资源已经严重短缺或不足,资源的约束直接导致石油、铁矿石、铜、氧化铝等主要矿产品进口规模的大幅增长。中国对国际资源的依赖程度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下表2可见,我国主要矿产品的进口依存度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如果找不到可靠的原料供应市场,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将受到严重的威胁。
智利丰富的矿产资源正可以弥补我国矿产资源不足的空缺。智利是当之无愧的铜资源大国。在世界28个大铜矿之中,智利占据6个,目前已查明铜蕴藏量1.67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28%,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国对铜的消耗量巨大,2004年消耗量为350万吨,位居世界首位,之后几年铜消耗量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剧增。据海关统计,2008年1-11月,我国自智利进口铜72.1万吨,增长1.3倍,占同期我国铜进口总量的46.3%。将智利作为中国稳定的铜来源国会对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保障作用。除铜资源之外,智利还盛产诸如金、银、钼等矿产品。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金属材料。
智利不仅是矿产大国,同时也是林业和渔业大国。林渔出口在智利对外贸易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智利的森林面积为1570万公顷,可利用面积为800万公顷。2005年智利林业产品出口额为35亿美元,2010年突破45亿美元。相比之下,我国的林业资源十分紧张,人均森林面积只0.11公顷,位居世界119位。同时,我国木材消耗量巨大,1995-2004年,中国林产品消耗量增长了70%,其增量占世界木材供应增长量的55%。中国已成为居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林产品消耗国。2005年,我国原木进口293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1.6%,进口价格连续三年上涨。可见,智利丰富的林业资源正可以弥补我国林业资源的匮乏。在渔业方面,智利在多种产品上位居世界前列,渔产品在中国与智利的贸易中占据显著位置。目前,中国是智利鱼粉的第一大进口国和三纹鱼的主要进口国。
(2)中国的优势产业。相对于智利在初级产品上所具有的优势,中国在纺织、电子、机械等领域具有相对优势。中国是传统的纺织品生产大国。1986年,中国纺织服装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5.35%,2004年已达到21.04%,年均增长8.93%。中国纺织品于1995年起连续10年保持世界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呈现出持续、强劲的增长态势。同时,中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不断增强,1998年以来,中国纺织服装的贸易竞争力指数逐年提高,年平均增长率4.04%,最低年份1998年该指数也超过了0.5,2004年更是提高到0.71,越发趋向于1,说明该产业整体国际竞争力较强。对比之下,智利的纺织工业近年来却出现大幅下滑的现象,智利的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难以生存,一些企业大幅削减生产,不少企业已经破产。从1998年到2002年该行业生产减少66%,嚴重影响了就业。总体来说,智利的纺织服装工业在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不足5%,进口的纺织品和服装数量占智利消费品市场的60%-65%。目前,我国是智利纺织品和服装的主要进口国,2005年我国在该领域出口额占据智利进口总额的57.2%。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电子和机械制造在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出口额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目前在中国的出口排行榜上,排在第一位的是电子产品。在世界电子产品贸易中,中国所占比例将近20%。排在第二位的是纺织品和服装,仅随其后的就是机械制造。2006年,中国超过英国和法国两大传统机械生产国,紧随德国、美国、日本和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五位。相比之下,智利经济的主体为初级产品所占据,电子和机械制造业较为落后,需要大量进口。特别是在电子信息领域,智利的发展水平居于世界第35位,有着强烈的发展愿望,并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促进发展。而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实现跨越式发展,总体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因此在该领域,两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从当前中国与智利所进行的双边贸易情况可以看出,两国的贸易是以各自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而且这样形成的贸易与投资不会产生较大的竞争效应,更易为两国所接受。通过双边贸易,两国相互取长补短,弥补了国内市场的不足并节约了成本。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建成之后,两国互补性的经济联系将会更加紧密,同时两国各自的产业优势也将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
(3)中智贸易中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遭遇了资源不足的瓶颈,石油、铁、铜、锌等矿产资源严重依赖进口。通过对智利和中国各自优势产业的分析,可以看到智利丰富的自然资源正可以弥补我国某些重要资源的严重不足,保证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转。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我国可以更加便捷地与智利进行资源贸易,并且可以通过直接投资等方式与智利共同进行资源开采,这样既节约了我国紧缺的矿产资源也可降低我国对资源开采的成本,转而从资源丰富、开采成本低的智利进口,双边贸易就自然被创造出来了。同样的,智力的纺织业在近几年不但没有发展,反而在慢慢地萎缩。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难以生存,一些企业大幅削减生产,不少企业已经破产。智利进口的纺织品服装占据着智利的主要市场,约占消费市场份额的60%-65%,本国自己生产的纺织品和服装市场份额越来越小,而中国则是智利纺织服装的主要进口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以来,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
