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方兴未艾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St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正在从学生流动、教师交流、科研合作、合作办学等,向境外办学、语言文化传播、价值观念等领域延伸,并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国家竞争力与国家安全的高度。一些经济文化强国借势而上,通过国际化浪潮,将本土文化和价值观念进行包装、宣扬,拓展其软实力空间。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教育国际化方兴未艾,呈现出多样化、多极化、多层次的局面。
  高等教育国际化倡导的是全球视野、开放胸怀、交流意识、国际氛围和创新精神,其实质是人才培养、资源储备、价值传播和文化渗透。因此,高等教育国际化总是以经济强国为辐射中心,而经济强国往往以现代科技、军事等硬实力和优质教育文化资源等软实力作为支撑。教育强国在国际化中体现出的宽容和包容是一种文化自信和笑纳天下英才的远谋。美元、美国英语成为美国软实力的载体,也成为其展示“美国精神”“美国梦”、推行价值观念和进行民主渗透的工具。美国国家公共政策和高等教育研究中心2006年出版的《美国高等教育:如何面对21世纪》报告中指出,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美国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究其原因,就是通过吸引世界优质人力资源,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增加科技创新的投入,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耶鲁大学前任校长理查德·莱文曾指出,随着国家边界向货物、服务、信息等领域拓展,尤其是人才流动的开放,人们已经将大学变成了实现全球资源整合、跨文化理解和稳定地缘政治的重要力量。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与外延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和各地区高等教育机构在国际公约的框架下,共同遵循开放、平等、共享、互利的原则,积极寻求教育理念的共性,推动信息、技术、人力和物力资源共享,力求达到民族文化共融,人类文明成果共享。根据服务行业常用的惯例和法规(并被纳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条款),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包括如下三点:第一,当地供应商为远道而来的境外消费者提供服务;第二,教育提供者到境外为国外消费者提供服务;第三,通过网络电信提供服务;第四,建立本地设施并实际运行(包括分支机构和合资企业),为境外消费者提供服务。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重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是把一个国家的教育机构创办成国际教育机构的过程;是把教育的民族特色创办成国际特色的过程,并以此拓宽师生的国际视野,提升教职工的跨国界和跨语言文化交际能力,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中国政府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人才”。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表现形式
  第一,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包括多语种文化历史、国别研究、区域研究、国际经贸、国际热点问题,如环境、气候、能源、安全等,培养学生跨学科、跨文化与协调能力及全球视野的创新思考能力。
  第二,人员流动。人员流动包括教师、其他教育工作者及学生之间的流动。“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员流动已经成为各国不可或缺的“教育外交”的一部分,呈现“以发达国家为中心吸引世界精英人才”的新格局。
  第三,科研合作。科研合作包括双边与多边、强强与多强之间的合作。教育实践证明,同学科的合作固然重要,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更为重要,只有跨学科、跨领域之间的科研合作与理念碰撞,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第四,跨境办学。跨境办学分为合作办学与国外独立办学两类。合作办学项目包括姊妹院校、双学位、多学位合作办学和地方支持的远程教育。独立办学包括海外分校、境外大学及远程教育跨境办学。合作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其国际化特点更为突出,国际化能力更强。
  第五,远程和在线教育。开放式教育资源(OER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 )等的出现使优质教学资源走出象牙塔,惠及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用户。
  第六,学历学位互认。学历学位互认包括跨境和跨区域学历学位认证,如欧盟各国普教、高教、职教、培训领域的资质转换和通行证(EUROPASS),欧洲职教与培训学分转换体系(ECVET),技能与资质体系(EASQ)等。斯坦福大学副教务长认为,世界各国的学生档案是一种货币,建议建立全球数字化档案交流中心,实现全球流通。
  第七,教育质量评估。教育质量评估主要包括对本土主流教育机构评估、跨境教育质量评估、区域教育质量评估等。主要的评估机构包括亚太地区质量保障组织(APQN)、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QAA)、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EQUIS)、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AACSB)、阿拉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网络组织(ANQAHE)、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网络组织(INQAAHE)、聚焦自动院校认证(Fair)等。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外延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经济和科技紧密相连。1951年,斯坦福大学在财政危机中困中求进,以出租655英亩校园土地的方式创建斯坦福科技园区,吸引企业巨鳄落户。正是这种高科技、高竞争的学术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促使斯坦福大学成为创新经济产业的乐园,不断吸引着各行各业的创业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才俊,促成了硅谷的诞生。从此,硅谷成为斯坦福大学的品牌,不仅化解了危机,还把斯坦福大学推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1971年,剑桥大学率先建立了英国第一个科技园——剑桥科技园,成为企业家的“孵化器和摇篮”。