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师必须结合实际,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一定的整合,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机整合呢?笔者提出以下思考:
一、寻找关键点,提炼主线,实现目标整合
与浙教版教材相比,现用的人教版教材课文篇幅普遍较长,如果逐段按课文顺序讲解,会消耗很多教学时间。那么,对于较长篇幅的课文怎么处理呢?有的时候,就需要教师不拘泥于课文本身的写作顺序,而是选择文本中的某一关键点,由此展开深入钻研,提炼出一条教学主线,实现多个教学目标的整合。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一篇阅读课文,如果逐段品读,就少了阅读课的味道,也会使课的节奏过于拘谨、刻板。教师不妨在学生初读全文后,巧妙地抓住“拦路虎”“下马威”这两个词来有效品读修建铁路的困难:①查查词典,理解“下马威”“拦路虎”。②品读困难:文中的“下马威”“拦路虎”分别指什么?③选取“下马威”或“拦路虎”其中一词写一段内容集中的文字。
以上片段设计,就是围绕文中关键词,提炼了一条教学主线,将识词、品文、悟情及积累运用这些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个教学环节中,丝毫没有支离破碎的感觉,整个教学片段流畅、简明,富有创意。
二、精选话题,揭示联系,实现内容整合
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是推进教学过程重要的途径之一。对话的质量非常影响教学的实效,所以好多教育专家提出课堂上的对话应该少而精。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文本重点、难点,精选话题,根据教学内容自身的内在联系,重新进行揉搓整组,有机整合。这样往往可以精简教学流程,突破难点,重击主目标,让教学更富实效。
如《和时间赛跑》一文,要读懂文中爸爸的话是难点,不妨聚焦第5自然段,根据“我”听后的心情设计一个研讨话题:爸爸的话究竟想告诉“我”什么?根据这个话题,师生展开了以下对话——
师:听了爸爸的话,“我”为什么“迷惑”?
生:“我迷惑”是因为“我”还不懂为什么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能回来了。
师:“我”为什么“害怕”?
生:“我害怕”是因为有一天,我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去。
师:又为什么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生:因为时间太匆匆了,而“我”却抓不住它。
学生要回答对话中的三个问题,就必须回头将爸爸的话好好再悟读一下,读懂了这三个问题,也就读懂了爸爸的话。以上对话,就是围绕一个话题将教学内容作变序整合,进而来理解时间的珍贵,为突破难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三、依托文本,适时拓展,实现资源整合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就需要适时拓展,或提供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或联系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课外生活经验,或书写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感受等,使得文本与拓展这两大资源有机整合,加深对文本的感悟,拓展文本自身的广度与深度。
如《独坐静亭山》,有些资料提示此诗“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情”。当翻阅了李白古诗专辑后,就会有另一种体会——那份孤独中的悠闲与快乐。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这一点,就需要拓展相关资料。教师这样引导:此刻,我们品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然而学到这里,我不免想问:既然这么孤寂,何苦离开长安,远离权贵呢?不仅我在问,诗人自己也在问:“问余何意栖碧山?”(《山中问答》李白)生读此行诗。并回答还有哪些人也会这样问?即将诗中的“余”改成“弟、友、君”等字,将此行诗读出情感来。接着教师再出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在理解读好这两行诗的基础上,再回头赏读文本中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就不难理解诗人孤寂之余饱含的怡然自得的心境。如此,根据文本,有机拓展,将文本与拓展巧妙整合,使得诗意理解、情感体悟以及对诗人的认识等推向另一个高潮,实在是益处多多。
四、巧设练习,迁移运用,实现过程整合
语文素养的习得,更多的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实践训练所获。在课堂上设计一两个精巧的练习,可以省去许多琐碎无效的对话,简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在练习中理解文本,培养思维,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等诸多素养。
如《矛与盾的集合》一文,有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习,让学生读相关段落完成以下填空:
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_________。
如果自己只能如蜗牛般缩在壳里,就_________。
如果_________,就_________。
如果_________,就_________。
这一填空练习实际上就是坦克的发明思考过程。填写的过程,也就是对文本理解、梳理、创造性复述的过程。学生要完成这个练习,就需要在读文中捕捉信息并略作整理,这一练习实际上也为学生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内容提供了一个框架,以培养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整理并运用等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练习,就是将纷繁细碎的教学过程整理成一个精巧的练习,省去了许多低效的讲解环节,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整合。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整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可以简化教学流程,充分体现教与学的主体性,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高效地达成多项教学目标,成功缔造一个立体的、整合的、灵动的生命课堂。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惠贞书院 315000)