我国的制造业比较发达,中方的大部分优势产品如机电产品、化工产品、部分纺织品和服装都已享受智方的零关税待遇,改善了智利对中国产品的市场准入条件。美国在07年是智利机电产品的第一进口国,随着中智自贸区的不断推进,至2010年中国成为智利机电产品的第一进口国,美国则位居第二,机电贸易的主要进口国从美国转移到了中国。
2.3 中智自贸区存在的问题
发展出口产品多样化和寻找新的贸易途径应该是中智双边贸易发展的目标之一。在这一过程中,虽然中智自由贸易区有可观的发展前景,但是,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智利面临的挑战是在出口中加大产品的附加值,而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利用智利比较优惠的条件和它自身政治和经济的稳定使之成为进入南美市场的“方便入口”。中智经贸合作在快速增进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双边进出口贸易发展相对不平衡,中国对智利存在逆差;贸易产品相对集中,中国商品种类有局限性,并且由于品牌宣传不够而未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潜力;两国经贸关系中存在交通运输的高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问题等。
从《协议》签署后的执行情况来看,中智自由贸易区发展过程中的困难还存在于两国间的文化障碍,两国政府和使领馆应发挥桥梁作用与宣传功能,为企业提供相关信息和服务。中国与智利自由贸易谈判的未来目标是开放服务和投资,但这一方面的信息有限,可行性研究欠缺,亟待研究学者和政府相关部门会同研究机构共同探讨这些领域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为自贸区的良好发展指引正确道路,奠定扎实基础。
2.4 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的前景分析
随着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智贸易(尤其是货物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已呈现出地区专业化的趋势,货物贸易的互补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双方的贸易结构正在进一步优化。根据目前的发展势头,不管是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是智利经济增长速度的进一步提高,都会对中智两国贸易提出新的需求,两国的经贸合作方式也将进一步升级。
未来智利和中国将可能在两个主要领域拓展和深化合作:矿业以及农林牧渔和食品业。在目前中智经贸合作集中的矿业领域,中国经济的发展规模决定了中国市场对矿产品的需求,而智利作为世界最大产铜国,在矿业的勘探、开采、经营管理等方面拥有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在农业合作方面,智利是唯一一个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国家。当盛产水果的欧洲地中海沿岸国家进入多雨的冬季,智利的橙子、黄桃、葡萄、樱桃等正进入收获期,可以为中国市场提供反季节的各类农产品。同时,智利农林牧渔产品比如葡萄酒,具有质量高、价格低的特点,能够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伴随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的日渐稳固和成熟,在汽车、IT业、基建、旅游等多个领域也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2.5 发展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的建议
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存在诸多方面的有利因素,将为双方带来长远利益,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潜力巨大。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目前发展中智自贸区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双方投资领域合作不足、产业内贸易层次较低、重点合作领域尚不明朗等。中智双方应从战略高度看待和发展两国经贸合作,本着互利双赢的原则,发挥各自优势,扩大合作领域,拓展合作方式,充实合作内容,推动中智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落实自由贸易协定。中智两国政府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纳入了与货物贸易有关的所有内容,核心是降低和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改善市场准入条件。它的实施将便利两国的货物贸易往来,拉动两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之后两国又进行了服务贸易相关内容的补充和实施,服务贸易协定的实施对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讲是一个进一步拓展智利,乃至拉美服务市场的大好机遇。双方应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协定与服务贸易协定创造的有利条件,不断改善商品贸易结构,积极促进贸易商品多样化,加强市场、产品和贸易的信息交流,积极了解自贸区相关优惠政策及智方有关行业的法律法规,推动双方商品进入亚洲和拉美市场,不断扩大两国贸易规模,大力提升两国经贸合作水平,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激烈竞爭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和力度,在更大、更开放的市场中取得更快的发展。
(2)双方应增加投资领域的合作。智利在对外贸易开放和加强私有部门的竞争方面有着长期而富有成效的经验。90年代以来,智利吸引外国投资明显增多,而且很多智利企业也已经成为其他拉美国家的投资者。因此,智利现在拥有一批高水平和高效率的企业家,在以最大限度的与外部世界融合为方向的经济改革过程中,如何应对其中出现的问题,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企业家能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有助于他们投资智利或其他拉美国家。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家对于资源和技术的可利用性、中国和亚洲市场的运行方式等问题的认识,对智利投资者而言也是极其宝贵的。目前根据两国经济的优势比较分析,两国可以在农业、渔业、制造业、矿产开发、承包劳务、设计咨询以及航运、服装、化工、技术转让与合作等领域展开密切合作。这些领域的合作将极大地发挥两国的潜力,为两国经济带来巨大收益。
