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理想的城市系统不能一徽而就,城市的发展变迁是一个缓慢生长、更新的过程,而城市景观在其发展变迁的过程中,色彩是改善城市环境景观众多因素中的有效手段之一。因而运用色彩是一个城市系统进行塑造、改善的经济而快捷的方法,但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个手段而又不造成色彩景观地污染和破坏,则有赖于城市色彩环境科学的研究,而且是循序渐进的长期控制、调整、补充、完善的过程。
关键词:色彩污染;城市景观;色彩理论
随着世界性城镇化浪潮的席卷,城市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城市面貌每天都发生着新的变化,各式各样现代化的建筑在创造了一个个现代化都市之外,不统一规划和建设的各式各抖形形色色的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建筑高度也会造成城市的景观不和谐,严重影响建筑的外在美感,给人造成城市的视觉污染。
一、我国城市视觉污染现状
1.建筑体量的视觉污染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集中在城市的人口对城市建筑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很多城市里出现了高层建筑,这往往也成了一个城市发展速度的标志,而这种情况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建筑开始出现“欲与天空试比高”的怪现象,40层,60层,80层,争相恐后要做世界第一高楼,这种仅仅高度和体量上的攀比,造成了建筑物之间的不连续性和与周边环境的不协调性。
2.建筑风格的视觉污染
不同时期的建筑有着不同的风格。木结构建筑是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随着国际化的发展,中国的现代建筑也开始多样化。例如以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为代表的西式建筑和挖掘传统元素為代表的现代中式复古建筑。前者多采用玻璃结构、砖棍结构、钢架结构等材料把时代气息阐述的淋漓尽致;而后者则不遗余力的挖掘本土建筑文化,采用琉璃瓦、红漆大门、砖雕石刻等传统元素,努力拉近建筑之间的时空距离。不同风格的建筑棍搭成了我们现在的生存空间,视觉污染带来的视觉疲劳成了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音符。
3.建筑色彩的视觉污染
建筑色彩作为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们的视觉及精神感受。城市建筑色彩包括居住建筑色彩、办公建筑色彩、商业建筑色彩、文化建筑色彩和景观建筑色彩等,每种类型的建筑都有相对应的色彩,城市色彩也要在统一种求变化,在对比中求调和,这样才能汇成一个完整的和谐的建筑色彩生态体系。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事业的繁荣,加之建筑师个性化的体现,由建筑色彩造成的视觉污染比比皆是,建筑师为了区分不同的居住空间而出现的对比色,户外广告为了实现足够强的视觉冲击力而出现的对比色,商业建筑争先恐后成为地标性建筑出现的对比色,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视觉污染。
二、城市环境色彩污染现状产生的原因
1. 我国城市色彩缺乏理论指导导致色彩污染
长期以来,国内关于色彩的研究多集中在建筑个体的微观层面,缺乏从城市角度进行的宏观而系统性的研究。因此,在实际执行过程当中,在缺乏可遵循的、具体的城市色彩规划条例指导情况下,街区或产权所属单位或广告公司依靠的主观认识来决定给建筑涂上颜色;出于同样的原因,管理部门也无法对上报方案进行有效的审批和控制。于是这些各行其是的做法导致整个街道、城区乃至城市的总体色彩景观效果差强人意。
在城市的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从表达自身或建筑个体设计思想的意愿出发来使用色彩,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由于没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则往往凭借主观认识进行评审和指导,这种缺乏相关理论基础和控制性规划指导的局面对于建成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是极为不利的。
2.城市发展速度造成的城市色彩的非整体现象
城市的面貌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居民生活质量和地域文化传统最直接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促动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日益加快的态势,城市建设的规模、力度和速度都是惊人的。有数据统计上海在短短的5年内就建造了2500座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从数量上讲,整个中国在过去的10年间就达到了西方世界100年的建筑数量。虽然我国城市设计的理论研究在8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实际情况是城市的发展速度远比城市设计的政策指令执行要快得多。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缺乏能应用和实施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以致无法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全国普遍存在“建设失控”和“建设性破坏”的现象。
北京率先发起的“建设城市主色调”的倡导和实践在出发点上具有积极的意义,说明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认识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需要警惕的是,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实现大规模控制是很难奏效的,一切实践都应该在完善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否则即使有着良好出发点的愿望,最终也难免事与愿违。
三、针对城市环境色彩污染现状的一些建议
1.重视对城市传统景观的保护和延续
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不能只停留对未来的规划与建设,更应该重视对城市传统景观的保护和延续。并且对传统景观的保护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还要考虑城市景观的整体连贯性和协调性,要充分重视城市景观深层次文化内涵的连续性。只要这样,才能做到形神统一,和谐发展。
2.加强监督和管理
现行行政法规中对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都有一定的要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关于建筑色彩、建筑体量及立面、建筑高度等方面都有引导性和强制性的控制,但在实际运转过程中管理松散,浮于形式。所以在城市建设中不仅要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还要加强政府的决策和监督部门的执行能力,制定配套的城市建设管理与监督法规体系,进行强制性的法律约束。
四、结语
城市色彩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因其在保护和发扬地区文化、建设优良的城市景观等方面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使得该问题的研究和发展极为活跃与迅速。近年来中国城市的建设规模和发展十分迅速,在发展中求得地方人文环境的保护、在建设中保证具有和谐美观的城市景观,解决好历史与现代、传统与科技、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渐成为迫切的问题。良好城市色彩景观的创建是一个需要多个学科知识交融的新兴研究的过程,它从一个相对宏观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色彩”这个古老的话题,而这一举动对在人类的城市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傅从兰,陈光庭,董黎明,等.中国城市发展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37.
