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平台建设模式探究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enshe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大学生群体对网络的依赖性日益显著。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以某高校微信公众号为例研究,意为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平台建设模式研究充实理论基础,且为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平台建设模式充实研究案例。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平台;建设模式;案例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取得较大成绩,向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出现的新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我们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课题。网络思政育人平台如何建立?建立怎样的平台更能吸引学生、提高学生黏性等问题是研究重点。本文将以某高校最受学生欢迎的官方微信公众号-E平台为例,研究平台建设的基本要素、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學生黏性等方面,探究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平台建设模式,为我校提升和优化网络思政育人平台建设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一、E平台基本情况介绍
  为真正做到有效吸引大学生的网络需求,实现占领大学生思想“主阵地”,抢占意识形态和校园舆论“制高点”,2014年12月,某高校开设E平台。该平台是将新媒体与校园品牌活动相结合,开展与时俱进的、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大学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有效把握学生网络思想动态,维护校园网络文化发展航道有序和通畅。E平台自上线以来,关注用户数已达6万余人,在校生关注度达100%,平台总点击量达4900万人次,日均访问量达2.9万人次。作为师生最关注、最喜爱的校园信息平台,该平台已成为与师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的精神家园。
  二、平台建设基本要素
  (1)顶层设计。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平台,是由校党委统一指导下,多部门配合、运行和维护平台。在顶层设计方面,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体意识,加强党建引领,丰富平台内容和活动设计感,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平台,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精神,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和传播具有价值引领作用的宣传内容。
  (2)团队建设。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平台的团队,一般是由学校党委集中领导,学生工作部门、教务部门、宣传部门、组织部门、监察审计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各院系等人员及学生团队,共同组建而成。团队人员的基本要求是积极、主动、愿意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贡献一份力量。一个好的平台,一定拥有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团队,因此团队成员的招募和人员选定至关重要。此外,队伍组建完毕后,应定期召开团队工作会议,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加强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各项工作。
  (3)制度保障。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平台应建立和运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团队绩效考核制度。其中,运行管理制度是保障平台日常运行和团队人员各司其职的有效途径,能够保证平台稳定、有序运行,制度保障应在讨论和沟通中不断调整和更新,以达到最优状态;团队绩效考核制度是激励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岗位职能、高效完成各项任务的保障,如果没有绩效考核制度,团队建设将逐步弱化,团队成员将会出现倦怠和疲惫。同时,要完善团队成员合理地进出团队制度,不断调整和更新团队血液,不断提交团队的创造力和创新性。
  (4)运行模式。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平台的运行模式,一般是充分利用第三方网络平台(或自行研发),丰富和优化平台结构,将推文、互动社区、线上活动、信息通知、宣传教育等完美融合在一起,根据日常工作计划有序开展各项活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行研发和学校其他部门技术支持,进行平台优化,推出更多、更具有特色的平台运行模式,进一步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增加用户黏性。
  三、平台组织架构
  以E平台为例,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平台由校党委统一指导,组织架构大体分为6个组,分别为推送组、评论组、活动组、信息处理组、技术组、美编组。每组有指定负责人统一管理各组员开展工作。