(3)加强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中智作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还很繁重,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雄厚的实力。到2010年底,我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98.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7.4万公里,仍居世界第二位;2011年全国铁路安排基本建设投资7000亿元人民币,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将突破1.3万公里。今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期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将超过7000亿元,可能仅次于高速公路和铁路投资,水利建设投资则将达2.11万亿元。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智利经济的持续增长,双方基础设施领域的相互需求日益上升,共同利益也不断增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合作前景,将成为中智自由贸易区发展新的增长点。双方应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加强相互了解,挖掘合作潜力,创新合作方式,鼓励相互投资,努力实现中智基础设施领域合作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冯聪.北南型自由贸易区中大国与小国经济效应分析——从北美自由贸易区看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D].外交学院世界经济学,2007.
[2]尹今格.经济一体化贸易效应分析——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例[D].上海大学国际贸易学,2004.
[3]江鋆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态势及其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7,(2).
关键词:中智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贸易转移;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8-0086-03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双边层面的“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签订和实施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热点。全球大多数地区均在不断推进区域贸易协定的谈判与签约,不断推进自由贸易区的发展。2005年11月18日,中国与智利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2006年10月1日,FTA开始正式实施,这一举措意味着中智两国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关系将更加紧密,为两国企业创造更多机遇,使两国人民享受更多优惠,最终形成一个互利互惠的双赢局面。
1 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的提出
中国与智利的友好关系由来已久。进入21世纪以来,双边贸易更是步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2000-2004年间,中国对智利的出口年均增长率达22%,中国自智利的进口年均增长率达42%,相继超过日本、阿根廷等国成为智利第二大贸易伙伴。
2005年11月18日,经历3年、五輪的双边谈判后,中国与智利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智利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成为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后中国所签订的第二个自由贸易协定,也是中国同拉美国家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结束了中国与拉美国家没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历史,具有里程碑意义。该《协定》于2006年10月1日起开始付诸实施,中智自贸区于下半年开始全面启动关税减让进程。除货物贸易自由化内容外,《协定》还规定,双方将在经济合作、中小企业、文化、教育、科技、环保、劳动和社会保障、知识产权、投资促进、矿产业和工业等领域加强合作。
中国与智利签订和实施自由贸易区协定不仅有助于加强两国政治、经贸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促进双边贸易的迅速增长和投资领域的合作,也为推动南南合作树立了典范,为中国和其他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区协定提供了范本和借鉴作用。
2 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的现状和问题
2.1 经贸合作概况
(1)贸易现状。自1970年中国与智利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经贸关系进入正常发展阶段。在贸易领域,中国与智利贸易发展迅速,智利已经成为中国在拉美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05年,中国是智利的第三大出口国和第四大进口国,也是智利在全球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据智利海关统计,2008年中智双边贸易额为166.5亿美元,增长12.3%,其中,智利对中国出口98.5亿美元,减少1%;自中国进口68亿美元,增长39.3%。中国为智利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2009年智利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166.4亿美元,下降0.1%。其中,智利对中国出口115.4亿美元,增长17.1%,自中国进口51亿美元,下降25%。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智利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是智利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2010年智利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247.3亿美元,增长48.7%,其中智利对中国出口164.6亿美元,增长42.6%;自中国进口82.7亿美元,增长62.3%。
