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身是无罪的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a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读书不习惯赶热闹,即使是有价值的热门书,也往往要等到它渐渐冷却才找来看,自以为这样才不易被时风左右。胡兰成的《今生今世》也是这样,前年它在书市掀起波澜的时候我冷眼置之,去年夏天才动念翻了翻。回顾前年的相关争论,我唯独喜欢诗人彭燕郊先生的那篇《最后的洋场才子》,非常佩服彭先生寥寥数语便道出了胡兰成其人其文的特色。彭氏首先把胡兰成界定为昔日上海滩华洋杂处的畸形文化诞生的特殊族群:白相人里的文人。他说:这种人“自然不同于一般白相人,不会动不动就要你‘吃生活’(挨打),开口闭口离不了‘老子’如何如何。写文章讲究潇洒,但又是不免于轻浮;好表现机智,其实只是耍嘴皮;风流自赏,其实只是‘吃豆腐’(讨便宜)……胡的文章既属于洋场才子一路……然而到底不耐读,多读一次,就会觉得腻味,骚腥气扑鼻,毕竟不是大手笔。”
  我读了《今生今世》,感觉正与彭先生相同,即使胡氏没有当汉奸,其人其文肯定也不会为我所喜欢。有时想想,人的阅读心理真是奇怪,当初《今生今世》遍觅不得的时候,收录关于胡氏片言只语的资料都恨不得找来看看,如今公开出版了,读过一遍之后便在我的书堆中隐没了,这是我第一次很可能也是最后一次读它。因此,我十分感激为《今生今世》公开面世付出心力的机构和个人,是他们使一本云遮雾罩的书不再神秘了。可是我这么说大概会受到一些人的痛击,因为在讨伐胡氏其人其书的时候,有一种骂声分贝极高,说:这样一本汉奸的书居然被某大出版社堂而皇之地公开出版了!
  胡兰成其人的汉奸身份大概是任何机变的文章都无法翻案的,一个风流自赏的洋场才子终于在民族大义上栽了跟头,这中间也许有必然的逻辑,值得专攻抗战这段历史和文学的学者写出深度分析文章。可是胡兰成的书,无论厌恶者还是欣赏者都应该去翻翻,读后也并非全无所得,至少可以知道天底下做文章的还有洋场才子这么一路人。明眼人一看即知,我这是准备为胡氏之书辩解的架式,可能会对此嗤之以鼻:你这不还是“不以人废文”的旧调么?是的,笔者庸陋,在为一本书辩解的时候还委实找不出什么新的奇异理论来,然而“不以人废文”这句平平常常的话真的是那么容易被驳倒乃至被轻蔑的吗?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同不同意“不以人废文”,而是难道你不同意,“文”就会因此而“废”?一篇文章、一本书只要略具特异之处,它的存废与否就不是任何人能够一言定死生的了。许多人在感叹《今生今世》流行的时候,都爱拿历史上的汉奸阮大铖等人做例子,彭燕郊先生在自己文中就说,阮著“如今有谁愿意费力气找来读”?其实阮胡子的书何尝被废过?有心人只要在旧书网上稍稍查访,就会知道有多少书友在找他的戏曲和诗文。阮大铖在异族入侵者面前的丑态是铁定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但历史却无法让他的文字泯灭。这也许是历史的一种吊诡,你个人的喜欢与否都无法左右。
  在讨论书的存废问题上,我觉得进入21世纪,我们应该有勇气承认:书本身是无罪的。任何一本书都是某一时期社会思潮、观念的反映,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书是不能被道德法庭审判的,即使是一本公认的坏书,有罪的也只是其作者。所以,希特勒的《我的奋斗》有思想史上的意义,可以让后人知道一个人是怎样走上自己疯狂而且准备让全世界疯狂的道路的。这类书籍,可以限制它的读者群,可以著文批判其内容,但如果想让它悄悄湮灭,不仅毫无必要,而且肯定办不到。
  重理图书,看到一本出版于1979年的《读书》杂志创刊号,第一篇赫然是《读书无禁区》。这是一篇曾引发过小风波的文章,但现在看来也实在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作者不过说出了一点常识,比如“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纯’”,又比如引述毛泽东的一段话,“康德和黑格尔的书,孔子和蒋介石的书,这些反面的东西,需要读一读”,“(反面的东西)不要封锁起来,封锁起来反而危险”,等等。最有意思的是作者回顾这场小风波时举了一些反方的观点,说:读书怎么能无禁区呢?都随便看书,那怎么得了?推而广之,这也无禁区,那也无禁区,不是乱了套吗?……对照一下,二十多年过去了,细品在讨伐《今生今世》过程中出现的某些话语,其背后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今昔相较又进步了多少?!不禁感慨系之。
其他文献
2006年4月26日,《深圳市民邹涛关于发起“不买房运动”致全体市民的公开信》现身网络,公开信中,邹涛质疑“难道我们注定要做一辈子的房奴?”此举引起轩然大波。邹涛说,截至7月中旬,“不买房运动”参与者已达到50多万人。   邹涛,32岁,曾任深圳某公司执行董事,发起“不买房运动”之前,年入数十万,在深圳罗湖区拥有一套90多平米的住宅。现在的邹涛,租住在月租金1000元左右的房子里,他说打算卖掉公司
期刊
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国。2003年之前,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较低;2003年以后,开始出现快速增长势头:2003年增长8.5%,2005年增长7%。有人预言,50年后印度的经济规模可能超过美国和中国。美国高盛公司曾预测,如保持5%~6%的年增长速度,到2050年印度可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印度经济的快速增长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主流观点:印度远非中国对手    按照中国主流经济学观点,印
