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与胃癌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f08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胃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占第2位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然而,关于胃癌的致病机理至今尚没有明确的科学定论。近些年来的许多研究已经不断证明了Epstein-Barr(EB)病毒存在于胃癌细胞中,因而EB病毒相关胃癌(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EBVaGC)正逐渐被中外学者所重视并探究。本文试对EB病毒及EB病毒相关性胃癌做一综述。
  关键词:EB病毒;胃癌;EB病毒相关胃癌;EBVaGC
  基金项目:973课题子课题(EBV、环境和遗传的交互作用在鼻咽癌发病中的研究)(No.2011CB504302)
  胃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占第2位的恶性肿瘤[1],同时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且目前我国新发胃癌患者正日益呈现年轻化的趋势[2]。 因此,胃癌的病因研究一直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并探究。然而,至今其致病机理仍未有明确定论, 多数人认为其或许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环境因素或者生物因素等所方面有关。近些年来,EB病毒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越来越成为研究热点[3]。
  1 EB病毒的致癌性
  众所周知,在普通人群中EB病毒的感染率是极高的。EB病毒的原始宿主是人类,通常大多数人类尚在婴幼儿阶段就己感染了EB病毒,并且95%的成人将会终身携带EB病毒。因人类对病毒具有的特异性免疫和EB病毒感染之间达往往处于均势,寄宿于细胞中的病毒并不出现复制、繁殖,故EB病毒的感染者绝大多数属于隐性感染的状态。然而,一旦宿主机体的防御免疫功能有所下降,则会导致B淋巴细胞无限增殖。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研究已证实,EB病毒感染与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4]。
  2 EBVaGC的可能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2.1 EBVaGC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进展
  根据病理学的观察,EB相关性胃癌与非EB相关性胃癌的肿瘤组织周边皆包绕着萎缩的黏膜或肠化生组织,且在癌组织或周围黏膜中往往可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时还有报道证实[5],EB病毒的感染往往继发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致使EBVaGC的发生。但是EB病毒和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发病中是存在协同作用以及明确的协同机制尚需要进一步探索。
  2.2 EBVaGC与潜伏性膜蛋白1的相关研究进展
  EB病毒中有且仅有一种能够在体外转化细胞中编码的基因产物,被称为EB病毒潜伏性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1,LMP1)。据研究,EB病毒LMP1被认为是在病毒基因组编码中具有促进细胞癌变以及癌细胞转移作用的蛋白,而且LMP1能促使EB病毒介导的B淋巴细胞增殖并永生化。经过大量的相关研究,EB病毒潜伏性膜蛋白1有四个方面的作用已被证实:其一,LMP1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其二,LMP1能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其三,LMP1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分化;其四,LMP1能使肿瘤细胞逃脱宿主的主动免疫。综上可知,LMP1毫无疑问是EB病毒中极其重要的致癌蛋白之一[6]。
  2.3 EBVaGC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关研究进展
  众所周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作为一个目前比较热门的研究对象——能激发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从而防止新生血管退化,还能增加微血管通透性。已有大量研究证明,VEGF并不表达或仅有少量表达于正常人的组织中,却往往过量表达于恶性肿瘤组织,并且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反馈调节作用,影响多种肿瘤的转移、预后及复发。所以,不得不承认VEGF对于诊断胃癌以及EB病毒相关性胃癌的恶性程度及判断其预后的意义不容忽视。然而,目前的尚无前瞻性研究明确VEGF在胃癌尤其是EB病毒相关性胃癌中所起的具体作用及其机制。
  3 展望
  EB病毒和胃癌在发病机理、生长机制、治疗方法和预防手段上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进一步深入研究EB病毒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或许能够为胃癌探索出一条新的诊断、治疗或预防之路,从而为广大胃癌患者或疑似胃癌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刘天艺,焦宇飞. 胃黏膜活检标本中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的病理诊断[J].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4, 43(9):644-646.
