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布拉特新历史主义的“触摸真实”

来源 :国外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wart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林布拉特新历史主义的"触摸真实"不是要以文本及其碎片为史料或论据来对"历史真实"进行复原,也不是要以所谓的"历史真实"为依据,来锁定文学艺术作品的意义。"触摸真实"是要以并置的文本及其碎片为垫脚石,通过"让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成为彼此的厚描"的手法,对文艺复兴和现代早期英国的文学艺术作品以及意识形态状况进行阐释,从而提供一种重新建构历史和重新解读文学艺术作品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艾略特和庞德发动的现代派诗歌运动提倡创新,首要的便是形式的创新,自由诗因此一跃成为现代派诗歌最鲜明的标志。然而,现代派诗歌与自由诗的关系极为复杂,充满了矛盾和争议。不过,在以现代派话语为主导的学院派文学史书写中,当代学者们为了捍卫现代派诗歌经典,不仅无视两者之间的矛盾和争议,还武断地将自由诗作为武器继续攻击20、30年代深受美国大众读者喜爱的非现代派诗人群体,这不免让人对文学史书写的客观性产生质疑。自由诗是现代派诗歌历史书写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围绕现代派诗歌与自由诗产生的各种矛盾和争议必然促使读者以批判的眼
18世纪初,英国向现代社会转型,英国各阶层人士纷纷探讨新时代的英国民族身份。作为那个时代英国的代表性人物,丹尼尔·笛福也积极参与了这种讨论。他在《血统纯正的英格兰人》等作品中对于英格兰民族的弱点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并通过宗教、贸易、工作伦理、民族性格等方面的认真思考,在《鲁宾逊漂流记》等作品中构建了基于英格兰民族性格、文明理性、具有虔诚基督教新教信仰、贸易至上、富有冒险精神的现代英国民族身份。
英国批评家阿瑟·西蒙斯对于早期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出现和发展有重要影响,而国内对其文学批评思想研究几近空白。本文梳理了西蒙斯批评思想的发展阶段,即印象主义阶段、象征主义阶段和表现主义阶段的大致轨迹,通过这些阶段与欧美意象派和未来主义流派之间渊源的分析,阐明其批评思想发展与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早期的诗歌现代性批评的联系,从而对中国的西方现代派诗歌批评研究作一个补充。
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里笃信生物磁疗术,究其原因:一是为了反对"视觉专制",二是反对华兹华斯过于贴近真实生活的诗学理念,三是向往磁疗师用眼说服他人的能力。生物磁疗术由此促发了他的玄幻诗作:他反对视觉专制,转而开启了一种与"祛魅风"小说截然相反的"复魅风"作品;"用眼控制人"的母题推动玄幻诗情节的发展;《忽必烈汗》中疯癫的诗人用双眼获得了受众的信任和朝拜,这幅画面也表征着柯尔律治对玄幻诗歌的理论思考。
古希腊人的财富观念从荷马的《奥德赛》到阿里斯托芬的《财神》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其间王政革新为民主政制。《奥德赛》中家财、家政与王政结合为一体,均系于奥德修斯的智慧与君王统治技艺。而奥德修斯的统治技艺与其生死命运又以宙斯的神性-正义这一神义论作为自身的基石。立法者梭伦实行民主改革后,商业与贸易(包括赚钱术)成为隐形的最高的统治性技艺,某种意义上还是正义的化身。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哲人柏拉图等对此做出深刻的反思。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财神》的主人公则意欲通过财神让自己变得自足,以摆脱宙斯的统治,从而分离宙斯的神性
夏尔·贝洛长期被视为童话文体的代表性作家。经数百年接受习惯的沉淀,他与"儿童文学"间的关系似已变得毋庸置疑,消弭了从其他角度解读贝洛童话生成的可能。本文从17世纪的相关史实入手,试图重塑贝洛的创作愿景与所在的文学空间:他的故事根植于沙龙文学"仙女故事"的互文性网络之中,是参与"古今之争"博弈的武器,对文本细节的分析更能证明其目标读者并非儿童,而是路易十四统治末期上流社会的贵族女性。
16、17世纪瘟疫频发,盖伦医学的疾病内因论为帕拉塞尔苏斯药学的疾病外因论所取代,入侵身体而诱发疾病的毒药被认为具有药理疗效。英格兰政府把外来移民想象为有医治功能的毒药,可有效维护英格兰政治有机体健康,以转移国民对国内矛盾的关注。《威尼斯商人》演绎"以毒攻毒"医学话语的政治内涵:夏洛克试图谋害安东尼奥隐喻当时犹太人对英格兰身体的病毒式入侵,面对威胁时国民接受王室贵族领导一致对外而形成民族共同体,显示外来移民对王国的医治疗效。安东尼奥捍卫外来移民特权与当时英格兰议院对该议题的辩论类似,不同人物对外来移民
里尔克与策兰诗歌之间的关系研究是国内外学界一直以来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从里尔克、策兰的"玫瑰"诗入手,管中窥豹地探究里尔克对策兰的影响以及策兰的创造性转换。通过文本细读,进一步揭示策兰如何通过有意地引用里尔克的诗歌意象,再加以脱胎换骨的改造,就此汇集成了德国现代文学"否定性抒情诗"中的"一股清流"。
作为北京大学与悉尼大学2019年重点合作项目之一,由悉尼大学外国语与文化学院、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与世界文学学会联合举办的"世界文学与全球南方"(World Literatures and the Global South)暨第三届世界文学学会年会于8月23日至25日在悉尼大学圆满举行,来自世界二十多个国家的约一百位代表与会。悉尼大学校长迈克尔·斯宾塞在开幕式上致辞,强调悉尼大学历来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
亨利·詹姆斯的短篇《地毯里的图案》通过讲述叙述者、科维克及格温多琳与名作家修·维瑞克的交集,再现了他们对维瑞克的创作主旨的迥异理解。叙述者自作"聪明",将评论维瑞克的小说视作提高自己声望的工具。科维克坚持遵循以善良为根基的做人准则,提倡撰写以真诚为核心的文学评论,逐渐领悟到维瑞克的创作主旨,赢得格温多琳的爱情和"文学批评的桂冠"。叙述者尽管以其"聪明"最终发现了"地毯里的图案",但他深陷功利主义泥沼,在与维瑞克、科维克、格温多琳和德雷顿的交集中暴露出其自私、虚荣、冷漠和恶毒的本性。格温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