  (1)推送组:负责推送计划和内容撰写,按照一定的审核原则完成推文推送工作,根据当下最新颖的网络用语、时政热点、最新资讯等,不断创新出具有本土特色,同时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推文内容。
  (2)评论组:针对互动平台上学生反馈的各类问题、提出建议等进行具有价值引领的评论和回复,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完成一次有意义地网络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网络素养,弘扬网络正能量。
  (3)活动组:负责平台各类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开展工作,针对学生喜爱的、感兴趣的内容,创新活动方式和内容,降低舞台高度,引导更广大的学生参与活动,结合线下活动的同时,更进一步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4)信息处理组:分析处理各板块的信息动态情况,及时研判舆情信息,进行有效处理,24小时监控平台各栏目网络安全情况,塑造网络清朗空间。
  (5)技术组:做好平台的后台技术支持,维护平台日常稳定、统计平台实时数据,同时根据使用需求,对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利用,优化平台使用效果,保持平台高效、稳定运行。
  (6)美编组:做好推送的图文信息的编辑排版、预推送、正式推送,以及协助信息推送组设计原创图片等工作。
  四、平台组织形式及开展方式
  以E平台为例,主体分为三部分:一是网络推文部分;二是微平台部分;三是线上活动部分。其中,网络推文部分包含原创推文、校园文化活动信息发布、相关工作通知、对外宣传推文等。微平台部分主要开设三个主栏目,分别是互动交流、校园信息发布、精品校园栏目。线上活动部分包含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亲情教育、节日活动等。
  (1)网络推文部分。该部分主要涵盖原创推文、校园文化活动信息、通知公告、对外宣传以及其他类型推文,具有内容覆盖面广、学生关注度高、文章阅读量高等特点,注重原创和新颖吸引学生关注。推文部分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对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导向性功能[1],进一步加强网络正面宣传力度。   (2)微平台部分。①互动交流栏目。a.“小吐槽”:目前作为该校最受欢迎的平台栏目之一,小吐槽栏目承担了整个平台近30%的访问量。该栏目降低平台高度、贴近学生,听取每一位学生的心声和诉求,紧紧围绕校园生活,以服务学生为切入点,搭建了心连心的交流互动平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b.“快乐假期”:该栏目在节假日时开展线上交流分享活动,让网络思政教育不断线,在假期也能开展有趣的线上校园文化活动。例如亲情作业等互动交流活动。c.“乐帮帮”和“赞一个”:该栏目为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情怀,引导学生学会感恩,鼓励学生线上互帮互助、团结友爱。d.“网上文化集市”:该栏目将线下的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周末文化集市,同步线上,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②校园信息发布栏目。校园公告:发布校园动态和活动信息咨询,汇集校园重要信息。③精品校园栏目。a.e仔说事:发布针对校园学生吐槽的热点问题,并进行有效、积极的价值观引导,传递正能量的精华帖。b.两学一做:充分将党建与思政教育相结合,通过该栏目发布两学一做学习材料和相关报道。c.亲情作业:展示给学生布置感受亲情、感恩家人的“亲情作业”优秀作品集。
  (3)线上活动部分。该部分充分利用平台,开展各类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每年寒暑假開展“亲情作业”“回家路费报销”等活动,开展亲情教育,倡导学生假期回家陪伴父母;为庆祝农历新年,开展“除夕抢红包”活动,引导学生重视传统文化,与校共庆新年;“中秋线上博饼”活动,传承闽南文化,让更多的外地学生感受闽南习俗;“微信歌手大赛”“网络文化集市”等活动,将线下校园精品活动线上同步开展,大大降低门槛,让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其中。
  五、平台制度保障
  以E平台为例,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平台需要以制度保障来维护平台稳定、有序、高效运行。
  (1)工作制度:将平台的组织架构、人员分组安排及岗位职责做明确规定,并形成制度文件,以制度规范工作内容,达到有序、高效开展工作的效果。
  (2)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按照年度组织开展考核,根据成员在e平台工作的岗位分工所付出的时间精力、承受压力、坚守状况综合评价其工作数量和质量,确定考核等级,在此基础上体现年度工作绩效,根据考核结果给予适当补贴,以激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并创新。
  (3)平台注册制度:根据平台运行情况,不断更新团队血液,建立平台注册制度,旨在将更多的真正有兴趣、积极主动、愿意奉献自己的人员,加入平台。同时,及时调整个人长期处于疲惫状态、需要时间调整自身的人员能够有条件地退出团队,最终保持团队成员的动态平衡。
  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平台如果能够按照以上介绍的建设模式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平台建设行之有效、稳定运行。虽然不同学校学生管理理念不同,在平台建设上的观点和想法也不尽相同,但是平台建设的最终目的还是以学生中心,以服务学生为目的。平台建设模式并不是单一的,应是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贴近师生关注热点和需求,拓展“微应用”,完善“微服务”,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功能,满足师生多元化需求,搭建学生教育管理新平台;通过强化“微保障”,从硬件条件、人员队伍、管理机制等多方面入手,实现信息高效传播、舆情有效监管和学生的立体化服务。[2]
  参考文献:
  [1]黄燕.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8,9.
