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有个“六老汉”

来源 :人民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qianwusa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1年,随着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启动和实施,甘肃省古浪县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等6位年过半百的老汉,带头以联户承包的方式组建了八步沙集体林场。
  转眼38年,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扎根荒漠、接续奋斗,在400公里的风沙线上建起了300公里的防护林带。
  2019年3月2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的腾格里沙漠南缘,是甘肃省古浪县 “八步沙”,如今这里梭梭成林,植被茂密。
  38年前,“八步沙”是漫天黄沙的不毛之地,沙丘以每年7米多的速度向南边10多个村庄、2万多亩良田推移,3万多名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过境公路铁路遭受威胁。
  沙逼人退,护卫家园,刻不容缓。

  1981年春,饱受风沙之苦的古浪县土门镇6位年逾半百的汉子,卷起铺盖挺进八步沙,风餐露宿,治沙造林。38年来,“六老汉”及其后人祖孙三代在这里累计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37.6万亩,以愚公移山的毅力创造了荒漠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义无反顾
  八步沙位于古浪县东北边,是腾格里沙漠南缘凸出的一片内陆沙漠。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人形容这里是“一夜北风沙骑墙,早上起来驴上房”。于是,当地人最大的烦恼就是——“怎么让庄稼不被风沙埋掉?”“怎样在这里继续生活下去?”
  1981年,古浪县对荒漠化土地开发治理试行“政府补贴、个人承包,谁治理、谁拥有”政策,并把八步沙作为试点向社会承包。在土门公社漪泉大队当主任的石满第一个站出来:“多少年了,都是沙赶着人跑,现在我们得想办法治住它,决不能看着村里人让风沙困死,我们是共产党员,我们来干!”于是,石满、郭朝明、贺发林、罗元奎、程海、张润元相继在承包沙漠的合同书上按上了红指印。从此,他们以联户承包方式,组建了八步沙林场,“六老汉”走上了漫漫的治沙路。
  刚开始,没有任何治沙经验,六个人只能按“一步一叩首,一苗一瓢水”的土办法栽种树苗。年龄最小的张润元回忆说:“那时候沙漠里寸草不生,也没有草保护树苗。第一年,我们造林1万亩,第二年春季,一场大风就把六七成的苗子刮没了。”
  后来,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在树窝周围埋上麦草就能把沙子固定住,树苗就能保住。
  树苗是成活了,看护却成了最重要的任务。张润元说:“沙漠里最难的不是种树,而是看管养护。好不容易种下的草和树,一夜之间就会被附近村民养羊的毁坏。为了保护好树,我们6人每天日头一落就进沙窝‘值班’,夜里12点再返回。”
  沙漠距离村庄七八里路,为了节省时间,“六老汉”干脆卷着铺盖住进沙漠。在沙地上挖个简易的地窝子,用树枝和草支撑铺顶,搭起 “治沙指挥部”。六个人白天在沙漠里劳作、夜里睡地窝子,有时大风刮起来,“指挥部”被卷得七零八落,六个人只能头顶着被窝在冰冷的地窝子里挨到天亮。
  1981年,石满老汉的儿子石银山只有11岁。他清晰地记得父亲当年治沙的艰辛。“先挖了个地窝住,后来塌了。又挖了个窑洞,老爷子们在窑洞里坚持住了一年多,1983年,在林业局的支持下才修建了三间房子。”
  秋季压沙活多任务重,“六老汉”就各自回家动员家里人“参战”,六户人家40多口齐上阵,年纪最小的只有十多岁。
  黄沙不负有心人。渐渐地,一个乔、灌、草结合的荒漠绿洲在八步沙不断延伸。
  经过十多年的坚持不懈,“六老汉”和家人让4.2万亩沙漠变绿了,而老汉们也真正白了头。1991年,贺发林去世,第二年,石满离世,接下来是郭朝明、罗元奎,当初向沙漠毅然挺进的“六老汉”中,已经走了四位。

  然而,郭朝明的儿子郭万刚、贺发林的儿子贺中强、石满的儿子石银山、罗元奎的儿子罗兴全、程海的儿子程生学、张润元的女婿王志鹏接过了治沙的铁锹,成了第二代“六老汉”……
  薪火相传
  2000年,郭万刚担任了八步沙林场场长。今天,在他的帶领下,八步沙林场已经成了一家资产上千万的民营股份有限公司。
  可当初,曾经在县供销社端着“铁饭碗”的郭万刚,并不甘心当“护林郎”。他曾对父亲说:“治沙,沙漠看都看不到头,你以为自己是神仙啊!”