中智自贸协定在货物贸易开放方面设定了较高的标准,是一个高质量的协定。协定自2006年10月实施以来,中智双边贸易一路走高,经济合作持续深化,企业联系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日渐受益,政治关系日益密切,两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2006年中智两国的贸易额超过80亿美元,在智利一方,促进贸易额巨幅增长的主要出口产品是铜、矿产品、纸浆、海产品、葡萄酒等。2007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达147亿美元,增长率从实施前的20%提高到了目前的65%,双方提前实现了贸易额突破“百亿”美元的目标。其中,我自智进口103亿美元,出口44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9%和42%。2007年,我国高科技产品和机电产品对智出口比重大幅上升。其中,我国的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出口5.2亿美元,增长72%;电器及电子产品6.4亿美元,增长61%。
2006年10月,在自贸区协定(货物贸易部分)开始实施的同时,中智启动了自贸区服务贸易谈判。2008年4月13日,在胡锦涛主席和智利总统巴切莱特的共同见证下,中智两国在海南三亚签署了《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关于服务贸易的补充协定》(即中智自贸区服务贸易协定),并拟于2009年初开始实施。根据该协定,中国的计算机、管理咨询、房地产、采矿、环境、体育、空运等23个部门和分部门,以及智利的法律、建筑设计、工程、计算机、研发、房地产、广告、管理咨询、采矿、制造业、租赁、分销、教育、环境、旅游、体育、空运等37个部门和分部门将在各自WTO承诺基础上向对方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协定的签署将为两国发展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供新契机,对我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贸易关系的互补性分析
尽管中国与智利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但是两国的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差别巨大。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济发生了质的飞跃,不仅经济规模迅速扩张,产业结构也逐渐优化。中国原先占主导地位的小农经济逐步转变为现代化的工业化生产,并且在纺织、电子、机电、化学等领域发展迅速。智利作为中等发达程度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在人均GDP上高于中国,然而其经济总量远远小于中国。同时,智利的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也较为单一,以矿业、渔业、林业等初级产业为主。经济水平上的差异性决定了中智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智利对华出口多为资源密集型产品,如铜、铁矿石等矿产资源性产品,此外林木、谷物、苹果、葡萄酒、鲑鱼等农林渔业产品近年出口激增;中国对智利出口则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如轻纺、工艺等消费类产品。
(1)智利的优势产业。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伴随着产出的迅速增长,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也逐步扩大。我国现有的一些国内资源已经严重短缺或不足,资源的约束直接导致石油、铁矿石、铜、氧化铝等主要矿产品进口规模的大幅增长。中国对国际资源的依赖程度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下表2可见,我国主要矿产品的进口依存度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如果找不到可靠的原料供应市场,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将受到严重的威胁。
智利丰富的矿产资源正可以弥补我国矿产资源不足的空缺。智利是当之无愧的铜资源大国。在世界28个大铜矿之中,智利占据6个,目前已查明铜蕴藏量1.67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28%,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国对铜的消耗量巨大,2004年消耗量为350万吨,位居世界首位,之后几年铜消耗量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剧增。据海关统计,2008年1-11月,我国自智利进口铜72.1万吨,增长1.3倍,占同期我国铜进口总量的46.3%。将智利作为中国稳定的铜来源国会对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保障作用。除铜资源之外,智利还盛产诸如金、银、钼等矿产品。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金属材料。
智利不仅是矿产大国,同时也是林业和渔业大国。林渔出口在智利对外贸易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智利的森林面积为1570万公顷,可利用面积为800万公顷。2005年智利林业产品出口额为35亿美元,2010年突破45亿美元。相比之下,我国的林业资源十分紧张,人均森林面积只0.11公顷,位居世界119位。同时,我国木材消耗量巨大,1995-2004年,中国林产品消耗量增长了70%,其增量占世界木材供应增长量的55%。中国已成为居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林产品消耗国。2005年,我国原木进口293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1.6%,进口价格连续三年上涨。可见,智利丰富的林业资源正可以弥补我国林业资源的匮乏。在渔业方面,智利在多种产品上位居世界前列,渔产品在中国与智利的贸易中占据显著位置。目前,中国是智利鱼粉的第一大进口国和三纹鱼的主要进口国。