一、寻找关键点,提炼主线,实现目标整合
与浙教版教材相比,现用的人教版教材课文篇幅普遍较长,如果逐段按课文顺序讲解,会消耗很多教学时间。那么,对于较长篇幅的课文怎么处理呢?有的时候,就需要教师不拘泥于课文本身的写作顺序,而是选择文本中的某一关键点,由此展开深入钻研,提炼出一条教学主线,实现多个教学目标的整合。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一篇阅读课文,如果逐段品读,就少了阅读课的味道,也会使课的节奏过于拘谨、刻板。教师不妨在学生初读全文后,巧妙地抓住“拦路虎”“下马威”这两个词来有效品读修建铁路的困难:①查查词典,理解“下马威”“拦路虎”。②品读困难:文中的“下马威”“拦路虎”分别指什么?③选取“下马威”或“拦路虎”其中一词写一段内容集中的文字。
以上片段设计,就是围绕文中关键词,提炼了一条教学主线,将识词、品文、悟情及积累运用这些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个教学环节中,丝毫没有支离破碎的感觉,整个教学片段流畅、简明,富有创意。
二、精选话题,揭示联系,实现内容整合
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是推进教学过程重要的途径之一。对话的质量非常影响教学的实效,所以好多教育专家提出课堂上的对话应该少而精。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文本重点、难点,精选话题,根据教学内容自身的内在联系,重新进行揉搓整组,有机整合。这样往往可以精简教学流程,突破难点,重击主目标,让教学更富实效。
如《和时间赛跑》一文,要读懂文中爸爸的话是难点,不妨聚焦第5自然段,根据“我”听后的心情设计一个研讨话题:爸爸的话究竟想告诉“我”什么?根据这个话题,师生展开了以下对话——
师:听了爸爸的话,“我”为什么“迷惑”?
生:“我迷惑”是因为“我”还不懂为什么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能回来了。
师:“我”为什么“害怕”?
生:“我害怕”是因为有一天,我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去。
师:又为什么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生:因为时间太匆匆了,而“我”却抓不住它。
学生要回答对话中的三个问题,就必须回头将爸爸的话好好再悟读一下,读懂了这三个问题,也就读懂了爸爸的话。以上对话,就是围绕一个话题将教学内容作变序整合,进而来理解时间的珍贵,为突破难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三、依托文本,适时拓展,实现资源整合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就需要适时拓展,或提供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或联系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课外生活经验,或书写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感受等,使得文本与拓展这两大资源有机整合,加深对文本的感悟,拓展文本自身的广度与深度。
如《独坐静亭山》,有些资料提示此诗“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情”。当翻阅了李白古诗专辑后,就会有另一种体会——那份孤独中的悠闲与快乐。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这一点,就需要拓展相关资料。教师这样引导:此刻,我们品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然而学到这里,我不免想问:既然这么孤寂,何苦离开长安,远离权贵呢?不仅我在问,诗人自己也在问:“问余何意栖碧山?”(《山中问答》李白)生读此行诗。并回答还有哪些人也会这样问?即将诗中的“余”改成“弟、友、君”等字,将此行诗读出情感来。接着教师再出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在理解读好这两行诗的基础上,再回头赏读文本中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就不难理解诗人孤寂之余饱含的怡然自得的心境。如此,根据文本,有机拓展,将文本与拓展巧妙整合,使得诗意理解、情感体悟以及对诗人的认识等推向另一个高潮,实在是益处多多。
四、巧设练习,迁移运用,实现过程整合
语文素养的习得,更多的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实践训练所获。在课堂上设计一两个精巧的练习,可以省去许多琐碎无效的对话,简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在练习中理解文本,培养思维,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等诸多素养。
如《矛与盾的集合》一文,有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习,让学生读相关段落完成以下填空:
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_________。
如果自己只能如蜗牛般缩在壳里,就_________。
如果_________,就_________。
如果_________,就_________。
这一填空练习实际上就是坦克的发明思考过程。填写的过程,也就是对文本理解、梳理、创造性复述的过程。学生要完成这个练习,就需要在读文中捕捉信息并略作整理,这一练习实际上也为学生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内容提供了一个框架,以培养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整理并运用等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练习,就是将纷繁细碎的教学过程整理成一个精巧的练习,省去了许多低效的讲解环节,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整合。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整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可以简化教学流程,充分体现教与学的主体性,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高效地达成多项教学目标,成功缔造一个立体的、整合的、灵动的生命课堂。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惠贞书院 315000)