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岁末,一则新闻像雪花一样在河北衡水市纷纷扬扬地传开了。该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简称“哈院”)院长潘殿卿因受贿被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十七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因作假起家也因谎言而败身
这个潘殿卿,在当地人眼里一度是才华过人、前途无量的“名人”。因为他头上有许多金光闪闪“头衔”:院长、衡水医学界惟一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衡水市政协常委等,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头衔是“2001年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并且,潘殿卿在担任正处级院长之后不久,就成为了厅级后备干部。
但一些知情人认为,“他的确业务上有些水平,但没有他吹嘘的那么了不起。”“潘殿卿最大的本领就是为自己脸上贴金!”一个知道潘底细的人说,“1992年调到哈院的时候他只是主任助理,却悄悄印制了一些名片,谎称自己是‘神经内科主任’,送给那些不知内情的人。他还把自己的经历、成绩、荣誉整理撰写了若干份简介,送给一些领导和患者,极力包装自己、宣传自己。”至于一直被津津乐道的“五四青年奖章”和“河北十大杰出青年”称号,据后来查实,根本就是潘“骗”来的、“买来的”,而由此支出的费用5.2万余元,潘指使他人采取虚开发票的手段,全部在哈院报销。
潘殿卿头上的光环绚丽夺目,一度迷惑了不少人,甚至连潘自己也陶醉其中,因此而傲气十足,“牛”得很。
据哈院一位医生介绍,他坐办公室时,经常把腿翘到办公桌上。有一次,一位老医生因事找潘殿卿签字,他的腿竟连动都不动,拿起笔在条子上签字后随手将条子一丢,条子飘落到地上后他竟无动于衷。那位老医生不得不上前自己将条子捡起。走出潘殿卿的办公室后,这位老医生掩面而泣。
即便在调查初期,面对纪检人员,潘依然很傲慢,口称,你们差远了,我是博士的头脑。但随着对潘的深入了解,办案人员对他的评价是“其实素质很差”。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潘殿卿靠谎言起家,也因谎言而败身。
2003年春,“非典”肆虐。4月22日,身为一院之长的潘殿卿擅自乘哈院汽车到北京,接在北京某大学学习的原衡水电视台一女主持人。在此期间,衡水火车站接到通知,由北京途经衡水的一列火车上有两名“非典”疑似病人需要在衡水停车时接走隔离。可是由于潘殿卿手机关机,指挥中心无法与之取得联系,导致列车在衡水站延误1小时20分钟,造成重大责任事故。
事发后,组织上进行调查,他却编谎言、找人作伪证,企图蒙混过关。就在调查期间,有关部门又收到了大量举报潘殿卿经济问题的群众来信。在反腐利剑下,潘殿卿用谎言堆积起来的荣誉就像肥皂泡一样不堪一击,一个骄奢淫逸、贪婪无度的腐败蛀虫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口里算着“庄稼账”暗中狮子大开口
潘殿卿出身农村,上任之初,他还在全院中层干部大会上给大家算了一笔“庄稼账”:“同志们哪,大家想想,一顿饭花去三四百元,这对于一个农民来说顶得上几亩地一年的收成!我们怎么张得开嘴吃!”他还在大会上明确规定:凡参与吃请、收受“红包”的,一律处以10倍罚款,并通报批评。而实际情况却是,坐在院长宝座上的潘殿卿穷奢极欲、挥霍无度,完全忘了自己姓什么。
潘殿卿有5处办公地点,都装修豪华,有的办公室里还有氧气(医院里有制氧设备);有时他一个人独自吃一顿饭也要花上五六百元,挥霍浪费到了极点,前任院长在任时哈院全年的招待费不过20万元,他上任后,一年的招待费就是100多万元。
据潘本人交待,他刚当上副主任就谋划当副院长,担任副院长后又谋划如何当上院长,当上院长后又谋划担任厅级干部。为了达到目的,一有权力就想方设法捞取好处,追逐名利。
一些熟悉潘殿卿的人说,“潘殿卿很‘黑’,口里算着“庄稼账”,私下里却对有求于他的人狮子大开口。”
某空调设备公司于2002年4月经过投标,承建了哈院外科病房大楼的中央空调安装工程,合同标的980万元。从工程立项到交付使用,潘殿卿先后4次收受7万元现金及价值6000元铂金项链一条。后来,他还利用对方催要工程款之机,“借款”20万元。
