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知识迁移的教学策略探讨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ish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的关键在于促进知识迁移,使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要做到这一点,要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教学,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系统化;要设计变式练习,以促进学生知识迁移的扩展和精炼;要鼓励类比联想,以促进学生化学知识的正向迁移。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知识迁移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新知、技能与科学的行为方式,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将所获取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也就是说要形成有效的主动的知识迁移。新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体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打下必备的基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学生固有生活经验、思维定势及化学知识掌握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固有的知识经验往往并未对新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甚至会起到消极的干扰作用,成为知识迁移的障碍。就此,笔者仅联系自身教学实践中的若干心得,就化学教学中的知识迁移教学策略略作探讨。
  一、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教学,促进认知结构系统化
  “领会基本的原理与观念,是实现适当训练迁移的基础。”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知识体系以主题为单元,不同的章节知识点之间具有相对独立的特征,但主题之间又存在有前后衔接与内在逻辑的联系。要将先前的学习与后继学习紧密衔接起来,其基础就在于强调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关键是要指导学生识别概念或事物的最关键特征,并将其应用于大量的类似或同类问题而实现迁移。
  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节的教学为例,在利用演示实验证明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总结得出勒沙特列原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此前所学的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实现“逆向迁移”,如复习氛水的分子和离子组成成分,Fe2+的还原性与Fe3+的氧化性及二者间相互转化条件等等。另一方面,把握不同章节的化学基本概念或基本原理间的内在逻辑,又可以使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化学概念来组织新的学习,即构成所谓的“顺向迁移”。比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和蛋白质等知识点,就分布在不同的知识模块或单元主题中,但其结构和性质却具有共同之处,且能够相互转化。由此,教师就可以利用概念图的形式,将烃和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见图1)清晰地展现出来,如①CH2=CH2+H2—?邛CH3CH3通过逐步的解析、回顾,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在反复学习中构筑起系统化、网络化的认知结构,更深刻地理解专题内容。
  二、设计变式练习,促进学生知识迁移的扩展和精炼
  知识迁移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去情境化”的学习模式,将不同的应用情境代入教学,使学生从不同情境的知识应用中,对化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形成更深刻的理解,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变式练习,简单地说,就是要通过不断变换材料的呈现形式,在帮助学生明确、掌握事物本质特征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如何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试剂杯内有40ml 1mol/L AlCl3溶液,逐滴加入1mol/L KOH溶液,当KOH溶液加入多少时,沉淀物最多?何时沉淀物消失?该题就可以变式为以下类型:①请用图解法求解。②如试剂杯内为KAlO2溶液,沉淀物会有什么变化?③含有a mol Al3+的A溶液和b mol AlO2-的B溶液中的铝元素均转化为Al(OH)3沉淀,请求解。通过这些的变式训练,学生不仅可以在头脑中形成相关化学图景并根据问题的变化将相关条件聚合在一起,从中寻找出恰当的解决方法,也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知识迁移的扩展和精炼。
  三、鼓励类比联想,促进化学知识的正向迁移
  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在不同应用情境下的知识运用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化学知识中的“共同要素”,无疑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认知结构质量,促进知识迁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从类比联想提炼出同类问题的共同本质或普遍规律,并从普遍性规律中发现个别事物的特殊性,做到“举三反一”、“举一反三”。
  类比联想的知识迁移方法有多种,可以采用系统类比、正反类比及新旧类比等多种形式。其中,系统类比通常用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学习。比如:从所学的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等状态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平衡的一般原理是:同一体系内,两种相对立的变化同时以相同速率进行时,此体系会达到平衡状态;从不同平衡状态间的比较又可以发现,三者之间又有所区别,这就是所谓的“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从反复的对比中,可以帮助学生把知识学活,从“质”上弄清所学内容。又比如新旧类比,在有机化学中学习实验室制甲烷时,就可以联系制氧气、氨气等实验方法,“纵向比较”其实验步骤,“横向比较”制备气体的两大类型装置,再联系相关反应原理掌握,推而广之,自然就能全面的掌握中学阶段所有制取气体的实验方法了。
  总之,促使化学知识的有效迁移并不仅仅是教学策略的问题,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给以恰当的点拨、适度的训练,多管齐下,才能保证知识迁移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有明.对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教学的探讨[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0(2)
  [3]冯宇.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来自山西新课程实验区的调研[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
  [4]钟秋慧.在化学教学中如何促进知识迁移[J].教学研究,2009(5)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
其他文献
介绍了以南京图书馆2007“江苏藏书家”为代表的当代江苏民间藏书之特点,旨在为了解当代江苏民间藏书的现状以及影响提供参考。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因此,教师要顺应教改的新动向,积极探索在物理课堂实践中提高教学效益,推动教学过程中互动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互动性;有效性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灌输式、填鸭式等教学方式已成为过去。课堂教学应更多地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主体地位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国际间消费品出口贸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卖方市场已逐步被买方市场所取代,出口商若想扩大自己的产品销售,除了考虑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付款期、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创新力的含义及当代社会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创新力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然后分析了中职英语课堂中贯彻交际教学法的可行性,老师和学生在英语交际课堂中可
文化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区域及国际竞争中越来越受到关注。京津冀文化体系的构建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起着极为重要作用。京津冀地区凭其地缘和历史等诸多原因存在文化融合
问题意识是指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索、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心理学上称为“问题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的灵魂。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才会有主动探究
根据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提倡一种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模式。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本文重点分析了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具体的实践方法,以期能够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