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奠定人的综合素养的基础期、关键期,更是黄金期。我们通过在小学课程活动中文化传承与文化理解的实践探索,把文化传承和文化理解渗透到我们学校的特色课程活动之中,为学生的素质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课程活动;文化传承;文化理解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19-2
小学课程活动是小学整体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学生活动为主,师生共同参与并承担一定教育目标,且与小学主要课程密切相关的常态性学校教育活动。本文所说的文化传承,主要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加以认知、理解、体验、内化,最后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而本文所指的文化理解,主要是指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接触各种外来的异质文化,从而了解文化的多元性,通常是从语言入手,来进入文化层次的认知和理解,并在习得语言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外来文化,达到理解、尊重、包容等目的,促进人类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
小学阶段是奠定人的综合素养的基础期、关键期,更是黄金期,因此我们充分发挥小学课程活动之功效,在小学课程活动中实施文化传承与文化理解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作为学校,理应为学生的素质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在小学课程活动中,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国际文化的理解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我们通过在小学课程活动中文化传承与文化理解的实践探索,把文化传承和文化理解渗透到我们学校的特色课程活动之中,为学生的素质培养奠定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一、小学课程活动中文化传承的实践探索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盲目地颂古、信古、好古、怀古,简而言之,并不是像社会上有些机构打着传承国学的旗号,让学生穿上古人服饰,手捧“四书五经”,摇头晃脑摆花架子,而是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立足当今,古为今用,更要做到立足本国,面向世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得以传承,并在传承中发展,发展中创新,创新中繁荣。
中华文化传承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责任,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利器。我们在感慨当下的流行文化、时尚文化对青少年的冲击或担忧时,更在思考怎样才能让我们炎黄子孙从小接受祖国灿烂文化的熏陶,并将之传承,我们想到这必须从娃娃抓起,更需充分考虑这些娃娃的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或途径,因此,我们将这艰巨而义不容辞的任务纳入小学课程活动中实践尝试。
我校充分整合校本资源,在学生中实施经典诵读活动、传统艺术活动、传统体育活动等一系列课程活动。这些课程活动既有别于校园文化课程,但又与校园文化课程相交融,它的展开与实施的形式主要表现为具有学科性、活动性、环境性。
9月28日是孔子的诞辰日,我校利用这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拉开一年一届的阅读节的帷幕。持续整整三个月的阅读节中,在老师的引领指导下,我们的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徜徉书海,品读经典,体验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一届阅读节就是一项浩大的阅读课程活动,学校为此于每届阅读活动中专门精选经典国学诗文汇编成经典诵读的册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由诵读,随后各班不定期不定形式的进行考查、汇报演出等。同时,我们还邀请国学专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汇编了古诗词专册——《古韵今咏》;精编了一到六年级各一册的《经典诗词诵读》读本,并通过诗词考级等考查形式来深化。我们的学生兴致盎然地投入了诵读经典这一课程活动中,这样的活动也感染了家长,每一届的阅读节,我校的家长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小学生天性好动,而我们的课程活动正好切合了学生这一特点,让他们不仅动嘴、动脑,更是动手,动心,真是全身心动了起来。在阅读课程活动中,学生会摘抄经典,汇编手抄小报;写读后感;中高年级学生会学以致用,编制楹联;甚至还会将国学经典篇目或相关主题搬上舞台演绎话剧、小品等。课程活动的丰富化、情景化、活动化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有了逐渐深入的了解。这样的课程活动,让学生更加亲近历史、亲近传统,也会主动承担起承传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从中他们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另外,我们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和相关人文资源,实施传统艺术、体育课程活动。艺术方面以闻名全国的苏州籍中国音乐学院竹笛大师张维良教授为特聘导师,建立宝带实验小学张维良竹笛训练基地,开展竹笛课程活动。体育方面以围棋课程活动为切入口,开设了棋类课程活动。传统艺术、体育课程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我校课程活动内涵,为文化传承搭建了更为宽广的平台。
二、小学课程活动中文化理解的实践探索
在各国交流日益广泛的今天,学习外来文化,是非常必要的。世界上许多国家成功例证都说有力地说明了这点,他们较好地传承自身独特文化,同时又非常重视吸收外来文化,能正确理解、合理融合外来文化,并且在吸收的过程中不断地融合、壮大……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与地区,多元文化早已交汇在一起,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近年来,就我们苏州地区来看,在苏州市教育局、市教科院的引领下,正在部分实验区尝试实践国际理解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作为一所在苏州市内颇有知名度的省级实验小学,也正好把握这个发展契机,提出“承传民族文化,培养国际意识”的办学理念,借助多方力量,在办学中突出小学课程活动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研究过程,结合学校特色办学进程,实施小学课程活动中文化理解的实践探索,从而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为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新世纪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因此,我们一方面做好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实践,另一方面,做到与时俱进,依托我校逐步形成的英语特色文化,进一步挖掘、开发我校特色课程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外来的异质文化,了解文化的多元性,从而达成初步的学生文化理解的目标。