哈院一位老职工中年丧夫,又要供女儿上大学,家庭极为拮据,不得不靠糊纸盒、打零工维持生计。为了女儿安排进哈院,不得不东借西凑,勉强筹集了1000元送上,潘殿卿对此“来者不拒”。据统计,潘殿卿利用提职、续聘、转正或安排子女等多次收受贿赂11万余元。
哈院的职工普遍反映,凡是能搞到钱的地方,潘殿卿都要插手。比如医院外科病房大楼的部分装修工程,他包给了一个给自己装修房子的个体户,事后,这个个体户给潘送上了4万元;比如购买医疗设备,好多情况下都是潘自己去买,不让别人插手,不是他“敬业”,而是为了“吃回扣”;再比如医院报销,只要他签字什么都能报,在他任职期间,仅查实的虚假单据报账就高达80多万元。
大搞医疗腐败哪管患者受害
潘殿卿腐败涉足领域主要有四个方面:器械采购、基建工程、人员分配和财务报销,而医疗器械和药品回扣是其中最大的“富矿”。潘殿卿的落马,再次掀开了医疗腐败的黑幕。
1999年,哈院准备引进一批磁共振仪、螺旋CT等医疗设备,并签订了利用国外政府无息贷款引进的商务合同。但这个合同很快被潘殿卿撕毁,并违规决定集资购置荷兰一家公司一台价值580万元的血管造影机。购置过程中,潘在北京收受了该公司中方市场代表行贿款16万元;2001年1月,哈院购买北京某公司一套价值近80万元的医疗设备,潘收受美金4000元;2000年11月,借哈院购买北京某公司价值52万元的一台手术显微镜之机,潘收受该公司美金6000元。
王某是某医疗器械公司的河北代理,1999年,当他得知哈院准备购买大型医疗设备时,就开始了向潘殿卿进行一系列的“攻关过程”。这年11月,王某第一次以医院集资的形式送给潘2.5万元,随后,又先后分两次送给潘15万元。“潘实在是贪得无厌。”王某说,在与潘殿卿打交道的过程中,潘多次暗示他送钱,在签订合同后,潘又对他说:“我帮你做成这笔生意,你可别忘了我呀!你是个体户,干什么都可以!”
从1999年到2000年下半年,潘殿卿利用哈院购买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医疗设备系统集团设备,先后4次收受该公司中方某代理商给予的现金17.5万元。在与其打交道的过程中,潘殿卿多次暗示:“我让你做成了这一笔生意,可别忘了我呀!”在收下对方送的现金时,潘殿卿还装模作样地说:“算你的集资钱吧!”可他收下钱后既不打收条,也不让财务人员收款写收据。
医药单位是潘殿卿的另一块“肥肉”,时不时要大“咬”一口。1999年4月,潘找到衡水市内两家有业务关系的药品经销单位,让他们出资20万元购买桑塔纳轿车一辆;2001年7月,医院购买一台医疗仪器,潘又让某药房为其完成了“买单”的任务。
一方予取予求,另一方有求必应。那些医疗器械公司和药品经销单位并非“冤大头”,他们与医院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共同瓜分高额的医药利润,最后的负担都转嫁到了患者身上。
继潘殿卿之后,哈院其他12名中层干部也因索贿、行贿受到党纪政纪处理,同时6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其中一名副院长,受贿18万元;一名设备科科长,受贿6万元,这些贿款也大都属于医疗器械和药品回扣。
教育、制度、监督治病救人的良方
潘殿卿胡作非为、贪婪无度,一位与哈院有业务往来的人早就预言:他早晚会出事!潘自己却“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坐在被告席上”,真可谓利令智昏!
直到沦为阶下囚,潘殿卿才逐渐清醒过来。他在检查中写道:“我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正视自己,傲气十足,目空一切,找不到自我,对别人的奉承飘飘然,致使自己迷失了方向。我把个人凌驾于党和人民之上,把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和光环作为骄傲的资本,把党和人民交给的权力当成了自己牟利的手段,致使出现严重违法违纪的行为……”
面对自己的过去,潘殿卿痛心疾首、追悔莫及,不少人也为他表示惋惜。反思其腐败堕落的历程,办案人员说,教育的缺失,使他丧失了共产党员的信仰,从而滥用权力;制度的缺失或者因缺乏监督导致制度形同虚设,无形中纵容了他的胡作非为。只有靠教育、制度、监督,才能挽救干部,才能让类似潘殿卿的悲剧不再重演。而对于整个医疗行业而言,同样需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才能从根子上铲除医疗腐败这个脓疮,让老百姓真正迎来看得起病、吃得起药的一天。(新华社供本刊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