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学的困境与优化分析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u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是当前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行为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更有助于校园内部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只是当前很多小学的德育工作颇为“鸡肋”,不能真正意义上达成上述目标和作用。鉴于此,本文以“小学德育教学的困境与优化”为主要研究内容,望其研究结果能够为当前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小学德育;德育创新;教育策略
  目前国内大部分小学对于德育工作采取形式上执行、内容上传统、方式上单一的策略,这就导致所谓的“德育”如同模式化、任务式的存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从事小学德育教学的广大教师其个人素质的高低、教学方法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德育教学的效果,正确认知目前小学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境,并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破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困境: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德育缺失
  当前小学德育教学主要集中在专门的课堂上,如《品德与社会》等。但大部分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都存在这样的心态,即学科承载着德育工作的全部——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一)德育模式僵化、内容单一
  目前大部分小学德育教师在课堂上所采取的教学方法都比较单一,主要是围绕课本中所涉及的各种案例、故事进行朗读、示范、疏导或者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内容也比较固定,多是围绕书本开启,与现实生活结合的十分有限。
  如此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在于其不通德育、不晓得其重要性,更不知道德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究竟是以怎样的形态存在,甚至不知道这门学科学习过后到底对自己会产生怎样的作用。长此以往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学习热情下降,更会将这样一门原本充斥着关键性的学科,当作可有可无的“课堂”。
  (二)忽视环境的积极作用
  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对于小学生而言,外部环境更会成为影响或促成其德育的重要条件,甚至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但是如今很多德育教师将德育过程局限在课堂,通过教书、背诵、讲道理的方法让学生感受道理、感受规则,却忽视了外部环境(包括校园内部的环境、班级内部的氛围、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所带来的影响,尤其忽视了如今“信息大爆炸”时代,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所具有的“洗脑”效果。
  尤其是如今很多孩子都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父母亲人平日里因为工作忙碌,鲜有机会跟着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娱乐,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很多小学生常常自发阅读、自行浏览,接收到了很多来自互联网甚至大千世界的种种负面信息、进而扭曲了个人的价值观。
  (三)教育工作者本身德育意识的缺失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德育工作的重任不应该局限在仅有的几名教师身上,更不应该局限于课堂。很多学校对于德育工作不够重视,没有专职的对于教师,甚至安排其它学科的教师煎而教之,任务式的完成课堂教学,本质上反映的就是教育工作者本身德育意识的缺失。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专职的德育教师,对德育知识的了解局限于书本、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接触社会上的热点话题、优秀案例,没有基于现实设计课堂、拓展德育元素,丰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热情。个人素质的高低、教学积极性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德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优化: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德育创新
  虽然课堂不能承载德育工作的全部,但是基于已有的教学环境进行内容、形式和方法上的创新,仍然有益于德育效果的提升。
  (一)多元视角,丰富德育过程
  对于教师而言,其实小学德育教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可以丰富的空间。比如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教师可以借助很多信息化、科技化的元素,利用多媒体来展开教学,将各种新奇有趣的视频案例、能够吸引小学生视觉神经的美丽图片置入到教学课件当中,提升小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主观性地去了解这一系列跟规则、跟道德、跟法治有关的案例故事。
  除此之外,课堂上还可以植入讨论会、辩论会、学科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们全部都参与到课堂当中,而不是过往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事不关己的消极心理。教师可以引入与小学生息息相关的、同时在其理解范围内的热点话题,比如《流量地球》舍弃部分城市的做法对或不对?逢年过节一家人吃团圆饭的时候,应不应该继续把玩手机——等等,不同的话题、观点,积极而热烈的讨论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增强互动、更促进表达。
  (二)三方合作,提高德育效果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抑或是庞杂的社会,都有可能成为德育的发源地,而当一则德育观念生成以后,其余的空间则要承载起巩固、发扬和促进实践应用的作用。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庭、学校双方要建立起符合教学需求的“德育联盟”,将家长、老师和学生涵盖在这样一个“联盟”当中,通过建立平等、互信、和諧的关系,共同促进小学生德育效果的提升。
  与此同时,学校方面也要加强与社会结构的合作,比如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历史博物馆、图书馆、展览纪念厅等地方,使其在环境的熏陶之下,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美德、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正能量。同时还要借助这样一种渠道,让学生充分明白,美与丑相伴而生,阳光的背后必然有阴影的存在,明真理、辨是非,方是一个人获取成功、实现进步的基础所在。
  (三)重视教师培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在小学内部组建一支优秀的德育队伍,不仅是保障德育效果的重要选择,更是构建校园内良好氛围、促成有益于学生成长进步环境的关键所在。
  首先,教师要树立积极开放的德育观念,面向社会吸收一切对小学生成长教育有益的内容,无论是争议性的话题、案例,抑或是有教育意义的纪录片、影视资源等,都可以将其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教育资源,丰富课堂、丰富教学内容;
  其次,教师本身要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学习的初始是各种模仿,如若教师本身存在正义性的行为,没有发挥以身作则的作用,那么对小学生的消极影响,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最后,学校方面也要提供给德育教师进修、学习的机会,包括技术性的培训和教学方法的培训等。同时还可以开启区域内的交流考察活动,方便教师在更广泛的空间内、吸收多家所长,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传统德育教学过程存在诸多问题和困境的前提下,进行德育教学的创新和改革,十分必要。只是德育工作并非仅存在于课堂上、也并非局限在校园中,需要发挥多方面的力量,相互合作,进而提高传统德育的有效性,帮助小学生树立积极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黄小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工作[J].西部素质教育,2018(09):29-39.
