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从最初的孤立、分散走向大联合,经历一波三折,而同盟内部关系错综复杂,既有协商合作,又有明争暗斗,迷雾重重令人疑窦丛生,我们怎样来准确地把握其内部关系,提高学习效率呢?也许能从下面几道例题中得到一些启发。
一、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例1 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战事的发生地。这一事件( )
A.改变了大战发生后美国的“中立”政策
B.标志着盟国在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
C.证明制空权转移到反法西斯盟国一边
D.导致了反法西斯力量实现更大规模联合
解析 本题属图片式材料选择题,除考查二战发展进程及其阶段特征外,还考查了相关的地理知识和读图能力。同学们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正确判断地理名称,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对、分析、甄别,才能解决问题。图示“瓦胡岛”周边均为太平洋,据相关知识判断这可能属夏威夷群岛,推知这次战事应是珍珠港事件,由此排除均与中途岛海战有关的B、C两项。美国修改《中立法》改变“中立”政策发生在珍珠港事件之前,故排除A项。珍珠港事件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着二战发展到最大规模,严峻的形势迫使反法西斯力量逐渐从分散走向联合,并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故选D项。
答案 D
二、反法西斯同盟内部的合作
例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彩虹是由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那条希望的彩虹。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在丘吉尔生日宴会上的演讲
(1)结合德黑兰会议的背景,说明材料中“彩虹”的寓意是什么。“我们”有什么共同的“理想”?
(2)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会后盟军在欧洲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这一行动有何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期盟军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合作配合,考查同学们分析材料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结合材料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回答第(1)问要在提炼出材料所阐述的盟国合作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德黑兰会议召开的背景来分析解答,从材料中“不同颜色汇集在一起组成彩虹”可以看出喻指各国的联合,盟国合作的目的就是共同理想。第(2)问回归教材,要从德黑兰会议召开的时间判断盟军的行动,并结合课本上的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答案 (1)寓意:合作。共同理想:打败法西斯,实现世界和平。
(2)军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或“诺曼底登陆”)。意义:使德军陷于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若回答“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等也可)。
三、反法西斯同盟内部的斗争
例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
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
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
D.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
解析 解题时,首先明确“既合作又斗争”是题目的主题,“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军事上”是题干中的重要限制词语。再者,答题可用排除法逐项筛选,备选项中的B项属于盟国间的援助合作,C项属于盟国间的政治协商,D项属于金融领域的合作,均排除。
答案 A
四、方法点拨
题目的“题眼”或明或暗,它是题目中最关键的词语,影响和决定着我们的解题思路、分析判断和行文作答。这就提示我们,学习二战这样宏大的历史进程应运用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等来指导,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会透过表象看本质,学会全方位多角度思考评价历史问题,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不能被历史纷繁复杂的现象迷雾所迷惑,要练就一双学习历史的慧眼。
从以上几道例题看,近年高考特别是新课程高考试卷更多地体现能力立意,注重新材料的运用、新情境的创设和新问题的提出。从对二战的考查视角看,侧重于考查战争局势演变的阶段特征、交织着的大国关系、战争的经验教训与反思等方面,明显地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1)以二战基本史实(爆发、进程和影响等)为载体;(2)以大国关系(特别是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关系)演变为框架;(3)以反思历史、总结教训来引领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模块立意为主旨。
我们学习时要认真领会这些特点,从单纯的死记硬背的误区中逐步走出来,注重构建知识体系,总结阶段特征,明了历史概念,理解历史结论,感悟经验教训并要正确地使用史料,去伪存真,学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真正提高针对性和学习效率。
练习
1.苏德战争爆发后当天,丘吉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也是美国的灾难”,“我们将给俄国和俄国人民以一切可能的援助”。这主要表明( )
A.妄图欺骗国际舆论
B.美苏面临共同的敌人
C.给德国施加压力
D.美国对苏联态度转变
2.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指( )
A.独裁与民主
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3.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
A.苏联实力最强
B.罗斯福野心最大
C.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D.大国争霸之图显现
4.“针对法西斯轴心国的猖狂侵略,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最终组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打败法西斯”,由此给人类留下的最深刻的经验和教训是( )
A.正义的力量必定战胜邪恶
B.必须发展高科技才能最终打败法西斯
C.加强国际合作方能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
D.法西斯是当前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
(2)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
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3)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
参考答案
1~4 BADC
5.(1)英国请求中国增援;中国为保卫滇缅公路。
(2)原因: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成果:发表《开罗宣言》。内容:日本所窃取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3)目的: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落实:创建联合国。
(4)各国政府和人民应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世界才能和平、发展。
一、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例1 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战事的发生地。这一事件( )
A.改变了大战发生后美国的“中立”政策
B.标志着盟国在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
C.证明制空权转移到反法西斯盟国一边
D.导致了反法西斯力量实现更大规模联合
解析 本题属图片式材料选择题,除考查二战发展进程及其阶段特征外,还考查了相关的地理知识和读图能力。同学们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正确判断地理名称,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对、分析、甄别,才能解决问题。图示“瓦胡岛”周边均为太平洋,据相关知识判断这可能属夏威夷群岛,推知这次战事应是珍珠港事件,由此排除均与中途岛海战有关的B、C两项。美国修改《中立法》改变“中立”政策发生在珍珠港事件之前,故排除A项。珍珠港事件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着二战发展到最大规模,严峻的形势迫使反法西斯力量逐渐从分散走向联合,并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故选D项。
答案 D
二、反法西斯同盟内部的合作
例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彩虹是由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那条希望的彩虹。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在丘吉尔生日宴会上的演讲
(1)结合德黑兰会议的背景,说明材料中“彩虹”的寓意是什么。“我们”有什么共同的“理想”?