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众外交息息相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世界的发展与未来,成为人才竞争和战略争夺的制高点,甚至关系民族的存亡。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2005年,时任美国两党议员吉姆·库比和吉姆·奥伯斯塔在议案中指出:“制定国际教育政策是美国外交政策及安全利益的必然要求。冷战的胜利表明,美国能够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及信仰的较量中获胜,国际教育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美国的国际交流项目为世界各国的领导者提供了正面接触美国社会及美国价值观的机会,为美国扩展其影响作出了重要贡献。”时任美国副国务卿卡伦·休斯曾提出过美国大众外交的“4个E”,即参与(Engage)、交流(Exchange)、教育(Education)和赋权(Empower),其核心就是以美国优质教育资源作为载体,保持和维护美国“世界警察”和“领头羊”的地位。美国负责教育与文化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埃文·瑞安在2015年7月的第六届EducationUSA年会上表示,“学生流动将成为美国外交政策议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将影响未来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目前各国都把吸引留学生,特别是那些具有领导潜力的留学人员作为国家友好交往的战略,把派遣学生出国深造作为打造教育强国和经济强国的举措。   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文化传播与价值观念密不可分。在朝鲜日治时期,日本人开办日式学校,强制推行日本教育,禁止朝鲜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几乎把朝鲜推向文化灭绝的边缘。南非黑人大主教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图图曾说:“500年前,西方人手里有圣经,非洲人手里有黄金;500年后,西方人手里有黄金,非洲人手里有圣经。”
  二、教育国际化的历史沿革
  追根溯源,教育国际化起源于欧洲,特别是西欧和南欧,主要目的和驱动力来源于基督教扩张和基督教文化传播,主要方式是传教式的人员流动和校园外延。美国的殖民教育实质上是欧洲高等教育的翻版和延伸,中国很多高校的建立,包括燕京大学、岭南大学、圣约翰大学、齐鲁大学等,都与西方的博雅教育和宗教渗透有着很深的渊源,使传统的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现代高等教育行列,岭南大学第一任校长钟荣光就曾明确提出教育国际化的概念。
  高等教育是优秀和强势文化传播的载体,是思想创新与传播的重要源泉。世界高等教育经历了3个转型期:以宗教、法律、文学、教育等意识形态学科为主体的传道授业和人才培养,主要以意大利、法国、英国为主;进入19世纪,德国取代英、法成为高等教育的领头羊,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成为其办学理念与功能之一,进而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与经济、军事、社会的结合,从某种意义上推动了西方列强的领土扩展;第二次大战之后,美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社会服务成为现代大学功能之一,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克尔所言,大学从“一个僧侣居住的村庄逐步变成一座由知识分子垄断的工业城镇,进而成为一座充满无穷变化的城市。”同时,高等教育国际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以笔者来看,今天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整体外交和国家安全的另一项重要功能。
  回顾发达国家走过的教育国际化历程,其轨迹大同小异,都是从本土化逐步过渡到区域化,再过渡到国际化,如德国的本土化-欧洲化-国际化,日本的本土化-亚洲化-国际化,而中国的师生交流、科研合作、学历学位互认和互免签证也是从周边国家开始,逐步向发达国家辐射。
  此外,经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第一,需要众多的国际人才。只有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才能以全球化的视角来推动本国和世界教育文化的交融及人类文明的进步。第二,推动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的认同,因为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需要以知识和理念的碰撞及教育强强和多强合作为基础。因此,国际学生流动的需求从单纯的知识追求逐步发展成为吸纳和借鉴他国优秀科技文化成果、教育制度、教育理论和经验,以满足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推动本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民族振兴和经济腾飞,进而提升参与国际事务和制定游戏规则的能力。总之,发达国家倡导和实施国际化战略是为了吸纳人才、引领时代潮流;发展中国家接纳和实施教育国际化是为了学习借鉴、人才培养和改善民生。
  三、世界各国教育国际化比较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1960年国际学生流动的总量为23.8万人,到1995年国际学生数量超过150万人,是1960年的6倍,到2009年则达到296.5万人。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4年公布的数据,2012年全球高等教育阶段国际学生约有450万人,最主要的留学目的国依次为美国(占国际学生总数约16%)、英国(13%)、澳大利亚(6%)、德国(6%)、法国(6%)、加拿大(5%)。同时,涌现出了一批新兴学生留学目的地国,如中国、巴西、智利、印尼、韩国、沙特等,到这些国家的留学生在全球学生流动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而美国全球学生的份额则从2000年的23%跌至2012年的16%,德国同期下降约3%。2014年,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华留学生总数为377054人。
  欧盟于1987年设立“伊拉斯谟计划”,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学历学位互认,使700余所欧洲高校从联合学位和双学位项目中获益;近期又推出“伊拉斯谟 计划(2014- 2020)”,斥资147亿欧元,推动教育现代化,弥合劳动力与市场的缺口,保障青年获得国际化知识与机会,满足高素质和创新人才需求,重振欧洲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竞争力。俄罗斯提出“全球教育发展规划”,2013-2015年间投入45亿卢布(合1.5亿美元)用于资助2000名俄罗斯大学生到国外学习。巴西政府于2011年启动“万人精英计划”,选派10万名本科生和硕士生出国留学,以提升巴西在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方面的竞争力。
