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是了解当代贫困大学生的生活问题以及对问题的思考,为进一步完善贫困大学生的帮扶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是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两所高校随机100名同学(包含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了解自身或周边贫困学生所存在的生活问题。结果贫困生家庭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贫困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仍然来自家庭,且贫困生普遍存在勤工俭学分担家庭经济压力。在勤工俭学与助学金的帮助下贫困生基本都能维持正常生活与学习,但仍然有3%的贫困生表示家庭成员有使其放弃学习想法。有24%的贫困生存在网络借贷(合法或非合法)。
关键词:贫困生;生活;物质;精神
我们一般都会把“大学贫困学生”一词和“勤奋刻苦”、“勤俭节约”、“自卑”等联系在一起。大学贫困学生作为弱势群体,学校和社会都对其给予了一定的帮助,如助学金、助学计划。但近些年大学贫困学生借贷家庭无力偿还、大学贫困学生因沉迷游戏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导致被勒令退学之类的报道屡见不鲜。以下将对当代大学贫困学生在校园中的生活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当代大学贫困生生活状况
大学贫困生的家庭困难有疾病、单亲、家庭人口情况、意外事件、负债、家庭人均收入低等原因导致。能够考入大学的贫困家庭孩子被他们的父母寄予了厚望,他们相比其他学生往往承受更多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高额的学费、家庭状况的冲击、与同学的生活和交流种种是他们所需要面对的和正在面对的困难。
当代大学贫困生的生活状况一般分为以下类:
1、热爱生活学习,自信乐观面对困难,这类学生虽然面对物质和精神上带来的压力,但是不自卑,将挫折作为动力。有自己的目标和学习的方向,精细打算生活开销,清苦但生活有条不紊,积极面对生活。
2、消极生活学习,自卑沮丧看待未来,这类学生往往会给自己扣上“贫困”、“失败”、“自卑”等消极的帽子或是由于他人对其不良的态度。导致与他人交往不自信,由于消极的情绪导致学习和生活都没有积极性,自甘堕落沉沦,得过且过。
3、沉迷游戏享乐,虚荣铺张浪费,这类的学生存在着消极逃避的心理,通过网络游戏、酗酒以及各种享乐途径来逃避现实的压力和麻痹自己。虚荣心往往是因为好于与他人攀比,当认为别人比自己强时就会在其差距中感受到折磨和痛苦,于是有学生用家里辛苦省下的生活费或是使用借贷等手段,购买奢侈品伪装自己或是装其阔气铺张浪费以满足虚荣心。
对于大学贫困生国家、社会和学校的资助。国家有建档立卡贫困生补助、绿色通道免息贷款、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补助政策。社会有中国联通的沃尔大学生扶贫助学计划、中国癌症基金会的囊萤计划等补助计划。学校也有相应的贫困生资助方案。这让大学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能够得到一定得保障。
二、对当代大学贫困生生活问题的分析思考
大学作为很多人心目中镀金的象牙塔,鲤鱼化龙的龙门,对于部分家庭更是未来的希望。大学贫困生这一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家庭对于他们往往寄予了更重的厚望,他们和他们的家庭也承受更大的负担。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消费支出正在逐年有所提高,“超前消费”现象也已经屡见不鲜了。而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们也开始大胆而潇洒地体验着诸如平板电脑、名牌手机、品牌服饰、校外租房等超前消费选项。现实是大学贫困生中第一类热爱生活学习,自信乐观面对困难的学生并不多,更多的往往是第二类和第三类学生。暂且不去谈论新闻频频出现的大学贫困生高额借贷的极端例子,但现实中贫困生的分期付款、借款、借贷、过度消费等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们一般通过助学金的手段来帮助他们,但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贫困生们真正需要的“助学精”,去开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才是真正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大学生活的首要任务。曾经有一档叫做《变形记》的节目,通过在一定的时间内交换家庭让城市和农村的孩子体验彼此未曾体验的生活。节目播出过一段时间后便被停播了,很大的原因是很多體验过城市生活的农村孩子开始厌恶农村生活的现状,变得懒惰享乐。正如宋代政治家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所写“由简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过惯了贫苦生活的贫困生接触了商业化的娱乐模式,习惯享乐后再想改回来就很难了,加之大学生活主要在于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没有父母和老师的过多管教缺乏自律必然失去方向沉沦享乐。
三、对当代大学贫困生生活问题的分析结论
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贫困生生活问题并不乐观,主要不是生活温饱方面的问题,而是思想精神方面的问题。自卑和虚荣心是当代大学贫困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导致大学生生活商业化、利益化日益加剧,大学生之间存在互相攀比,自律能力差,过分在意自己的家境而自卑等等。
相比经济的贫困,大学贫困生更容易在精神方面贫困。我们在注重其物质生活同时,更应该为其精神提供所需要的“补助精”,疏通和开导他们所承受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培养科学的消费观,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心理生活富足才能乐观积极学习生活,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好更顺利度过生活的低谷和大学的学习生活。道家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之说,对于贫困生他们现如今需要“补助金”这“鱼”来应对面前的困难,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给他们“补助精”这“渔”这才是他们能够从容面对未来面对生活的最宝贵的财富。
这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和帮助,公益需要更温和更有温度的方式方法去鼓励去支持大学贫困生这一群体,而不是把他们的伤痛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再给予捐助。老师和同学需要多去关心他们和开导他们的不良情绪,理解他们的处境,而不应该嘲笑或是鄙夷。更多给予大学贫困生更多精神层面上的帮助和支持,才能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困难的阶段。
参考文献:
[1]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毛舒旦.教育教学论坛.2012(06)
[2]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浅析及对策[J].黄东喜.科技视界.2013(31)
[3]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养探析[J].王越芬,郑娜.经济师.2014(03)
关键词:贫困生;生活;物质;精神
我们一般都会把“大学贫困学生”一词和“勤奋刻苦”、“勤俭节约”、“自卑”等联系在一起。大学贫困学生作为弱势群体,学校和社会都对其给予了一定的帮助,如助学金、助学计划。但近些年大学贫困学生借贷家庭无力偿还、大学贫困学生因沉迷游戏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导致被勒令退学之类的报道屡见不鲜。以下将对当代大学贫困学生在校园中的生活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当代大学贫困生生活状况
大学贫困生的家庭困难有疾病、单亲、家庭人口情况、意外事件、负债、家庭人均收入低等原因导致。能够考入大学的贫困家庭孩子被他们的父母寄予了厚望,他们相比其他学生往往承受更多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高额的学费、家庭状况的冲击、与同学的生活和交流种种是他们所需要面对的和正在面对的困难。
当代大学贫困生的生活状况一般分为以下类:
1、热爱生活学习,自信乐观面对困难,这类学生虽然面对物质和精神上带来的压力,但是不自卑,将挫折作为动力。有自己的目标和学习的方向,精细打算生活开销,清苦但生活有条不紊,积极面对生活。
2、消极生活学习,自卑沮丧看待未来,这类学生往往会给自己扣上“贫困”、“失败”、“自卑”等消极的帽子或是由于他人对其不良的态度。导致与他人交往不自信,由于消极的情绪导致学习和生活都没有积极性,自甘堕落沉沦,得过且过。
3、沉迷游戏享乐,虚荣铺张浪费,这类的学生存在着消极逃避的心理,通过网络游戏、酗酒以及各种享乐途径来逃避现实的压力和麻痹自己。虚荣心往往是因为好于与他人攀比,当认为别人比自己强时就会在其差距中感受到折磨和痛苦,于是有学生用家里辛苦省下的生活费或是使用借贷等手段,购买奢侈品伪装自己或是装其阔气铺张浪费以满足虚荣心。
对于大学贫困生国家、社会和学校的资助。国家有建档立卡贫困生补助、绿色通道免息贷款、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补助政策。社会有中国联通的沃尔大学生扶贫助学计划、中国癌症基金会的囊萤计划等补助计划。学校也有相应的贫困生资助方案。这让大学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能够得到一定得保障。
二、对当代大学贫困生生活问题的分析思考
大学作为很多人心目中镀金的象牙塔,鲤鱼化龙的龙门,对于部分家庭更是未来的希望。大学贫困生这一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家庭对于他们往往寄予了更重的厚望,他们和他们的家庭也承受更大的负担。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消费支出正在逐年有所提高,“超前消费”现象也已经屡见不鲜了。而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们也开始大胆而潇洒地体验着诸如平板电脑、名牌手机、品牌服饰、校外租房等超前消费选项。现实是大学贫困生中第一类热爱生活学习,自信乐观面对困难的学生并不多,更多的往往是第二类和第三类学生。暂且不去谈论新闻频频出现的大学贫困生高额借贷的极端例子,但现实中贫困生的分期付款、借款、借贷、过度消费等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们一般通过助学金的手段来帮助他们,但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贫困生们真正需要的“助学精”,去开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才是真正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大学生活的首要任务。曾经有一档叫做《变形记》的节目,通过在一定的时间内交换家庭让城市和农村的孩子体验彼此未曾体验的生活。节目播出过一段时间后便被停播了,很大的原因是很多體验过城市生活的农村孩子开始厌恶农村生活的现状,变得懒惰享乐。正如宋代政治家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所写“由简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过惯了贫苦生活的贫困生接触了商业化的娱乐模式,习惯享乐后再想改回来就很难了,加之大学生活主要在于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没有父母和老师的过多管教缺乏自律必然失去方向沉沦享乐。
三、对当代大学贫困生生活问题的分析结论
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贫困生生活问题并不乐观,主要不是生活温饱方面的问题,而是思想精神方面的问题。自卑和虚荣心是当代大学贫困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导致大学生生活商业化、利益化日益加剧,大学生之间存在互相攀比,自律能力差,过分在意自己的家境而自卑等等。
相比经济的贫困,大学贫困生更容易在精神方面贫困。我们在注重其物质生活同时,更应该为其精神提供所需要的“补助精”,疏通和开导他们所承受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培养科学的消费观,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心理生活富足才能乐观积极学习生活,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好更顺利度过生活的低谷和大学的学习生活。道家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之说,对于贫困生他们现如今需要“补助金”这“鱼”来应对面前的困难,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给他们“补助精”这“渔”这才是他们能够从容面对未来面对生活的最宝贵的财富。
这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和帮助,公益需要更温和更有温度的方式方法去鼓励去支持大学贫困生这一群体,而不是把他们的伤痛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再给予捐助。老师和同学需要多去关心他们和开导他们的不良情绪,理解他们的处境,而不应该嘲笑或是鄙夷。更多给予大学贫困生更多精神层面上的帮助和支持,才能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困难的阶段。
参考文献:
[1]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毛舒旦.教育教学论坛.2012(06)
[2]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浅析及对策[J].黄东喜.科技视界.2013(31)
[3]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养探析[J].王越芬,郑娜.经济师.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