(2)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会后盟军在欧洲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这一行动有何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期盟军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合作配合,考查同学们分析材料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结合材料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回答第(1)问要在提炼出材料所阐述的盟国合作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德黑兰会议召开的背景来分析解答,从材料中“不同颜色汇集在一起组成彩虹”可以看出喻指各国的联合,盟国合作的目的就是共同理想。第(2)问回归教材,要从德黑兰会议召开的时间判断盟军的行动,并结合课本上的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答案 (1)寓意:合作。共同理想:打败法西斯,实现世界和平。
(2)军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或“诺曼底登陆”)。意义:使德军陷于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若回答“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等也可)。
三、反法西斯同盟内部的斗争
例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
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
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
D.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
解析 解题时,首先明确“既合作又斗争”是题目的主题,“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军事上”是题干中的重要限制词语。再者,答题可用排除法逐项筛选,备选项中的B项属于盟国间的援助合作,C项属于盟国间的政治协商,D项属于金融领域的合作,均排除。
答案 A
四、方法点拨
题目的“题眼”或明或暗,它是题目中最关键的词语,影响和决定着我们的解题思路、分析判断和行文作答。这就提示我们,学习二战这样宏大的历史进程应运用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等来指导,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会透过表象看本质,学会全方位多角度思考评价历史问题,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不能被历史纷繁复杂的现象迷雾所迷惑,要练就一双学习历史的慧眼。
从以上几道例题看,近年高考特别是新课程高考试卷更多地体现能力立意,注重新材料的运用、新情境的创设和新问题的提出。从对二战的考查视角看,侧重于考查战争局势演变的阶段特征、交织着的大国关系、战争的经验教训与反思等方面,明显地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1)以二战基本史实(爆发、进程和影响等)为载体;(2)以大国关系(特别是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关系)演变为框架;(3)以反思历史、总结教训来引领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模块立意为主旨。
我们学习时要认真领会这些特点,从单纯的死记硬背的误区中逐步走出来,注重构建知识体系,总结阶段特征,明了历史概念,理解历史结论,感悟经验教训并要正确地使用史料,去伪存真,学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真正提高针对性和学习效率。
练习
1.苏德战争爆发后当天,丘吉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也是美国的灾难”,“我们将给俄国和俄国人民以一切可能的援助”。这主要表明( )
A.妄图欺骗国际舆论
B.美苏面临共同的敌人
C.给德国施加压力
D.美国对苏联态度转变
2.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指( )
A.独裁与民主
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3.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
A.苏联实力最强
B.罗斯福野心最大
C.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D.大国争霸之图显现
4.“针对法西斯轴心国的猖狂侵略,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最终组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打败法西斯”,由此给人类留下的最深刻的经验和教训是( )
A.正义的力量必定战胜邪恶
B.必须发展高科技才能最终打败法西斯
C.加强国际合作方能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
D.法西斯是当前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
(2)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
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3)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
参考答案
1~4 BADC
5.(1)英国请求中国增援;中国为保卫滇缅公路。
(2)原因: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成果:发表《开罗宣言》。内容:日本所窃取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3)目的: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落实:创建联合国。
(4)各国政府和人民应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世界才能和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