  但一场黑风暴,彻底改变了郭万刚。1993年5月5日下午,忽然大风平地而起,周遭随机漆黑一片,狂风掀起的沙子转眼将他埋在了下面。郭万刚死里逃生后的第二天早上,一个消息传来:黑风暴致全县23人死亡。郭万刚沉默半天,此后再也没有说过离开八步沙。
  然而,林场却遇到了新困难。
  1993年起,由于国家生态政策的调整,八步沙林场没有了造林补助,1995年,林场发不出工资,面临破产倒闭的危机。头脑灵活的郭万刚提议“以农促林、以副养林、农林并举,科学发展”,在林场附近购置300亩荒地,打眼机井,种些小麦、玉米等粮食和西瓜、西红柿等经济作物,多种经营。这个建议的实施让治理后的荒漠发挥出了经济效益,林场固定资产由原来的200多万元一下子增加到2000多万元,职工年收入由原来的年均不足3000元增加到现在的5万多元。   林场要发展,就不能只守摊子,治沙的脚步必须继续前进。林场渡过经济难关后,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又主动请缨,向腾格里沙漠风沙危害最为严重、远离林场25公里的黑岗沙、大槽沙、漠迷沙三大风沙口进发。
  面对恶劣的环境,每天天刚麻麻亮,郭万刚就组织治沙队伍进入风沙口,吃住在沙漠。他们坚持“黄沙不退人不退,草木不活人不走”,又探索出了“治沙要先治窝,再治坡,后治梁”的治沙办法。2003年至今,他们在三大风沙口完成治沙造林6.4万亩,封沙育林11.4万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2000多万株。2015年,他们治理完黑岗沙后,又继续向北部沙区进发。
  “六枚鲜红的指印,六个家族的信仰。四万亩贫瘠的荒漠,两代人出征的疆场!三十余年如风而过,一片绿洲已经茁壮。那是生活的顽强,那是不灭的希望!如铁,似钢!”这是前不久央视慈善之夜写给八步沙人的颁奖词。郭万刚很喜欢这段话,他说:“八步沙人大多是农民,没有多少文化,但懂得坚持。”
  近年来,林场还先后承包实施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项目、“三北”防护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并承接了国家重点工程西油东送、甘武铁路等植被恢复工程。郭万刚等人还带领八步沙周边农民共同参与治沙造林,到河西走廊沙漠沿线张掖等地“传经送宝”,不仅壮大了治沙队伍,也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打算购置无人机巡林,继续吸纳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发展沙漠扶贫产业,带领更多沙乡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郭万刚说。
  绿色梦想
  2016年5月中旬,郭朝明的孙子,郭万刚的侄子,1985年出生的郭玺来到林场,成为八步沙第三代治沙人。2016年,林场还迎来了第一位大学生陈树君。
  没有治沙经验的年轻人经常向前辈们请教,更不断琢磨。他们认为,林场目前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还是用得太少,造林护林的技术和新时代还不能很好地“合拍”,于是开始琢磨起他们这一代治沙人前进的方向。
  郭万刚说,年轻人是治沙的希望。
  从“六老汉”时代的“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到现在的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等,第三代治沙人在父辈的基础上治沙方式不断创新。
  陈树君说:“看着脚下的沙土逐渐变绿,每一个人都会无比自豪。老一辈已经给我们作了榜样,我们要运用新技术、新办法,把他们辛苦编织的绿色牢牢巩固住。”
  王虎原本住在古浪县岘子乡沿土沟村,2002年举家搬迁到八步沙林场。在过去,从山区搬迁到沙窝,无异于苦上加苦。但王虎说,八步沙治理得好,环境好。“比山里强10倍,每年种地和打工能收入3万多元。”
  “现在,八步沙周围10万亩农田再也不像以前受风沙的侵害了。不光我們环境变好了,这里还安置了很多山区来的移民。”郭万刚说,“风沙口真正变成了致富地,我们几代人再苦也值了。”
  在三代“六老汉”的不懈努力下, 10万亩农田得以保护,确保了过境公路铁和西气东输、西油东送等国家能源建设大动脉畅通,为治理当地生态环境作出了杰出贡献。八步沙林场发展为古浪县唯一一家由农民联户组建的生态公益性林场,也成为甘肃省农民联户承包治沙造林的典型之一。
  八步沙“六老汉”的故事在代代延续,而绿洲也将继续向沙漠挺进。
  (本报道图片由中共古浪县委宣传部提供)
其他文献
中国水产学会党委副书记、秘书长崔利锋说,学会作为脱贫攻坚战中的一份子,要继续发挥科学技术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连续12年开展水产养殖科普下乡活动,每年组织6000多名科技人员下乡;在全国设立4个院士工作站、13个服务工作站、8个产业帮扶点;开通“鱼病远诊网”“水产120” 急救电话,每年为渔民答疑解惑1.5万余次……这是中国水产学会多年来一直做的事情。  中国水产学会是由水产科技工作者自
期刊
“丝途·昂扬”大型跨国文化交流活动已成功举办五年,考察团累计到达国内丝路沿途省区10余个,跨域26个国家,到访城市上百座,行程近十万公里。  从甘肃敦煌到四川成都、贵州大方,再到云南普洱, 2018年国内段的路线充满文化与自然的气息。  《丝路花雨》在继续  “丝途·昂扬”考察团在国内段行程的第一站就来到了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境—甘肃,而这里的一部驰名中外的舞剧,作为丝路文化的标志之一,吸引着考察团