我们首先把英语课程活动纳入到整个学校课程建设框架之中,借助学校课程设置,根据学校原有英语特色文化,从加强英语语言训练基点出发,引导学生立足自我,放开眼光,做到较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各种外来文化的特点和现象,从而又有所选择,学会理解、包容、尊重外来文化。
我们主要依托一年一度的外语节开展英语课程活动,促进学生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拓宽其国际视野。自2003年以来,我校先后成功举办英、法、美、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非洲等十届外语节,并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活动,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在以外语节为平台的课程活动中,学生们首先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访问参观展览馆,聆听各国驻中国大使馆领事的介绍等,获得了大量实用的一手资料,然后师生合作、学生与学生合作、教师相互合作、家长与孩子合作,开展外国文化知识竞赛、英语儿歌大赛、英语情景剧表演、观赏英语原版片,练习给英文片配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外国文化,增进对异域风土人情的了解,从而逐步达成文化理解的目标。学校更是定期聘请外教加入我们的英语课程教学,组织英语教师出国考察学习,组织学生与外国友好学校学生定期交流,从而来拓展师生视野,力争做到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
为了给学生营造感知外国文化的氛围,学校将校园资源充分整合和开发利用,同时投入配套经费进行相应硬件的配置,其中包括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的环境布置等。我们校园主通道的文字图片内容与每年的外语节完全是吻合的,学生们在校园中随时随地都可以与相应的外国文化零距离接触。同时在每个教室中,我们也开辟了英语角,里面内容都是各班学生的自主创意,但都是便于学生接触了解外国文化的。我们常说,我们这样做绝不是崇洋媚外,但随着世界发展趋向多元化格局,我们有责任从小培养孩子的国际视野、国际意识,只有这样的学生才是当今及未来合格的学生。
多年来,我校就是这样通过实践“承传民族文化”和“培养国际意识”两大主题贯穿其中的课程活动,进行小学生文化传承与文化理解教育实践的探索,也初步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促进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高教师的教学力,文化力,既丰富了学校的课程,也提升了校园文化,推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从实践探索中可见,小学课程活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魅力舞台。它能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能给学生开辟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是课堂教学有力的补充和必要的支撑。
关键词:课程活动;文化传承;文化理解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19-2
小学课程活动是小学整体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学生活动为主,师生共同参与并承担一定教育目标,且与小学主要课程密切相关的常态性学校教育活动。本文所说的文化传承,主要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加以认知、理解、体验、内化,最后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而本文所指的文化理解,主要是指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接触各种外来的异质文化,从而了解文化的多元性,通常是从语言入手,来进入文化层次的认知和理解,并在习得语言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外来文化,达到理解、尊重、包容等目的,促进人类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
小学阶段是奠定人的综合素养的基础期、关键期,更是黄金期,因此我们充分发挥小学课程活动之功效,在小学课程活动中实施文化传承与文化理解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作为学校,理应为学生的素质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在小学课程活动中,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国际文化的理解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我们通过在小学课程活动中文化传承与文化理解的实践探索,把文化传承和文化理解渗透到我们学校的特色课程活动之中,为学生的素质培养奠定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一、小学课程活动中文化传承的实践探索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盲目地颂古、信古、好古、怀古,简而言之,并不是像社会上有些机构打着传承国学的旗号,让学生穿上古人服饰,手捧“四书五经”,摇头晃脑摆花架子,而是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立足当今,古为今用,更要做到立足本国,面向世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得以传承,并在传承中发展,发展中创新,创新中繁荣。
中华文化传承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责任,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利器。我们在感慨当下的流行文化、时尚文化对青少年的冲击或担忧时,更在思考怎样才能让我们炎黄子孙从小接受祖国灿烂文化的熏陶,并将之传承,我们想到这必须从娃娃抓起,更需充分考虑这些娃娃的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或途径,因此,我们将这艰巨而义不容辞的任务纳入小学课程活动中实践尝试。
我校充分整合校本资源,在学生中实施经典诵读活动、传统艺术活动、传统体育活动等一系列课程活动。这些课程活动既有别于校园文化课程,但又与校园文化课程相交融,它的展开与实施的形式主要表现为具有学科性、活动性、环境性。