  [2]加布代.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探讨[J]. 西部素质教育,2018(06):57.
其他文献
一、做班主任,要有热心  当我接手一个新班,首先做的是“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工作。了解的范围很广泛,包括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才能特长、性格特征、家庭状况等。了解的方法有:(1)观察了解。包括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有可能接触的机会都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和他们交知心朋友。(2)研究书面材料。学生的登记表、学籍卡、学生手册、作业本、试卷、周记等。这里面都记载和反映了学生的基本情况
期刊
一、师生关系及其选择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道德关系和心理关系。它是师生在校园生活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任务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师生关系是班集体人际关系的核心部分,它对班集体的各项活动都能产生很大影响。  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占主导地位,对师生关系的选择起决定性作用。如果教师对学生没有爱甚至讨厌,那么师生关系往往平淡甚至紧张对立,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已经结束了;如果
期刊
素质教学,是结合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才需求的转变,所推行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为了奠定小学生的素质基础,加强核心素养的有效性建设,学校有必要在素质教学思想政策的引导下,全面贯彻并落实课堂教学工作的创新。以便为学生提供品质优良的学习环境,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启蒙教育与基础教育。  一、课堂创新与素质教育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分析  素质教育是理念,课堂创新是实践,两者共同决定着小学教育阶段的整体水平[1]。自从素
期刊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是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发展趋势,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产生的,其人才培养具有明确的应用性,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和学生工作模式,并将二者有机融合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与所在城市及区域经济社会布局结构的无缝对接做好准备。  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不是一种独立的大学类型,而是对应用型大学内涵的丰富、深化和拓展。高等教育在知识创新和传授知识
期刊
一、地理新课程的教学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学习品质  1﹒学生综合素质  (1)学科知识的综合。学科知识的全面性是最基本的,系统全面的学科知识是适应和提高社会生存能力的必备条件。  (2)学习综合能力。包括观察、分析、判断、综合、迁移、联想、类比、归纳、抽象、推理、论证、应用、引伸等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良好个性学习品质的形成。包括动机、兴趣、意志力、自信心、与人
期刊
一、素质教育的涵义  什么是素质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 素质教育是“由`应试教育' 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年)中明确指出:“在实施素质教育
期刊
引导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在学习中走出困境,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工作。该如何优待学困生,让他们昂首阔步,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下面是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引导学困生走出困境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关爱和赏识并重,重拾他们失落的自信  学困生在集体中,往往受到冷落,不被重视,大都存在自卑感,失落感,缺乏自信。他们更加渴望得到关怀、同情、理解和尊重。如果对他们冷眼相待,甚至挖苦讽刺,只会伤害他们已经脆弱的自
期刊
内容摘要:学生拥有健康阳光的心理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而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必须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开展学生心里健康教育。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有效开展 学生 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心理问题也慢慢出现,在小学生当中也会因为学校、家长及社会多方面的压力对他们造成各种心理困惑,如厌学症、焦虑症、
期刊
职高语文课容量大、知识点多、领悟内容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感觉教学时间紧,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总是想办法给学生补课,靠增加教学时间来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产生教学任务重与教学时间紧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转变,因而教得难、学得慢。要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一个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创设职高语文课知识生成性课堂,提高语文课教学的有效性。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传统的课堂
期刊
后进生是在学习和品德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往往不能严以律己,思想上抱着应付的态度,在一个班上人数虽然只有一少部分,但却产生众多不利因素。究其原因,他们大多都有很自卑心理,却有很强的自尊心,不愿意受到别人的歧视。  一、综观后进生的心理表现,主要是以下几种  1.矛盾的心理  后进生思想感情上也有要求进步,而行为表现上远远落后于思想,这从他们平时积极热情参加学校的各项有益活动中可以看出来。后进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