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评价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确诊的糖尿病人387例实施持续的社区护理干预。干预内容主要为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心理及用药指导,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及生活指导等。结果:干预进行27个月,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血糖行为大幅提高(P<0.01),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率明显提高(P<0.01)。血糖控制理想,良好率分别达到31.52%和58.66%。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控制血糖水平及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防治效果。
关键词 糖尿病 社区护理干预 效果评价
资料与方法
对2003年6月~2004年3月在邹城市城区干部职工和居民体检时确诊的糖尿病387人作为干预对象,实行微机化系统管理,2006年6月进行问卷调查、体检,查验空腹血糖。干预共进行了2年3个月。
护理干预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健康教育:在糖尿病门诊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健康教育小冊子和健康教育处方,接受各种咨询和进行电话指导,集中讲座每3个月1次。②饮食指导:个性化指导患者合理膳食。每人每日250g谷类,200~300g蛋白质,500g以上新鲜蔬菜,<20g植物油,<6g食盐,少吃动物性脂肪和糖。③心理指导:指导病人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对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指导病人多与朋友和亲人倾诉沟通,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必要时可以求助心理咨询。④运动指导:适当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及运动时间、频率、强度,要求每天步行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运动5次,强度以“运动后心率=170-年龄”为宜。⑤用药指导:合理选择药物,及时调整药量,并告知服药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⑥戒烟限酒指导。⑦控制体重与减肥指导。⑧其他:注意保暖,皮肤护理和生活规律等指导,遵医指导。
评价方法:糖尿病基本知识知晓和行为改变情况: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认知填写调查问卷,不能填写者,由调查员询问填写。
血糖控制效果评价指标:①理想:空腹血糖4.4~6.1mmol/L;②良好:空腹血糖≤7.0mmol/L;③差:空腹血糖>7.0mmol/L。
统计学处理:使用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用EpiInfo6.0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社区护理干预前后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干预前后糖尿病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明显提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社区护理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情况比较: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行为变化明显,遵医嘱用药由31.78%提高到94.06%,定期监测血糖率由27.91%提高到96.12%。一些与糖尿病相关的行为因素如饮食控制、运动、戒烟限酒率均明显上升(P<0.01)。
社区护理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比较:干预前后血糖理想控制率、良好率均明显上升,合计达90.18%,不达标率由76.74%下降为9.8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讨 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以健康教育为主的护理干预,可促进糖尿病患者执行医嘱,掌握正确的饮食、锻炼、心理调适等,进而达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等目的[1]。
由于糖尿病在目前还是一种不可根治的慢性疾病,其治疗目标是通过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和代谢紊乱,以防止和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原则是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药物干预为辅[2]。社区护理干预可以全面地、持续地、系统地落实干预措施,不断地强化各种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纠正不良的有害的危险因素,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达到巩固防治效果的目的。结果表明,通过护理干预,使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不良生活习惯得到纠正,正确的生活行为方式逐步建立,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收到了明显的防治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但有些行为危险因素如戒烟率相对较低,因吸烟与社会大环境有关,需要在全社会营造戒烟的社会环境,以提高戒烟率。血糖控制理想率相对不高,可能与干预人群年龄较大、病程较长有关。
参考文献
1 张安玉.糖尿病的流行形势及其防治的有关问题.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6):257-259.
2 张蕙芬,迟家敏,王瑞萍,主编.实用糖尿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2-175.
关键词 糖尿病 社区护理干预 效果评价
资料与方法
对2003年6月~2004年3月在邹城市城区干部职工和居民体检时确诊的糖尿病387人作为干预对象,实行微机化系统管理,2006年6月进行问卷调查、体检,查验空腹血糖。干预共进行了2年3个月。
护理干预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健康教育:在糖尿病门诊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健康教育小冊子和健康教育处方,接受各种咨询和进行电话指导,集中讲座每3个月1次。②饮食指导:个性化指导患者合理膳食。每人每日250g谷类,200~300g蛋白质,500g以上新鲜蔬菜,<20g植物油,<6g食盐,少吃动物性脂肪和糖。③心理指导:指导病人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对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指导病人多与朋友和亲人倾诉沟通,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必要时可以求助心理咨询。④运动指导:适当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及运动时间、频率、强度,要求每天步行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运动5次,强度以“运动后心率=170-年龄”为宜。⑤用药指导:合理选择药物,及时调整药量,并告知服药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⑥戒烟限酒指导。⑦控制体重与减肥指导。⑧其他:注意保暖,皮肤护理和生活规律等指导,遵医指导。
评价方法:糖尿病基本知识知晓和行为改变情况: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认知填写调查问卷,不能填写者,由调查员询问填写。
血糖控制效果评价指标:①理想:空腹血糖4.4~6.1mmol/L;②良好:空腹血糖≤7.0mmol/L;③差:空腹血糖>7.0mmol/L。
统计学处理:使用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用EpiInfo6.0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社区护理干预前后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干预前后糖尿病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明显提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社区护理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情况比较: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行为变化明显,遵医嘱用药由31.78%提高到94.06%,定期监测血糖率由27.91%提高到96.12%。一些与糖尿病相关的行为因素如饮食控制、运动、戒烟限酒率均明显上升(P<0.01)。
社区护理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比较:干预前后血糖理想控制率、良好率均明显上升,合计达90.18%,不达标率由76.74%下降为9.8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讨 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以健康教育为主的护理干预,可促进糖尿病患者执行医嘱,掌握正确的饮食、锻炼、心理调适等,进而达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等目的[1]。
由于糖尿病在目前还是一种不可根治的慢性疾病,其治疗目标是通过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和代谢紊乱,以防止和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原则是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药物干预为辅[2]。社区护理干预可以全面地、持续地、系统地落实干预措施,不断地强化各种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纠正不良的有害的危险因素,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达到巩固防治效果的目的。结果表明,通过护理干预,使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不良生活习惯得到纠正,正确的生活行为方式逐步建立,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收到了明显的防治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但有些行为危险因素如戒烟率相对较低,因吸烟与社会大环境有关,需要在全社会营造戒烟的社会环境,以提高戒烟率。血糖控制理想率相对不高,可能与干预人群年龄较大、病程较长有关。
参考文献
1 张安玉.糖尿病的流行形势及其防治的有关问题.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6):257-259.
2 张蕙芬,迟家敏,王瑞萍,主编.实用糖尿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