9月28日是孔子的诞辰日,我校利用这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拉开一年一届的阅读节的帷幕。持续整整三个月的阅读节中,在老师的引领指导下,我们的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徜徉书海,品读经典,体验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一届阅读节就是一项浩大的阅读课程活动,学校为此于每届阅读活动中专门精选经典国学诗文汇编成经典诵读的册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由诵读,随后各班不定期不定形式的进行考查、汇报演出等。同时,我们还邀请国学专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汇编了古诗词专册——《古韵今咏》;精编了一到六年级各一册的《经典诗词诵读》读本,并通过诗词考级等考查形式来深化。我们的学生兴致盎然地投入了诵读经典这一课程活动中,这样的活动也感染了家长,每一届的阅读节,我校的家长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小学生天性好动,而我们的课程活动正好切合了学生这一特点,让他们不仅动嘴、动脑,更是动手,动心,真是全身心动了起来。在阅读课程活动中,学生会摘抄经典,汇编手抄小报;写读后感;中高年级学生会学以致用,编制楹联;甚至还会将国学经典篇目或相关主题搬上舞台演绎话剧、小品等。课程活动的丰富化、情景化、活动化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有了逐渐深入的了解。这样的课程活动,让学生更加亲近历史、亲近传统,也会主动承担起承传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从中他们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另外,我们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和相关人文资源,实施传统艺术、体育课程活动。艺术方面以闻名全国的苏州籍中国音乐学院竹笛大师张维良教授为特聘导师,建立宝带实验小学张维良竹笛训练基地,开展竹笛课程活动。体育方面以围棋课程活动为切入口,开设了棋类课程活动。传统艺术、体育课程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我校课程活动内涵,为文化传承搭建了更为宽广的平台。
二、小学课程活动中文化理解的实践探索
在各国交流日益广泛的今天,学习外来文化,是非常必要的。世界上许多国家成功例证都说有力地说明了这点,他们较好地传承自身独特文化,同时又非常重视吸收外来文化,能正确理解、合理融合外来文化,并且在吸收的过程中不断地融合、壮大……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与地区,多元文化早已交汇在一起,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近年来,就我们苏州地区来看,在苏州市教育局、市教科院的引领下,正在部分实验区尝试实践国际理解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作为一所在苏州市内颇有知名度的省级实验小学,也正好把握这个发展契机,提出“承传民族文化,培养国际意识”的办学理念,借助多方力量,在办学中突出小学课程活动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研究过程,结合学校特色办学进程,实施小学课程活动中文化理解的实践探索,从而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为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新世纪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因此,我们一方面做好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实践,另一方面,做到与时俱进,依托我校逐步形成的英语特色文化,进一步挖掘、开发我校特色课程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外来的异质文化,了解文化的多元性,从而达成初步的学生文化理解的目标。
我们首先把英语课程活动纳入到整个学校课程建设框架之中,借助学校课程设置,根据学校原有英语特色文化,从加强英语语言训练基点出发,引导学生立足自我,放开眼光,做到较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各种外来文化的特点和现象,从而又有所选择,学会理解、包容、尊重外来文化。
我们主要依托一年一度的外语节开展英语课程活动,促进学生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拓宽其国际视野。自2003年以来,我校先后成功举办英、法、美、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非洲等十届外语节,并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活动,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在以外语节为平台的课程活动中,学生们首先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访问参观展览馆,聆听各国驻中国大使馆领事的介绍等,获得了大量实用的一手资料,然后师生合作、学生与学生合作、教师相互合作、家长与孩子合作,开展外国文化知识竞赛、英语儿歌大赛、英语情景剧表演、观赏英语原版片,练习给英文片配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外国文化,增进对异域风土人情的了解,从而逐步达成文化理解的目标。学校更是定期聘请外教加入我们的英语课程教学,组织英语教师出国考察学习,组织学生与外国友好学校学生定期交流,从而来拓展师生视野,力争做到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
为了给学生营造感知外国文化的氛围,学校将校园资源充分整合和开发利用,同时投入配套经费进行相应硬件的配置,其中包括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的环境布置等。我们校园主通道的文字图片内容与每年的外语节完全是吻合的,学生们在校园中随时随地都可以与相应的外国文化零距离接触。同时在每个教室中,我们也开辟了英语角,里面内容都是各班学生的自主创意,但都是便于学生接触了解外国文化的。我们常说,我们这样做绝不是崇洋媚外,但随着世界发展趋向多元化格局,我们有责任从小培养孩子的国际视野、国际意识,只有这样的学生才是当今及未来合格的学生。
多年来,我校就是这样通过实践“承传民族文化”和“培养国际意识”两大主题贯穿其中的课程活动,进行小学生文化传承与文化理解教育实践的探索,也初步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促进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高教师的教学力,文化力,既丰富了学校的课程,也提升了校园文化,推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从实践探索中可见,小学课程活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魅力舞台。它能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能给学生开辟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是课堂教学有力的补充和必要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