(2)中国的优势产业。相对于智利在初级产品上所具有的优势,中国在纺织、电子、机械等领域具有相对优势。中国是传统的纺织品生产大国。1986年,中国纺织服装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5.35%,2004年已达到21.04%,年均增长8.93%。中国纺织品于1995年起连续10年保持世界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呈现出持续、强劲的增长态势。同时,中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不断增强,1998年以来,中国纺织服装的贸易竞争力指数逐年提高,年平均增长率4.04%,最低年份1998年该指数也超过了0.5,2004年更是提高到0.71,越发趋向于1,说明该产业整体国际竞争力较强。对比之下,智利的纺织工业近年来却出现大幅下滑的现象,智利的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难以生存,一些企业大幅削减生产,不少企业已经破产。从1998年到2002年该行业生产减少66%,嚴重影响了就业。总体来说,智利的纺织服装工业在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不足5%,进口的纺织品和服装数量占智利消费品市场的60%-65%。目前,我国是智利纺织品和服装的主要进口国,2005年我国在该领域出口额占据智利进口总额的57.2%。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电子和机械制造在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出口额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目前在中国的出口排行榜上,排在第一位的是电子产品。在世界电子产品贸易中,中国所占比例将近20%。排在第二位的是纺织品和服装,仅随其后的就是机械制造。2006年,中国超过英国和法国两大传统机械生产国,紧随德国、美国、日本和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五位。相比之下,智利经济的主体为初级产品所占据,电子和机械制造业较为落后,需要大量进口。特别是在电子信息领域,智利的发展水平居于世界第35位,有着强烈的发展愿望,并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促进发展。而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实现跨越式发展,总体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因此在该领域,两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从当前中国与智利所进行的双边贸易情况可以看出,两国的贸易是以各自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而且这样形成的贸易与投资不会产生较大的竞争效应,更易为两国所接受。通过双边贸易,两国相互取长补短,弥补了国内市场的不足并节约了成本。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建成之后,两国互补性的经济联系将会更加紧密,同时两国各自的产业优势也将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
(3)中智贸易中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遭遇了资源不足的瓶颈,石油、铁、铜、锌等矿产资源严重依赖进口。通过对智利和中国各自优势产业的分析,可以看到智利丰富的自然资源正可以弥补我国某些重要资源的严重不足,保证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转。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我国可以更加便捷地与智利进行资源贸易,并且可以通过直接投资等方式与智利共同进行资源开采,这样既节约了我国紧缺的矿产资源也可降低我国对资源开采的成本,转而从资源丰富、开采成本低的智利进口,双边贸易就自然被创造出来了。同样的,智力的纺织业在近几年不但没有发展,反而在慢慢地萎缩。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难以生存,一些企业大幅削减生产,不少企业已经破产。智利进口的纺织品服装占据着智利的主要市场,约占消费市场份额的60%-65%,本国自己生产的纺织品和服装市场份额越来越小,而中国则是智利纺织服装的主要进口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以来,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
我国的制造业比较发达,中方的大部分优势产品如机电产品、化工产品、部分纺织品和服装都已享受智方的零关税待遇,改善了智利对中国产品的市场准入条件。美国在07年是智利机电产品的第一进口国,随着中智自贸区的不断推进,至2010年中国成为智利机电产品的第一进口国,美国则位居第二,机电贸易的主要进口国从美国转移到了中国。
2.3 中智自贸区存在的问题
发展出口产品多样化和寻找新的贸易途径应该是中智双边贸易发展的目标之一。在这一过程中,虽然中智自由贸易区有可观的发展前景,但是,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智利面临的挑战是在出口中加大产品的附加值,而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利用智利比较优惠的条件和它自身政治和经济的稳定使之成为进入南美市场的“方便入口”。中智经贸合作在快速增进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双边进出口贸易发展相对不平衡,中国对智利存在逆差;贸易产品相对集中,中国商品种类有局限性,并且由于品牌宣传不够而未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潜力;两国经贸关系中存在交通运输的高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问题等。
从《协议》签署后的执行情况来看,中智自由贸易区发展过程中的困难还存在于两国间的文化障碍,两国政府和使领馆应发挥桥梁作用与宣传功能,为企业提供相关信息和服务。中国与智利自由贸易谈判的未来目标是开放服务和投资,但这一方面的信息有限,可行性研究欠缺,亟待研究学者和政府相关部门会同研究机构共同探讨这些领域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为自贸区的良好发展指引正确道路,奠定扎实基础。
2.4 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的前景分析
随着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智贸易(尤其是货物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已呈现出地区专业化的趋势,货物贸易的互补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双方的贸易结构正在进一步优化。根据目前的发展势头,不管是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是智利经济增长速度的进一步提高,都会对中智两国贸易提出新的需求,两国的经贸合作方式也将进一步升级。
