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距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离卸任还有半年的时间,但是新任秘书长人选的确定早已成为国际社会最热门的话题。缘何遴选联合国新掌门人会引起联合国所有成员国如此高度的关切?从而卷入紧张而又密集的外交活动?原因显而易见:新掌门人的政治理念、政策取向和外交才干将对联合国这一巨轮驶向何方起关键作用,在预防外交与维和等联合国的重大行动中具有指标性的意义,而且新掌门人在前任秘书长提出的改革计划基础上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亚洲机会
许多人相信,这次该轮到亚洲了。安南先生不久前访问东京时也表达了同样立场。从1946年至今,有三位联合国秘书长出自欧洲,两位来自非洲,一位来自拉美,惟一一位来自亚洲的是缅甸人吴丹,他从1962年至1971年担任这一职务。而此后,亚洲人士已经长达34年之久远离联合国秘书长这一崇高职位。按照轮换原则,下一任秘书长非亚洲人莫属。作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和俄罗斯均已表态应由亚洲地区推出合适候选人担任此职。
当前,宣布竞选秘书长一职的三名亚洲人是: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泰国副总理素拉革·沙提拉泰以及来自斯里兰卡曾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贾扬塔·达纳帕拉。据资深的联合国专家预测,这三名候选人之间的真正较量很可能开始于9月份召开联合国大会前夕。
不过,推选一位各方都接受的人选非常艰难,亚洲国家内部必须进行充分的协商,取得共识,推选出既得到亚洲集团支持,又得到其他地区集团响应的合适人选。在2001年秘书长换届推选中,按常理来自非洲的安南应该让位,由亚洲人来接替。但当时亚洲各国对秘书长人选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最后让安南“渔翁得利”,获得连任。这一次,亚洲人必须把握住机会。
中国态度
在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中美英法苏五大国曾做出庄严承诺,五大国不谋求联合国秘书长一职。所以中国没有推选下一任秘书长的计划。
中国目前在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人选上的态度也越来越明确,即坚定支持由亚洲国家人选出任。在去年举行的东盟“10+3”外长会议上,中国外长李肇星曾呼吁各国支持泰国副总理素拉革出任下届秘书长。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也曾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中方坚定支持亚洲国家人选出任下一届联合国秘书长。我们希望亚洲各国加强相互理解与合作,确保下届秘书长从亚洲国家中选出。” 显然,在争取联合国秘书长一职由亚洲人担任一事上,中国的作用不可小视。
美国声音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约翰·博尔顿去年11月说:“我们认为,下任秘书长不应该出自任何特定的地区,只应选择最有资格的人担当。”
联合国秘书长职务神圣,任务繁重,当然应该选择有资历、能力的外交家来担任。问题是,用所谓“有能力”这一标准来对立“轮换原则”,显然是有问题的。在联合国1981年推选秘书长时,坦桑尼亚外长兼驻联合国代表萨利姆遭到美国八次否决,但萨利姆当时被公认为一位优秀的外交家。他不仅担任过联合国大会主席,而且得到非洲、阿拉伯和不结盟运动三方力量的支持,但美国不愿由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出任联合国秘书长。1997年,来自埃及的加利也是因为得罪了美国而遭到否决,最后由同样来自非洲的安南出任联合国秘书长。
美国总统布什7月11日表示,美国正期望一位亚洲候选人接任即将任满的安南出任新一届联合国秘书长。布什在记者见面会上表示,“你会发现我们将会与盟国一起磋商并提出最佳人选。我的标准是联合国秘书长必须肩负推动世界和平与自由的责任,并且面对困难毫不畏惧,重视人权,反对恐怖主义……”
从联合国60年的实践表明,来自中小国家的外交精英出任秘书长比较可取。因为他们有着地区大国无可匹敌的优势,能较好地体现联合国的普遍性和代表性,既有利于同中小国家沟通,又能取得大国的支持,从而使联合国变得强大有力,这符合国际社会对联合国的期望。
编辑:吕 萍
亚洲机会
许多人相信,这次该轮到亚洲了。安南先生不久前访问东京时也表达了同样立场。从1946年至今,有三位联合国秘书长出自欧洲,两位来自非洲,一位来自拉美,惟一一位来自亚洲的是缅甸人吴丹,他从1962年至1971年担任这一职务。而此后,亚洲人士已经长达34年之久远离联合国秘书长这一崇高职位。按照轮换原则,下一任秘书长非亚洲人莫属。作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和俄罗斯均已表态应由亚洲地区推出合适候选人担任此职。
当前,宣布竞选秘书长一职的三名亚洲人是: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泰国副总理素拉革·沙提拉泰以及来自斯里兰卡曾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贾扬塔·达纳帕拉。据资深的联合国专家预测,这三名候选人之间的真正较量很可能开始于9月份召开联合国大会前夕。
不过,推选一位各方都接受的人选非常艰难,亚洲国家内部必须进行充分的协商,取得共识,推选出既得到亚洲集团支持,又得到其他地区集团响应的合适人选。在2001年秘书长换届推选中,按常理来自非洲的安南应该让位,由亚洲人来接替。但当时亚洲各国对秘书长人选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最后让安南“渔翁得利”,获得连任。这一次,亚洲人必须把握住机会。
中国态度
在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中美英法苏五大国曾做出庄严承诺,五大国不谋求联合国秘书长一职。所以中国没有推选下一任秘书长的计划。
中国目前在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人选上的态度也越来越明确,即坚定支持由亚洲国家人选出任。在去年举行的东盟“10+3”外长会议上,中国外长李肇星曾呼吁各国支持泰国副总理素拉革出任下届秘书长。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也曾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中方坚定支持亚洲国家人选出任下一届联合国秘书长。我们希望亚洲各国加强相互理解与合作,确保下届秘书长从亚洲国家中选出。” 显然,在争取联合国秘书长一职由亚洲人担任一事上,中国的作用不可小视。
美国声音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约翰·博尔顿去年11月说:“我们认为,下任秘书长不应该出自任何特定的地区,只应选择最有资格的人担当。”
联合国秘书长职务神圣,任务繁重,当然应该选择有资历、能力的外交家来担任。问题是,用所谓“有能力”这一标准来对立“轮换原则”,显然是有问题的。在联合国1981年推选秘书长时,坦桑尼亚外长兼驻联合国代表萨利姆遭到美国八次否决,但萨利姆当时被公认为一位优秀的外交家。他不仅担任过联合国大会主席,而且得到非洲、阿拉伯和不结盟运动三方力量的支持,但美国不愿由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出任联合国秘书长。1997年,来自埃及的加利也是因为得罪了美国而遭到否决,最后由同样来自非洲的安南出任联合国秘书长。
美国总统布什7月11日表示,美国正期望一位亚洲候选人接任即将任满的安南出任新一届联合国秘书长。布什在记者见面会上表示,“你会发现我们将会与盟国一起磋商并提出最佳人选。我的标准是联合国秘书长必须肩负推动世界和平与自由的责任,并且面对困难毫不畏惧,重视人权,反对恐怖主义……”
从联合国60年的实践表明,来自中小国家的外交精英出任秘书长比较可取。因为他们有着地区大国无可匹敌的优势,能较好地体现联合国的普遍性和代表性,既有利于同中小国家沟通,又能取得大国的支持,从而使联合国变得强大有力,这符合国际社会对联合国的期望。
编辑:吕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