  为了宣传和推广本国文化,拓展本国的软实力,世界各国相继设立了教育文化机构,如英国的英国文化协会、日本的日本振兴会、美国的富布莱特项目及和平队项目、法国的法语联盟、德国的歌德学院、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以及我国的孔子学院。这些机构不仅为教育文化交流提供了机制保障、资金保障和人员保障,在推动国际化和双边文化交流中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为了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到英国求学和工作,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和尼日利亚学生收取签证保证金政策。澳大利亚承诺将简化版的签证申请扩大到低风险的非大学机构,包括22家私人教育机构。美国于2007年放宽了针对中国的学生签证,使中国留美学生数量一路飙升,2013-2014年度达到约28.3万人,其中学历生有约23.6万人,访问学者有约3.4万余人,语言生有约1.4万人。
  近年来,各国纷纷出台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国家战略。美国联邦教育部于2012年11月出台《美国联邦教育部国际战略(2012-2016年)》,旨在通过国际教育提升国家竞争力,提升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促进大众外交,维护国家安全和巩固美国的领导地位。欧盟发布《欧盟高等教育遍及世界》,加强合作,提高欧盟的竞争力。2015年,英国推出英国教育“2020战略”,刺激经济发展,提升劳动力水平,扩大就业范围,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加拿大政府推出《国际教育战略:利用知识优势,推动创新与繁荣》,保持并加强加拿大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地位。2015年4月,澳大利亚推出《国际教育国家战略(草案)》,以国际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和国民素质,推动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2010年6月,芬兰教育与文化部颁布《教育文化部2020战略规划》,继续以知识、创造和全纳教育为抓手,确保芬兰教育文化的创新能力,巩固其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从而成就芬兰社会的兴旺发达,维护平等和谐,保持国家整体竞争力长盛不衰。   来自国际学生的收益已经成为许多美国高等教育机构财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远非学费和生活费可言。根据美国国际教育者协会(NAFSA)报告,每接受7名国际学生将会为美国提供3个就业机会。2013-2014学年,国际学生为全美带来270亿美元的效益,创造了34万个就业岗位。2012-2013年度,英国共招收55.6万名国际学生,其中高校48.8万名,专科院校4.2万名,中小学2.6万名,为英国创造了1750亿英镑的经济效益,其中学费为39亿英镑。2013-2014年度,澳大利亚的国际学生589860名,为其经济贡献163亿澳元,提供了13万个就业就会。
  四、影响教育国际化的因素
  从学生和教师交流来看,语言、费用、质量、安全、环境、签证、就业、移民等都是影响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吸引国际学生最多的几个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都有语言文化的优势。欧洲国家具有多种语言和多元文化的历史背景,语言未构成较大障碍。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留学生派遣大国,相比之下,印度留学生比我国留学生更能适应和较快地融入西方社会,最主要的原因也是语言。为了吸引国际学生,不少国家设立了英语授课课程,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项目,对该专业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芬兰、爱尔兰、挪威、德国等欧洲国家采取国际学生免学费政策,对那些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富裕的家庭和学生来说,是一种较好的选择。韩国采取本国学生和国际学生学费统一标准,吸引了不少亚洲学生。美国高校资金充足,国际学生特别是攻读硕士和博士的学生容易获得奖学金,而且可以在校打工,勤工俭学攻读学位,成为国际学生的最佳选择之一。
  高校声誉和教育质量是吸引国际学生的关键,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进器。享誉世界的名校,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及其学校诺贝尔奖得主人数,影响着国际学生的择校。此外,校园安全、生活环境、打工就业和移民政策也是影响国际学生流动的重要因素。
  五、跨国机构在教育国际化中的角色
  高等教育既受国际政治气候的影响,又在为改善政治气候奠定基础。世界高等教育机构自发地组织起来,达成共识,寻求互认,实现共享,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世界大学联合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旗下的非政府机构,于1955年成立,来自120个国家的教育机构参加,旨在促进各国高校之间的教学、科研和服务交流。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于2006年在新加坡成立,由全球10所顶尖研究型大学组成,包括牛津大学、耶鲁大学、北京大学、东京大学、哥本哈根大学、苏黎士联邦理工学院等,旨在加强亚洲、欧洲、北美和大洋洲著名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未来世界培养领导型人才。东盟大学联盟于1995年在泰国成立,包括东盟10国的21所高校,旨在通过成员国间的教育交流和合作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世界职教院校联盟于2002年成立,是一个拥有来自55个国家的高等职业院校、应用技术大学、职业教育机构会员的组织,旨在推动学生职业发展,培养经济建设的职教人才,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2009年10月,中日韩三国启动亚洲校园计划(CAMPUS Asia),推动亚洲高校间的强强合作。这些跨境高等教育机构推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和世界各国高校间的强强和多强合作,也推动了教育和科技领域的创新。