期刊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一年。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临沧市市长张之政说:“2019年,临沧市在巩固提升原有脱贫成果的基础上,将再减少贫困人口7100人,确保剩余2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永德县申请脱贫摘帽,实现‘整市脱贫’。”  临沧市地处云南省的西南部,与缅甸接壤,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利,经济发展相对落后。2014年建档立卡以来,全市有贫困乡(镇)28个、贫困村
期刊
这是习近平主席2019年的首次出访;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0年再次访问意大利、首次访问摩纳哥,也是习近平主席时隔5年再次访问法国。此访是中央着眼当前国际形势作出的重大外交部署。  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立足三国,面向欧洲。6天时间里到访罗马、巴勒莫、摩纳哥、尼斯、巴黎5座城市,密集出席40余场活动,同欧洲领导人共叙友好交往佳话,共谱全面合作新篇。与三国擘画双边关系发展新蓝图,深化战略互信和全面合作,展示
期刊
今天的人们或许很难相信,人民大会堂这座世界上最大的會堂式建筑,从规划、设计到施工,一共只用了1年零15天。10个月的时间内建成的人民大会堂可以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早在1956年,中共中央便酝酿在北京建设一座大型的礼堂。1958年8月,中共中央确定要在北京建设一批包括万人礼堂(即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内的十大重大建筑工程,以展现新中国成立十年来的建设成就,庆祝国庆
期刊
2018年11月18日至12月2日,由中国导演排演、中希演员使用各自语言共同演出的中希双语版中国经典话剧《赵氏孤儿》在希腊国家剧院上演,这也是第一次由中国导演指导西方大剧院职业演员来讲述“中国故事”。  演出在中希两国受到高度关注,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希腊国家通讯社雅通社专门刊文进行介绍。新华社报道称:“双方演员各自用母语表演,但对话流畅,无缝衔接,艳惊四座”。希腊《每日报》称这是“中国的《哈姆
期刊
辽宁朝阳市文化旅游产业招商推介会在京举行  2月25日至28日,辽宁朝阳市在北京集中推进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广电局牵头主办的朝阳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主题招商,推动了4个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签约,标志着朝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对外开放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本次到北京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主题招商,是辽宁朝阳市委集中推进“开放年”“项目年”、打好“六大战役”的实际行动,是由部门牵头引领、县区配合进行的一次主题招商实践。
期刊
近年来,两会的信息公开渠道越来越多,从各种发布会的设立到邀請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从“部长通道”到“三大通道”,再到代表团的媒体开放日……一系列创新举措,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全国两会。其中,“通道”作为重要信息的沟通渠道,展现出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形象。  2019年全国两会,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五场“部长通道”、三场“代表通道”及三场“委员通道”,吸引着中外媒体和全社会关注的目光。  “部长通道”上,
期刊
从白马庙的小小炮艇到亚丁湾的护航编队,从解放一江山岛作战到也门撤侨,从“借船出海”到2018年南海大阅兵48艘战舰、76架战机,70年的发展壮大,人民海军从港湾走向深蓝,成为有效履行捍卫国家主权的海上钢铁长城。  从白手起家到纵横四海,从“麻雀真小,五脏俱无”到五大兵种俱全,从沿岸近海到远海大洋,人民海军走过了浴火涅槃的70年。  炮火中诞生的人民海军  1949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
期刊
当地时间3月20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对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前夕,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外文局、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等共同举办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意读者会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中宣部副部长蒋建国、中国驻意大利大使李瑞宇、意大利参议院外委会主席彼得罗切利、意大利前眾议长塞雷尼、意大利前外长阿尔法诺等约200名中外嘉宾出席活动。读者会由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主持。  读者会上,蒋建国宣读了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