  [2]唐红波.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运行管理策略初探--以“厦理工e起来”微信公众号为例[J].东南传播,2015,11.
  [3]李亚青,王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4.
  [4]张刚,吕鹏.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中的影响及应用[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7.
  作者简介:黄涛(1987—),男,安徽六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厦门医学院辅导员。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问题,本文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室内设计专业为切入点,探讨构建“基础—专业—综合”进阶式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模块化”课程技能点的掌握实现岗位职业能力递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室内设计专业;职业能力递进;进阶式课程体系  1 绪论  室内设计是一门年轻而富
期刊
摘 要:西安地铁四号线火车站站一期暗挖下穿西安火车站既有国铁站场,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量丰富,通过加固工法适用性分析,选用WSS全断面深孔注浆工法进行暗挖地段注浆加固处理,有效的阻断了外部水源补给,注浆加固、止水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安全目标。  关键词:地铁车站;WSS工法;加固技术  当前,正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高峰期,越来越多的地铁隧道正在投入施工建设,其中包括许多暗挖隧道施工,复杂地址条
期刊
摘 要:产教融合强调的是产业和教育要有机的融合,产业和学校都成了教育的主体。产教深度融合视角下校本課程的开发必须要注重教育和产业创新发展是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关系。本文以《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校本教材开发为例,详细阐述了产教融合视角下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本教材;新能源汽车  一、产教深度融合视角下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审议通过了
期刊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文章分析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并以转账支票付款业务处理为例,进行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并针对实践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模式;线上线下;实践研究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发展目标,这意味着,教育信息化2.0要实现从专用资源向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
期刊
摘 要:目前,传统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在新工科背景下,为了满足未来不同行业发展的不同需求,我们需要培养出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高素质人才,传统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亟須改进,因此,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以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中的《水泵与水泵站》课程为例,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改革。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多重学习目标为导向、工程实践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为特点的教学方法,来提
期刊
摘 要:基础英语向行业英语转变是高职教育职业化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行业英语教学普遍没有达到“所学即所用”的教学目标。基于此类课程注重实践的教学特点,本研究探索了适合跨境电商英语教学的实践型教学方法,提出将项目教学法和ERP经营模拟教学法应用于跨境电商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英语为媒介,跨境电商运营环节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实现专业知识和岗位要求的全方位对接,帮助学生实现未来工作场景中英语的灵活运用。
期刊
摘 要:为提升师生的校园生活环境质量,本文对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存在的各类垃圾处理状况进行实地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统计并分析了大学生对校园垃圾源头分类回收参与度。调查结果表明,校园内的垃圾处理结果不够理想,主要源于校园垃圾分类设备不完善,有效区域配置不合理,维护力度不强,垃圾分类和回收宣传不够,大学生的垃圾分类回收意识不强和缺乏有效实现保障机制等。因此,为实现高效实施垃圾分类回收,政府、学校、
期刊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力不断变大,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大学生代表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实力,因此需要重视大学生高等教育阶段的精细化培养。这一群体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的学习态度,会对其学习知识的主动性、掌握知识的扎实性等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中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为视角,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进一步对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期刊
摘要:混合式教学是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是目前不同层次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所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根据雨课堂的特征及混合式教学法的设计原则与步骤,针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的特点,设计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以改善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真正体现“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思想,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  一、改革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高校逐年扩招,高学历的人数日益增加,就业形式愈发严峻。江苏省首届乡村定向师范生即将走入工作岗位,但乡村定向师范生的职业发展遭遇困境,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分析:小学教师学历的发展历程;学历含金量“缩水”的现状;定向师范生职业发展的前景。针对所遇困境,从三个方面探索师范生职业发展的出路: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加大专业培养力度,提高毕业门槛;完善定向培养制度。  关键词:师范生;职业发展;困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