  [2] 王君辅, 李红浪, 谢勇. 循环microRNA在胃癌诊断及预后预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广东医学, 2012, 33(24):3828-3831.
  [3] 宋飞雪,裴霞霞. EB病毒相关胃癌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11): 3891-3894.
  [4] 吕亚芳, 李中跃, 梁黎等. 儿童EB病毒感染及相关疾病临床分析[J]. 浙江预防医学, 2005, 17(4):41-42.
  [5] 李健, 马军. 消化道肿瘤与微生物感染[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3,22(2):109-115.
  [6] 焦淑娟, 哈斯也提·木明, 尼加提·热合木[J]. EBV相关性胃癌研究进展, 2015,22(9):728-732.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在手臂静脉穿刺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将我中心收治的112例行手臂静脉穿刺顾客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6例采用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定位穿刺,而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治疗。观察两组穿刺次数、成功率及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穿刺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穿刺成功率及满意率分别为91.1%、87.5%显著低于对照组48.2%、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室温与标本转运对产前筛查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份与2015年1月份的本院与外院做产前筛查患者,将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14年7月甲胎蛋白中位值倍数本院为0.91±0.27,外院为1.00±0.34;2014年7月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中位值倍数本院为0.89±0.30,外院为0.88±0.40。2015年1月甲胎蛋白中位值倍数本院为1.01±0.
期刊
关键词:中药材鉴定 火试法  火试法是将药材用火烧之或将药物置试管、坩埚中加热的一种鉴别方法。药材通过火烧实验,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各种特殊现象,作为其鉴别特征之一。用火试法鉴别药材历史悠久。早在梁代著名医学家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中,就载有“硝石以火烧之,紫青烟起,是真硝石也”的记载。因为这种方法不受条件和环境限制,不需要什么仪器设备,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优点,所以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笔者选取新入职的实习护理学员60名作为教学研究对象,把所有学员随机平均分成两组,1号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培训模式进行教学;2号组作为研究组,在传统的教学培训上增加护理安全教育。然后比较两组学员在教学结束后的考核分数与实践中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护理学员在教学结束后的考核成绩明显比对照组好,理论考试得分和实践操作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伴耳鸣临床研究;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12例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随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给予丁咯地尔治疗,而试验组56例采用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及治疗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80.4%,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满意率为94.6%显著高于对照组78.6%,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检测指标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改变。 方法: 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到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选取高血压患者323例,其中高血压1级239例,2级64例,3级2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28例为对照组,分析不同级别高血压患者的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变化。 结果: 高血压1级、2级、3级患者的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补助的金额和参合农民交参保的金额不断增加,参合农民就医补偿范围也相应得到扩大,参合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但农民看病贵的现象并没有真正得到有效改善,其原因主要是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在这种就医环境条件下,党中央、国务院这项亲民、惠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参合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根本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为此本人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及经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高热量饮食、吸烟、过量饮酒、体力活动不足、长期精神紧张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下,而导致的副产品——高血压,其患者人数在不断攀升,2002年我国高血压人数约1.6亿。这庞大的高血压人群势必对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资源造成严重的损耗。可是在拥有高新的治疗检诊今天,患病人群仍然在不断增加。那么如何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患病人群的增加,并且以最为经济的手段管理
期刊
摘要:目的: 优化膀胱灌注患者的灌注流程,缩短等待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方法: 通过分析患者原有灌注流程的问题,对患者灌注流程进行优化设计,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改进灌注流程的重点环节。结果 患者灌注前等待时间缩短,护理健康宣教措施有效落实,患者依从性提高。结论: 膀胱灌注流程的优化,有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管理水平。  关键词: 膀胱灌注 流程 优化  Abstract:
期刊
摘要: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HMG蛋白)是一类染色质相关非组蛋白,因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高迁移率而得名。HMG蛋白家族包括HMGA、HMGB和HMGN3个家族,具有通过改变染色体结构而调节基因表达的能力,目前已经在很多种类肿瘤中发现HMGA的过表达。本文对HMGA蛋白及其与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HMG蛋白);HMG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