[2]周虹冰,胡玲.建筑的人文精神寻思[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3):25一26.
[3]缪维.走出城市色彩的误区[J].城市管理,2005,:38.
关键词:色彩污染;城市景观;色彩理论
随着世界性城镇化浪潮的席卷,城市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城市面貌每天都发生着新的变化,各式各样现代化的建筑在创造了一个个现代化都市之外,不统一规划和建设的各式各抖形形色色的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建筑高度也会造成城市的景观不和谐,严重影响建筑的外在美感,给人造成城市的视觉污染。
一、我国城市视觉污染现状
1.建筑体量的视觉污染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集中在城市的人口对城市建筑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很多城市里出现了高层建筑,这往往也成了一个城市发展速度的标志,而这种情况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建筑开始出现“欲与天空试比高”的怪现象,40层,60层,80层,争相恐后要做世界第一高楼,这种仅仅高度和体量上的攀比,造成了建筑物之间的不连续性和与周边环境的不协调性。
2.建筑风格的视觉污染
不同时期的建筑有着不同的风格。木结构建筑是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随着国际化的发展,中国的现代建筑也开始多样化。例如以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为代表的西式建筑和挖掘传统元素為代表的现代中式复古建筑。前者多采用玻璃结构、砖棍结构、钢架结构等材料把时代气息阐述的淋漓尽致;而后者则不遗余力的挖掘本土建筑文化,采用琉璃瓦、红漆大门、砖雕石刻等传统元素,努力拉近建筑之间的时空距离。不同风格的建筑棍搭成了我们现在的生存空间,视觉污染带来的视觉疲劳成了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音符。
3.建筑色彩的视觉污染
建筑色彩作为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们的视觉及精神感受。城市建筑色彩包括居住建筑色彩、办公建筑色彩、商业建筑色彩、文化建筑色彩和景观建筑色彩等,每种类型的建筑都有相对应的色彩,城市色彩也要在统一种求变化,在对比中求调和,这样才能汇成一个完整的和谐的建筑色彩生态体系。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事业的繁荣,加之建筑师个性化的体现,由建筑色彩造成的视觉污染比比皆是,建筑师为了区分不同的居住空间而出现的对比色,户外广告为了实现足够强的视觉冲击力而出现的对比色,商业建筑争先恐后成为地标性建筑出现的对比色,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视觉污染。
二、城市环境色彩污染现状产生的原因
1. 我国城市色彩缺乏理论指导导致色彩污染
长期以来,国内关于色彩的研究多集中在建筑个体的微观层面,缺乏从城市角度进行的宏观而系统性的研究。因此,在实际执行过程当中,在缺乏可遵循的、具体的城市色彩规划条例指导情况下,街区或产权所属单位或广告公司依靠的主观认识来决定给建筑涂上颜色;出于同样的原因,管理部门也无法对上报方案进行有效的审批和控制。于是这些各行其是的做法导致整个街道、城区乃至城市的总体色彩景观效果差强人意。
在城市的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从表达自身或建筑个体设计思想的意愿出发来使用色彩,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由于没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则往往凭借主观认识进行评审和指导,这种缺乏相关理论基础和控制性规划指导的局面对于建成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是极为不利的。
2.城市发展速度造成的城市色彩的非整体现象
城市的面貌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居民生活质量和地域文化传统最直接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促动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日益加快的态势,城市建设的规模、力度和速度都是惊人的。有数据统计上海在短短的5年内就建造了2500座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从数量上讲,整个中国在过去的10年间就达到了西方世界100年的建筑数量。虽然我国城市设计的理论研究在8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实际情况是城市的发展速度远比城市设计的政策指令执行要快得多。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缺乏能应用和实施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以致无法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全国普遍存在“建设失控”和“建设性破坏”的现象。
北京率先发起的“建设城市主色调”的倡导和实践在出发点上具有积极的意义,说明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认识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需要警惕的是,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实现大规模控制是很难奏效的,一切实践都应该在完善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否则即使有着良好出发点的愿望,最终也难免事与愿违。
三、针对城市环境色彩污染现状的一些建议
1.重视对城市传统景观的保护和延续
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不能只停留对未来的规划与建设,更应该重视对城市传统景观的保护和延续。并且对传统景观的保护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还要考虑城市景观的整体连贯性和协调性,要充分重视城市景观深层次文化内涵的连续性。只要这样,才能做到形神统一,和谐发展。
2.加强监督和管理
现行行政法规中对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都有一定的要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关于建筑色彩、建筑体量及立面、建筑高度等方面都有引导性和强制性的控制,但在实际运转过程中管理松散,浮于形式。所以在城市建设中不仅要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还要加强政府的决策和监督部门的执行能力,制定配套的城市建设管理与监督法规体系,进行强制性的法律约束。
四、结语
城市色彩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因其在保护和发扬地区文化、建设优良的城市景观等方面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使得该问题的研究和发展极为活跃与迅速。近年来中国城市的建设规模和发展十分迅速,在发展中求得地方人文环境的保护、在建设中保证具有和谐美观的城市景观,解决好历史与现代、传统与科技、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渐成为迫切的问题。良好城市色彩景观的创建是一个需要多个学科知识交融的新兴研究的过程,它从一个相对宏观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色彩”这个古老的话题,而这一举动对在人类的城市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傅从兰,陈光庭,董黎明,等.中国城市发展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37.
[2]周虹冰,胡玲.建筑的人文精神寻思[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3):25一26.
[3]缪维.走出城市色彩的误区[J].城市管理,200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