未来智利和中国将可能在两个主要领域拓展和深化合作:矿业以及农林牧渔和食品业。在目前中智经贸合作集中的矿业领域,中国经济的发展规模决定了中国市场对矿产品的需求,而智利作为世界最大产铜国,在矿业的勘探、开采、经营管理等方面拥有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在农业合作方面,智利是唯一一个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国家。当盛产水果的欧洲地中海沿岸国家进入多雨的冬季,智利的橙子、黄桃、葡萄、樱桃等正进入收获期,可以为中国市场提供反季节的各类农产品。同时,智利农林牧渔产品比如葡萄酒,具有质量高、价格低的特点,能够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伴随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的日渐稳固和成熟,在汽车、IT业、基建、旅游等多个领域也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2.5 发展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的建议
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存在诸多方面的有利因素,将为双方带来长远利益,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潜力巨大。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目前发展中智自贸区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双方投资领域合作不足、产业内贸易层次较低、重点合作领域尚不明朗等。中智双方应从战略高度看待和发展两国经贸合作,本着互利双赢的原则,发挥各自优势,扩大合作领域,拓展合作方式,充实合作内容,推动中智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落实自由贸易协定。中智两国政府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纳入了与货物贸易有关的所有内容,核心是降低和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改善市场准入条件。它的实施将便利两国的货物贸易往来,拉动两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之后两国又进行了服务贸易相关内容的补充和实施,服务贸易协定的实施对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讲是一个进一步拓展智利,乃至拉美服务市场的大好机遇。双方应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协定与服务贸易协定创造的有利条件,不断改善商品贸易结构,积极促进贸易商品多样化,加强市场、产品和贸易的信息交流,积极了解自贸区相关优惠政策及智方有关行业的法律法规,推动双方商品进入亚洲和拉美市场,不断扩大两国贸易规模,大力提升两国经贸合作水平,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激烈竞爭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和力度,在更大、更开放的市场中取得更快的发展。
(2)双方应增加投资领域的合作。智利在对外贸易开放和加强私有部门的竞争方面有着长期而富有成效的经验。90年代以来,智利吸引外国投资明显增多,而且很多智利企业也已经成为其他拉美国家的投资者。因此,智利现在拥有一批高水平和高效率的企业家,在以最大限度的与外部世界融合为方向的经济改革过程中,如何应对其中出现的问题,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企业家能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有助于他们投资智利或其他拉美国家。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家对于资源和技术的可利用性、中国和亚洲市场的运行方式等问题的认识,对智利投资者而言也是极其宝贵的。目前根据两国经济的优势比较分析,两国可以在农业、渔业、制造业、矿产开发、承包劳务、设计咨询以及航运、服装、化工、技术转让与合作等领域展开密切合作。这些领域的合作将极大地发挥两国的潜力,为两国经济带来巨大收益。
(3)加强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中智作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还很繁重,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雄厚的实力。到2010年底,我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98.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7.4万公里,仍居世界第二位;2011年全国铁路安排基本建设投资7000亿元人民币,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将突破1.3万公里。今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期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将超过7000亿元,可能仅次于高速公路和铁路投资,水利建设投资则将达2.11万亿元。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智利经济的持续增长,双方基础设施领域的相互需求日益上升,共同利益也不断增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合作前景,将成为中智自由贸易区发展新的增长点。双方应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加强相互了解,挖掘合作潜力,创新合作方式,鼓励相互投资,努力实现中智基础设施领域合作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冯聪.北南型自由贸易区中大国与小国经济效应分析——从北美自由贸易区看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D].外交学院世界经济学,2007.
[2]尹今格.经济一体化贸易效应分析——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例[D].上海大学国际贸易学,2004.
[3]江鋆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态势及其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