  世界贸易组织、经合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已发布教育信息、数据、项目等引领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助力教育公开、公平和公正,推动人员流动和教育科研合作。跨境和跨区域认证机构和教育质量评估机构等扮演着纽带和桥梁作用,推动着教育质量的认可和统一。
  六、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教育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教育强国可以利用其教育、科技和资源的优势把教育国际化作为推广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吸纳世界精英与人才,达到良性循环的手段。正如《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汤姆·费里德曼所说,“美国的高科技公司在越来越多地雇佣国外人才,他们追逐的不仅是金钱,而且是智力。”
  现代技术和教学课程的出现对高等教育和教育国际化形成巨大挑战。从E-learning走向G-learning,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向各国同类课程,甚至包括教学评估和资质认证宣战。
  在文化理念方面,中国高校倾向于行政化的集中管理与国外高校的“学术治校”有差别,外籍工作人员在中国高校难免感到不适应。此外,当今高等教育机构还面临产业化挑战。美国大学教授联盟(AAUP)总顾问、康奈尔大学法学教授丽萨指出,外部因素与大学内部责任的叠加,导致全球高等教育机构企业化严重,已经危及到学术自由。
  近年来,跨境学生流动呈现低龄化趋势。国际教育协会(IIE)数据显示,美国45%的私立高中和4%的公立高中正积极招收国际学生。2013年,美国高中共招收73019名国际学生,其中2/3计划拿到高中文凭,是2004年的3倍。而2013年短期交换生仅比2003年增长了13%。
  在我国,教育国际化刚刚经历“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正在步入“深水区”,可谓方兴未艾。上海交通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宁波诺丁汉大学首开国外教育本土化的先河,北京大学、埃默里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联合培养纳米生物医学、纳米材料博士生项目拉开了多强合作的序幕,老挝苏州大学揭开了我国高等院校境外办学的一页。但是,与美国和欧洲等国相比,我国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如来华留学教育的三低现象(学费低、门槛低、层次低),导致我国高等教育声誉受损;出国留学教育的三高现象(费用高、门槛高、层次高)及国内院校境外办学和国外院校境内办学出现的不均衡现象。这些都是教育国际化中必经的阶段和过程。
  教育国际化并非专业课程和教育理念的西方化,全盘照搬西方教材或全英文授课也并非长久之计,关键是内涵建设和本身教育质量的提升,打造属于本民族教育的品牌。
  我们应该在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本土教育的特色方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同时应加大投资和研究力度,成立专门的教育国际化研究机构,建立国家级信息平台,确定针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大数据库、大平台和指标体系,为打造教育品牌和教育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服务。
  编辑 潘雅 校对 吕伊雯
其他文献
2014年12月15日,俄罗斯国家杜马教育委员会召开年度会议,审议了俄罗斯政府提交的实施新《教育法》的年度报告。年度报告引用俄罗斯统计部门的信息,分析了2013-2014学年国家教
2016年6月2日,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天津大学承办的“2016年高校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盛大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信息技术,融合应用”,
目的:分析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起始用量的不同对早产儿呼吸综合窘迫征(RDS)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82例RDS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各41例,小剂量组PS
明确数据权的内容及权属、构建数据权利的保障体系是现代数据立法与实践的核心问题。《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征求意见稿)》首次实现了数据确权,并对数据权及其权利体系进行
目的:分析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观察组在
篮球教学在学生学习效果与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有着重要作用,为探讨山西省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阳光组)对提高篮球课堂氛围的影响,本文选取山西省运城学院篮球选修课大学生、男10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操作摘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IDEM)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IDEM患者25例,行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操作摘除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病理分
目的:探讨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收集榆林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颈动脉超声证实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患者120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即
宫腔粘连是子宫内膜的一种损伤性病变,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但术后容易再粘连。成功的宫腔镜手术,合理的雌激素的应用,宫内节育器的放置,子宫球囊的应
生活栖息于南半球的企鹅,为鸟纲企鹅目,当今全球总共有18种。企鹅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不怕寒冷,被称之为世界上最耐严寒的鸟类。企鹅靠着比同一体型的鸟类多3~4倍的密布全身的羽毛,能够在零下60℃的冰天雪原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然而,企鹅仅仅具有抵御严寒的“外衣”,还不能在茫茫无际的冰山雪原中生存。因为这辽阔的冰山雪原中没有什么标志可帮助记路,所以在这里极易迷失方向。因此企鹅要在这里繁衍生息,还必须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