期刊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曾说:没有军委二局,长征是难以想像的;有了二局,我们就像打着灯笼走夜路。多年来,军委二局成了一个谜。它究竟是怎样一个机构?长征胜利70周年前夕,笔者专访了原空军副司令员何廷一将军,了解到一些内情。当年,何老曾在军委二局工作,对毛泽东的这个评价记忆犹新。    一场没有硝烟的密码战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甘宁根据地的吴起镇。11月25日,红一军团教育科
期刊
对于跨行查询收费,公众质疑和反对的声音颇大,已有人大代表出来叫停,甚至有个别客户提起诉讼。但银行仍然我行我素,使公众真正领略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助。  问题不在于每次收两毛钱或三毛,质疑和反对声中没有人说收费太高,也不在于事前有没有听证。根据《价格法》,行政收费和公共服务收费才需要举行听证,银行的跨行查询收费不在听证范围;而且经验证明,热闹的价格听证会,不过是涨价的消息发布会。跨行查询收费的问题在于这
期刊
1976年7月25日,霍德华·海曼与爱德华·贝尔率领二战美国退役军人及家属代表团来到重庆红岩八路军办事处旧址参观,献上了一本珍藏30年的相册,相册内有一幅毛泽东在1945年9月16日与霍德华·海曼等三个美国士兵的合影。  这两位军人动情地回忆起遥远的往事,仍如当年合影时那样兴奋激动。    渴盼一睹风采    1945年8月28日午后,一架从延安来的飞机降落在重庆九龙坡机场。“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
期刊
据《北京晚报》报道:5月30日上午,32岁的河南农民艾绪强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抢劫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死刑。  法庭查明:2005年9月11日上午10时,艾绪强乘上李文发驾驶的出租车后,持刀将李文发杀死,然后开着抢来的出租车沿北京王府井大街由北向南快速冲入步行人群,先后撞倒9人,致3死6伤。这便是去年轰动一时的“王府井大街驾车撞人事件”。  艾绪强来自河南农村,离婚后到北京打
期刊
今年全国“两会”让我感慨颇多,归结起来就是四个字:三“有”一“很”。三“有”就是有创新、有突破、有成效;一“很”就是很活跃。  有创新和有突破更多地体现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里,《意见》本身充满理论创新和政治智慧,《意见》的出台又体现了党在领导工作上的创新和人民政协在工作上的新突破。我觉得这是50多年以来指导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一份纲领性文件,一份里程碑式的文件。有了它,新时期人民
期刊
开春以来,各地频传GDP增长捷报,有的宣告已“提前进入小康社会”,有的亮出“2006年全面实现小康”口号……与此“大环境”不相和谐的是,北京市1月15日发表蓝皮书《2006年首都经济发展报告》、《2006年首都社会发展报告》,坦陈尽管北京2005年人均GDP高达4970美元,但未来发展还存在7大社会问题,提醒慎言“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笔者认为北京的蓝皮书是理智的,实事求是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期刊
“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系统地研究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第一次提出“创新”概念。  进入20世纪以来,一种有别于传统的“资源型”、“依附型”的国家发展新战略亮相:以科技创新为发展之本,依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这样的国家被称作“创新型国家”。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投入的驱动,随着经济规模的不
期刊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下发和各种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新农村建设不再是新名词和新提法,而成为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全民行动。9亿农民生存状态的改善将为中国社会带来巨变,成为和谐社会的破题妙笔。—— 题记     访谈专家  张晓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主讲专家  温铁军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农业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